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三百多匹战马,也不知道他们几个如何积累起来的,可能是战役功勋兑换的吧,虽然数量不多,不过在未解决战马来源之前,也算是对诺国骑兵的一个补充了。
直到这里,俞大猷算是汇报完毕了,于是李诺说道:“这次行动,全靠蹇公、子明先生和俞将军、李将军的计划,以及孟明将军、司马将军等全体将士的完美执行。各位的功劳,以及全体将士的奖赏抚须,全部加倍!另外,蹇公、子明先生、存孝和志辅,全部爵升一级。”
诺国在乌溪平原上的疆土一下子扩大了两倍,再加上现在诺国的收入蹭蹭往上暴涨,所以李诺出手就越来越大方了,这种时候就更加不吝赏赐,以收买手下文武和士卒之心。
而四人爵升一级之后,除了俞大猷是二等男爵,其他三人都是一等男爵了。
俞大猷归座之后,新任户部尚书宋献策走了出来说道:“启奏国君,臣有本奏。”
李诺笑着说道:“正好跟各位介绍一下,最近咱们诺国新增了三位新面孔,那就是来自明朝的宋献策、李岩和来自汉末的侯成,想必诸位也有一些人都已经认识了。”
李诺接着说道:“宋道长将担任户部尚书,兼任枢密院参军;李公子担任兵部尚书,兼任枢密院参军;侯成担任校尉,协助存孝统辖骑兵。”
在见识了满堂文物之后,侯成早就对诺国麾下的人才济济触目惊心了,而据说这还不是诺国的全部,诺国的医馆之中还有好几位跟他处于同一时期的名医,不过并未正式出仕。就连国君的两个妃子,也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美女。
越是了解的越多,侯成对诺国的实力就越惊讶,所以对于担任校尉一职也就只有接受了。虽然不如前世的职级高,但是看看这满堂文武,他也就无话可说了。
更何况是跟着李存孝混,给李存孝当个副将并不丢人!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还是早朝(中)()
介绍了一下新加入的三人之后,李诺当然也不会忘了,户部尚书宋献策有事要禀报呢,于是李诺又对宋献策说道:“宋尚书请讲。”
宋献策说道:“刚刚结束的粮食收获,共计产出粮食8亿斤,足够我们诺国现有军民食用一年而绰绰有余了,各县不得不修建了大量的仓库用以储存粮食。以现在推算,下个月的粮食收入还将会更多!”
诺国五个郡之中,西漠郡基本是以种植曼陀罗花为主,粮食的种植少之又少,庞大的曼陀罗花产量为麻沸散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而像八味地黄丸和漆叶青黏散的原料,则大部分需要从外面购买了,诺国的产量现在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产量了。
东原郡则主要是以放牧业为主,养殖最多的就是黑山羊,开垦的耕地也是很少,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白虎郡之中,镜月县并未赶上这次春耕,所以就种植了一些收获期更短的药材;而新增加的三个县城以及平武、大英和蓬溪这三县,虽然也赶上了月初的耕种,但是与诺国相比,首先附属领地并未完全用完,其次开垦的耕地并不如诺国。
诺县和西虎县,不仅附属领地满额,开垦的耕地面积较多,而且还建造了很多农场,农场的粮食收入本就比普通耕地要多20%,所以单单是这两县,这个月的粮食收获就有3亿斤有余!
