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是奥匈要依赖我们才能保证自己在巴尔干有足够的话语权,而不是我们依赖他们,所以要让奥匈人明白,不要因为和帝国结盟了,就老是在巴尔干问题上让帝国被动。而且《再保险条约》不也没在乎奥匈人的态度吗。“约亨再次刺了俾斯麦一句,不过约亨倒也不想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于是又接了一句:“就算要照顾奥匈人的心情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任何示好的信号都会被奥匈人误解为我们对他们的支持,而且也会让俄国人产生误会。就算要让奥匈人放心,也得等这件事情尘埃落定了再说。”
而约亨的建议得到了威廉一世陛下和腓特烈皇储的赞同,最终外交部决定对沙俄释放友好信号,决定由荷尔斯泰因亲自前往俄国进行交涉。约亨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俾斯麦的脸色则一直铁青。会议结束后,俾斯麦率先离席,对威廉一世和腓特烈皇储简单的躬身行礼后,便匆匆离开,看都没看约亨一眼。‘这下把这个老顽固得罪惨了。’约亨苦笑着想到。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35章 来自非洲的黄金()
阻止了德国人再次出力不讨好的得罪俄国,约亨心情一片大好。虽然此次把俾斯麦得罪的不轻,不过倒也增加了约亨在所有人心目中说话的分量。毕竟和铁血宰相俾斯麦顶牛,而且还能顶赢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
而且避免和俄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接下来的双方关税大战,沙俄增加工业品进口关税,而德国人则针锋相对的增加了粮食进口关税,双方的关税大战让两国经济严重受创,而粮食价格上涨和工业品出口受阻都对德国工业发展造成了影响,加上工业发展受阻和德国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就业率的降低会导致国内社会不稳定,而且会导致人口流失,而显然对德国是不利的,尤其是德国人口整体素质在欧洲算得上的首屈一指。
1763年8月13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而1825年开始实施强制性义务教育,1850年又颁布《学校法草案》,规定受教育与服兵役一样为公民的义务,并且规定教师享有公职人员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学生免交学费。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因此德国公民识字率已经是欧洲第一。而德国统一后,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制定了完备的计划,也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英国教育家亨利·罗斯科曾经评价过:“在德国为爱好科学和知识而爱好科学和知识的情况,在大学里远比我们英国的大学里普遍的多。”
而高素质人口从来都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外移民造成的人口流失不仅使德国的实力受损,还白白便宜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19世纪发展迅猛的美国机会众多,的确让很多在国内生活艰难的德国人心生向往。在19世纪中后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都是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而美国则是最大的移民输入国。这样的情况显然不能让其继续加剧了。
