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玮和贺钊合作除了看重此人对电影的审查眼光之外,主要是贺钊他父亲和祖父在电影圈里也是赫赫有名。贺钊的祖父是燕京电影学院编剧系的老系主任,编剧工会的荣誉主席之一;而贺钊的父亲则是燕京圈的老导演之一,虽然极少拍片了,但是人家辈分高啊。有这样的家世,贺钊自然也和圈子里的人都有几分香火情。故而贺钊出任ceo之后,李玮工作室在电影圈里算是彻底扎下根了。
“那你们觉得我要不要接受这个提名呢?”李玮这样子颇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
虽然执行委员会在内部比不上常务理事会,但是也是导演工会内排第二的机构好么!尤其是人家手里的提名权,那可是无数电影公司追逐的目标啊。重要的是,执行委员会总共只有21名委员而已,要成为这其中的一人那是多少导演梦寐以求的目标啊!
“你就别装了,这个提名如果拿到手的话,就意味着你终于朝着一流导演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而且最重要的是,李玮工作室不是电影协会的a级会员,在审片的时候自然处于劣势。如果你现在是执委了,你觉得那几个a级会员敢为难你么?”贺钊反问道,“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放弃这个提名,那就表示你不愿意和导演工会和解。虽然导演工会不一定能玩死我们,但是如果隔三差五来找我们麻烦,你这公司还开的下去么?”
于是在贺钊等人的建议下,李玮特意抽空飞去燕京,上门拜访导演工会的各位头头脑脑们。觥筹交错间,自然是相谈甚欢。于是导演工会主席抽空就将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证书颁发给了李玮,在场的还有各家媒体。镁光灯下,李玮笑得更傻子一样。次日,各大媒体纷纷盛赞导演工会“不拘一格降人才”,于是我们的新人导演李玮又当了一次吉祥物。不过因为筹拍事务繁忙,在燕京吃好喝好之后,吉祥物李玮就带着证书匆匆忙忙地飞回了东海市。
回到公司之后,商务部发来了邮件,表示目前对李玮电影最有兴趣的赞助公司就是日耳曼汽车公司。日耳曼汽车公司是水蓝星五大汽车公司之一,同时也是水蓝星广大车迷心目中“工业设计美”和“坚固安全”的代名词。其实李玮心目中是想和身为国产汽车公司的东北汽车集团或东海汽车联合总公司合作,但是奈何这两家公司看不上自己,故而李玮只好带着贺钊赶往日耳曼汽车公司位于东海的华夏总部谈判。
李玮在汽车里看了下这家公司的资料,发县地球位面的德系车品牌都在这里。宝马、奔驰、奥迪、迈巴赫、保时捷都属于这家公司的自有品牌,然后还收购了诸如劳斯莱斯、布加迪、宾利、兰博基尼等品牌。李玮其实最怕这家公司的品牌和车款不够,毕竟自己要拍的是一部和汽车相关的电影,车款不够那就难看了。
日耳曼汽车公司虽然是欧罗巴公司,但是他们的东海总部却是设计得美轮美奂,而且总部的裙楼就是日耳曼汽车博物馆,展览着这家全球最古老也是现今第四大汽车公司的所有车款吗,而谈判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看到这个谈判地点,李玮不得不承认这家公司的商务合作部果然是精明的。
面对一家大公司的底蕴,很多谈判对手往往就会不战而败。很简单,哪怕是当年将社交游戏做到极致的宝开公司,面对电子艺界公司的收购时,他们也完全没有任何反抗之心。这就是大公司的威名,这就是老牌公司的底蕴。可惜李玮不吃这一套,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该要的车也一辆不能少。
