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帝按部就班,一切如常。黄帝和百官商量军政的时候,他早就注意到少了一个人,那个和他一起在梦里的吴刚。梦中的吴刚是去月亮了,而现实中的吴刚没来上朝,难道这真的是巧合吗?怎么会这么诡异?黄帝没有继续往深处想,他和大臣们商量着关于征伐力牧部落的具体部署。
大殿外急急忙忙跑进来一个军士。只见他满头是汗,冲到殿前跪下便报:“报大王,吴军师离奇死亡,现尸体已经僵硬。根据时间推测,军师应该是午夜时突然死去,军师身上无一处伤,没有挣扎痕迹,死前没有痛苦,面容安详。”黄帝听此一说。心里大惊,难道梦中是实?黄帝立即动身前往吴刚的住处查看。
还没到吴刚的住宅前就看见围了不少的百姓,他们议论纷纷,说什么可能是遭遇到了天谴。黄帝分开众人进到屋里,来到床榻前。吴刚安详地躺在床上,面部还有浅浅的微笑。黄帝仔细地查看了一遍,吴刚确实安详的死了,而且死了有一段时间。黄帝突然回过头问众人:“你们有谁知道月亮吗?”
众人摇摇头:“月亮是什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黄帝走出屋外又高声问部落里的百姓们:“你们大家都听说过月亮没有?有谁知道月亮,本帝赏金百两!”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摇摇头:“不知道,从来也没有听人讲过月亮,月亮是什么?能吃吗?”
黄帝无语,随后便高声宣布:“大家不要瞎猜疑,吴军师是为部落的强大而操劳过度,吴军师是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大家一定要记住他的丰功伟绩……”最后在黄帝的亲自住持下,将吴刚厚葬。
下午时分,又有消息传来:偷袭蚩尤部落盐商的蛮牛和几百名军校全都离奇的死亡了。
东面的华夏国里,他们的国王带着鸟羽追杀蛮牛已有多日,有消息传来:杀害华夏国国民的蛮牛以及他手下几百名军校已经被蚩尤处死,蚩尤的华夏国上下一片欢腾。在欢庆的同时,蚩尤迟迟未归也他们的心头蒙上一抹阴影。
黄帝虽失去吴刚这一得力助手,但他还是强打精神集结了北华夏国40万人浩浩荡荡地向西部的力牧部落进发了。这是黄帝第一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征伐,这已经是北华夏举国的兵力了,黄帝此次征伐的目的就是要歼灭力牧部落,收力牧为将,然后挥师南下灭炎帝,收炎帝为臣,最后联合天下部落和蚩尤决战。
黄帝现在开始相信那不是梦,那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永恒虚空里的时间和麋灵世界的时间不同,也许在永恒虚空里过了几年,可在麋灵世界里才过几天。黄帝知道蚩尤被困于死亡谷,在死亡谷蚩尤不一定能死,但是他想出来也非常的困难,没有个一年半载的就别想逃出死亡谷,除非蚩尤是死神。
而且逃离死亡谷,那必须是要杀掉古神亡灵的,蚩尤能杀掉古神亡灵吗?呵呵,就算玉皇大帝也杀不了古神亡灵!现在蚩尤有天大的本事,他这一年内也回不到麋灵世界里来,这不是正好可以灭掉他的国家最佳时机吗?
黄帝越想越开心,他不禁哈哈大笑。司徒大概能知道黄帝在想什么,他也是踌躇满志跟在黄帝后面混,看来这次是选择对了。黄帝的40万军团井然有序旗帜鲜明,他们行军的不急不慢,讲究的就是一个稳字。黄帝吸取了上次征伐力牧部落的教训,他这次就是力图稳,要以步步为营的囚笼战术将力牧部落灭掉。
力牧收到了战报,他连夜召集部落长老及将军们商讨面对黄帝40万大军的压境该如何办?大将子龙率先发言,他表达了要和黄帝死战:“做为大将军,上蒙酋长,下受百姓的恩德,本就以死捍卫族人安全为己任,如今黄帝40万军兵来犯,我等军人就是要马革裹尸,血洒沙场……”(。)
第342章 子龙亮剑()
子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让在坐的将军们一阵骚动,他们起立高呼:“决一死战,血洒疆场!”而那些长老贵族们却默不作声,这双方战力对比悬殊太大,若战,绝无有胜,全族有可能被屠尽。若降,可保族人性命无忧,可就是尊严扫地,有可能成为奴隶,但至少能保住性命,也许还可能保住一部分家产。
力牧一看到这种情况,他也不好做出决定,毕竟打仗没有长老们的支持,这对战争的持久性很不利,除非能速胜。等会议结束,力牧将子龙叫到密室。力牧的心情很沉重,他知道战必败,但不战而降,那和贪生怕死的懦夫又有何区别?