不打关税大战,避免经济发展受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缓和和俄国的关系,将工业品推销出去,这样能加速工业发展是第二步;然后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后,劳动者就会有更多的闲钱,那么扩大内需是第三步。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赶快让殖民地可以自主运转,而不用帝国不断的掏钱去补贴了。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作为德国殖民地发展的前期试点,德属喀麦隆的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而且由于腓特烈皇储的支持,此时的喀麦隆的管理结构和军事存在远比历史上好的多。各地殖民地官员也和历史上不同,并非全部由军事官员组成,而是有相当部分的民政官员负责行政管理,免得那些军官们遇事只知道蛮干。在约亨的干预下,殖民地政府也并非完全通过武力手段剥夺殖民地的土地,因为此时德国刚刚进入喀麦隆,而喀麦隆地形复杂,自然环境优良,加上东部和北部的地方部落实力相当强大,因此这些民政官员们采取拉拢为主镇压为辅的政策,利用从欧洲带去的工业产品贿赂各地的酋长,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再动手干掉几个不肯合作的小部落杀鸡给猴看,威逼利诱这些酋长们和殖民政府合作,让德国人在喀麦隆站稳了脚跟。
未来的喀麦隆可是被称为“中部非洲的粮仓”,也是非洲少有的能对外出口粮食的国家,约亨可不希望和历史上一样,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原料的生产,因此让殖民地只从事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最终导致殖民地的粮食不仅不能填补国内粮食的缺额,还要进口来满足殖民地需求。如果在喀麦隆加大粮食的生产,那么当喀麦隆生产的粮食开始缓慢进入德国市场,导致德国粮价下降,并且通过内部的有意引导,流传帝国要降低粮食进口关税的消息,这就会让大量靠土地吃饭的容克贵族不安,这个时候再放出喀麦隆拥有大量的适合种植的耕地的消息,并告诉所有人帝国给予在殖民地进行农业种植的德国人在土地购买价格、税收上给予优惠,加上雇佣当地人进行种植远比在德国本土的成本低的多,就会有一些胆子够大,又不那么守旧的容克地主们投身到殖民地的开垦大业中去,至于那些死抱着自己在本土的那么点耕地并且反对帝国加大对殖民地投入的家伙,等从俄国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时候,有这些人哭的。而愿意去喀麦隆投资的人多了,也带动了喀麦隆整个殖民地经济的整体发展,而殖民地经济的整体发展,又会让更多人来这里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由于总体的殖民政策偏向温和,加上前期投入并不多,因此总体进展并不算快,前来的德国移民的数量不算多,吸引来的国内资金也有限,但总的来说进展还是明显的。而且由于不完全采取武力掠夺,而是采取分化拉拢的政策,并且不像历史上那样通过武力逼迫当地人服劳役、强制工作甚至抓捕奴隶,因此目前殖民当局和喀麦隆各个地方势力的酋长们关系并不算紧张。而且采用雇佣当地人工作并且给与报酬的方式后,殖民地的开发以及土地的耕作效率还是喜人的。当地人手中有了马克后,他们要购买物品又只能选择德国产品,因此又刺激了德国轻工业产品在喀麦隆打开了市场。虽说数量有限,利润也不丰富,但总的来说显然有一个好的开始。而眼看喀麦隆的发展成果喜人,为了加大对周边区域的渗透和势力范围扩大,今年帝国政府决定将喀麦隆的行政管理机构扩充到30人,并且让当地驻军数量增加到500人,而明年给喀麦隆的津贴也上升到1000万帝国马克(注1)。不过这个计划很快因为一个消息的传来而被推翻了。
1887年8月20日,从喀麦隆杜阿拉港传回来的电报,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取样、化验、分析,帝国的探险队在约亨所圈下来的区域内发现了多处黄金和钻石矿脉。这个消息立刻点爆了高层对殖民地的热情,毕竟当年普法战争获得了50亿法郎的战争红利,在德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消耗殆尽了,德国国内的众多垄断巨头们的确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撑他们的发展。而具探险队的消息立刻让已经预感到德国银行体系的货币发行量开始萎缩的帝国上层十分激动。不过发现了金矿的区域已经有言在先,被皇太孙殿下包圆了,所有人一边感叹皇太孙殿下的运气外,另一方面则希望皇太孙将黄金开采出来以后别全堆到皇家的库房里面去了,否则增发货币可就没指望了。一时间对约亨的态度都亲切了不少,不得不让约亨感叹这就是金钱的力量。