“贵公司难道以为我拍电影只是将这些车拿去摆几个造型么?错!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这些车是要被我拿去破坏的!我会让这些车在最恶劣的道路上疾驰,在复杂的街道里穿越!我要让这些车飞跃摩天大楼之间的距离,我要让这些车做飞机上空降到高速公路上。如果我在这部电影里炸毁的汽车少于100辆的话,那么我就全款买下这些车!”李玮的话点燃了所有人的荷尔蒙。
正如时尚属于女性一样,汽车是属于男性的。还有什么比马达轰鸣和爆炸更刺激男性的?看到大家的情绪都起来了,李玮就展示了这部电影的部分故事板。这部电影名字叫狂野时速,属于所谓的“伙伴之情”电影。这部电影不仅是各种特技师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也是考验李玮工作室和麒麟视觉艺术工作室特效制作功底的大考场。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角的好友被诬陷,主角必须拯救好友。但是要将这个故事讲精彩,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321 豪车。超跑。偶像片。()
这次日耳曼汽车公司之所以第一个联系李玮工作室,其实也和这家公司习惯赞助电影有关。%乐%文%。日耳曼汽车公司一直是经典谍战片七号密探系列的主要汽车赞助商; 而且有时为了配合日耳曼汽车公司的新款车型发布; 七号密探还会修改上映时间。只不过这次李玮工作室的狂野时速要求的赞助金额让日耳曼汽车公司有些吃惊; 倒不是这笔赞助金付不起,而是根据日耳曼汽车公司商务合作部的估算,有可能不划算。因此在李玮拿出赞助计划和宣传计划以及电影的部分故事板之后; 日耳曼汽车公司这边表示需要召开一次董事会予以评估。
李玮表示可以理解; 毕竟这次合作代表未来至少三部电影的合作。这对李玮工作室或日耳曼汽车公司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人家要召开一次董事会进行讨论也是应有之义。双方友好地表示在一个月之后继续讨论; 于是李玮等人就驱车离开了日耳曼汽车公司东海总部。
李玮工作室除了这部大成本的动作电影之外; 李玮的计划就是年内再拍摄一部青春偶像电影。青春偶像剧这个电视剧种算是李玮所开创的; 而创造力丰富的电影人自然也将这个类别引入到了电影中。可惜青春偶像片这个电影类别却在发展的路上越走越歪; 几乎成了人人吐槽的电影类别了。
就目前的青春偶像片来说,基本上就是邀请流量小花或小鲜肉担纲主演; 这些演员没有任何演技可言,几乎每分钟每个镜头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尴尬。除了演员敷衍之外; 剧本更是荒唐。在青春偶像剧里,仿佛女生不被强|奸、不堕胎、不自杀就不是女主角,而男生不抽菸、不喝酒、不打架就不是男主角。而观众们则纷纷感叹; 这是哪个年代的学生时代啊?就算是当下的校园里,电影里的情节也绝对是极少数而已。用极少数人的故事去感动绝大部分人,这是哪个电影大师都无法做到的啊!
你选择的人物可以是个案,但是这个个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必须是大家都曾经经历过的,比如对同桌的暗恋、比如刚表白就被拒绝的初恋、比如上下铺兄弟之间的感情羁绊等等; 这才是绝大部分人所经历的青春啊。而且现在青春偶像片的主题往往都非常消极,乃至腐化堕落。虽然有些导演为了获得一个稍微宽松的评级而故意拉高电影主旨,结果感觉就像是让霍比特人cos姚明去打中锋,你觉得好看么?
