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块铺设而成。在圆形建筑物顶上,安装着类似雷达的天线,但城市中看不到一个人影,玛丽博士连忙用水下摄影机抢拍镜头,但突然涌来一股
不明海底潜流,把她和深潜器推离了这个美丽的海底城市。此后,玛丽博士再也找不到这座海底“水晶宫”了,更遗憾的是,她抢拍下来的镜
头也模糊不清,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水下城堡的影子。。。。。。
--海底是否真的有人生活,一直是科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有关发现海底人、幽灵USO和海底城堡的传闻,大都是一些无聊的人
无中生有、信口胡编的骗局,有些人是为了出名而编造了这些稀奇古怪的经历和传闻,而有些纯粹是出于好玩或寻开心。这些学者认为,所谓
发现的海底人,可能是海中的一些动物,而幽灵USO可能是一些试验性的先进潜艇,而发现的水中城堡、金字塔纯属子虚乌有,根本没有令人信
服的证据足以证明这类海底建筑的存在。
--然而,有许多人持相反看法,他们认为,《大西洋底来的人》并非杜撰出来的科幻动漫影视。种种迹象表明,在广袤无边的大海深处,应该存
在着另一类神秘的智能生物--海底人。他们的根据是:陆上的人类是从海洋动物进化、演变而来的。海底人是地球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分支,和
陆地人类一样,他们在海洋中不断进化,但最终没有脱离大海,而是成为大海的主人。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著名的“比密里水下建筑”
就是海底人的建筑遗迹,后来由于海底上升,只适于深海生活的海底人只好放弃他们的城堡。他们甚至指出,西班牙海底发现的大型圆顶透明
建筑和大西洋底发现的金字塔可能是海底人类的高科技建筑及设备。金字塔可能是用来发电或净化、淡化海水的设备,而那些建筑上的雷达状
天线可能是他们进行海底无线联络天线。
--此外,凌霄、玛丽等一些研究USO的专家认为,在海
中出没无常的海底人应该是来自外星球的智慧生物。因为如果“海底人”是地球史前人类进化的一分支,那么他们的文明程度与地球人类相差
不远。而实际上从海中出现的USO的技术和功能来看,地球人目前无法制造出这样先进的舰艇。因此,这些“幽灵USO”的主人的科技水平已经
远远超过地球人类的水平,他们只能是来自外星的高智慧人类。他们可能在大洋深处建立了基地,并常常出没于海洋中。。。。。。
--海底人是否存在,它们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尚无法得出结论,但可以肯定,未来的某一天,这一谜底最终将被揭开。。。。。。
2卷:第五十一章-有名字的海豚()
长久以来,我们都以为人类是唯一能以姓名作为相互称呼的物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新的研究已经证实了野生宽吻海豚之间也会使
用名字,多么神奇的发现!
我们现在看来名字的使用天经地义,但实际上,创造和使用名字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科学家看来,名字是一些我们能记住的声音
标识,用来表示特定的物体。驯养的鹦鹉和海豚都能够记忆并使用声音标识,研究人员相信自然环境中也一定存在这样的生物。世界海洋生物
学家玛丽和她的助手迈克就已经发现了海豚之间可以使用类似名字的信号来呼唤彼此。
--研究人员从野生海豚群体中录制了一组特别的声音组合。在海豚发出的这一系列声音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有着“署名”的叫声--
在声音中签上自己独有的特征,因此,每只海豚的叫声都不尽相同,对野生海豚的录音分析后,人们发现:这些不同个体之间彼此各异的署名
叫声占到了海豚发出的全部声音的三分之二。
在考察大西洋底魔鬼三角海域的时候,玛丽和男友迈克就最先发现了海豚的各自独有的鸣叫信号。然而,海豚对于署名叫声的实际使
用我们至今知之甚少。宽吻海豚在几个月大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署名叫声。这种叫声很可能是在母亲鸣叫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用上几十年
都不会改变,但雄性个体有时会模仿群体中新伙伴的鸣叫。
海豚通过改变次声波的频率产生不同的声音,就是远在数千海浬之外的同类也能于大海深处接收此次声波;这与收音机调频信号的生
成原理非常相似。既往的研究观点认为,海豚像人类一样也需要学习发声。一般情况下,它们会对其他海豚的叫声进行重组、融合,从而形成
自己特有的叫声。
署名叫声的独特性使得它可以被海豚用来识别彼此,但这一想法尚未经过科学证明。
为了搞清署名叫声信号的作用,科学家需要对自由游动的海豚进行研究。这在实际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按照此前的研究方法,要先
捕获野生海豚,对它们的署名叫声进行录音,从中识别出署名叫声信号,最后再将其放生,但是如何才能从快速游动的海豚群体在水下发出的
嘈杂声波中解析出这些特别的署名叫声呢?