有矿脉在手,而且所有权属于皇家,这同样让腓特烈皇储十分高兴,因此面对约亨的请求,从皇室财政中又拿出1000万马克交给约亨组建矿业公司前往喀麦隆开矿。对于皇储殿下的大方,帝国的高层们也感到十分讶异,毕竟一次性投入如此之高,不过约亨并不担心,约亨前世喀麦隆每月黄金产量218公斤,其中178公斤是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开采。而约亨相信,哪怕技术上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大规模工业化采矿,而且此时工业化氰化法提金工艺已经出现,加上约亨所知道氰化法的改进工艺,在浸出过程中增加加氧炭浸工序,能够提高金银浸出率;缩短浸出时间;降低氰。化物消耗,效率应该会比手工作坊高。那么假设每个月产出250公斤黄金,一年就是3吨,就相当于800万马克了,而且后世预计喀麦隆黄金储量近百吨,这笔生意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更何况还有莫比隆的钻石矿,后世莫比隆的钻石矿被爆出储藏量可能高达7。36亿克拉(152吨),这可以算的上是天价财富了。
当然,这1000万马克约亨也不准备一次性都头投入到黄金和钻石的开采上去,他还有一个目标——喀麦隆集中在几内亚湾区域的石油,喀麦隆的石油储量后世已探明的是2。5亿桶,而且不止是喀麦隆,约亨还有接下来的计划,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此时受到黄金和钻石刺激的帝国议会也改变了口风,为了加速喀麦隆的发展以便能给帝国带来更多的利益,帝国议会同意加大对喀麦隆殖民当局的扶持力度,从明年开始对喀麦隆的津贴投入增加到2000万马克,行政管理机构扩充到100人,驻军增加到3000人。而且约亨提议加快杜阿拉港的建设速度,并且以此为德属喀麦隆的行政、商业、军事、集散中心。而帝国海军自然对此大力支持。毕竟远在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根本指望不上,而德属非洲殖民地因为投入力度不足,一直没有一个能令海军满意的军事基地,而此次帝国同意加大对喀麦隆的投入,自然要把杜阿拉这个条件良好的港口变成海军理想中的海外基地。对于这个要求议会当然给与满足,毕竟对他们来说这才是用得上海军的时候。
并且议会也同意加大力度,通过赎买、利诱、掠夺的方式从酋长们的手里去得到大量土地,并且在国内引导农业生产者们前往喀麦隆购买土地从事农作物的耕种,以集中那些被束缚在在土地上的闲散资金,并且给愿意前往殖民地创业的人提供贷款,从而带动帝国的信贷业的发展。在黄金和钻石的威力下,那一点点反对加大殖民开发力度,以免日后从殖民地进口粮食会影响自己的农产品利润的顽固容克们的声音根本无人关注。原本铁板一块的容克地主们,在德国飞速发展的工业面前分化成农业容克和工业容克之后,农业容克再一次开始分化,殖民农业容克和本土农业容克的区别开始日益显现。推动德国追求海外市场的力量更加强大了。
注1:1905年德国所有殖民地的德国人总数也不过6000人。而1913年德国全部殖民地津贴也不过2900万马克,所以说德国殖民地一直无法从投入转变成盈利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前期投入太低了。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36章 维也纳的夜晚()
就在帝国为喀麦隆的黄金欢欣鼓舞之时,又有好消息传来,荷尔斯泰因出使俄国进行外交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发回来的电报中,荷尔斯泰因表示在亚历山大三世得到了德国不插手保加利亚的保证后对德国外交使团的态度都变了,刚抵达圣彼得堡在冬宫受到亚历山大三世接见的时候,这位沙皇陛下的脸上都能刮下冰渣子来,而现在对待使团那是十分亲切,让人如沐春风,并且对荷尔斯泰因表示只要事情能向俄国有利的方向发展,俄国会保持相应的克制,并对德国保持中立的立场表示赞赏。就连俄国的报纸对德国的口诛笔伐都有所减少,接下来德国在配合着对奥斯曼土耳其施压,想必德国中立且偏袒俄国的行动就会收到效果,接下来沙俄会不会得逞就看英国人给不给力了。当然,荷尔斯泰因的电报肯定不是这么写的,不过约亨看过以后觉得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也不能说麻烦就此消失了,看到德国人去和俄国拉关系了,奥匈帝国坐不住了,奥匈大使几次三番跑来抗议,重申德奥同盟关系,指责德国不能这么卖队友。德国外交官们就只能一个劲的忽悠,重申德奥之间良好的同盟关系,而如果奥匈受到攻击,德国一定会站在奥匈这边,不过现在不还没有受到攻击吗。德国这边去安抚俄国人,不也是为了和平解决争端在努力吗,就算德国支持奥匈,奥匈也不希望真的和俄国这个不讲理的北极熊开战吧,所以现在我们不能刺激俄国,德国人要用中立的态度去调解,不要老想着打仗,大家要爱好和平云云。
