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虽然并没听说过这两位爷历史上在内燃机领域有过什么卓越的成就,不过既然是这两位大神出手,那么这样的结果貌似也是很正常的,约亨只能这么想到。
“好吧,如果西门子的新发动机真的能够用这种办法解决陀螺效应并且输出功率超过300马力,那么海军的新飞机你们就自己看着办吧。”约亨说到。
“是,陛下。”提尔皮茨有些兴奋,也有些奇怪,就算西门子公司的改进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皇帝陛下也不应该这么好说话才对。毕竟是自己当初亲自否决掉的东西,现在连实物都没见到,听自己几句话就点头同意了?不过提尔皮茨也不敢去刨根问到底,到时候惹得陛下不高兴改口了怎么办?
“陛下、总参谋长阁下,如果新发动机的动力超过300马力,那么是否意味着使用这种发动机可以制造出载弹量接近陆军的BF…1轰炸机的单发飞机?”一旁的班克问到。
“理论上应该没有问题。”约亨想了想后回答到:“陆军的CL…1攻击机其实也可以挂载100千克炸弹,不过这样的会严重影响速度和航程。因此如果使用30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并且去除座舱内的装甲,载弹量达到BF…1的载弹量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陛下,那么航空母舰将不仅仅只能作为舰队的眼睛。她还可以丰富舰队的攻击手段!”班克兴奋的说到:“50千克的炸弹对于大中型舰艇很难造成什么损伤,而对于驱逐舰这样的高速目标却难以命中,但是150千克的炸弹就足以攻击那些轻型巡洋舰了!航空母舰将不再只能当个辅助船!”就算不能指挥飞艇去在敌人的头顶扔炸弹,班克也不愿意只做一个在战场上打酱油的辅助舰船的舰长。
“用飞机去投掷炸弹命中海上高速航行的舰船难度很大,陆军的轰炸机的水平轰炸的效果我也去看过。对海军来说并没有参考价值。”一旁的提尔皮茨打断了班克“离经叛道”的言论:“相比于用炸弹去攻击舰船,使用鱼雷才是更可行的方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校。”
你们这些平顶党,不要整天想着搞个大新闻。航空派无人权,这点即使到了30年代末期在各国海军中都是如此,所以提尔皮茨可不想让一个在海军中算是异类的上校搞出什么幺蛾子来横生枝节。当然,这并不代表提尔皮茨看不到飞机的攻击潜力。
历史上英国皇家海军在1911年开始对水上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同时提出了希望水上飞机可以携带鱼雷作为攻击手段,而这一前瞻性的要求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鱼雷攻击机——肖特184。而如今在飞机应用领域比同时期的英国人经验丰富的多的德国人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德国人显然比英国人谨慎的多。当然难度也大的多。
历史上1913年索普维斯使用200马力发动机的试验机根本就带不动重达368千克的14英寸鱼雷,而历史上使用225马力发动机的肖特184投掷14英寸鱼雷在达达尼亚海峡击沉土耳其运输船的时候其不仅只装了仅供飞行40分钟的油料,而且连后座观察员都没带。而现在德国方面最轻的鱼雷也是超过400千克的380毫米鱼雷,这还是老式的压缩空气鱼雷,而且40分钟的飞行时间更是不可能被海军所接受的。
原本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即使是陆军的BF…1也不能满足海军的需求,而新式发动机超过300马力则让这个想法再次成为可能,两台发动机提供600马力的澎湃动力,就算是挂载675千克的450毫米湿式热动力鱼雷也应该不成问题,当然这种双发鱼雷机不可能作为航空母舰的载机使用。
海军可以继续发展飞机的攻击能力。但这个工作不是航空母舰该做的,你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这就是提尔皮茨的态度。
