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之射雕-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可是大名鼎鼎的“蓉儿”啊,当年看过《射雕英雄传》的少年、青年以及大叔大爷们,又有几人不曾对这个集天地灵气而于一身的女子产生过憧憬呢?上次在黄药师居所匆匆见过一面倒还好说,现在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周念通难免心中有些异样的情绪,就如同大多数的男生们初次与曾经有好感的女生相处时的心情有些类似吧。

    黄蓉倒是没发现周念通的异常,说着说着,她忽然向周念通问道:“喂,你是不是特别精通数算之道啊,我这儿有几道算题,你帮我看看可好?”

    原来前些时日黄蓉突然来了兴趣,想要知道周念通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破解了黄药师的桃花阵,一直走了小半路程都没出什么差错,于是便跑到阵中去查看他的演算过程。此前周念通来桃花岛的时候并没有随身携带纸笔,只能在地上用树枝演算,之后也没有将它们抹去,所以黄蓉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

    这一看之下黄蓉却郁闷的发现,周念通写的那些东西除了最后推衍出的遁甲方位结果之类的汉字她能看懂之外,其中的演算内容她竟然几乎完全看不明白。黄蓉好奇心起,便将这些内容依葫芦画瓢般的一一撰抄下来,拿回去给他爹黄药师看一看。

    黄药师见了这些东西也是大感兴趣,他一见周念通最后的方位演算就知道这是用来推衍桃花阵阵法的算式,不过虽然黄药师学究天人,但也跟黄蓉一样,完全不明白这些符号是何含义。其实周念通写的就是用阿拉伯数字、各种常用的数**算符号以及希腊、英文字母书写的排列组合列式,黄药师要是能看得懂才有鬼了……不过黄药师从内容篇幅判断,这种术数运算似乎十分的简单有效,至少周念通最终推衍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而黄药师自问如果他来作此演算的话,至少也得写上多出许多的篇幅来。

    黄药师这等自傲之人轻易不会服软,但周念通写的这些如同鬼画符一般的东西他就算是想要研究其含义都无从下手。他苦思了半天也毫无头绪,最后只好放弃,黄药师不禁感慨:“没想到老顽童的儿子于数算一道竟然如此精通,我怕是不如他啊。”

    在黄蓉的心里,她爹黄药师那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一般,即会琴棋书画,又会种树栽花布置阵法,文韬武略,诗词歌赋也都是样样精通,没想到他竟然会亲口承认在数算上不如一个毛头小子。黄蓉心中惊诧之余也生出了些许不忿。她此次来找周念通,也是存了考校的心思,故此刚才她才会出言发问。

    “不知是什么算题,我尽力而为吧。”周念通听她发问,急忙调整好情绪回答道。

    黄蓉走到一棵冬青树旁,随手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划起来。周念通上前低头观瞧,原来她写的正是一道“七曜九执天竺笔算”。

    提起七曜九执,就不得不从《九执历》说起。《九执历》源自天竺,在唐朝时就曾被译载于《开元占经》中,乃是当下较为先进的历法。所谓的“七曜”,就是“日、月、火、水、木、金、土”,再加上“罗睺”、“计都”这两个则合为“九执”。这里面的“罗睺”和“计都”是天竺的星象家假想的两个看不见的天体,实则是指黄、白道相交的升交点和降交点。《九执历》上有推算日月运行和交食预报等方法,此题却是要根据此历来计算日蚀。好在曾经身为大丞相的朱子柳对各种历法都深有研究,后来见周念通感兴趣就教给了他,要不然周念通此刻就连题都不一定能看懂。

    周念通挠了挠头,也折下根树枝来在地上划出字迹,开始为黄蓉解题。其实这《九执历》中涉及到的数**算主要就是三角函数的应用,只要能够读懂题,解起来自然不在话下。只见周念通运笔如飞,形如流水的写下来,当然他没把“sin”、“cos”这些前世用习惯了的三角函数给写出来,而是转换成了黄蓉能看懂的词语。就这样只用了一刻钟的工夫,便把这道“七曜九执天竺笔算”给解了出来。