反倒是李玮对于地球位面的日本青春片是比较赞扬的,尽管日本青春片里也有一些负面元素出现,但人家的主旨还是激励人向上的。比如有些是激励你好好读书念个好学校的,比如有些是鼓励勇敢去爱不要后悔的,还比如有些是教育你要热爱你的朋友和家人的。虽然李玮认为电影是娱乐产品,不应该承担教化社会和教育民众的责任,但是既然你是社会化的产品,那么一些社会责任还是要承担的。因此李玮觉得青春片如果能在主题上更向上一些,在故事选材上更积极一点的话,那么整个青春偶像片或许能够被大家更接受一些。
因为是自己的首部青春偶像片,李玮没有选择爱情这个烂大街的题材,而是“高考”这个大家没有办法回避的青春期必须面对的事情。
“这就是红枫灿烂的剧本,你们可以看看。”李玮将剧本分发给李玮工作室的影片评审会。
这个评审会是由李玮工作室的高层所组成,主要是评估李玮电影的成功几率和是否投拍等事宜。而李玮的这个红枫灿烂剧本则是改编自地球位面日本的龙樱这部经典漫改电视剧。剧本的励志程度当然是非常高的,一所从来没有学生考上本科的“超级烂校”,一个因为判刑而来学校做社会教学工作的前黑帮份子,六个性格迥异但都成绩不堪入目的差生就是这样的组合,他们朝着华夏最好的名校燕京大学而努力着。
由于原来的剧本是11集电视剧,因此李玮必须对原剧本进行大幅度删减。比如将学生人数减少,这样就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线情节,同时将故事主干烘托得更加清晰。为此李玮对原来的超级烂校红枫高中还进行了设定,那就是这所高中由于常年升学率过低导致招生不足,因此学校即将面临关校合并的厄运。正是因为这个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导致老师和学生都愈发要努力要去改变母校的命运。
“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看过同类型的影片。”市场总监宋恒清很快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我觉得电影如果取得好票房之后,我们还可以卖一次电视剧的改编授权。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些意犹未尽,可能需要一部十余集的电视剧来承载会更好。”
“嗯,故事的确有趣,从高考入手,的确是极少见的。”首席执行官贺钊也点头认可道,“而且故事的主旨非常积极向上,我估计教|育|部和文|化|部方面是非常乐于看到这部电影的出现。我建议去申请国家教育推广宣传基金,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我们的一部分成本,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会成为国家认可和推广的影片,对于我们获得更好的排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内部评审会对于李玮的这部红枫灿烂是一致认可,于是就开始了前期的筹拍。这部电影不仅需要联系一所高中参与实景拍摄,还需要找到足够靓丽的演员。整部电影的主角是三个,男主角自然是因为获刑前来红枫高中充当教师的沐建老师;女主角则是分别是江雅美和路佳新,江雅美是家境贫寒而希望通过升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路佳新却是家境富裕的叛逆女。按照李玮的设定,沐建老师必须是个中年美大叔出演,而且还必须那种带着邪恶感的美大叔;江雅美则是有点自卑却倔强的女孩;路佳新则是自傲、嫉妒心强却个性单纯的女孩。至于其他演员,李玮觉得倒是可以用麒麟艺校的那群孩子们来凑数。横竖都只是群演,没有什么关键台词和镜头,这群孩子们目前的演技是足够的。惟独这三个主演的人员,难产!
而就在李玮工作室寻找红枫灿烂的主演演员时,日耳曼汽车公司终于发来邀请,希望就狂野时速的赞助事宜进行第二次的磋商。李玮等人看到这个结果自然是高兴的,因为对方愿意进行第二次磋商就表示他们的要求至少大部分已经被对方董事会认可了。至于自己能获得多少赞助,那就要大家在谈判桌上见真章了。
李玮这边也不含糊,直接在大家约定的日子里前往谈判场合。没有出乎李玮等人的预料,对方果然先是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然后再勉为其难地表示可以将赞助而略微提高一点,但是远远不及李玮等人的要求。
“大家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的狂野时速马上就要立项了,如果再这么磨叽下去,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李玮在唇枪舌剑中插嘴道,“既然你们愿意进行第二次磋商那就代表贵公司董事会已经授予了你们更高的授权,因此请不要再在细节上纠缠了,就请直接告诉我,你们的底线是多少?如果谈不拢的话,我们就此结束谈判,免得浪费双方的宝贵时间。”
听到李玮颇为强硬的提问,日耳曼汽车公司这边倒是有点怂了。事实上董事会是非常看好李玮这部电影的,因为电影最主要的道具就是汽车,而且剧中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开车追逐什么的,其实对于汽车性能方面也是正面宣传。而且如果能用这个金额获得未来两部续集的优先签约权,公司方面觉得还是值得的。这部电影要么彻底扑街,那么整部电影就是烂俗的广告电影,就权当是公司花钱烧了一部广告好了。但如果电影红了,而且红到能连续拍摄两集以上的续集,那日耳曼汽车公司就是彻底赚翻了。东海总部这边之所以还在叽叽歪歪,其实就是想省点钱。但是如果李玮真的拂袖而去的话,那估计东海总部这边就要高层动荡了。
于是商务总监尴尬地笑道:“既然是李导的作品,我们自然愿意百分百配合。但是因为牵扯到非常大的赞助,我们希望电影在上映前能够给我们过目一下。同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的新广告片也希望是李导从电影中节选剪辑,不知道这两个要求是否可用满足?”
