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世唐朝-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应该是天授驸马安插在哪里的那个人了。

    “止步。”

    数百支弩箭早已对准了蝎子,要不是蝎子这一身汉服,恐怕下场早已是千穿百孔。

    “宇文天蝎,要见皇帝。”

    蝎子的语气丝毫不见客气,散发出来的气质却让人有种不得不遵照他的话去做的感觉,立即就有军士向后方皇帝的位置去禀报,早已发现他踪迹的马永全其实已经跟在李二身后走向前来。

    “上前来吧!”李二一声令下,禁军整齐的分两侧让开了一条道路,蝎子趋步上前。

    “我答应过天授驸马,完成这个任务,你收下这封降书,我的任务就完成了。”蝎子向前走近了几步,将蒙娜多用锦布写就的一封降书投向了李二,降书还在李二身前一丈开外,突然一股大力将其吸扯到一旁,卷轴打着圈向一侧飞去,原来是李世民身侧的马永全出手了,他轻轻一挥袖产生的力量倒是让蝎子眼前一亮。总算是让他见识到了一个宗师,难道这就是李氏皇族的那位供奉李宾?蝎子心中胡乱猜测着,毕竟,武林世界,少有的几个武学宗师都是有数的。想见其中一个很难,蝎子距离进入武学宗师境界只差一步,眼下,找到一个宗师,与其对战,是他最大的心愿。

    李二从马永全手中接过那封降书大致看了看。倒也没说什么,又将目光看向蝎子问道:“你就是早年在长安劫取朝廷赈灾粮食的那个蝎子?”

    “正是。”蝎子话依旧不多,他现在对李二丝毫没有兴趣,目光就集中在其身旁的马永全身上。

    “你是朝廷的钦犯,竟然敢来见朕。难道你不怕朕杀了你么?”李二有些玩味的看着他继续问道。

    “我生下来就是钦犯了,做久了钦犯自然就习惯了,有什么好怕的,倒是你,难道不怕我杀了你么?”蝎子的气势在回答李世民问题的时候在陡然暴涨,在他看来,这句大逆不道的话足以让这位君王发怒了,君王发怒的结果可想而知。可惜,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李二并没有发怒。而是笑咪咪的看着他。

    “天授小子啊!倒是收了个有趣的人,宇文家的事已经是前朝的事了,朕已也懒得再追究,此子好武成性,似乎对老马你很有兴趣,陪他玩玩吧!朕还要下旨给青雀。这小子太过分了,杀戮太盛今后可是不好收场的。”李二在马永全耳边小声耳语几句就向后方转身走了。临走前倒是大有深意的看了蝎子一眼。

    马永全上了年纪,其实不太爱与人动手。但既然是皇帝的意思,那对他来说便是圣旨了,他当然要全力以赴,于是,营寨前便上演了一出蜘蛛侠大战东方不败的动作大片。

    蝎子最终拖着满身的伤口走了,李世民没有杀他,这就是默许了宇文家能够在大唐生存下去,马永全那个老太监的手法确实精妙,虽然是新晋的宗师,却也是从头到尾压着蝎子在打,这一身伤受的不冤,此战之后,蝎子又将会有所精进,最起码,现在对上姬梧桐蝎子又多了几分把握。

    李泰收到李世民的旨意的时候很是意外,眼前他已经要全歼蒙氏族兵了,却在最后的当口被叫停了,这让他的那股邪火没有释放干净,心中有些憋屈,他还没有意识到他骨子里的那股嗜血已经被李二看在了眼里。

    君主没有爱国爱民的仁爱之心,在李二看来,是不能成为一个明君的,李承乾虽然在智慧才学上比之有所不足,但李承乾心里多少还有些仁爱,在乎自己在百姓心里的评价,在杭州,在长安,李承乾表现出来的都还算亲民,这一点李泰不如李承乾。

    其实有一个比他们两个都好的皇子,他就是李恪,可李恪是杨妃之子,也就是杨广的外孙,况且他又不是嫡子,如果立李恪,可想而知在朝堂上他会遇到多大的阻力,起码长孙氏和一路支持他造反的这些新贵是不可能支持他的,即便是有少许前朝旧臣,可那些人也是李二都不敢用的人,三个儿子都有长处优点,却都有着很明显的缺点,李二独自在营帐中思来想去,却也没有个好办法,一如阳林所料,对于太子之位,李二还是觉得暂时保持原状为好。

