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阿德赫巴提供的这一万三千人的军队都是单纯的兵员而已;还需要奥古斯都家族提供武器装备以及完成相关的训练。其中沙漠军团的具体编制为:2000名弓箭手、2000名沙漠步兵、2000名努米底亚步兵;而骑兵军团的编制是:4000标枪骑兵和3000长盾骑兵。
联合军团的最高统帅由奥古斯都家族派出的罗马军团军团长兼任,沙漠军团的军团长将由原毛里塔尼亚军团的军团长辛里达担任;而最后的骑兵军团则由阿德赫巴麾下的巴希雷克将军担任军团长,奥斯卡麾下的李立阿斯将军担任军团副将。两人将分别统领标枪骑兵和长盾骑兵,至于具体统领哪只骑兵将由阿德赫巴将来决定。
而奥古斯都家族的出兵日期也定为了今年的六月份,届时阿德赫巴也会将三千精锐的努米底亚标枪骑兵以及他们的家人交给奥斯卡;而在此之前,从下个月开始奥古斯都家族将要在每个月为阿德赫巴提供三千人的步骑兵武器装备。阿德赫巴也会相应的每个月提供给奥古斯都家族一千匹战马和一千名牧民及其家人。
“第一百四十一章·必胜信念”()
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劝告。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在正式签订完双方的盟约并前往撒丁岛港**换礼物之后,阿德赫巴就带着萨拉赫与巴希雷克向奥斯卡提出了辞行;原本奥斯卡还准备挽留阿德赫巴在撒丁岛上多做停留,但阿德赫巴却直言自己的毛里塔尼亚随时都有被进攻的可能,必须尽快赶回去主持大局。
其实想想也是,假如祖古塔与迦太基之间没有爆发战争并顺利吞并了的黎波里塔尼亚;那么很快祖古塔就会组织大军回头消灭阿德赫巴这个对他的王位有潜在威胁的努米底亚王子。如果祖古塔真的与迦太基之间爆发了战争,那阿德赫巴更要早点回去了;因为毛里塔尼亚的对面就是迦太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贝提卡行省。
一旦迦太基与努米底亚之间爆发了战争,以汉尼拔的个性一定会命令自己的弟弟贝提卡总督西奥法尼斯率领贝提卡的大军跨海进攻努米底亚的毛里塔尼亚;届时,迦太基的军队可不会分谁是祖古塔谁是阿德赫巴。对于迦太基人而言,与祖古塔的战争那就是与努米底亚王国的战争;而且,汉尼拔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他的弟弟们也不是。
总之,无论努米底亚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是否爆发;毛里塔尼亚和阿德赫巴的安全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为了尽可能快的扩充实力以及守住自己的老窝;阿德赫巴实在无法在撒丁岛上进行过多的停留。他本人能够离开毛里塔尼亚亲自前来撒丁岛与奥斯卡会晤,已经说明了他对于这次联盟的看重了;在确立盟约之后他就实在不能再做过多的停留了。
面对阿德赫巴的着急回去奥斯卡当然没有再挽留他了;不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奥斯卡还是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姿态。奥斯卡直接在港口不远处的军营内拿出了三千罗马轻装步兵的武器装备连同三千桶葡萄酒一起送上了阿德赫巴的运输船,然后奥斯卡又派遣了十艘双列战舰护送阿德赫巴的船队返回毛里塔尼亚;这一切都让阿德赫巴一行感动异常,甚至阿德赫巴还表示自己一定会提供最有能力的牧民和最健壮的战马给奥斯卡。
在送走了阿德赫巴一行人之后,奥斯卡就带着李锡尼和昆图斯趁着午后的明媚阳光策马向卡拉里斯方向而去了;在策马回城的路上,李锡尼实在憋不住自己从船上下来一直都疑惑不解的问题,对着奥斯卡问道:
“领袖。我们为什么要答应阿德赫巴将一个完整的军团交给他们使用三年啊?甚至还给他们提供三百名有经验的百夫长军官,这不是在无偿的帮助他们强大吗?虽然他们也答应了向我们提供大量的战马和牧民,可是那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向他们提供武器装备来换取啊;为什么家族要付出这么多呢?”