眼看德国人在这兜圈子说鬼话毫无进展,奥匈内部一片惶恐,毕竟没有德国的支持,现在的奥匈和沙俄叫板显然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而德国人现在这个态度很让奥匈帝国不安,但是又不能逼着德国作表态,毕竟现在是奥匈有求于德国,真把德国人逼急了,爱玩不玩,不玩拉倒那就麻烦了。当然德国人也不能完全没反应,毕竟虽然不在乎奥匈的态度,但是好歹是同盟关系,闹得太僵就不好了,因此打着和平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劝导双方保持冷静的旗号准备派出外交团队去安抚一下奥匈。而约亨表示自己也想跟团出去旅游,啊不对,是考察。这让所有人很是惊奇,这个微妙的时候德国皇太孙跑到奥匈去本身就是一种外交信号,这个和一开始不给奥匈过多希望的政策相反啊。约亨表示自己不作为外交使节团的成员前往,而是以HK公司老板的身份前往维也纳参加奥匈帝国自动武器招标。外交任务嘛,就是一个名头的事,自己只要不作为外交使团的成员,前往维也纳在名义上就不会太过敏感。外交部成员们商量了一下后觉得也可以,哪怕皇太孙殿下外交事务一概不管,能在维也纳露个面,自己这边也更好交涉。
于是,约亨可以蹭公家的外交经费跑到维也纳去办私事了。
1887年8月30日,约亨乘坐火车,抵达维也纳。和小时候经常去的伦敦不同,这座音乐之都约亨是第一次来。而前世约亨对维也纳的影响也就停留在金色森林大厅的交响乐,著名的《音乐之声》,当然,还有奥匈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他的妻子茜茜公主的爱情故事了,好吧,约亨承认,茜茜公主的故事自己是看动画片了解的,可信度估计堪忧。
一下火车,约亨一行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迎接的成员赫然是奥匈帝国皇储鲁道夫·弗兰兹·卡尔·约瑟夫·冯·哈布斯堡-洛林带领,可见此时奥匈帝国对德国人的态度的重视。坐在豪华宽敞舒适的马车内,约亨欣赏着这座城市,维也纳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多瑙河穿城而过,城市内到处都是巴洛克式、罗马式、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很少有高耸的房屋,显得古意盎然。而经过的环城大街两旁伫立着博物馆、市政厅、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一路行来,时常可以看到各种雕塑,这条1857年完成,宽57米的街道也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城市通道”。经过维也纳国会大厦时,这座1884年完工的“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的确让约亨十分赞叹,这座完全采用古希腊风格的建筑古典而宏伟,巨大而高耸的古希腊科林特式立柱很是漂亮,而国会大厦正前方的高达4米的雅典娜女神雕像,一手持长矛,一手托着自由女神,女神的下方立柱左右各有一座雕塑,分别拿着短剑和书籍,代表着执法和立法,而雕塑的基座4面的4组雕像代表着奥匈帝国的四条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而大厦前的广场两侧的骑手驯烈马雕塑逼真、生动、栩栩如生。约亨有些可惜自己不能下车去漫步街头去细细品味,只能在马车上走马观花的一闪而过,不过没有关系,自己有的是时间,不用参与到外交沟通中的自己在维也纳的这段时间会非常轻松。
抵达美泉宫时,看着这座奥匈帝国的皇宫兼皇家花园,约亨反而没有看到维也纳议会大厦时的欣赏了,用约亨的话来说是“还没有夏洛腾堡宫漂亮”。进入美泉宫,约亨得到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亲自接见,并且十分热情的强调自己和约亨的父亲,腓特烈皇储的友情,要约亨在这里放轻松,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中一样,并且安排约亨在美泉宫住下,对此推辞不过的约亨只能接受了这番好意并且表示自己的谢意。当晚,美泉宫内还为约亨举行了欢迎晚宴,而德国皇太孙的到来,让渴望德国表态的奥匈高层们十分兴奋,因此晚宴上奥地利和匈牙利贵族们来的挺齐。晚宴开始,约亨并没有见到奥匈皇后伊丽莎白,也就是茜茜公主,看来双方感情恶化后,皇后长期在外旅行的消息是真的了。在一番简短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