不过很可惜,如果约亨不在这里的话。一个小小上校的意见自然会被提尔皮茨压下去,但是现在皇帝陛下在这。
“你的想法很有趣,不过总参谋长阁下说的也没错,用炸弹攻击移动目标的命中精度实在难以令人满意,而很显然,能携带鱼雷的攻击机没有办法登上你的军舰。如果你想让你的航空母舰能在海战中发挥作用,你只能寄希望于什么时候我们的发动机可以单发突破500马力了,我想10年内你肯定可以看到。”约亨笑着安慰这个“珍稀”的航空派,免得他灰了心:“到时候,吨位更大,载机更多的航空母舰就可以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了。”
约亨这句话里也表示了自己也很看好航空母舰未来的攻击能力,而发动机性能的进步很可能在10年内就实现这目标。提尔皮茨听得出来皇帝的意思,不要因为这个上校“离经叛道”的言论而去打压他,因为很可能10年后,这个现在被自己训斥的上校极有可能成为发掘海军新攻击手段的领头人而得到重用。
提尔皮茨朝约亨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明白皇帝的意思,不会给这个小小的上校穿小鞋的。而且皇帝陛下还私下里告诉自己明年将会授予自己海军元帅军衔,自己将成为海军历史上的第一位元帅。堂堂元帅阁下自然没必要和一个小上校置气。
“陛下,用炸弹攻击水面航行目标的命中率并非不能提高。”班克却不愿意放弃这个直接向皇帝陛下进言的机会。
这就有点不识好歹了,不过还没等提尔皮茨板起脸来,约亨先开口了:“你有什么好想法?说出来听听,如果你能说服我,那么由我来说服我们的总参谋长阁下。”说完朝提尔皮茨微微一笑。这态度给足了提尔皮茨面子,提尔皮茨也不好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发作。
“陛下,陆军的双发轰炸机进行的水平轰炸时的确精度很低,但是单发的对地支援攻击机进行的下滑轰炸却能大幅提高命中精度。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增大飞机下滑的角度,那么命中的精度就能进一步提升。如果能像战斗机那样进行大角度俯冲,我相信投弹的精度应该会比现在有更大的提高。
而现在的问题是,Me…2B的结构强度并不能进行太大角度的俯冲,而且如果新的轰炸机携带100千克乃至更重的炸弹进行俯冲的时候,速度将会很难控制,过高的速度也会让飞机很难再次拉起,从而一头栽进海里。因此有了更强力的发动机后,我们的飞机可以做的更坚固,并且可以有效的进行减速的话,进行大角度的俯冲投弹将会成为极为有效的攻击手段。”班克紧张的说到,自己的想法能否进行尝试,就看能否打动皇帝陛下了。
约亨此时也有些惊讶,居然现在就有人开始想到俯冲轰炸了。按照约亨的想法,一战中的航空母舰只要和提尔皮茨那样做好舰队侦查工作就可以了,攻击能力什么的其实没什么意义。一战中英国人用军舰搭载的水上飞机进行的几次攻击行动其战果只能说聊胜于无,根本无关大局。
但是自己不得不承认,班克的想法的确很有可行性,相比于数百千克的鱼雷,一百千克左右的炸弹显然更好携带,300马力左右的动力已经足够。仅仅因为一战中这种攻击手段用处不大就一口否决未免也太过浪费。而且就算海军用不上,陆军也会很感兴趣的,毕竟FFA也需要可以用来敲掉碉堡工事这样的单一目标的高精度轰炸方式。
“想法很不错。”沉吟了一会,约亨还是决定不要抹杀了这个超前的想法,约亨点了点头:“我支持,你可以将你的想法汇总一下,到时候可以作为新飞机设计时的要求提出来。不管成不成功,这都是一个值得尝试一下的想法。”
“谢陛下!”(未完待续。)
第417章 航空母舰的时代到来了?不,远远没有()
“你怎么看?”走下斯托施号的约亨没头没脑的突然问到。
不过一旁的提尔皮茨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很有想法,但现在限制过多,短时间内看不到她的价值。”
“嗯”约亨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有点没有摸清皇帝陛下的这声“嗯”代表着什么态度的提尔皮茨立刻补充到:“航空母舰是一种全新的舰种,我们是将其作为海军辅助舰船的定位来建造和使用她的。现在虽然我们对其有了一种新的使用方式的设想,但是这种设想需要时间来验证,同时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对其定位。”
