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甲轰鸣-第6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岛所在舰体两侧,也各有一座主炮塔,这样的设计使得这一型设计的星舰射击死角比科迪亚克级更少。

    这一型新舰看上去完全取消了像科迪亚克级战巡舰和海巨兽级重巡洋舰的同轴主炮,完全是按战列线作战标准来设计的,正面以及侧舷对敌的情况下,九座炮塔中有七座炮塔可以对同一方向目标开火。除去这九座大型主炮塔,在舰岛周围,包括下方,还各有六座小了不只一圈的三联装炮塔,这应该就是副炮了。

    在保证主炮火力的同时,还保留了导弹和鱼雷发射能力,舰首两侧各五管鱼雷发射管,以及舰岛前方四十格垂发系统,通过全息投影,林海看得清清楚楚。

    至于说那些点防火力,则是密密麻麻布满了全舰各处,更无死角,只是林海看不出是使用激光点防阵列还是磁轨射弹炮,也许这是模块化设计可以随时更换,也许是设计师还没有决定好,总之点防武器所在位置,只有一些写着点防系统文字的方块在那儿。

    而武器系统更不同于希格拉级与科迪亚克级的地方,就是在于那九座联装主炮的炮管了。又长又粗,按火炮倍径的说法来看,这十八根大管子倍径比例极高,如果主炮口径与科迪亚克级一致,都是600毫米磁轨炮,那么这款新设计主炮倍径比例以目视来看起码超过90倍径,说不定100倍径也有可能可惜托温拿出来的这个新设计缺少很多备注数据,这可能是因为这设计还是未完成品的关系吧。

    “这是特别强化了磁轨炮弹速的设计?”林海指着设计图上的长炮管问道,“有实物吗?还是说和整个设计图一样只有图纸?”

    “确实是强化弹速的设计,参考的也是月球基地那门公里级实验性磁轨炮的数据,并没有制造实物,只是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测试,毕竟在没有确定是否建造这型星舰前,没有必要造出实物来测试。当然如果需要,几个小时兵工厂就能造出实炮进行实测。”托温回答道,“对了,这是王锤和他的团队向凯恩博士学习星舰设计后的一款练手之作,设计思路就有参考本时空人类水面战列舰,以及一些空想设计,比如说一款王锤他们在人类网络上看到的h45型战列舰的设计构思。这样的设计,不管是单舰出击还是多舰编制,磁轨炮的投射密度也是极高,弹速虽然不及月球那门实验性巨炮,但也远超目前我们已有的各款舰用磁轨炮。”

    “嗯,思晶人升级护盾,主要就是用来防御我们的强激光武器,对于实物武器的防御,它们选择靠星舰的机动能力直接规避,因为磁轨炮的炮弹再怎么提升,以目前的技术也不可能达到光速,就算是月球那门巨炮也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它们并不怎么重视防御实弹动能武器的攻击。但在无法提高强激光武器输出功率的时候,增加炮弹投射量,稍稍提高一些炮弹初速,却正好符合我们目前的需求。”

    

1228() 
1228

    “不过这个设计还没有最终完成,因为不清楚之后战术发展,设计师们对新设计的被动防御部分,也就是在装甲防御上,还没有进行最后决定,那些点防武器也是如此。”一听林海此话,托温就知道林海对这款设计有了兴趣,这也是托温一开始就扔出这款设计的目的,他自己也是比较看好这款设计的,“当然了,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决定好使用方向,一天内他们就能完善设计并移交给船坞准备进行生产。”

    “装甲和点防系统,就由你们太空舰队的人来决定,你们才是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装备配置的,总之尽快投产以增加我方舰队实力……等一下……”说到这儿,林海发现自己似乎还没有真正决定是不是采用这款设计,怎么照托温的意思这款设计就要正式投产了呢?但他也确实没有反对的意思,虽然托温没有拿出其他备案,可是林海就是相中了这款设计,只是他还有些问题需要问明白。

    “没有同轴主炮,那么这款战舰就单舰战斗力来说,对上科迪亚克级战巡舰时有优势吗?毕竟同轴脉冲激光炮是科迪亚克级战巡舰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武器,在没有思晶人同类护盾的前提下,没有这种武器的新战舰可能会比较吃亏吧?”一直以来,林海都在预防被人背刺,人类战舰之间可能发生的战斗情况,也在他的考虑当中。