长老贵族们不愿再战,他们怕激怒了黄帝而招来杀身之祸。而以子龙为首的个别将军一直坚持和黄帝军团死战,直到最后一个士兵。力牧处在决策的重要时刻,他要再次询问一下子龙的意见:“子龙,要是你来做决定,你该如何办?”
子龙起身:“主公,如何由我来做决定,那我唯有死战,虽然明知敌人的强大,但我敢于亮出手中的武器杀向敌人,即便是死了,我也化作山化作川,阻挡敌人的脚步!”子龙的话语感动着力牧,但是他所考虑的是族人生存的问题,有时力牧的决定也是身不由己,甚至要背负骂名。
最后力牧做出决定:“子龙,我给你部一半的兵马,你先带出去自由部署,如果你能击溃40万黄帝军团,那你就是部落的首领,我力牧愿长跪于你脚下谢罪,若你不胜,我也只能保全族人之性命……”子龙含泪点点头,领军令出了营门。
子龙和黄帝全力一战不是为了名和利益,他只想打击来犯的敌人,他要让敌人明白:别人的东西不是你想取就能取的。子龙要为荣誉而战。直到战死,他也不会投降的,就算死了,也要精神永存。
夜幕已经落下。小鸟也都闭上了喋喋不休的嘴巴,开始安静地睡了。天上的星辰还是那么的璀璨,像一颗颗明亮的宝石。晚风轻轻地吹来,让沙漠的燥热,淡淡地散去。子龙领着力牧部落的精锐悄悄地靠近黄帝军团。他要将立足未稳的40军团冲击成一锅粥,他要在乱军之中杀掉黄帝。
子龙将马蹄裹着草,无声无息地靠上了黄帝军团的营门。黄帝军团内安静的出奇,就连游动的岗哨都很少见,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子龙把手中的标枪一举,高声厉喝:“杀,全军剿杀黄帝,只要杀了黄帝,部落可救。你我可活,杀啊!”子龙边喊边单手持着巨大的标枪刺向敌人的心窝……
黄帝和司徒及几个幕僚正喝着五谷酒,他有点小得意地说:“司徒,你还真是料事如神啊!今晚他们果真来偷袭了,哈哈哈哈,他们此来绝无有活……”
子龙的勇敢无畏激励了手下的每一位官兵,他们此时就是为子龙而战,为能有这样一个将军而粉身碎骨值得。子龙敢死队抱成团个个如地狱里出来的一样,他们脸上、手上、身上都是敌人的血。这一刻,黄帝军团的兵士们胆寒了。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勇敢的士兵,这些士兵完全不怕死,他们下手就是一命换一命的狠招,他们完全没有给自己留有活路。他们就是以自己的死来换更多敌人的死。
黄帝原来设计好的以刀斧手埋伏在陷马坑以弓箭手分层次地绞杀计划被子龙的快速和悍勇彻底打乱。子龙凭借着他的经验稍作观察,便一马当先快速向黄帝的帅帐杀去。
军士不断地进帐来报子龙敢死队的动向及位置,黄帝先是神闲气定喝着小酒,可随着子龙的敢死队突破层层的埋伏,眼看就要杀到这里来了,黄帝有点坐不住了。他想去帅帐外看看,但又怕手下的将军们见到他不淡定的一面。
这次用于埋伏子龙敢死队的军兵不是司徒的轻兵,黄帝觉得轻兵应该在关键时刻使用,应该在白天决战的时候插入力牧部落的心脏。所以今晚的伏击没有让轻兵参加,黄帝让轻兵早早地睡了,他要让轻兵们攒足了精力,等到白天决战的时候给力牧以致命一击。
黄帝再仔细一想,子龙虽然也是天元级别的麋灵士,估计战力指数是720,可是整个力牧部落就力牧和子龙两个人是麋灵士,今晚子龙亲自率领的这支敢死队也只有子龙一人是麋灵士,就算子龙再勇猛,可他也是孤掌难鸣啊!黄帝全然不顾子龙距离他还有五百米,他依然煮酒论天下。
子龙骑着战马锐利如刀,在破了层层的阻击后,黄帝的帅帐就在眼前了,杀了黄帝,敌人军团将不战自乱。埋伏在帅帐外杂草乱石里的黄帝禁卫军兵士用石锤狠狠地砸向子龙战马的马腿。
战马上的子龙敏锐地感觉到无法再靠近黄帝帅帐了,在战马摔倒的一刹那,子龙的右手臂攒足了气力,胸部前倾,用全身的力量把手中的标枪狠狠地投向了黄帝的帅帐。黄帝正和将军们谈笑风生,他麋灵天元高阶的预警,让他隐约感觉到背部有危险,是什么危险?不知道,黄帝低头准备拿酒,“唰,噗”巨大的标枪贴着黄帝的头皮击中酒桌,俯冲的威力将酒桌击碎,标枪头部深插在地里有一尺。
黄帝面色大惊,司徒也是愣住了,其他的将军们更是呆若木鸡。黄帝顾不得有那么多人在场看到他惊骇,他转身冲出帅帐,眼前的场景已混乱一片。子龙率领的敢死队拼命地砍杀着黄帝的禁卫军,他们的身上全是血,简直就成了血人,子龙的嘴里还不停地高呼:“杀啊,杀黄帝,杀了黄帝,家中的父老才能安定!”