皇帝陛下显然对那位上校的建议很感兴趣,而且陛下之后让自己的侍从武官记下这个想法让陆军也参与进来的吩咐让提尔皮茨意识到这个项目将会得到皇帝陛下的全力支持。这样一来提尔皮茨有些摸不准陛下是否真的被那个上校说动准备将航空母舰的攻击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海军发展重点。
这可不是提尔皮茨想看到的,海军现在的经费捉襟见肘。新式舰艇宛若吞金巨兽,将金灿灿的马克源源不断的吞噬殆尽,海军连每年5艘主力舰的建造计划都因为建造价格的节节攀升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在一种全新的舰种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如果皇帝陛下真的想要在航空母舰上花费资金的自己那是要坚决抵制,宁死不从的。
“嗯,你说的有道理。”约亨点了点头,这个态度让提尔皮茨悄悄的松了口气。以皇帝在海军建设领域的一贯正确,要是硬要大力发展航空母舰,自己还真不一定在技术上能说得过皇帝陛下那张嘴。现在这个态度实在是让人放心不少。
不过很显然,陛下对这种新型舰艇的未来很上心,提尔皮茨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也要在嘴上表示自己很支持:“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完全发掘她的潜力,不过我十分看好她的未来发展,一旦我们能够真正挖掘出其潜力。想来发展起来也不会太难。毕竟我国现在适合改装的民用船只并不少。”
有斯托施号的成功改装在前,提尔皮茨自然也认为继续用民船改装航空母舰是个较好的办法,既便宜又快速,而且德国现在适合改装的舰船的确不少。
因为约亨定下基调是德国不玩邮轮竞赛。在白星公司和卡纳德公司如同历史上一样展开邮轮竞赛以来,英国人的邮轮开始越造越大,卡纳德公司的阿奎坦尼亚号和白星公司的奥林匹克号都已经将邮轮的排水量提高到了超4。5万吨的标准的时候,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公司的邮轮基本维持在2万吨左右。
不过不和英国人一起发疯并不代表德国在邮轮界就毫无作为。优秀的邮轮在使用中的口碑对德国航运、造船等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极高的利益,所以德国在邮轮领域也并非毫无建树。
德国人并不准备在吨位上上面陪英国人发疯。那么德国人打出来的牌就是航速和奢华。和白星公司注重舒适,卡纳德公司注重航速一样,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公司同样有所侧重。但是两家公司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家的船一定要比英国佬的快!
所以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早在1902年开工的标准排水量2万吨的腓特烈大帝号就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艘使用蒸汽轮机的大型民用船舶,24节的航速在当时的邮轮中无出其右。
不过卡纳德公司在1906年底处女航的卢西塔尼亚号试航航速达到27节,其姐妹舰毛里塔尼亚号更是将横渡大西洋的平均航速提高到26。6节让德国人将蓝飘带拱手让人。不甘心的德国人决定在速度上发一次疯,汉堡…美洲公司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3万吨,航速28节的邮轮,而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更是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2。5万吨,航速30节的高速邮轮!不过在皇帝陛下暗地里的蛊惑下。两家公司都将指标订提高到了标准排水量3万吨,航速30节!