    黄蓉没想到周念通这么快就把答案给写出来了,而且结果与她爹黄药师算出来的结果一模一样。以前黄蓉见黄药师计算此题时,用的是《九执历》中“推间量府章”内的算法,足足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演算完毕,两相比较之下,黄蓉才明白此前她爹为何会发出“技不如人”的感慨了。

    “算你厉害。”黄蓉小声嘀咕着,紧接着不死心的她在一旁继续开始写下一道题。

    黄蓉写的这第二题,乃是“立方招兵支银给米题”,虽说是一题,却是分做了两道小题,分别是:

    “今有官司,招兵一千八百六十四人,只云初日差六十四人,次日较多七人,每人日支米三升,共支米四百三石九斗二升,问招兵几日?”

    “今有官司,依平方招兵,初段方面四尺,次日方面转多二尺,每人日给银一两二钱,已招兵四千九百五十六人;支银二万六千四十两,问招来几日?”

    黄蓉当初碰到此题时,想得脑袋都大了一圈,她不信周念通这回还会像刚才一样轻松。

    PS:终于在12点前把早上欠的一章写完了,继续写下一章去了。

改进拳法() 
04400040004444000004004400

    “立方招兵支银给米题”这种题目在古代算得上是难题,但是其实质就是现代数学中的等差数列求和,所以周念通解起来也没什么难度,又是花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把答案给列了出来。其实求解的过程倒是不怎么费事,只不过周念通把大半的时间花在了解释“首项”、“末项”和“公差”等数学用语上面。

    黄蓉见这等让自己头大的难题也丝毫没有难住周念通,倒是对他的数算造诣产生了些许钦佩。她皱了皱眉,漆黑的眼珠转了转,便拿出了压箱底的疑难算题,再次在地上写了起来: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写完之后黄蓉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抬头问道:“你可知道这题出自何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此题应出自《孙子算经》卷下篇吧。”周念通略一思索后回答道。

    “不错,这正是《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虽然书中已有答案,但你可否能列出一个每数皆可通用的算式来?”黄蓉再次提出要求。

    这道“物不知数”问题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解法,直到再过二十余年后,才由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后来这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德国人马蒂生指出此解法符合高斯定理,此后在西方的数学史里便将其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

    其实说白了这“数不知物”就是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别说是这种简单的同余问题,就算再复杂一点周念通也是照解不误。

    周念通也不用再往地上写字了,他直接开口说道:“这容易得紧。以三三数之,余数乘以七十;五五数之,余数乘以二十一;七七数之,余数乘十五。三者相加,如不大于一百零五,即为答数;否则须减去一百零五或其倍数。”

    黄蓉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虽然她感觉这道题应该也难不倒周念通,但没想到他连演算都不用,直接就口述出了解法和答案。

    虽然她爹黄药师也曾推导出了最终的结果,还用一首诗做了总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余百零五便得知。”但他可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才得出的这个答案,远没有周念通这般轻松。

    至此黄蓉再也想不出自己还有什么算题能够难住周念通了,她不得不承认,在数算一道上,周念通确实要比她爹还厉害。

    虽然理智上已经承认了自己所不能的爹爹竟然会不如一个跟自己年龄相差几的少年,但情感上黄蓉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于是黄大小姐的心情顿时变得差起来,她恹恹的说道:“我有些乏了,今天就不逛了,你自己回去吧。”

    说完,黄蓉也不等周念通回答,便自顾自的回家去了。

    啊?这是什么情况?周念通刚刚在黄蓉面前露了这一手,正自有些得意呢,没想到人家直接不搭理他了。周念通张了张嘴,也没说出什么话来,只好怏怏的独自回山洞去了。

    刚来到山洞口,就见周伯通正在那儿练拳。

    周念通也不去打搅他,只是在一旁静静的观看,没看多久他就看出些名堂来。

    这回老顽童打得依然是那七十二路“空明拳”,但是拳势却比以前还要慢上许多,而他的拳劲却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除了“空”以外,还有了一丝劲断意不断的感觉在里面。

    周念通这些时日里已经把“空明拳”练得精熟,所以他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差别,看来他爹还真从周念通告诉他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太极拳理中悟出些东西来。

    当周伯通打到第五十四路“妙手空空”之时,发现了一旁的周念通,他停下手来,兴高采烈的招手把周念通叫道身旁,说道:“念通啊,我刚才苦思了一番你说的那些东西,还真是有所收获,想要跟你说说却找不到人了,你刚才去了哪里啊?”

