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咬金急忙道:“秦哥,别生气别生气,是男人都会犯错,再说陛下都知道你还怕什么?”
秦琼好悬一口血没喷出去,本来淡黄的脸被气得通红,好好的秦二爷成了关二爷,怒道:“你别瞎说,俺和她没什么。”
“俺知道,俺知道。”但是看着程咬金那副你放心打死俺也不说出去,哥们很够意思的表情,秦琼气就不打一处来。
“真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和她压根就没关系,我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陛下·····”
秦琼话还没说完,程咬金指着窗户外面叫道:“秦哥不好了,小嫂子带了一个男人回来。”
秦琼“噌”的一下做起来,凝望着窗户外面,看了那个男子的面容之后,轻轻舒了一口气道:“没事,这是城西收泔水的。”
程咬金“哦”了一声,心道连人家收泔水的知道,还说没关系谁信啊!俺老程可不傻。
秦琼开始接着给程咬金解释,于是将太上皇和李承乾遇刺的事以及李世民的部署,前前后后讲了一遍,末了才说道:“这下你总该信了吧。”
程咬金点了点头道:“信,怎么可能不信?”
秦琼这才如释负重的舒了口气,谁知程咬金下一句差点将他噎死,“秦哥,你刚才说的不是骗俺的吧?俺老程虽说人憨厚一点,但是俺可不傻,真话假话还是分的出来的。”
········
再说席君买带人来到四海客栈之后,被客栈的老板拦了一下来。
席君买顿时愣住了,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你难道不认识俺?”
老板姓胡,人称胡三哥,笑着道:“怎么可能不认识你们呢?军爷吗?”口中的戏谑之味十足。
“那你还敢拦俺?”席君买诧异的道。
胡三哥又开始笑了,这次的笑容有些贱,而后道:“这里是裴大人的产业?”
“哪个裴大人?”
“还有哪个裴大人,当然是裴寂裴大人了。”
席君买一愣,而后又道:“既然是裴大人的产业,你就更应该让俺进去,你这里有刺客居住。”
但是胡三哥就是不让进,席君买顿时恼了,裴寂算哪根葱,他不认识,而且后背之上的棍伤还十分的疼,再说若是自己抓不住刺客,脑袋都没了,还管他什么裴寂?
席君买火气一上头,咬牙说道:“给我冲进去搜。”
三十个右监门卫的军士瞬间就将胡三撇在一边,冲了进去。
冲进去之后,席君买吩咐道:“一间房一间房的搜。”
军士下手没个轻重,而且貌似任何时候国家的机关搜查的时候从来就没有用手推门的习惯,一时之间“砰砰”的声音不断的传来。
“将军,你快来来看。”有一名军士喊道。
席君买急忙走上去一看,顿时脸色铁青,凌乱的房间,尚未烧完的黑衣,以及开着的窗户,显然刺客刚走不久。
这时胡三哥也闯了进来,席君买一脚将他踹了出去,怒道:“拿下。”
不顾被打懵了的胡三哥,席君买带着他,而后急忙朝刺客逃走的方向追去。
看着满地狼藉,不成样子的四海客栈,满店的伙计有些不知所措,大堂的掌柜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祸从天降啊!”说完之后急忙派人前去裴寂的家中报信。
确实是祸从天降,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而后开始吩咐伙计开始打扫。
谁知在打扫的过程之中,有个伙计发现了一枚右武卫的令牌,掌柜的一看急忙拿着它匆匆忙忙的朝裴寂的家中跑去。·······ps:高估自己了,还是四千字。感谢书友130818065436155的打赏,感谢所有投推荐篇的同学,收藏的同学··我实在是一个4k党,比上周进步了··囧!!厚着脸求一些收藏和推荐。
第四十二章 群英会破庙()
夜色依然悄然降临,一轮新月如沟,照在漆黑的大地之上,如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霜衣,这种美景若是再往后推迟个几十年左右,或许就会诞生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不朽的诗篇。
但是显然裴寂没有这样雅兴和诗兴,他看着桌子之上下人送来的右武卫的令牌,刺眼异常,胸中怒气勃发。
想他裴寂,出身名门,历仕隋唐,当朝司空,受封魏国公,开唐之初就被李渊拜为丞相,纵然是征讨宋金刚大败而回,李渊对他的恩宠亦是丝毫的未减,裴公寂依然成为一个金字招牌,何人敢给他脸色?何曾受过此等的屈辱?