李锡尼说出自己的疑惑之后,昆图斯也将目光转向了奥斯卡;很明显。昆图斯也不是很理解奥斯卡的用意所在。看着两人疑惑的望着自己,奥斯卡放声大笑一番后说道:“岂止是你们会这么想,就连阿德赫巴也肯定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会答应他租借军团和百夫长的条件;但我会做赔本的买卖吗?”
“领袖当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了!可是,将一个完整的军团和三百名百夫长送到阿德赫巴麾下作战对于我们家族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啊;我们这不是白白的为阿德赫巴做嫁衣吗?假如将来他真的做到了努米底亚的国王之位,他难道还会记得我们奥古斯都家族的好吗?”李锡尼继续疑惑不解的问道。
看来想要让李锡尼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于是。奥斯卡只得直白的解释道:“我之所以答应将一个完整的军团和三百名百夫长借给阿德赫巴使用三年根本就不是为了战马,我是有自己的目的的;而且,我们的军团也并不是完全听从阿德赫巴指挥的。我不是已经和阿德赫巴商量好了吗?组建联合军团,并且联合军团的统帅必须是我们派遣军团的军团长兼任;至于剩下的两个努米底亚军团也都是有我们的百夫长指挥的。
你们说,这三个军团两万人规模的联合军团到底是被谁指挥的?而且,我可以保证,在阿德赫巴没有彻底解决祖古塔夺取努米底亚王位之前;他是不会与我们翻脸的,更不会轻易的让我们的军团涉险,这就是政治。还有,我们也的确需要培养大批有沙漠作战经验的中级军官和一个精通沙漠作战的精锐军团。
不要总是把目光局限在西西里岛和汉尼拔身上;有朝一日我们肯定是能击败汉尼拔的。因为汉尼拔再怎么厉害他也只是一个人,再加上迦太基元老院一直在他后面拖后腿。汉尼拔仅凭一人之智、一岛之力就想一直与整个共和国抗衡下去吗?汉尼拔的失败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罢了。
一旦我们终结了汉尼拔的神话,那么我们的下一个作战目标就是迦太基本土了;但是,我们的军团缺乏在北非沙漠里的作战经验,我们的百夫长和大队长们也不懂得如何在沙漠地区作战。所以,为了将来能够顺利的进攻迦太基本土;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在沙漠作战的准备工作,这才是我派遣军团和中级军官协助阿德赫巴的真正原因所在。”
听完奥斯卡的解释,李锡尼和昆图斯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奥斯卡根本就没有把战胜汉尼拔当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做,而是把战胜汉尼拔当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现在就开始为将来进攻迦太基本土的作战计划做准备了。这份自信心和心智。实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二人情不自禁的对奥斯卡感到心悦诚服。
但是,脑子一根筋的李锡尼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只见李锡尼在恍然大悟之后,又一次对着奥斯卡问道:“既然汉尼拔仅仅凭借一人之智和一岛之力是无法与共和国抗衡的,那为什么以前共和国连续三次败给了汉尼拔呢?而且还是一次比一次败的更加惨烈。上一次决战更是战死了三万多军队;这是为什么呢?“
李锡尼的这个问题其实有点犀利了;如果不是奥斯卡甚至李锡尼的为人和对自己的忠诚,肯定就以为李锡尼这是在质疑自己了。不过,以李锡尼的个性他提出来这个问题。那就说声他是真的不解;所以奥斯卡继续解释道:”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想想,汉尼拔虽然三次击败了共和国的大军。但是共和国的军队变少了吗?他自己麾下的军队变多了吗?