    “那个……我跟黄岛主的女儿在这儿附近逛了一逛。”周念通有些语,我临走前不是跟你打过招呼了吗?

    “黄老邪的女儿?”周伯通没想到黄药师还有个女儿,不过他急着跟儿子分享自己的感悟,也就不再去想她。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要做到‘以柔克刚’,还是得‘运虚御实’。不过要想将太极圆转之意融入其中,只能用意不用力,才能绝使断。当得机得势后,便可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周伯通一边说一边动手比划着,招式间还真带上了些许圆转如意的味道。

    周念通牢牢默记,然后照着周伯通的动作打起拳来。他也没指望只凭自己的只言片语就能让他爹一下子把完整的“太极拳”给整出来,毕竟这门功夫可是张三丰百岁之后总结了自己一生的习武经验才得以创出,其中蕴含的武学精义和道家真髓岂是那么容易就参悟得出来的?只要他爹能够根据自己所说把“太极拳”的精妙之处融入一二到到“空明拳”中,就算是收获不小了。

    父子俩人一边练拳一边探讨,周念通又仔细回忆起前世看过的那些太极拳表演视频,虽然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了,但周念通凭着大概的印象,还是根据他们的动作总结出了“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坠肘”这些要旨,然后与周伯通一一印证,再用以完善到“空明拳”中。

    即便“空明拳”是周伯通所创,但由于它本身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武功,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武功要诀,因此想要再融入另一门功夫的精要却还是比较困难的,哪怕是周伯通这个“空明拳”的创始者也不是说改进就能改进的。

第27章 梵文总纲() 
【手机小说阅读 。】经过周伯通父子俩几天的努力研究,对于“空明拳”的完善终于有了一定的进展。' 如今这个改进版的“空明拳”,除了讲究“空”之一字外,又多了“圆”的要旨。如此一来拳法中的每一招每一式,却又需要周伯通再重新好好推敲一番,否则若是还按原来的套路,已经有些与拳法蕴含的精要不相符了。

    这几天的时间里,周伯通除了完善“空明拳”之外,还开始把自己所会的武功都一一传授给周念通。

    周念通本来并不想学得过杂,但是架不住老顽童的软磨硬泡,而且他还振振有词:“我的武功不教给我儿子还能教给谁?难道他段皇爷教得,我这个亲爹就教不得?”

    不过周伯通也非胡搅蛮缠,用他的话说就是“多学一些武功,哪怕不用太过专精,增长些武学见识也是好的,以后说不得就会有触类旁通的时候。”

    周念通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等到跟周伯通学完了全真剑法和全真掌法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全真教的武功虽然精妙,但我更想见识一下《九阴真经》,爹你能不能让我看看?”

    老顽童一听,正要开口拒绝,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却是转过弯儿来了。师兄他当初的遗训只是不准全真门下的弟子习练《九阴真经》中的武功,但是我儿子可不是全真派的,那自然就无需遵守师兄的遗训了。可惜我这里只有《九阴真经》的上卷,却不知道下卷的经文中载着些什么厉害武功。否则让儿子将其练成之后一一给我演示一遍,岂非过了这心痒难搔之瘾?