科学家们在分析了观测记录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发现海豚的署名叫声有着特殊的节奏,相邻的两次署名叫声总是存在1-
10秒的重叠,即前一署名叫声发出1-10秒内下一次署名叫声就会发出。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把署名叫声信号从快速游动的海豚群体发出的声
音中分辨出来了。
--在大西洋魔鬼三角海域,玛丽和迈克录制了18只海豚的署名叫声。他们把录像下来的叫声分别播放给发出它们的个体听见,并记录下由此诱
发的反应;同时也记录了同一群体中其他海豚以及其他群体中的海豚对播放署名时的反应。18只海豚中有12只在听到自己的署名叫声时发出了
各种回应,仅2只对同一群体中其他海豚的叫声做出反应,而陌生的海豚对署名叫声不做任何反应。
科学家认为上述回应可能是海豚听到亲近的同伴呼唤自己名字而做出的反应。玛丽和迈克则声称:还存在同一群体中的其他海豚听到熟悉的署
名叫声作出相应反应的可能性。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每只海豚都可能会用特异的叫声与特定的同伴联络。从这一点来看,署名叫声的作用与人类的姓名很相似,然而,在
自然状况下,海豚间几乎没有混用署名叫声的情形。由此看来,海豚的名字主要是自己用来表明身份,而非被同伴用作称呼。
由此可以看出,在蔚蓝的海洋深处,一定还有许多我们人类未知的谜团在等待我们去破解,而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知道自己名字的海洋生物
绝对不止海豚这一种!。。。。。。因而,有的时候我们人类像玛丽、迈克在某一海域而不幸落难常常巧遇海豚搭救便似乎不足为奇?!
2卷:第五十二章-杀人鲸复仇记()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国签署命令:为保护海洋生态平衡--海洋生物科学家玛丽和她的助手迈克搭乘飞船穿越时空来到了北美洲因纽
特人聚居的部落;从高空俯瞰--在那些地处偏远的因纽特工人聚居部落,独角虎鲸到来的消息让猎人们群情振奋,他们抄起来复枪向着冰缘地
带进发。因纽特人在整个冬季里都在期待着这一刻。每个在冰上翘首以待的男人都希望能把这种长牙虎鲸弄一头上来,因为一只长牙能卖一千
多美金。在工作机会缺乏、生活成本高昂的偏远地区,这无疑是一笔横财。猎手们还希望得到新鲜的鲸鱼身体最外面一层的脂肪和皮肤,那是
备受珍视的传统佳肴。
与因纽特人一样,玛丽和男友迈克也在热切地等待着这些长牙虎鲸的归来,但是他们与因纽特人不同,他们只是想看到这一物种存在
的事实。6月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阿德默勒尔蒂海湾的冰面上安营扎寨,一边等着暴风雪结束,一边为躲避正在消融的海冰四处迁移帐篷。当终
于听到这些鲸鱼歌手发出的或短或长的尖叫和呼呼作响的喷气声时,他们二人携手爬上一个大冰块为它们的到来欢呼雀跃。起初,一组由八九
头组成的小分队开了过去,接着就是数百头的庞大队伍。因为它们回来的消息早已通过当地网络、电视广泛传播,因纽特人开着摩托雪橇带着
露营装备和火力十足的来复枪纷纷赶来。他们沿冰缘站好位置后注视着海面,只等独角虎鲸离水面足够近的时候用来复枪射击,然后用机器手
把抓钩扔过去将鲸鱼拖上岸来。但就像北极生活的大多数情形一样,捕猎独角虎鲸也需要耐心。
--疯狂猎杀:因纽特人的盛宴
这儿的开放水域非常宽阔,鲸鱼待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于是,人们点起便携炉开始泡上热茶,互相讲讲故事和笑话。当网络电视传来
在西边30公里外一条刚刚形成的冰间水道中发现一群独角虎鲸,人们立即迁移至新地点。他们发现冰块的裂缝非常狭窄,这种机会真是千载难