汉尼拔的军队随着一次又一次大战的爆发。其最精锐的军队人数一直在减少;虽然也有兵力增加的情况,可那都是一些战斗力低下的雇佣军队。而我们共和国呢?曾几何时共和国总共才只有五个军团,两万余人规模的军队;现在仅是我们撒丁岛上就有四个共和国正规军团,四个家族军团,总计五万余众的军队。
再加上共和国本土尤利乌斯家族的四个军团。马克森提乌斯家族的三个军团,西庇阿家族的两个军团,布鲁图斯家族的四个军团;那就是总计十三个军团,九万余众的庞大军队!也就是说,我们和汉尼拔打了三次大战,我们失败了三次;但我们的军队却从两万多人打到了十五万之众,汉尼拔呢?他的麾下还有多少军队?
罗马的人口就是我们赢得胜利的最大依靠,只要我们没有失去罗马本土的人口优势;我们即使在战场上失败再多的次数,损失再多的军队,我们依旧可以很快完成补充。并再一次恢复自己的战斗力,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底气。汉尼拔空有一身本事,却始终无法获得迦太基本土的支持;对他来说,失败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罢了。因为我们可以打无数次的败仗,而他却只能百战百胜;只要他失败一次,那他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经过了奥斯卡这费尽口舌的详细诉说之后,李锡尼终于明白了奥斯卡的意思;同时,昆图斯也在心里默默的思考了一番奥斯卡的言论。结果发现奥斯卡说的的确有根有据,连昆图斯都认为汉尼拔的失败似乎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奥斯卡的这番话不仅解释了李锡尼的问题,也给二人树立了罗马必胜、汉尼拔必将失败的信念。
在十六日傍晚时分。奥斯卡一行三人终于在整整一天之后又回到了卡拉里斯;在简单的吃过晚饭之后,奥斯卡又一次将诸将集结在了总督府内的会议室里。会议伊始就是昆图斯将奥斯卡与阿德赫巴达成的协议告知所有参加会议的将领,并将奥斯卡在路上的解释转述一番;等诸将都了解完情况之后,奥斯卡就开始了今天的议题。
其实议题也很简单。就是如何选拔军团和军团长以及三百名百夫长;对此,奥斯卡的建议是:从现役满编的七个军团中,每个军团抽调两个大队的兵力,组建一个崭新的军团;由此产生的七千兵员的空缺,将在今年元老院派遣的七千新兵到来之后补齐。而三百名百夫长则等到军校内的八百学员毕业之后,将六大军团内表现不好的三百名百夫长抽调出来送往努米底亚;其空额按照原计划由新毕业学员补上。
关于军团的组建和百夫长的安排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三百名百夫长也是送回军校重新学习的,现在只不过被提前送上了战场而已。而对于新的军团应该使用什么武器装备以及军团长的任命问题上,大家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卢魁斯和昆图斯都认为:这个军团的军团长不仅担负着指挥这个军团的重任,还有收集各种沙漠地区作战特点的任务;而且还要指挥两万余众的联合军团,避免军团涉险,处理军团将士与努米底亚军队之间的协同问题等等诸多事务。总之,方方面面的事务太多,必须需要两人中的一人亲自去。
而按照各位军团长们的意思则是:与努米底亚人组建联合军团的确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与在撒丁岛上的事务比起来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毕竟汉尼拔及其麾下军队才是奥古斯都家族乃至整个罗马共和国的心腹大患。而且,战场上刀剑无眼;副统帅亲自涉险也不符合军团作战的制度;所以诸位军团长的意思是派遣以为军团去前去就行了,两位副统帅完全不必亲自前往。
“第一百四十二章·城管军团”()
所谓友情这种东西,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那他可能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对于两位副统帅和诸位军团长之间的争执不下,奥斯卡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奥斯卡在昆图斯提出来想去努米底亚的时候的确动心了。因为一旦昆图斯离开了撒丁岛,那么奥斯卡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大规模洗脑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将撒丁岛上的所有军团尽收自己麾下。
但另一方面,奥斯卡又实在无法放心让昆图斯带军前往努米底亚;因为这次的努米底亚联合军团统帅不仅只是指挥军团,还肩负着配合三百名百夫长将整个联合军团变成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军队的艰巨任务。很明显,以昆图斯西庇阿家族血脉成员的身份,他是最不适合的人选。