    原来周伯通在洞中呆了十余年年,枯坐无聊,已是把上卷的经文翻阅得滚瓜烂熟。这上卷经文中所记载的,都是道家修练内功的大道,以及拳经剑理,却并非克敌制胜的真实功夫,若未学到下卷中的实用法门,徒知诀窍要旨,却是一无用处。他想到师哥所说的故事,当年那黄裳阅遍了五千四百八十一卷《万寿道藏》,苦思四十余年,终于想明了能破解各家各派招数的武学,其中所包含的奇妙法门,自是非同小可。那黑风双煞只不过得了下卷经文,练了两门功夫,便已如此横行江湖,倘若上下卷尽数融会贯通,简直是不可思议,这又岂能不让周伯通心痒呢?

    不过周伯通既然想明白了给儿子看这《九阴真经》也不算是违背师兄的遗训,他便不再多说,转身来到平日里的坐卧之地,劈手几掌便将地上击出个浅坑来。然后他弯腰将土石拂到一边,从坑里拿出一个石匣来。

    周伯通小心翼翼的将石匣打开,从里面将《九阴真经》的上卷取了出来,然后珍而重之的递给周念通,说道:“这就是当年引得无数武林人士相互厮杀的《九阴真经》,只不过我现在只有上卷,那下卷却是早在十几年前因为那黄老邪夫妻俩的诡计而被我给亲手毁去了。”

    周念通上前接过这《九阴真经》,心情难免有些激动,不过他这些年来修习先天功,一直受那清静无为、淡泊玄默教旨的陶冶,几个呼吸间便已收敛心绪。

    周念通平复好心情之后,轻轻的翻开书页开始阅读起来。虽然这《九阴真经》的上卷并没有记载武功的具体招式,但其价值也是不可限量的。光是其中的《易筋锻骨篇》、《疗伤篇》以及《点穴篇》等内容就足以让周念通受益匪浅了,更何况还有那梵文的总纲呢。而且只要参悟了上卷的拳经剑理,对他以后习练任何武功都是极有好处的。

    周念通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正本经书,待翻到最后一页,果然是一段一千余字咒语一般的怪文。

    “这最后一段奇怪得很,叽哩咕噜的,实在是让人浑不可解。我在洞中这些年来早已反复思索了数百次,却始终想不到半点端倪。”周伯通见儿子注意到了这段经文,开口说道。

    周念通照着这段怪文的文字一字一字的读了下来,通读之后,他笑着对周伯通说道:“难怪爹你想不出头绪,这明明是梵文,却以汉字音译,若是不通梵文读起来自然是一头雾水。”

    “啊???”周伯通没想到竟然是如此缘由,难怪自己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这时周念通此前学的梵文便派上了用场,他先是将经文根据读音还原成相对应的梵语,然后再将之一一对照译成汉语,写在了山洞的地面之上。

    周伯通赶紧上前仔细的观瞧,这《九阴真经》的总纲精微奥妙,周念通虽然学识不差,但一时之间也难以做到每一句都翻译的极为精确。不过大体意思上却是没什么差错的。这段经文被翻译成汉话之后,周伯通终于能够看懂经文中的意思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段怪文竟然是整本《九阴真经》的总纲。

    这段总纲所记载的乃是纯粹的道家之学,与周伯通的毕生所学本是一理相通,所以他研读起来毫无凝滞之感。

    周念通这还只是将经文的总纲粗译了一遍,有些内容因为他的武学境界尚未达到,无法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只能向周伯通描述出大概的意思,然后由周伯通给他来讲解一番。

    接着父子俩人一个翻译一个解读,开始逐字逐句的琢磨推敲,讨论的热火朝天,就连岛上哑仆给他们送来的饭菜都没什么心思吃了,胡乱扒拉了几口之后便继续一起研习起来。

    接下来的十余日里,两人彻底沉浸在研读经文总纲中,其间黄蓉还曾来找过周念通,不过见他心不在焉的,黄大小姐直接愤愤的离开了。

    经过这些时日的努力,周伯通父子俩终于将这段梵文总纲理解透彻了,周伯通每日里都会给儿子讲解总纲所载的九阴神功要旨,如此一来周念通不但武学修为精进了不少,而且他以后若是想要修习《九阴真经》上的其他功夫也是事半功倍了。【 。 快速高品质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