现在诺国国库资金充足,各地的普通耕地,都在李诺的授意下,向着农场迈进。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次投入,以后每个月都会多收入20%,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现在一个月的粮食收入,就足够诺国现有军民吃一年了。但是要注意,这只是这个月的产量,上个月的粮食都还剩非常多,更遑论以后每个月都有不低于这个月产量的粮食收入。
现在诺国在乌溪平原,可是拥有九个县,今天是游戏月五月的第一天,耕种的事情,在各个县都在紧锣旗鼓的开展,以李诺在农业上的投入,下个月的粮食提升个50%,在李诺看来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诺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以及粮食消耗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粮食产量的增加速度的,这样下去,诺国甚至会因此粮食泛滥!这其实也是现在很多玩家遇到的问题,缺少粮食是现在的玩家国度基本都不会再遇到的问题了。
李诺说道:“虽然现在粮食较多,但是粮食的生产反而需要加大投入,新增领地这个月的耕种万万耽误不得。至于多出来的粮食,我倒是有几点想法。”
“一是咱们的酿酒坊,生产的酒水质量一直不怎么样,可能是受限于主事的技能等级。我对酿酒业一直是很看重的,以后要多建一些酿酒厂,招募更多的技能人才,不要吝啬粮食和金币的投入,争取早日酿一款咱们独有的好酒。”
沉吟一下,李诺又说道:“这二嘛,齐国立国不久,粮食也并不是像异人一样,可以每月收获,之前齐国就缺粮食,现在想必并未改善。齐国上下对咱们帮助颇大,命人运送两亿斤粮食给齐国送去。”
蹇叔说道:“启奏国君,两亿斤粮食不是个小数目。这一路路途遥远,还是派遣部队运送护送吧,以免被人惦记发生意外。”
这倒是实话,一辆车最多运送几千斤粮食顶天了,之前从敖仓运往荥阳的车辆一车才装了两千斤。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的话,两亿斤粮食就需要十万辆这种车子。
就算诺国打造一些更大的战车,但是达到五千斤/辆就不得了了。看来想一次性运送这么多不太现实,只能分批运送。而从东原一路到达齐国,现在要经过不少玩家的国度了,不派遣部队前往护送就不太安全了。
运粮车和护送部队还好说,但是拉车的马匹却不好解决。于是,李诺问道:“护送可以分批来,但是一样需要大量的牲畜,咱们诺国可没有那么多的储备。”
蹇叔笑着说道:“国君不必担心,老臣倒是有个法子,不仅可以解决拉车牲畜的事情,还可以为我们诺国多出一批助力。”
听到蹇叔这样说,百里奚也笑了笑。见状李诺好奇的问道:“看来蹇公和子明先生都知道怎么解决了。”
百里奚结果话茬说道:“还是蹇公来说吧,不然蹇公要怪我多嘴了。”
蹇叔呵呵笑道:“你个子明!国君可知青牛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青牛山?李诺说道:“是因为状若青牛,或者说上面盛产青牛?”
蹇叔笑着说道:“国君说的没错,青牛山之所以得名如此,就是因为其上青牛多不胜数。不过有一点问题就是,这些青牛都是野牛,还未驯化。但是一旦驯化之后,不仅可以解决以后运力的问题,还可以为咱们诺国的农耕提供大量的更牛,更是可以提供大量肉食!”
竟然还有这个资源,以前倒是没有关注。谁都知道耕牛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过自古以来华夏并不盛产耕牛,倒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资源比较丰富。而电视里面经常看到的场景,“小二,来半斤酱牛肉!”这类就是虚构的,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杀死耕牛是犯法的!
于是,李诺说道:“无军事行动的部队,全部都丢到青牛山上去抓捕野牛去吧,运粮车也要多建造一些,以后支援齐国就定为一种常态。”
运粮车的建造,相比于抓捕野牛就简单多了。不过,有正规部队去负责这件事情,应该不会太难,还可以借机训练下部队。
这时,百里奚提示道:“大宋帝国作为咱们的宗主国,抽取了咱们那么多收入,但是福利还没有享受到。所以可以尽快开通前往大宋的贸易之路,出售一些粮食,购买一些我们紧缺的资源回来。”
李诺点头说道:“之前我命造船厂建造的一些货船、商船,现在应该有一些收获了,可以尽快建立和大宋的贸易,不能让他们光从我们诺国抽血。”
以诺国如此高的收入,每天大宋从诺国抽走了大量的收入,但是诺国却一直没有享受该有的福利。诺国可以从大宋回购一些比如药材、战马等。虽然大宋缺马,但是也是相对的,购买少量的战马应该是没问题的。
粮食积压的问题解决了,西漠郡郡守李冰起身说道:“启奏国君,西漠郡计划新增36县,现已全部建造完成,以后的工作就是建造附属乡镇和填充更多的人口,只不过这都是水磨工夫了。”
东原郡太守李二郎也起身说道:“东原郡的情况和西漠郡是类似的,所以臣就不赘述了。”
虽然两郡三十六个县都已经全部建造完成,但是除了最开始的七个县城和三个玩家县城之外,基本上都是只有一个县城存在,只是框架搭好了,还需要补充内容进去。
不过,在充足的资金支撑下,已经开始修建附属乡镇了,这些乡镇虽然基本上都是空着的,但是却可以提高诺国的人口上限,让诺国每天的流民刷新,爆炸式的增长着。
现在诺国每天的流民刷新数量,已经有了四万人!一旦这些附属乡镇修建完毕,再加上乌溪平原上诺国的现有领土,不算各项加成,以及李岩的天赋特性除外,诺国每天的流民刷新数量,将会达到15万!相当于每天再造一个新县!
