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说道:“既然如此,儿臣倒是有一策,天象示警,人君若是无过,可有丞相带其劳,父皇以为若何?”
“这。。。。恐怕不妥吧!”李世民语气不甚强烈的说道。
李承乾马上又道:“昔汉武帝主宰社稷五十四载,丞相总共有十三人,这十三人当中武帝用来抵挡天意的不再少数,父皇为何就不能学一学呢?此时的朝中尚有许多的掣肘之人,舅舅他们常常是感觉如鲠在喉,若是乘此机会惩治一批,岂不是有利于父皇的大业?”
“更何况天象到底如何,还不是太史令和火山令说出来的吗?”
可能是最后一句话点醒了李世民,李世民的神色之间颇有些意动,然而他却突然说道:“看来你知道还真不少。”
这一句似褒似贬,李承乾不由的心中一突,刚要辩解,李世民摆手笑道:“不用解释,朕说过以后你尽管放手去做。”
而后起身指着龙椅说道:“这张椅子早晚是你的,若是你不能表现出应有的本领,休怪父皇无情。”
“当年朕在你这个年龄已经去雁门救驾,你身为太子,怎能没有丝毫的优点,朕倒是真的十分想看看,你到底能够做出怎样的一番事业?”
“儿臣遵旨,请父皇放心,儿臣无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却长着一颗使大唐国富民强之心。”李世民话都说到这个点子上了,李承乾只好就坡下驴的说道。
“那好,朕就拭目以待了。”李世民眼中一亮的说道。
“那今日请恕儿臣放肆,儿臣请第一道旨意,荡平长安不和谐之声。”李承乾道。
第八十四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准。”李世民不假思索的说道:“你要记住,这天下的任何人都可以不把李唐社稷放在心上,唯有你我父子不行。”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承乾恭声说道,他的心中十分的明白,李世民说这句话的用意,此时的改朝换代,伴随着血腥和杀戮。
正如三国之时诸葛亮前往东吴结盟孙权时所说的话。
任何人皆可降曹,独孙权不可,毕竟此时战败的一方,无不是宗庙社稷被除,阖家老小满门上下被杀,岂能留有活口?
倒是民国时候的战争还留有一丝的颜面,只要一省的督军通电下野,即可安稳的做一个寓公。不过显然这个时候做不到这一点。
而后李承乾起身告辞,缓缓地走出太极殿,等他走到一半的时候,李世民的声音悠然响起,“还有你要记住你的名字的含义,不要辜负了承乾这个名字。”
李承乾的嘴角抿起一丝的微笑,皇家疼长子,民间爱老么,这是古今不变得真理,因为皇家思考的第一件事永远是社稷的传承。
李承乾走出太极殿之后,只见旭日东升,一丝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或许是从李世民的话语之中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他此时感觉到心中十分的温暖。
就在此时王虎迎了过来,说道:“郎君,皇后娘娘请您去立政殿一趟。”
李承乾闻言一愣,顿时感觉有些诧异,不知道长孙皇后找他过去干嘛,不过还是急忙赶了过去。
等他到了立政殿之后。才发现那里坐着两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他顿时明白长孙皇后叫他来的原因了。
等到李承乾见礼落座之后,长孙皇后说道:“乾儿,最近在忙些什么?”
李承乾抬头看了长孙顺德一眼,淡淡的道:“没忙什么。”
虽然李承乾的目光十分的平淡。但是在长孙顺德看来,其中还透露出一丝的警告和压迫,不由的苦笑一声说道:“老臣多谢郎君周旋了,否则今日早朝之上说不定会颜面尽失。”
长孙无忌闻言冷笑一声道:“长孙一家不缺富贵荣华,独缺败坏家风之人,若是有人再恬不知耻。那就休怪我长孙无忌不讲情面了。”
李承乾听完此话则是暗自对长孙无忌竖起了大拇指,长孙顺德则是苦笑一声,目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暗叹了一口气,而后说道:“兄长,你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太不讲情面了,毕竟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有这样的一家人吗?”长孙无忌怒道:“若是皇后你在如此的宠溺他们,早晚他们必然酿成大祸,到那时悔之晚矣!”