    “同轴脉冲激光炮威力虽然巨大,杀伤范围内也确实超过新型舰用主炮级磁轨炮,但是打不中就没有意义。”托温回答道,“事实上,因为锁定目标困难,科迪亚克级同轴脉冲激光炮的命中率是很低的,就算多艘攻击一个目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命中,这个耗能巨大的武器几乎就是一个摆设,除了用来攻击固定目标外,我们几乎不动它。早先用来攻击思晶人舰队,一方面是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它们不知道我们有这样的武器,另一方面思晶人当初的星舰几乎全是无人舰,面对同轴脉冲激光炮射击的时候,它们很少进行规避行动;但是到后来,同轴脉冲激光炮的战果就越发低下,几次交战下来,不是没有射击的机会,就是多次攻击都无法命中目标,所以之后的设计,我们就不再勉强将同类武器装上舰了。这一点上,海巨兽级的同轴聚能炮的结局也是一样。对于还没有掌握更强约束场技术的我们来说,不能让射束在炮口以随意角度发射,同轴炮的意义都不大。”

    “偷袭还是能用一用的。”回想起当初第一次使用同轴脉冲激光炮便成功干掉几艘思晶人星舰,林海还是很希望这种同轴脉冲激光炮不至于被完全废弃。

    “这倒不用担心,长官。”仿佛知道林海心中所想,托温便说道,“脉冲激光炮不会被废弃,那些技术员们已经吞噬 在琢磨如何将整套系统缩小,在不影响到威力的前提下,变成炮塔式主炮,而不只是同轴轨道炮。这次你看到的新设计上的新式长管大倍径主炮,一方面是在为不增加磁轨炮口径的前提下增强炮弹穿透力和初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为脉冲强激光武器炮塔化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八百八十米长度的巨舰,主炮的倍径可增加的空间极高。运气好的话,再过半年我们就能看到拥有着九座多联装脉冲强激光主炮的战舰冲进战场的场景了。”

    “运气好的话……”对于这种赌运气的事,林海并不太信任,尽管他自己也是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才得到那套系统,然而有了今天这个地位,但他一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清醒的,说不定他一辈子的好运基本上就都用到得到系统这件事上了,“我也没那么多奢求,只要这款新舰这款新设计叫什么名字?只要它的性能真能全面超过科迪亚克级,我就很满足了。”

    “名字还没有定,毕竟这还是一个未完成品。”托温耸耸肩,“当然长官你可以为它命名,设计师们也不会反对的。”“八百多米长的战舰,远超我们现有的各种战斗舰体型,已经算得上是真正的巨兽了,只可惜巨兽这个词已经给了海巨兽级重巡洋舰,不能再给它了。”又看了一眼设计图,林海沉吟三秒后,想出了一个他认为还行的名字,“就叫它鲲鹏级战列舰吧。”

    新命名的鲲鹏级战列舰全长八百八十米,装备九座双联装600毫米口径磁轨炮,目前设计标准暂定为120倍径炮管,之后可根据技术水平发展而继续提高倍径。而供应这九座联装长磁轨炮连续射击时所需要电能的,是六台科迪亚克级战巡舰所使用的同类型聚变反应堆,或者三座目前最先进的大型舰用聚变反应堆,设计师们甚至还为未来升级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强力的动力源,带来的就是航速上的提高,以超过海巨兽级重巡洋舰三分一长度的体型,鲲鹏级的最高航速却能达到海巨兽级同一水平,甚至在无视船体寿命的运行情况下,这个速度还能再进一步提高。

    舰体中部上下各六座三联装230毫米70倍径磁轨副炮,以做为主炮火力的一些补充,提高炮弹投射量。全舰各处分布有上百座点防火力,模块化设计令这些点防武器平台能够根据战术目标进行更换。

    舰首左右各五管大型鱼雷发射器,可以用于发射目前gdi所有型号太空鱼雷以及次口径导弹,舰岛前部船体四十套垂直发射装置,为这一型战舰提供额外打击火力。

    在舰岛下方位于船体底部位置,被六座230毫米三联装副炮所包围的地方,是一座小型机库,容纳量不大,满打满算也只能搭载六架大型穿梭机或者一个中队的太空战斗机和三架小型穿梭机。并且这一型战舰还没有轨道空投的能力,完全就是一款太空舰队战用型战舰,功能上虽然还不如比它更小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但是在对舰作战能力上,更有威力。

    至于还没有决定下来的装甲,就算以林海目前所掌握到的知识也知道,反正目前要对付是主要还是思晶人,那么全面使用耐高温的陶瓷装甲以及烧蚀装甲,再加上特殊的高温挥发型涂料,就足够让这一型战舰的防御能力不仅超过老旧的科迪亚克级,甚至还能超过还算是新锐战舰的海巨兽级这毕竟是一款还没有开始投产的设计图,在面对不断改进的材料技术时,同样也能不断改进设计图。