    李泰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表现过了头,所以他领兵前去蒙氏营寨受降的时候面色很不好看,蝎子的圆房计划没有如愿,因为他身上的伤确实很重,外加他脑子里全部是与马永全一战时武学宗师的发劲发招的方式方法,那些精妙的武学招式都让他忘记了还有圆房这回事。

    蒙氏族兵最终有两万人活了下来,可以说蝎子是这些人的恩人,只有蝎子明白,其实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的阳林才是这些人的恩人,李二的面子只会是卖给阳林的,自己这样的钦犯在李二那里还没有面子可言。

    阳林的军队终于开进了大理城,与之一起进城的还有李二的军队,看着那个迷你版的皇宫,李二笑呵呵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最终决定还是封蒙娜多一个公主的身份,其实这是对死去的三万蒙氏族兵的一种补偿,对于南诏一系列的安排,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联军在大理的时间恐怕不会短。

    “如今南诏之地已定,对于南诏之地的管理,朕欲效仿五苗之地,设州县衙门料理政务,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提议不妨说一说。大家一起商讨商讨。”

    迷你版的太极殿中,李二高坐其上,众大臣跪坐其下,俨然一副小朝会的架势,这是阳林第一次上朝,再过几个月就是贞观五年的新年了。也就是说,阳林来到大唐快要五年了,不过,以他穿越来的年纪来算,现在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十二三岁,以大唐的标准来说自然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年纪了,但阳林却有种难以言语的情绪,闲聊的时候李泰跟他说,回长安之后他就要和陆瑶成亲了,据说阳林也要在那时候与李丽质完婚,这可是把阳林说的愣住了,他并不想那么早结婚。李丽质现在才十二岁,就算明年完婚,也才十三岁。跟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结婚,阳林实在是很无语,可他还不能反驳什么,毕竟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就是十三岁结婚,十四岁的时候就生下长子李承乾,想到成亲大业。阳林就头疼,听到李二这么问。阳林忽然计上心头。

    “启奏陛下,恐怕不妥。五苗之地执行的是临时管制,各寨壮丁尽数被大军抽调,不是地方的长久发展之计,一个地方的男女比例失调了,是会出问题的,微臣觉得可以适当的放权,允许他们自治,然而如何自治,朝廷要加以引导,事先厘定一个条例。”阳林站起身走出武将的行列向李二进言道,其实不知不觉,他在唐朝的武将大臣中排位已经靠前了,作为一方面军的总司令,他仅仅是排在几位国公爷之后。

    “允许自治?那咱们还费尽心思打下他们来干什么?既然这片土地都归了我大唐,自然是由朝廷派官员管理了,天授驸马此议不妥,臣请否决。”出来说话的是李二留在军中的少数几个文官中的一个,叫做催达,李二没有将这些人放回蜀中,意思就很明显了,他们会留下来管理南诏之地,既然知道了这个结局,那么管多少人,管多大地方,给多大权利,自然就是这些人现在想要争取的了。现在在朝堂之上敢这么不给阳林面子的人很少,当然,在利益的驱使下,自然会有跳出来说话的。

    “陛下,且不说这打下来的这片土地具体有多大,需要多少官员治理,光是语言,陛下您觉得咱们朝廷之中有多少官员通各族各寨的方言?与民之间的沟通都做不到,您觉得该如何管理,允许自治并不是说朝廷不派官员,而是有针对性的派官员,首先要理清各寨各地方的人口,允许其返回原居住地登记造册,获取大唐的户籍凭证是第一步。

    按照人口规模,设置村寨,镇集,县城,州府,为第二步,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同时进行,而村寨,镇集,县城,州府的地址也要在这两步完成的同时确定下来,大军从五苗之地或者交趾之地,蜀中之地进南诏,都修建了行军道路,臣建议将这一行军道路设定为官道,所有新的村寨,镇集,县城,州府都要建设在官道附近,甚至大到每一州,小到每一村寨要负责一段官道的畅通,让人流,物流得以安全快速的进出这些山区地带。