“当然,既然是我们的首席赞助商,我们当然会在上映前与你们取得共识。”李玮可不是吃干净就抹嘴走人的,“广告片我也会按照你们的需求进行剪辑。但是我希望你们能明白一件事,就是我们的上映档期是有计划的,我们估计很难进行调整。所以如果你们对我们的上映档期有任何需求的话,请尽快告诉我们,我们讨论下看是否能满足。一旦我们这边定档了,那么再修改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一点,不知道贵公司是否能遵守?”
“电影这方面您是专业,我们不会干预专业人士的。”商务总监微笑着回答道。
因为双方达成了共识,于是剩下的事情就是双方法务就合同细节进行讨论了。一周后,李玮工作室与日耳曼汽车公司就狂野时速的赞助事宜正式签署了合同。这份高达5亿金额(含部分车辆赞助)的赞助合同顿时引爆了电影圈,很多人感叹李玮还没有拍片就赚钱了。
但是李玮却在私下的场合里透露道,“谁告诉你们这部电影就5亿的制作金额了?我们的特效制作成本就差不多快3亿元了,这5亿的赞助金额还不够我们花呢!”
李玮的话语一出,电影圈又一次哗然!
322 羡慕。嫉妒。口水战。()
对于导演们来说; 奖杯如果是第一追求的话; 那么能得到一笔庞大的制作预算就是第二追求了。可惜对于华夏国的绝大部分导演们来说; 他们自恃自己“艺术家”的身份,是不屑寻求赞助商的。甚至对于他们来说; 和制片人聊一下电影的预算都是对他们的侮辱。可偏偏是这群“羞于谈钱”的“艺术家”们却一个个怀揣一个“伟大的梦想”; 那就是制片人和广告商捧着无数的金钱跪在他们面前求他们将这些钱变成他的艺术品。对于这种梦想; 李玮只能呵呵一声并拈花微笑了。
在李玮看来,电影就是艺术品、商品与科技产品三合一的产物。如果你是自娱自乐的话,那么你的确可用将电影变成最纯粹的艺术品。但问题是; 你不仅想要获得高额的制片费用; 还希望电影能在市场上收获票房,那么故作清高是不行的。既然你要进入市场,那么你就必须认清电影的商品属性,并一切按照市场规则来办事。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日耳曼汽车公司对李玮新片狂野时速的高额赞助; 却没有人看到李玮为了获得这些赞助而付出的努力。这些赞助金的到来是因为李玮保证了在片中对多少款汽车各露出多少分钟,其中哪些汽车是特写,哪些汽车是全景,而那些汽车是主角驾驶并成为广告素材,这些都是非常详细地列在广告合同上的。同时李玮还要设计各种场景来展现这些汽车的性能; 确保能够吸引到观众对汽车的关注。李玮是用自己的创意去吸引客户; 而这些创意在这些艺术家眼中是对电影艺术的亵渎。
种种原因之下; 李玮的这部大制作电影成功吸引住了电影圈的关注。导演们纷纷责难李玮是在糟蹋电影,并讥讽这部电影将成为李玮最后一部作品。而与此相反的是,各大经纪公司纷纷整理出自家明星的档期; 然后和李玮工作室沟通,希望能获得李玮的试镜邀请。经纪公司才不傻呢,这种大成本电影哪怕最后真的砸了票房,但是人家的关注点够啊。只要自家的明星去蹭一点热度,那么明年就能涨涨通告费了。
“看来媒体关注的还只是我的制片费用,然后影评人反对的都是我明目张胆地广告植入嘛。”李玮此时正在自己办公室,看着秘书们整理出来的相关剪报。
李玮对于媒体的批评素来是不放在心上的,而且以李玮的身家和咖位,也的确没有什么好在意的。李玮算是电影圈里最奇葩的那个,演而优则导的出身让他在电影圈里没有任何地位,但愣是凭借三部文艺电影获得了导演和影评人们的认可。原本影评人还打算将李玮捧成非科班出身却对电影艺术矢志不渝的典型,结果没想到他忽然就华丽转身去拍商业片了。而且李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