黄帝的怒火一时被激发到要爆,可他毕竟是黄帝,他能忍,他有肚量,他要收服子龙。黄帝下令:“所有人退后,没我的命令不得攻击,本王要和这位子龙大将军单打独斗,子龙若败,就做我的无敌大将军,如果本王败,那本王即刻下令退兵!”子龙一言不发,他只是用血红的双眼冷冷地看着黄帝。黄帝不敢怠慢,他祭出神宠土龙卷起风沙向子龙冲去,黄帝挥动着石刀横劈过去。
黄帝神宠土龙的冲击让子龙招架不住,毕竟子龙只是天元初阶,他怎能承受天元高阶土龙的冲击呢?子龙身上的盔甲一件件地脱落,但子龙不认输,不投降,即使战死,他也不投降。几乎是在土龙攻击的同时,黄帝的石刀也劈砍了过来,石刀来势如风,力有万斤,但并不是杀招。
子龙就地一滚躲过土龙和石刀的锋芒,子龙双手合掌,放出绝招。子龙整个人化作一杆标枪向着黄帝的心窝狠狠刺去。这是子龙的大招,也是压箱底的绝命招,全身的精力全部用在了这一记自杀式攻击上。黄帝想收子龙,他爱惜像子龙这样忠贞不二的将军,黄帝想收子龙为他手下的无敌大将军,所以黄帝没有放大招。黄帝还是低估了子龙的战力,此刻子龙死战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已经结合了他的战力,子龙杀向黄帝的这决死一击带着愤怒将自己的战力潜能发挥到极致。
黄帝用石刀一横,使了一招土盾,子龙击破土盾,但杀势已被土盾的阻力挡偏,子龙的 沙暴龙腾“五龙爪”还是击中黄帝的左臂。黄帝的左臂铠甲即刻被击飞,一大块肉带着皮和鲜血被子龙的五龙爪撕裂掉。黄帝又惊又痛,他使出大招“土龙腿”使劲地将子龙踹飞。子龙和黄帝的战力指数相距太大,子龙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不易,黄帝的这一脚横踹,直接将子龙踹飞出几十米开外。子龙手下的亲兵一下子冲过去围杀黄帝,他们知道自己去也是送死,但是他们必须去,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留有时间和余下的亲兵救走子龙。子龙是他们最敬仰的将军,如神如父,他们宁愿自己死也不肯让子龙亡!(。)
第343章 刑天再杀黄帝()
子龙被黄帝的大招“土龙腿”踹飞,他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还没落地的时候就已经昏死了过去,子龙一落地就被他手下的亲兵抱起放于马背之上极速向黄帝军团的大营外逃去。
黄帝从子龙自杀式攻击中缓过神来,他刚要组织禁卫军追击,子龙的亲兵却不畏死活地杀了上来。他们哭着喊着:“今日便是吾等为子龙将军献身的时刻,大家不要丢了子龙卫的脸面,一起冲啊!誓杀黄帝,死而无憾!”五分钟后,黄帝的面前躺下了一片血肉模糊的死尸,黄帝望着脚下的尸体,他心里无限感慨“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这些士兵真是好样的,他们为了给子龙赢得逃离的时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罢,就随了他们的心意吧!”