显然是长孙无忌想到长孙安业之事,怒气不由的升了上来。
谁知他这话一说,长孙顺德也有些怒了,不就是偷盗些财物,你还给上纲上线了。再者说了他还是长辈,也已经拉下脸面了,你长孙无忌还想干什么?于是长孙顺德说道:“那也比某些人不敬长辈的强。”
李承乾一听此话。瞬间知道要遭了,果然只见长孙无忌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当年我和母亲,妹妹被人赶出家门,那个时候不知道你这所谓的长辈在哪里?又有何人曾经为我们主持过公道?是谁抚养我们兄妹的?”
“告诉你,是我舅舅高士廉。那时候的你又在哪里?你今天在这里还敢说这种话,也不嫌丢人。”
自从长孙无忌掌吏部以来。养气的功夫日渐深远,几乎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今天显然是长孙顺德戳到了长孙无忌的痛处。
试问当年一个少年连同母亲和妹妹被赶出家门,寄宿于高士廉的家中,虽然高士廉待他们极好,但是想必冷言冷语和白眼是少不了的,也不可能少的了。
不单单是长孙无忌刻骨铭心,就算是长孙皇后一听见这话,脸色不是也变了吗?仿佛又想起了那凄惨的童年。
不要看什么将相和,亦或者什么君臣美谈等等,之所以会留下那么多的美好的故事,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而来的,或者是说统治阶级和文人有话要说,毕竟泱泱几千年从来不缺粉饰太平,美化古人的。
其实人是最记仇的,从古至今,从未变过,伍子胥鞭尸,瑕疵必报的范雎,得志之后通杀四方的主父偃等等,可谓是比比皆是。
不要以为长孙无忌不想报当年之仇,但是在道德和宗族的框架之中,只要他长孙无忌没疯没傻,他可以大义灭亲,因为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但是却不可以处置宗族,甚至是薄带都不可以,否则人们会认为此人不可信,更不值得深交。
所以李世民即位之后,因长孙皇后之故,无功之人长孙安业被授予右监门卫将军,要知道就算是参加了玄武之变的杜君绰和李孟尝两人也不过是被授予了左、右监门中郎将,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偏偏在此事之上长孙无忌还得捏着鼻子认了。
在李承乾的印象当中长孙无忌从来就不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主,栽在他手里的人不在少数,可想而知他的心情能好的了吗?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长孙顺德瞬间就无话可说了,脸皮倒是有些烫红,估计是想起了尴尬之事。
一看见对方的模样,长孙无忌气就不打一处来,而后直接拂袖而去。
坐在主座之上的长孙皇后欲言又止,然而直到长孙无忌走出立政殿,她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毕竟他深知当年他的兄长带着她有多么的不容易,吃了多少的苦,所以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长孙无忌离去。
长孙无忌一走,长孙顺德看见李承乾对他也是爱答不理的,于是也就起身告辞。
等到只剩下长孙皇后和李承乾两人之后,长孙皇后愁眉说道:“乾儿,你说这可怎么办?他们怎么就没有一点一家人的样子呢?”
李承乾问道:“母后,难道您对当年之事一点都不介怀吗?”
长孙皇后一听此话瞬间就沉默了,李承乾马上又道:“儿臣明白了,既然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又何必过分的要求舅舅呢?需知过犹不及。更何况关公战秦琼您说可能吗?”
长孙皇后顿时乐道:“这怎么可能呢?一个在东汉,一个在现在。。。。”说到这里她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要想他们亲如一家人,估计现阶段是不可能了。
第八十五章 左翊卫车骑将军冯立()
长孙皇后顿时十分的发愁,对于她来说现在的她不一定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但是却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更何况她与李世民一项相敬如宾,长子又是皇太子,仁孝有加,几乎是在没有一丝可以使他犯愁的事。
但是唯有这件事使她十分的忧愁,然而当她看见李承乾在那里悠哉悠哉的时候,顿时心中暗怒,而后说道:“此事就交由你处理,无论你用何种方法,都要使他们和好,亲如一家。”
李承乾闻言顿时愕然,而后无语的道:“母后,舅舅是什么脾气,您又不是不知道?让他和薛国公和好,您认为这可能吗?再说了您都解决不了的事,儿臣哪能处理的好?”