逢。不过,即使距离这么近,想要趁鲸鱼浮出水面换气时把它们一网打尽仍非易事。从那天下午开始开火,枪声在朦胧的夜色中持续了一整夜
。在12个小时中响了109枪,但事与愿违的是,在第二天早上,只有九头死去的独角虎鲸躺在冰面上。因觉得被射中的鲸鱼应该不止这些,玛丽
便向猎人们询问情况。“我射中了两头,但都没打死。”“我打沉了七头,但一头也没弄上来。”这种事已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很多独角虎鲸
都被击中了,但能被弄上岸的却寥寥无几。
在冰缘地带杀死一头独角虎鲸并将它拖上岸,即便对于最高强的猎手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近乎完美的枪法和时机把握技巧。猎
人必须在鲸鱼肺部充满空气的一瞬间射中鲸鱼的脊柱或大脑。如果射杀时机不对鲸鱼会沉下去。如果鲸鱼受了伤就会游到远处去,可能不久就
一命呜呼,不过,许多独角虎鲸显然把命保住了。即使能够一枪命中鲸鱼,它们也常常漂流到抓钩够不着的地方。有位猎手说,海底不知沉入
多少鲸牙,搞打捞的准能发上一笔。
直到20世纪中期,独角虎鲸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一直是因纽特人的生活支柱。他们把这种生有长牙的鲸鱼的肉和脂肪当作食物,鲸油
做燃料,从针头线脑、各类工具到帐篷支杆、雪橇滑板--生活中的一切原料皆取之于鲸。猎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猎杀鲸鱼,对猎物也会充分
利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因纽特人放弃了世代相传的半游牧生活方式,到城镇定居,独角虎鲸的长牙就成为被人觊觎垂涎的摇钱树。捕鲸量的
增加也引发了人们对该物种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担忧。。。。。。
2卷: 第五十三章-拯救杀人鲸 (之一()
--没人
能说得出生活在整个北极地区独角虎鲸的确切数字,但人们一致认为,这种鲸鱼目前还没到濒临灭绝的份儿上。但《濒临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仍将独角虎鲸列入“为避免物种濒临灭绝,必须对其器官交易进行监控和管制”的动物名单。美国和墨西哥禁止一切海洋哺育动物,其中就包
括独角虎鲸的长牙。但世界其他地区对这种螺旋状长牙的需求却促使这种交易愈演愈烈。
--数世
纪以来,人们一直将独角虎鲸的长牙与传说中的独角兽联系起来,相信它具有药力甚至魔力。在其价值达到顶峰的中世纪,这种“独角兽之角
”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贵十倍。据说英国女王伊利沙白一世曾收到一要价值一万英镑的鲸牙,这笔钱在那个时代能买下一座城堡了。不过如今向
猎人购买鲸牙的报酬通常是每30厘米125美金。--尽管科学调查的结果似乎表明独角虎鲸的总数仍然充足,但至少有一个独角虎鲸族群的下降速
度非常快,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捕猎。沿格陵兰岛西海岸一带的独角虎鲸从2000年的15000头急剧下降到2080年的2900头。在此间格陵兰地方自治
政府对猎人可以捕猎的独角虎鲸数量没有设定任何限制。
--从20世纪开始,每年被捕杀的独角虎鲸超过500头,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绿色海洋动物保护者对此却显得无能无力。当看到这么多独角
虎鲸被杀的时候,善良海底城民众还是被深深震撼了,对于独角虎鲸,这是一场人为的生物灾难,而对于因纽特人,他们也必须要在极地生存
,这是让未来海底城民众感到迷茫的。未来海底民众曾经设想让因纽特人合力捕杀这些海洋生物,看来并不可行。从眼下的情况看来,让野生