但是如今却是被程咬金这样的粗鄙武夫所欺辱,裴寂的心情怎能够平静?人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裴寂的肚量绝对没有这么大,他是越想越想生气,于是坐到书桌之前,提起毛笔就开始书写,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弹劾程咬金的文章那是一气呵成,裴寂文采斐然,写这种东西那是信手拈来。
裴寂写完之后,朝着奏折之上轻轻的吹了吹,待到墨迹干了之后,他又看了一遍,拈须微笑,摇头晃脑,当真是是满意之极。
突然裴寂仿佛想起什么,双手瞬间将写完的奏折撕碎。
裴寂起身拈须踱步,玄武之变刚刚过去不到一年,程咬金又是其中的主要打手之一,同秦琼、尉迟敬德等人守望相助,若是此时弹劾程咬金恐怕根本就伤不得他分毫。
更何况李世民早就对他有所不满,若是他在此事之上大作文章,把自己陷进去那就不好办了。
现如今封德彝病死,自己又将萧瑀得罪了,而李渊已经搬出太极宫,摆明了不再参与朝政,裴寂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此时的裴寂在朝中可以说仅仅是一个孤家寡人,位高但权不重,形同虚设,一旦有变就连替他求情的人都没有。
而裴寂又是一个十分精明之人,所以由不得他不慎重不深思。
萧瑀,裴寂在心中默默念叨了两遍这个名字,他十分想同萧瑀守望相助,但是萧瑀偏偏不大看得起他,使得裴寂有一种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粪坑的无奈。
突然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一人,若是得到此人的相助,那么基本上大事可定,程咬金也不过就是桌子之上的一碟开胃的小菜,随时可吃。
·········
长安城外,月明星稀,一座不知名的破庙之中。
席君买苦苦追寻的孙达就躲在这里面,旁边还有两个他的同伴,一个叫李冀,一个叫彭虎,都是李建成的死忠份子。
三个人围着一起促膝而谈,之所以躲在这里,是因为长安城全都在搜寻他们,刑部和长安府的衙役鼻子就给狗似的,他们只能逃到城外。
孙达搓了搓手,而后凝声说道:“事情就是这样,我决意明日前去面见太子妃。”
李冀和彭虎对视一眼,李冀出声说道:“大人,我以为此时无论见与不见太子妃作用都已经不大了。”
“见太子妃李世民是要杀的,不见太子妃李世民也是要杀的。更何况若是面见太子妃,更是十分的危险。她的府邸周围恐怕已经是如同铁桶一般,若是一旦大人你被捉,恐怕····”彭虎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孙达淡淡一笑,自信的道:“长安城中能对我构成威胁的不过就是那有限的几个人,只要我小心一点还是没有大碍的。”
就在李冀还要在劝的时候,孙达的耳朵突然动了几下,而后小声说道:“小心,有人来了,赶紧躲起来。”
三人急忙躲到神像背后,暗自屏住呼吸。
过了大约有盏茶的功夫,外面走来十几人,孙达凝心静听,发现这十几人步履轻盈,气息悠长,显然都是高手,在长安城外出现如此多的好手,除了刑部和长安府的人,孙达实在想不出还有第三个地方,于是急忙对李冀两人打了一个手势,两人顿时明白,纷纷掏出自己的武器,暗自警戒。
这些人随意的在破庙之中打量之下,可能是人多势众,所以也没有细心的搜索,而后自有人拿起火折子,去外面拾了些干草和树枝,点了起来。
对方之中有一人出声说道:“还好这长安城外有这么一间破庙,要不然咱们今晚可就要露宿街头了。咱们这些大老爷们皮糙肉厚倒是没有什么,但是可就是有些委屈夫人了。”
“呵呵,妾身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只要能够为夫君报仇,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那个被称之夫人的人,轻声说道。
“夫人放心,这一次我们不成功便成仁,躲躲藏藏这么些年,咱们也累了。若是失败,咱们就一起下去追随大总管去。”一个苍老的声音有些低沉的说道。
夫人又轻声说道:“你们都是追随亡夫的忠烈之士,现如今妾身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本来不想再烦扰你们,但是亡夫之仇不可不报。若是这次失败,咱们就隐姓埋名,从此再不过问此事。”