    设立完毕之后,就可以谈治理的问题了,南诏以及五苗之地并不需要像中原之地那么复杂的管理制度,一切依法治理便可,陛下只需派一执法军分驻各地,在县以上单位设置司法衙门,宣*令,禁止不法事,审讯制裁不法,由执法军控制地方治安即可,至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全部可以遵照其以往的习俗,甚至可以任命部落首领为镇守,县令,甚至是州刺史,只要初步框架形成,便可保南诏五苗之地局面稳定。

    再之后当然是多派遣官员,多设立学府,宣讲文化,传播更先进的耕种知识,而其领地内,除矿产资源外,陛下可以将别的资源划归地方,让地方自行开发,朝廷只需要派出技术团队进行指导,相信只要大量的商贾涌入了这片地区,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不值钱,他们很快就会有了认知,而那个时候,商务部的司税衙门就可以进驻了,臣于此道十分擅长,请旨继续留在南诏主持工作。”阳林长篇大论了一番,最后才说了重点。

    其实阳林的规划很简单,以法律来约束这些蛮夷的基本行为,再提供一些生产生活知识的宣讲教育,慢慢的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想先将其营造成一个农商法的简单社会,在这里,法取代了士,而工,也会在农商法的三角社会形成之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他坚信,自己所在的地方,必然会产生工业。

第227章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你想都别想。”

    李二的回答简单明了,且不说东西十大厂需要他回去主持工作,天上人间大楼需要他揭幕开张,光是与李丽质完婚,彻底的将阳林绑架在皇族也是李二迫不及待要干的事情,像阳林这样的妖孽,李二一分钟不看着他心理都不踏实,又怎么可能将他放在这区区南诏之地。

    当然,最直接的问题还是长安人口暴涨,新的城市管理问题太复杂,长安府现有的官员都有点束手无策的节奏了,这些问题以前是没有先例的,所以得有一个阳林这样目光超前的人去处理那些棘手的问题。

    “朕已有意让辅国大将军段志玄驻军三万总理南诏,荆州都督瞧公柴绍统军三万总理五苗事,长孙顺德统交趾新军三万任总理交趾事,驸马都尉薛万彻领南海舰队总司令,旗下五万海军分驻岭南和交趾,而你,原淮南水军都督兼岭南水军都督即刻向水军大都督张亮交接一应事物回京另有任用。”李二一口气说完了任命,倒是都在大臣们的预料之内,三位总理皆是参与玄武门事变的李二死忠,海军总司令薛万彻更是李二的死忠加驸马的身份,这些将领平时都不会成为主帅征讨一方,但肯定是在出征主帅附近钳制那些当主帅的人。

    段志玄之前就是专门钳制冯盎的,如今冯盎已经不需要钳制,他就成了南诏总理事,薛万彻之前是钳制西军的,有时候是程咬金,有时候是李靖。现在这些老将都跟在李二身后了,自然无需钳制,长孙顺德,自然不用说,只要长孙无忧还是皇后。长孙家就是李家的最坚定支持者,柴绍本就领着荆州都督,与湘西临近,对于湖南贵州的控制影响力很大,在李二的死忠里,他自然是管理这片土地的不二人选。只是阳林有点憋屈,十二三岁的年纪,虽然是打了大胜仗,李二没可能给他封更高的爵位或者是官位。

    “陛下这是要卸磨杀驴啊!”阳林碎了一句道。

    “那也得等你这小驴子长出肉来再杀。”李二没好气的道,他内心里当然还有别的小九九。阳林如果不能回到长安,那么文工团自然也是回不去的,那么他朝思暮想的美人汐凉自然就回不去了,所以阳林在他的计划里,是必须回去的。

    阳林缩了缩自己的驴头,讪讪的退回了行列之中,他知道这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事情了,李二的安排未必合理。至少交趾之地就不是三万军队能防守的,那里与骠国和吐蕃交接,沿海还有南洋诸多小国。如果真要实施进出口管制,起码得八到十万军队,也就是阳林现在手中掌握的全部军队,现在只能希望薛万彻到时候把南海舰队的大部分主力放在交趾吧!不过可以私下里敲打敲打薛万彻,有海军在手,不发点财可是对不起自己。到时候给他指个发财的路子,再叮嘱他控制好海防线。防止走私就行了。