见到李诺点头,李冰接着说道:“启奏国君,这段时间我亲自去西虎山伏龙河的源头查看了一番,可以开山引水,为西漠郡引来水源,改善西漠的环境。”
李诺说道:“李郡守尽管放手去做就是了,所需资金,子明先生会全力支援你的,我希望以后能给西漠百姓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环境。”
这是李冰的老本行了,李诺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虽然西漠可以种植曼陀罗花,但是环境相比乌溪平原和东原都要差了不少,如果李冰能够改善这一状况,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诺国现在有这样的人力、物力!
对于李诺的信任,李冰很是欣慰和感动,长吸一口气说道:“请国君为此渠命名。”
又要取名字了,李诺挠了挠头说道:“古有灵渠、白渠、郑国渠,那就叫做李冰渠吧!”
李冰跪伏在地:“臣惶恐!”
李诺笑道:“李郡守快快请起,此名你当得。”
虽然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是李冰父子修建的,但是如果将这个新的水利工程以李冰的名字来命名的话,不管换做是谁都会感动的。
人们或许不记得某一朝的国君是谁,但是这样功在千秋的工程,以主持者的名字命名,可以使其名传千古!李冰或许不会在意名传千古这件事,因为本来他早已做到了。但是,李诺这样做,确实令其感动。
看看满朝文武略带羡慕的目光就知道了,在收买人心这件事情上,李诺又进步了不少。
第一百五十六章 还是早朝(下)()
看到众人都不说了,蹇叔起身说道:“启奏国君,现在异人国家拥有的兵力一般都在五千以上,实力稍显雄厚的异人,士卒早已突破到一万以上。我诺国现在虽有士卒三万余,守成虽然可以了,但是现在疆域扩大,各县、乡镇虽有民兵守护,若有突发状况却也难以护卫周全。”
“随着疆域扩大,以后面临的敌人将会更多,以老臣拙见,咱们又该扩军了!”
蹇叔说的倒是一个实情,诺国有一万五千重装步兵和同样数量的水军,这次俘虏了五千重装步兵,李诺是准备打散整编之后,收归己用的。
但是,真要说起来,诺国可用的兵力也有限。到了这个时期,现在一般的玩家都至少拥有一县之地了,士卒人数都在五千以上,而随着玩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重装步兵的比重势必会越来越多。
这势必会增加以后诺国占领更多的土地的难度,渔翁得利的事情并不会每次都发生的,很多时候还是要靠硬碰硬的去一寸一寸的占领。
所以扩兵势在必行,关键是扩兵多少而已!现在诺国人口已经突破了两百万,势力范围涉及五个郡八十一县。不仅要考虑防守的问题,还要为以后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思索良久之后,李诺说道:“重装步兵除了刚刚收编的五千士卒之外,再扩编三万,达到五万人;水军扩充一万五,达到三万人。这新招募的士兵,全部先丢到青牛山,去抓野牛,权当新兵训练了。”
这样下来,诺国的军民比例算是超过了1:30,不过要知道现在每天的诺国人口增长已经达到了四万以上,这个比重是不断降低的。李诺之所以决定一次性招募这么多士兵,就是为了一劳永逸,让诺国短时间内,无需再次征兵。
李诺解释道:“虽然一次性招募这么多士兵,跨步虽大,但是只要撑过这一段时间,新兵成为老兵,尽早形成战力,为以后的扩张做好准备。”
蹇叔眉头一皱,随即舒展开来,李诺的计划虽然庞大,但是也不是不可以接受。诺国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这次大跃进,唯一要担心的是,重装士兵的装备生产制造的速度太慢,跟不上扩兵的步伐。要知道上次扩兵之后,水军的装备都还有很大一部分缺口,何况这次增加的数额更多!