而卢魁斯那更是不可能的人选,他是奥斯卡最信任的大将;也是目前奥古斯都家族最有能力的统兵大将和撒丁岛联合军团的副统帅。正因为有了卢魁斯的存在,奥斯卡才可以放手军团事务扑在其他事情上;一旦卢魁斯离开了撒丁岛,那对奥斯卡而言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奥斯卡是不可能允许卢魁斯前往努米底亚的。
两难之下,奥斯卡最终还是决定将昆图斯留下来;于是,在决定好了之后,奥斯卡就对着诸将命令道:“两位副统帅对于撒丁岛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并不会被派往努米底亚统帅大军;至于剩下的十位军团长之中,我选择的是萨莫奈军团的斯巴达克。我先说说我选择他的理由。
在座的十位军团长中,卢魁斯和昆图斯是兼任的军团长是不算在内的;李锡尼将军和玛丽将军都是近卫军团的军团长也不算在内。古莫斯将军、卡西约将军、龙基纳将军都是最近几个月内提拔上来的,并没有单独领军的经验;特提乌斯将军、塞古都斯将军之前也都是军团副将,缺乏足够的经验。
斯巴达克在这方面却有着不俗的成绩,在利利俾决战之前;斯巴达克将军就一直是我奥古斯都家族的侍卫统领,然后我派遣他以角斗士身份混入利利俾城。他在一个月内就组织起了上万起义大军与迦太基执政官汉诺麾下的精锐军队数次交战。并最后以绝对劣势的兵力趁机占据了利利俾;所以我认为他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担任这次前往努米底亚的军团长。”
在奥斯卡说出自己的内心人选,并解释了相当长的理由之后;诸将都很明智的同意了奥斯卡的决定。w到这个份上了;谁还能不识趣的继续反对呢?既然现在已经确定了军团长的人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商讨军团将士们的武器装备问题了。
包括奥斯卡在内的诸将都认为不应该让这个新的军团使用制式罗马军团武器装备。因为北非的沙漠地区并不适合罗马军团使用自己的制式装备作战;甚至连阿德赫巴都放弃了获得罗马军团优质武器装备的选择,要求奥古斯都家族帮他打造努米底亚人的简陋装备就可以了,原因就在这里。
怎样才能打造出适合在北非沙漠地区作战的武器装备呢?这不仅是奥斯卡头疼的问题,也是诸将都无可奈何的问题。原本奥斯卡的意思是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想出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有句话叫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吗?可惜,这些将军提出的意见实在让奥斯卡哭笑不得。
李锡尼直接建议奥斯卡让新组建的军团使用努米底亚人的武器装备;可是,失去了武器装备优势的罗马军团还是罗马军团吗?特提乌斯的建议是让新组建的军团使用以前青年军和轻步兵的武器装备;可是,那还要组建联合军团干什么呢?罗马重装军团不就变成了轻装军团了吗?总之,诸将的意见大多都是心口胡扯的;不堪大用。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奥斯卡突然看到玛丽一直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于是,奥斯卡赶紧出言道:“玛丽,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有的话赶紧说出来啊!”奥斯卡急切的言语让玛丽展颜一笑,而后说道:“其实,大家都走进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使用什么样的武器装备才适合北非的沙漠地区。
我们大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军队的生存能力往往都是依赖于后方的支援和补给;所以我们可以不考虑如何在北非地区生存下去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在使用更简约武器装备的前提下提升武器装备的质量;当然考虑到这次只要一个军团需要这样的武器装备,我们完全可以不考虑成本的去投入。
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工匠为这一个前往努米底亚的军团打造出比正规军团更加轻便,但质量更加优质的武器装备;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两个军团的武器装备库存,每年元老院和马克森提乌斯家族还将提供给我们四个军团的武器装备和七千新兵。我们完全有能力让我们现有的工匠在完成努米底亚人的要求之余全力为这支军团打造专属于他们的武器装备;这样既解决了军团武器装备问题,又为家族打造了一支精锐军团。“
玛丽的意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