一时之间气氛有些沉重,众人也都沉默不语,显然对自己的前景不太看好,只不过是为了心中的那些坚守。
“夫人,我等都深受大总管的大恩,纵然失败也不过一死之事,我等求仁得仁,夫人何必如此的消沉?”刚才那个苍老的声音又响起:“再说只要咱们谋划得当也未必不能成功。”
“嗯。”夫人轻轻点头,显然也同意老者的话语。
老者看着夫人的表现,暗自摇了摇头,本来夫人多么英姿飒爽,行事果决的一个奇女子,但是自从上次大败之后,性情大变,只想替大总管报仇。
说完这些话,破庙中的众人再次陷入了沉默,只听见干草和树枝“噼里啪啦”的燃烧之声,十几个人都各自找了一个墙角倚靠,开始闭目养神。
身在破庙之后的孙达也是十分的疑惑,听这些人的语气,他们也不像是什么善类,绝不是官府的人,反倒是江湖上的独行侠之类的,但是口中的“大总管”又是何人?绝非是一个无名之人。
孙达仔细的琢磨了一下这些人的口音,发现似乎是江淮一代的,孙达仿佛明白了什么了,一时间心情有些激荡。
就在孙达胡思乱想之际,外面又传来一阵的轻微的脚步之声,破庙之中的十几人瞬间起身,一个个目露寒光盯着破庙之外,有几人甚至已经将手伸进了胸口之中。
过了大约盏茶的功夫,从外面走来两人,夫人暗自观察进来的两人,其中一人身长八尺,约莫三十岁左右,孔武有力,虎口有着厚厚的老茧,浑身散发着精悍之气,一看就不是易与之辈。
而另一人身上背着一把长弓,左手领着一个犹如老鹰一般的猎物,上面插着一支箭。
再看此人面如冠玉,浑身壮实无比,双臂修长犹如钢筋浇筑一般,令人望而生畏,虽然也有八尺的身高,但是老者还是从他嘴角之上淡淡的绒毛,观察出此人还是一个少年。
他将自己心中熟悉的猛将都过滤了一边,发现很少有人在年轻之时能达到少年的地步。ps:文思如便秘,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唉!!手残党伤不起啊!只能写这么多了,周六周日必须日更六千以上····
第四十三章 君明臣直松柏长青()
两人发现破庙之中有十几人,而且这十几人看起来也不好惹,眼中顿时露出警惕之色,少年甚至是已经将右手暗自伸到后背,不动声色的取下长弓。
那个约莫三十左右的汉子,对着老者拱手道:“某与兄弟想去长安投奔亲人,不想误了时辰·····”
汉子的话尚未说完,老者摆了摆手随意的道:“某等也不过是比你们早到一步,出门在外,小心警惕必不可少吗,你们兄弟也不要介意。今晚你们就在右侧将就一晚即可,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汉子对老者一抱拳表示感谢,明白他们是不想给自己有所纠缠,也不以为意。
老者的话一说完,十几个人又纷纷的回到庙的左侧,闭目休息,虽然全都闭目,但是汉子从他们那些不停抖动的耳朵以及随时可以起身的睡姿之上看出这些人显然还是没有放松警惕。
少年去外面取了些树枝,而后又从老者的旁边的火堆之上引了一下火,“噼里啪啦”又一束火苗燃起,庙中的温度又上升了几分。
而后少年将手中的猎物放在地上,将箭轻轻的拔了出来,在身上擦了擦,而后随手放在旁边。
老者看着少年的动作,本来迷离的眼睛,瞬间变得清明,心中有些不可思议。
中原少雕,少年手中的猎物竟然是一只雕,而且利箭则是从雕的嘴中射进去的,由不得老者不惊讶。
青雕执犬羊,食琢鹿,凶鸷异常,空中飞鸟,惟雕难射。
雕,一般翼展两到三米,喜欢停留在两三百米的高空,寻找猎物,然后俯冲下去攻击猎物,可以猎食羊鹿之类较大的动物。
一般的弓箭手根本不能把箭射得这么高,而且雕的羽毛为了减少滑翔时的空气阻力,在千万年来的进化中,变得油亮光滑,如果弓箭不是垂直入射雕的身体,就马上会在它的羽毛上打滑,很难刺伤或杀死它。
匈奴中的“射雕手”,突厥的牙帐精锐,蒙古的怯薛军,包括李世民亲自组建的玄甲军都有许多能够射雕的好手,包括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也是一个射箭的好手,成语“一箭双雕”说的就是长孙晟。
但是很少能有从雕的口中射入,一箭毙命,不损雕身丝毫。
因为射雕不仅要准,还要能拉得动强弓,敏捷度高,臂力极强,眼力极好的人才可以射到雕,符合这种条件的本来就极少,又要从雕的口中射入,所以老者才感觉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老者在心中感叹道,听闻秦琼、尉迟敬德等人也十分善射,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少年的高度。
于是老者开口说道:“少年郎,你今年几岁?”