不过,好在占领了大英和蓬溪县这两个盛产铁矿的县城,以及平武县这个出产铜矿的县城之后,不仅获得了大量优质的铁矿、铜矿资源,还获得了大量的铁匠人才,大大加速了诺国武器装备打打造速度。
蹇叔对李诺说道:“看来接下来这段时间,兵部和枢密院有的忙了。”士兵的招募是由枢密院负责,但是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则是兵部的活了。
李诺又对蹇叔说道:“新占领土我们还在消化之中,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停下扩张的脚步,不知蹇公对于下一步军事行动的方向有没有什么建议?”
喜欢玩策略游戏的,相信应该只有很少的玩家会对扩张不感兴趣的。虽然乌溪平原上的领土一下子扩大了两倍有余,但是李诺却不会因此就满足了。乌溪平原上还有大把的领土,等着诺国的手伸过去。
谁知蹇叔却对新任兵部尚书李岩问道:“不知李尚书有没有好的想法?”
李岩一愣,不过旋即反应过来,说道:“启奏国君,臣倒是觉得,下一步的目光可以放在统一铁山郡和铜山郡上面,将这二郡收入囊中,可以提供大量的矿产资源。”
李诺当然也知道,就算接下来没有大的行动,为了两郡的资源,铁山郡和铜山郡也是要拿下来的,李诺连这两郡的太守人选都想好了,又怎会允许他们继续置于诺国的统治之外。
犹豫了一下,李岩接着说道:“镜月湖正对岸的南坪郡,尤其是七里县,控制着双河出湖口此战略要地,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为妙。”
对面七国控制的七里县,和诺县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诺县是双河的入湖口,而七里县是双河的出湖口。乌溪和伏龙河从七里县的两侧,向着下游流去。诺国如果想树立在双河流域的霸主地位,这样的战略要地肯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控制了双河的入湖口和出湖口,再加上湖中心的镜月岛的核心作用,将镜月湖变成为诺国的内湖计划,将会更进一步!
蹇叔笑着说道:“李尚书说的也正是老臣想说的几个方向,以后咱们诺国就可以考虑沿着镜湖和双河扩张,然后在慢慢的往周边延伸,扩大我们的纵深。”
两人的意见,李诺还是非常认可。作为乌溪平原的大动脉,乌溪和伏龙河的地位无可替代,将重心放在双河周围肯定是没错。
而镜月湖与周边九郡三十六县接壤,控制了这九郡就相当于把镜月湖彻底围了起来。有镜月岛这个水军基地的存在,也无需担心诺国的国土较为分散,但有敌情,镜月岛的水军可以快速支援任意一郡。而控制了这九郡之后,就可以慢慢往周边延伸,占领更多的地盘了。
于是,李诺说道:“先易后难吧,第一步先放在铁山郡上,毕竟我们已经占据了铁山郡两个县城,还有三个县就可以统一了;然后再去考虑铜山郡,接下来才是南坪郡。”
看到蹇叔点头,李诺又安排道:“众将听令。”堂中众人精神一震,等着李诺的安排,谁都不想错过立功的机会。
李诺看向众人,命令道:“着令俞大猷为帅,协同李存孝、孟明视、西乞术和侯成,带领一万重装步兵、五千骑兵,以及飞虎军、兵车营,攻伐铁山郡,将铁山郡剩余三县尽快收入囊中。白乙丙留守诺城,并负责青牛山新兵训练事宜。司马靳带领五千水军,护送运粮船队前往大宋帝国,尽快建立和大宋帝国的贸易通道。”
有一万重装士兵、五千骑兵,五名历史武将,其中还有李存孝、俞大猷这样的顶级武将,再搭配上飞虎军和兵车营这两大特殊兵种,铁山郡的统一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众人连忙行礼说道:“末将遵命。”
而白乙丙的神情却一跨,没想到只有自己被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