约亨这么干当然没按好心,二战日本人能用邮轮改造出两艘飞鹰级航空母舰,意大利也改造了两艘天鹰号航空母舰,虽然没完工意大利就投降了。纳粹德国也曾试图用波兹坦号和欧罗巴号两艘邮轮改造航空母舰。既然如此,自己当然也能这么干,反正现在是邮轮竞赛时期,丰富的财力和膨胀的荣誉感让德国政府都不用像日本人那样给什么补贴,这些康采恩的老板们都会嗷嗷叫的支持建造最大最快的船。
当然现在提尔皮茨可不会打这两艘船的主意,海军现在中意的是早在1897年建造的两艘1。5万吨级的威廉大帝级邮轮。虽然使用的依然是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不过为了追求高航速而精心验证的线性十分优秀,让这艘老船在当初也凭借着22节的航速一度拥有过蓝飘带。在海军看来拿来更换动力系统后改头换面,其表现会比斯托施号好得多。
不过约亨的态度不像提尔皮茨想的那么乐观。战争爆发后海军就算征用了这两艘船,改装也需要花上不少时间。这可不像英国人征用坎帕尼亚号在舰艏搭上50米长的飞行甲板就成了“航空母舰”,全面改装所花的时间肯定会比斯托施号更久。而且在战争爆发后所有资源向陆军倾斜的情况下,能否在战争中完成改装都是个未知数。
约亨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穿越者,自己后世带来先入为主观念总是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他的判断。当别人还在玩大舰巨炮的时候我就用空中武力彻底击溃对手的“高瞻远瞩”思想总是在诱惑着约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技术水准根本无法实现约亨想象中的漫天的飞机从空中B下来的美好画面,这让约亨有些无奈。看看自己穿越前看的那些小说,随随便便发展一下就能张口同时开工10条20条主力舰,一战就能让航空母舰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再看看自己,在吞并了奥地利后德国海军主力舰建造数量居然还比不上历史上的德国+奥匈(虽然质量上是远远超过了),而航空母舰现在更是只能远观的绣花枕头,简直失败的一塌糊涂。
不过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约亨也只能理性考量。作为一个穿越者,约亨对航空母舰的认知自然提尔皮茨深刻的多。对其发展历史以及各国发展的不同路线和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很清楚。
首先,德国不是美国和日本,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让德国航母的发展道路无法完全照搬美国那个炸逼的套路。
很多后世军迷都喜欢指责英国皇家海军发展航母最早,但是在实力上却最弱。诚然。英国人在航空母舰的摸索阶段浪费了太多了条约限额吨位,且不说空有2。2万吨排水量载机却只有区区36架的3艘光荣级,毕竟好歹这也是高航速的舰队航母。单单百眼巨人,鹰,竞技神这三艘实在没什么鸟用的低速航母就占掉了近5万吨的条约限额。而且当时受到皇家空军压制的皇家海军航空兵在飞机数量上也的确捉襟见肘。但以此就说英国皇家海军航母在设计上的载机量不足就是其思路错误的体现,却也显然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了。
首先他们就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北大西洋的海况给航空母舰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美国海军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就曾经在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中差点出事,41度的横摇以及灌进机库的海水让这艘近5万吨的航空母舰几近倾覆。事后美国海军还专门颁发了一个纪念章来表示庆幸未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惨剧。
而反观英国舰队航母名录,除了由大型轻巡洋舰转职过来的3艘光荣级外,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航母都是一幅相当肥满的体型,皇家方舟号LB比(长宽比)7。2,光辉级LB比仅为7,而皇家海军航空母舰发展到极致的最终之作大胆级LB比同样也仅为7。封闭式的舰艏舰艉以及机库无一不体现出北大西洋的海况对英国航母设计的影响。而美日舰队航空母舰动辄LB比9以上的设计以及开放式的舰艏和舰艉就可以明确看出在应用上的巨大不同。
美国人开放式的机库以及甲板系留的应用方式让美国航母拥有着巨大的载机量,这也是二战初期美国海军在航空母舰数量上相比日本海军处于劣势但是在舰载机数量上却没有吃太大亏的原因。但是如果你如果换到北大西洋上。天气稍微恶劣一点估计舰体横摇就会让你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起降作业。而汹涌的巨浪会直接损坏你甲板系留的飞机,因此英国人选择的道路显然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再看皇家方舟号那60架,不挠号那55架的载机量显然不能指责太少了。而德国现在也将不得不同样走和英国类似的道路。
当然这并不表示德国人准备走装甲航母的道路,虽然二战中英国人的装甲航母的确在抗损能力上表现出色,而且只要未来会进入喷气时代,那么装甲航母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英国人走出这一步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因为海军航空兵受到空军压制而无法得到拥有更多舰载机的许可而不得不放弃攻击力提升防护力,因此歪打正着的走上装甲航母的路线和喷气式带实现了无缝对接。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