长孙皇后闻言淡淡的道:“予不管你怎么做,只要结果。”
李承乾想要再辩解时,长孙皇后已经起身朝内堂走去,不在听他言语,他只好闷闷不乐的走出立政殿。
看见李承乾脸色不好看,倒不是埋怨长孙皇后,而是这件事真的不好办。
等到回到东宫之后,李承乾吩咐王虎派人前去请李孝恭、罗艺、冯立、常胜以及程处默五人。
而后李承乾就静静的立在书桌之前,提起毛笔开始写字,虽然他的书法许久不练,但是此时也未拉下许多,还能称得上一代大家。
就在他写了四幅字之后,李孝恭等等都已经到了,不过一项玩世不恭的程处默的脸上却是露出了难有的凝重和担忧之色,毕竟如今他家老头子被罢官在家。
还有一人虽然面色坦然,但是心中却是有些惴惴不安。正是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前息王的心腹爱将。
“大家都做。”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毛笔,徐徐的说道。
众人落座,宫女上完茶水之后,李承乾方才说道:“孤久闻冯将军大名。前些日子突厥入寇,冯将军率百余人马与之战于咸阳,杀获甚重,大涨我大唐之气势,孤当日虽在远处,但是也为将军之勇赞叹不已。今日得见果然不凡。”
冯立听得李承乾此言,心中稍安,而后拜道:“不敢当郎君夸赞,某无有寸功,全赖圣人设谋。三军将士用命。”
李承乾大笑道:“冯将军此言过谦了,怪不得父皇常说恨不早得冯将军,今观将军之言行举止,果然颇有亚夫之风。”
冯立连道不敢,李承乾又道:“想必将军也非常奇怪为什么孤会叫你前来?”
冯立脸色微红说道:“正如郎君所言,某听得郎君召唤,实在是心中颇为不安,毕竟某的出身摆在那里。”
“呵呵。想必众位也非常奇怪为什么孤会召你们前来?”李承乾说道。
李孝恭等人闻言连连点头,毕竟他们这些人互不统属,罗艺还是一个白身。
李承乾又道:“孤今日让众位前来是为了解决一些事情。”
“今天孤向父皇讨了一份旨意。要在近日之内解决长安之事。想必众位深知近日长安城中,颇为不太平,久有陌生人进出,而且朝堂之上也是风起云涌,甚至是有人暗生异心。”李承乾说到此处时,眼中闪过一丝的寒光。
他的话音刚落。罗艺就抱拳说道:“郎君,若有差遣但凭吩咐。俺以及府中的十八骑早已经枕戈待旦。”
既然已经决意抱紧李承乾的大腿,罗艺索性也就抛开了所为的面子。毕竟乃是武人,更注重现实,所以再李承乾说完之后,他急忙起身大表忠心。
李承乾闻言笑道:“罗将军的忠心,孤是十分清楚的,过会自有罗将军的任务。”
“诺。”罗艺恭声说道。
看见罗艺的这种态度,李孝恭十分的惊奇,罗艺的脾气秉性如何,李孝恭十分的清楚,没想到就这样一个人都拜在了李承乾的门下,他不由的在心中想到,外表仁孝,内行王道,这位太子殿下的手段可是真不简单啊!
李承乾见罗艺坐下之后,接着说道:“冯将军,孤想问你一个问题?”
冯立一怔,急忙说道:“郎君请说,某必据实相告。”
“好。”李承乾道:“孤当年年幼,听闻我父皇担任天策上将之时,麾下将兵强将数不胜数,无论是曾经名动一时的秦琼、尉迟敬德等宿将,还是名声不显的翟长孙、杜君绰、李孟尝等,皆乃是万人敌,更有十八大学士为之谋。”
“当时的息王以及刺王甚为忌惮此事,于是息王暗中命令孙达秘密训练了三十六名死士,而且这三十六人挂靠在左翊卫麾下,不知可有此事?”