黄帝下令收兵,停止追击,各营寨提高警惕,今晚抓紧时间休息,明天和力牧部落决战!沙漠的白天可不同于中原,那天空透亮的像是可以在云中漫步,能见度简直就是一目千里。力牧部落里有妇女儿童,老人和骡马輜重,所以力牧跑是跑不了了,黄帝的亲兵将力牧部落团团围住,等待黄帝军团40万大军包围部署完毕。
力牧已经和黄帝的使者谈过了,经过几轮谈判,力牧率领全族归顺黄帝,黄帝将拜力牧为上将,力牧部落原所有贵族长老们的待遇不变。力牧在失去了子龙这一坚决主战的将军后,部落里一边倒地要求归顺黄帝,力牧在这种形势下也只能降了黄帝。黄帝收编了力牧部落后,大摆酒宴封赏三军。
此战可谓大获全胜,美中不足的是怎么也找不到子龙将军了,据手下的探马回报:“子龙誓死不降,他带着手下亲兵往西天而去。”黄帝不可能带着部队去追赶子龙,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黄帝在大军整顿好后就朝南边的炎帝长驱直入。
黄帝在往南的途中不断收编着各小部落,以至他的军团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如此的浩大声势。炎帝不可能不知道,炎帝将刑天、融、及长老和大臣们召集到王宫里商谈这次黄帝亲征的事情。是降是战?炎帝要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融大概属于中立,他默不作声。长老们想和,毕竟黄帝的军团人数太多。势力太强大,麋灵士也多于炎帝,更主要的是这次征伐是黄帝亲征。
就在大家和声一片的时候,刑天走出来坚决要战,他表示此生只臣服蚩尤和炎帝。那黄帝只是战力高了一点,要论让他敬佩还远远不够。炎帝也想和黄帝一战,让战力指数低于自己的黄帝做老大,他有点心不甘。
炎帝最后决定等黄帝远途而来立足未稳的时候,举炎帝全族之力给黄帝重创,力求歼灭黄帝,如果败了,那说明这是天意,是上苍要他炎帝部落归顺黄帝,虽然战力比黄帝高。那也只能认命了。
黄帝这次吸取了上次吴刚征伐炎帝部落的失败教训,他还是以“囚笼”战术为主,稳扎稳打,不分兵,不夜行。黄帝的轻兵负责军团最外围的侧翼和头尾安全,每前进一步都是小心谨慎,唯恐被敌人钻了空子。
数月后,黄帝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五松岭。五松岭就是上次吴刚败给炎帝的地方,黄帝决定再次将部队驻扎在五松岭,他要将黄帝军团在失败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
入夜。繁星点点,万籁俱寂。黄帝50万的大军团驻扎在五松岭,他估计炎帝不敢来偷袭,毕竟炎帝10来万的人如何能撼动50万大军?但黄帝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绝对不能有什么闪失,他命令司徒率领他的轻兵在营中和主要路口进行埋伏,炎帝今晚不来偷营则罢,若是胆敢夜袭,必将让他有来无回。
炎帝和刑天、融、经过周密的谋划,决定以“等腰金三角”分三路同时对驻扎在五松岭的黄帝50军团实施快速分割。借助夜色的掩护全力击杀黄帝,给他来个斩首行动。这次参加夜袭的部队是炎帝全部的精锐,以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杀掉黄帝。
炎帝、刑天、融、各带一支精锐分三路同时对黄帝军团冲击。三路中,刑天的那支为主力,炎帝和融是从正面冲击,其实是配合刑天的背后杀入。在临行前,炎帝一再嘱咐刑天:“兄弟,此次夜袭黄帝就看你了,全族是否能继续延用炎的番号,那就要看兄弟此次的斩首行动了!”刑天虎目含泪,他是一个硬汉,也是一个孤儿,他从记事起就不知道啥是流泪,刑天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知道什么是善恶美丑。这一生,他只敬佩蚩尤和炎帝,蚩尤虽然打败了他,杀了他的石虎,但是蚩尤优待了他的部落,也没有真的追杀于他。
后来刑天明白了石虎的死因,其实也不能怪罪于蚩尤,两军阵前,蚩尤其实一直都没有对刑天往死里杀,蚩尤没有祭出神宠就说明了一切。这段时日刑天也想明白了,现在的家是炎帝给的,以前的命和家族是受蚩尤的恩泽,所以刑天决定只忠于炎帝和蚩尤。
刑天仰天哈哈大笑(他想隐藏他的泪水,不让人看见):“我刑天生于乱世,却有缘逢见蚩尤、炎帝、两位伟大的英雄,实为有幸!今黄帝小儿来犯,我刑天誓杀黄帝,不杀黄帝誓不为人!”刑天说完便将一碗水酒一饮而尽,然后将酒碗摔碎在地上。众将士齐声喝好:“誓杀黄帝!誓杀黄帝!”
刑天上马,领着亲手挑选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