动物保护官员和狩猎者的会面,可以说是改变这种情况的绝佳时机。按照当前状况,每位猎人必须重新发现让猎物休养生息的古老智慧。唯有
如此,极地的海洋中才会存在独角虎鲸的身影,海底城民众在未来才有可能目睹它们的真容。。。。。。
--话说某年春,一独角虎鲸在沿格陵兰岛西海岸附近游弋,孵卵育雏。不料在5月初旬的时候,船长亨利带领他的捕鲸船队利用虎鲸外
出采食的空隙,召集几艘船队渔民,对嗷嗷待哺的雏鲸掏了窝,4只雏鲸被摔伤3只,一只被带回海洋馆中。虎鲸母亲发现儿女被盗,终日悲鸣
不止,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了雏鲸的下落。于是,虎鲸母亲整日游弋在附近海域,让当地渔民再也无法猎捕其它鱼类,伺机报复;有一天清晨
,这船长亨利驾船刚出港口,并一路跟踪追至外海域;但见这片临近北极的海域浮冰开裂;突然。只听“扑”的一声,潜藏大海深处的虎鲸母
亲飞身跃升水面,迎面袭来,船长亨利躲闪不及被扑倒在一块浮冰上,右眼让冰块刺伤。。。。。。
--人都知道:迈克的女友玛丽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博士,常年在外从事科考工作,五月初旬的一天,她在船上接到了父亲约翰逊的卫星电
话。
--约翰逊很少打这么紧急的卫星电话,他让玛丽立刻回一趟设在格陵兰岛西海岸的海洋生物馆:“蒂利”又杀了一个人!
玛丽吃惊不小,蒂利,即全称为蒂利库姆的一只独角虎鲸。数年前,它是船长亨利带回格陵兰岛海洋世界的明星,观众们都很喜欢它
的水上表演,亲切地称它为“蒂利”。它有着大而圆的脑袋,酒桶身材,黑白相间的光滑皮肤,看上去像个憨态可掬的大号塑胶玩具。但玛丽
知道,蒂利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样温驯可爱,它体重达5、5吨,相当于两辆悍马越野车的重量,和它比起来,人类简直如同玩具一般。
2卷:第五十四章-拯救杀人鲸(之二)()
蒂利
身上背着三条人命:就是蒂利被带回海洋生物馆的五月初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名男性训练员被它拖进水中溺死。事隔数月后,一个不
知道厉害的游客偷偷混进海洋馆,打算与它来个亲密接触。第二天,管理员在水池里发现了他伤痕累累的尸体。之后,蒂利沉寂了十多年,与
它的女训练员布兰特朝夕相处,配合默契。谁也没有想到,时隔13年之后,蒂利再次失控:在一次现场表演中,原本平静的它突然发怒,当着
所有观众的面,将布兰特拦腰咬住,拖进了水底,等其他工作人员赶到时,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了。。。。。。
布兰特才38岁,是一名经验十分丰富的训练员,她拥有幸福的家庭,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布兰特的家人非常悲愤,他们拒绝了海洋世界的高额赔偿,联合之前受害的训练员家庭,要求对蒂利实施安乐死,以免更多的训练员遇害。他
们还将布兰特生前的影像做成视频,在星际网络播放,很快得到了许多民众的赞同。在民众的压力下,海洋世界不得不有所行动。
蒂利是船长亨利和迈克在冰岛附近海域捕获的,那时它还是一只温顺可爱的小鲸鱼,对水手们也非常友好。经过多方辗转,蒂利在北美洲某海
洋世界定居,结果性格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杀人鲸”。迈克心中始终有一种愧疚:如果当时没有抓获蒂利,也许它就不会面对今天的局面
。
到底
是什么让原本温顺的蒂利变成杀人恶魔了呢?迈克百思不得其解,他和约翰逊商量后只能联系玛丽,希望她能有一些办法。
10个小时之后,玛丽从寒冷的火星航天发射站赶到了温暖如春的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