冯立尚未说话,李孝恭淡淡的道:“太子所言之事,我也曾听过,不过其中的详情还不甚了解。”
于是众人都目视冯立,冯立的眼皮耷拉下来,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确有此事,不过其中的详情到底如何,某却不曾得知,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某都不曾见过,而且他们当中的一切事务全部由孙达负责。”
“而之所以挂靠在左翊卫麾下,一是为了有一个明面上的身份,以便行事,二是一朝之太子秘密训练死士,毕竟不好听,若是一旦传了出去对太。。。息王的名声有损,甚至可能引来御史的弹劾。”
程处默不愧是一个好奇宝宝,出言问道:“冯将军,那后来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冯立苦笑一声,用手指了指地下,而后说道:“据某所知其中大半都亡于玄武门之。。。一役,另一部分则是不知所踪,或许跟随孙达逃亡了吧!毕竟是他一手训练的。当然了这些人也只是昙花一现,若不是郎君今日提起此事,某都已经忘记了还有这么些人。”
此时众人提起玄武门之变,无不是讳莫如深,虽然李世民心胸宽广,但是也不可能任凭众人说此事。就好比明成祖之时的靖难之役,虽然伟光正之极,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谁也不会去触这个眉头,所以冯立才会急忙的改口。
李承乾闻言顿时沉默,不过还是说道:“据孤所知恐怕不止如此吧!”
第八十六章 龙凤纹玉佩()
冯立闻言顿时一惊,急忙起身惶恐的拜道:“太子殿下,某所言绝无虚假之处,请殿下明察。”
李承乾一愣,而后急忙说道:“冯将军误会了,孤所说的是那些死士恐怕不止如此。”
冯立苦笑一声,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说道:“郎君还是说明白些好,某乃是降将,对于此等之事,十分的敏感,毕竟某在当时诛杀了屯营将军敬君弘,已经报答了息王之恩,现如今父母妻儿皆在,再不敢心生他念,请郎君明鉴。”
“将军之心,我父子皆知,日后只要把持本心,为圣人效力,必可名留青史。”李承乾安慰道。
冯立闻言重重的点了头说道:“立曾误入迷途,今得知返,怎敢不以死效命乎?”
李承乾听得此言,点了点头,而后从胸前拿出一物,递给李孝恭而后说道:“不知王叔可曾还记得此物?”
李孝恭将李承乾的递过来的东西,拿在手中,细细的看了几下,依稀有些熟悉的模样,而后方才不确定的说道:“此莫非乃是当年我平灭萧铣之后,所得的西梁皇室遗物,龙凤纹玉佩?”
“王叔果然慧眼如炬,都过去这么多些年了,还记得如此清楚。”李承乾笑道。
“不是我慧眼如炬,而是此物太过稀有,据说此物聚集了西梁皇室的气运,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确实是西梁王朝的无价之宝,此龙形玉佩普天之下共有三枚,再找不出第四枚。”李孝恭徐徐说道:“当年我夺得此物之后。就将他们献给了太上皇。据说后来太上皇将这三枚玉佩,分别赐予息王、圣人以及刺王。”
李承乾接着说道:“王叔所言不差,然而孤曾经遍查关于玄武之事的卷宗以及奏折,发现一个疑点。”
“什么疑点?”李孝恭凝声说道,他从李承乾的话语之中察觉出了一丝的不同寻常。
“武德九年八月。凤翔太守李应允曾经发来急报,说一伙不明身份之人,突然闯关,从凤翔出境,据说是逃到了碎叶一带。”
“由于刚刚经历过玄武门之事,天下尚未安稳。各地皆在缉拿息王旧党,以图一步登天。李应允也不例外,于是招募画师,将闯关之人的容貌全部画了出来,而后连同奏折呈到了长安。”
“后经前东宫内侍等辨认。其中有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子,疑似早已死在六月之变的,息王之偏妃常妃,这个女子胸口所佩戴的正是一枚龙凤纹玉佩。”
而后李承乾目光柔和的注视着常胜接着说道:“小胜子,你说这件事巧不巧?”
常胜眼光有些闪烁,躲避着李承乾的目光,强笑道:“确实是有些巧,难不成当年的常妃并没有死?”
李承乾叹了一口气。说道:“小胜子,你说对了,常妃确实是没有死。为了此事孤也曾经去咨询过魏玄成。他告诉孤说,当年息王争位之时,早就做了两手准备,暗中命令十八名死士秘密保护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