少年听闻老者问话,可能是见得世面不够广,反正是脸色有些红,而后憨厚的道:“回老丈的话,某今年十又三岁。”
“这只雕是你射的?”老者又出言问道。
“嗯”少年点了点头。
“了不得啊!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吾啊!”老者感叹道。
“也不是,某自幼家贫,而且某饭量颇大所以每日都去山中打猎,这弓箭练着练着就练出来。”少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知道他是为家贫不好意思,还是因为饭量大而不好意思。
“英雄莫问出处,想当年秦琼等人也都穷困潦倒,现如今不是也位极人臣吗?”老者又道:“以你这一身的勇力,加上当今圣人····咳咳··”接着老者是一顿的咳嗽。
“老丈您的身体不要紧吧?”少年关心的说道。
“没事,人老了就是有些不中用,多说几句都有些难受。”老者道。
而后老者又开始同少年交谈,一老一少甚是谈得来,时不时传来少年的惊叹之声。
躲在神像后面的孙达三人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孙达已经猜出这群人的身份,但是此时有外人,他也不敢冒然现身,只能这样在后面躲着。
·········
民部尚书裴矩的府邸。
看着躺在病床之上的裴矩,裴矩之子裴兴泽眼圈发红悲戚的说道:“家父自前些日子就一直昏迷不醒,昨天虽然醒来,但是没说几句话又昏睡过去。”
“今天早晨又醒来一次,但是精神恍惚已经分辨不清人了,所以今日府中向礼部报备了此事。但是唯有一件事家父念念不忘。”
“哦?是何事?”李承乾说道。
裴兴泽从书桌之上拿起一本厚厚的书,手中不舍的摩挲的说道:“这是家父毕生心血所著的《西域图记》,记载西域四十四诸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并绘画地图,各地山川险要以及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家父时常引以为耀。”
“家父自从病重在家之后常道圣人有开疆扩土、武平诸国的志向,恨不能再伴随左右,见证大唐威压四方,万邦来朝,征讨四方不臣的时刻。”裴兴泽说着说着语气竟有些哽咽。
“惟愿此《西域图记》能助圣人一臂之力,勿使外邦小视我大唐,愿大唐国祚永享,中原再无战乱。”
说完之后裴兴泽将此书递给李承乾,李承乾急忙双手接过,脸色郑重的说道:“裴公一片精忠报国之心,吾等怎能不敬佩?”
“裴郎但请放心,孤一定将此书交于父皇,不使裴公的一片心血白费。他日我大唐能够兴旺昌盛,使万邦来朝,必有裴公今日赠书之力。”
“某代家父多谢太子殿下。”裴兴泽感激的说道。
“不必如此,这是孤应该做的。”李承乾摆手说道。
这时裴矩醒了,双眼只能睁开一条线,裴兴泽急忙走到窗前将他扶起,使他侧身躺着,而后在裴矩的耳边说道:“父亲,圣上派太子殿下和长孙尚书前来探望你了。”
裴矩的双眼好似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