    李二自然还有一系列对南诏,交趾。五苗之地的头人,土司,官员的任命以及交待,阳林听着枯燥,他很佩服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个老家伙,一个可以跪坐的笔直睡觉,一个更是能睁着眼睛睡觉,只有离他们最近的阳林能听到他们鼻头发出的微微鼾声。

    枯燥的议政整整持续了半个月才结束,阳林提出了游览南诏各地后乘船到蜀中,走秦岭古道回京的想法,遭到李二的拒绝,既然南诏的战事已定,先一步撤往蜀中的人就可以先回长安,贞观朝五年之际,李二决定要在长安举行一场大阅兵,毕竟阳林上次整的一出海上阅兵式太让他震撼了,这次依旧任命阳林为总指挥,先一步回到长安排演阅兵,而他自己将会乘船帝王号和唐军目前最大的十几艘战船顺长江而下,到岳州视察岳州新城,之后再拐入运河走汴州洛阳,春节前回到长安。

    阳林不知道李二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的要自己回长安,或许是因为他不想过早的对李承乾事件定性,不想过早的对皇储谁属表态,反正还有好几个月才春节,他爱巡查,就让他巡查去吧!长安也确实还有一堆事情等着阳林去处理。

    既然李二要急急的将阳林打发回长安,那么阳林自然也不让李二舒坦,文工团全体团员阳林要全部带回,因为贞观五年的大阅兵仪式之后阳林要举行盛大的文艺演出,同时推出天上人间娱乐城全面开业,一系列的大型活动他都需要人手,李二无奈,只得将文工团交给阳林带回。

    七月下旬,阳林在人口数量达到了百万的成都府停留了三天之后踏上了返回长安的道路,其实若不是要视察成都的超级市场和天上人间娱乐城的建造,阳林是不会在成都停留三天的,不得不说成都在李唐一朝是仅次于长安的富饶之地,有了长安,扬州,苏州的建设做样板,成都府的超级市场和天上人间大楼建设都非常顺利,只可惜阳林已经去信长安,中秋会回到长安给李丽质做月饼,不然经过他的细细指点这里的建设应该会更好。

    “兄弟姐妹们,半个月,穿越秦岭古道到长安过中秋,有没有信心?”

    “有。”

    “出发。”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历时四年的征途终于要结束,犹记得当初出长安的时候,他们好多还是孩子,而今白玫瑰长成了大姑娘,阳林也成了小伙,许多原先青涩的脸经过战争和苦难环境的洗礼都变的成熟,这一刻才真正有了一点文工团军人的气质,一路走,一路拉歌,他们的心情无比畅快,一个全新的长安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兰州府附近两百余里,李靖略显疲惫的身躯出现在了这里,他的身后,两千余人个个身上带血,破烂的纸甲片很多都已经被血水浸出一阵腥腥的腐臭味,就在半前,吐谷浑三万铁骑袭击了他们,这支在突厥之地柴达木盆地游荡了两年的军队从没有遭遇这么严重的损失,三成人马的损失,李靖的心在滴血。

    “兄弟们,他们想挡着我们回家的道路,你们说该怎么办?”

    军神李靖的军队其实从来都不需要给士兵打气,但这次不一样,敌军的袭击来的太突然,吐谷浑一向与大唐秋毫无犯,河套地区适合养马,吐谷浑的战马一向都是销往大唐,起码于大唐来说,是个经济合作国,是什么东西驱使他们骤然向大唐军队发难,李靖想不通,但是杀了他三成的兄弟,就是不死不休的死仇了。

    “杀,杀,杀。。。。。。”

    死亡三成的军队还没有溃散已经很难得了,死亡三成还要喊着把对方杀光的军队,要不就是杀红眼了,要不就是真正具有那样的实力。

    休整,李靖带领的这直军队两年都不知道休整是什么了,只要组成了队列,他们就能战斗,就是凭借这样坚强的意志他们才在广阔的西域之地生存下来的,由最初的一场场小胜累积到最终的大胜,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政权部落就被他们三千骑覆灭了,从出征的那一刻起李靖就反复的说过,没有回到长安,卸下自己身上的甲胄的时候,这场战争就没有完,果然,在最后的归途中,他们遇到了此行最强大的敌人。

    中臣大相很郁闷,三万精锐骑兵,这已经是吐谷浑仓促之间能出动的最大兵数了,毕竟吐谷浑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