    林海甚至打算,等凯恩博士最近才研发出来的偏转护盾技术能够小型化,不再只局限于公里级大型人造天体才能搭载后,给这款体型同样不小的战列舰也加上一套巨大的体型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升级空间。

    为了不占用太多人手,鲲鹏级战列舰从设计之初就考虑过自动化程度与反过于依赖ai控制之间的平衡,比起满编需要五百人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和海巨兽级重巡洋舰,这一级战列舰最低只需要一百人就能正常运行,满编制也不过三百人,在人手需求和不得大量使用ai自动控制上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这个船员需求并不固定,也随时可以根据作战目标的不同需求进行增减。

    总之,一翻讨论下来,不论是拿出这款设计的托温中将,还是最后决定是否使用这款设计的林海,都很满意,甚至林海直接希望将第一艘服役的鲲鹏级战列舰当成自己的新旗舰之前的海巨兽级重巡洋舰“利维坦号”大损后已经没有了修复的价值,只能废弃。

    “设计图最终修改,大概是在一周内完成,”托温对林海说道,“然后调整船坞生产线和准备模具,差不多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毕竟之前我们还从没有制造过那么大的战舰,所需要的设备以及空间都是全新的,这方面上马虎不得。不过鲲鹏级毕竟从设计之初同样有考虑过量产化的简易度,所以模块化也很高,除了第一艘制造时需要全程注意以避免出现设计时没能发现的问题使得制造时间会较长外,后续舰的制造速度并不会比科迪亚克级战巡舰长多少。别看这一级属战列舰,体型更大,可消耗的工时却相当的少。”

    “平均下来,就是一周一艘吗?”林海点点头,对这个建造速度表示满意。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本时空人类制造一艘不到鲲鹏级太空战列舰一半长度的水面舰艇都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下水后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海试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能交付军方服役,这些太空战舰却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制造、海试、服役整个流程,已经证明了在工程技术上的超越代差。

    “好了,既然我们战舰种类又能新增加一种,舰队实力也能因为提高,那么就继续之前你的提案。”说完一件正事,林海也没忘记另一件正事,“继续说明一下你的舰队新编制方案吧。”

    “新编制方案正如我之前所说,并不复杂,”托温将因为新舰设计图而收起的图表重新放出,“本就是在原轨道舰队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需求发展而来的。”

1229() 
1229

    正如托温说的那样,新的舰队编制正是从轨道舰队原本编制的基础上升级而来。

    原本的轨道舰队编制,虽说比较混乱,但也是有一种最基础编制的,那就是轨道巡逻舰队,由一艘主力舰和八艘护卫舰所组成,至于之后的轨道警戒舰队还有轨道防御舰队甚至只有计划还从未有过实例的轨道攻击舰队,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编而来。

    新的方案,不再继续沿用这样的编制,而是将以四艘同型战舰编为一个中队,四个中队编为一个战斗大队,四个战斗大队组成一个战斗群的方案。这样一来,舰队就能加灵活根据不同任务进行自由编组,在保证战斗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编制出更多的战斗组。

    如此一来,原本由一艘主力舰和八艘护卫类战舰所编制成的轨道巡逻舰队,现在将因为巡逻地区是高危区域还是安全区域进行增减,像是在有主力舰群存在的安全区域巡逻,一个护卫舰中队就足够了,而一个远离主力舰群的高危交战区域的巡逻,就将由一个主力舰中队和四个护卫舰中队组成的舰队进行巡逻,这样一个有着四艘主力舰和十六艘护卫舰组成的舰队,在遭遇非主力舰队规模的思晶人突袭舰队时,甚至能击退对方或坚持到主力舰队的支援。

    而gdi太空舰队计划中的数字编制舰队,就将由一个个战斗大队或者战斗群组成,平时可以分散开部署,遇到大战役时也能迅速完成集合编组。

    只是这样的编制,对主力舰的需求也就更高,是按一比四的比例来为每一艘主力舰配备四艘护卫舰。这也是为何一开始托温会统计手上主力舰数量,并拿出一款新主力舰设计让林海定夺的原因。相比能更快制造,人手需求也更低的护卫舰群,主力舰们才是他这新编制的重心。

    而由于海巨兽级重巡洋舰虽然因思晶人改进护盾而失去原本主力位置甚至到现在都被停产,但因为林海一直在提防别的势力背叛,这一级主力舰他也从未有将其退役或者交给他人使用的想法,也就是说海巨兽是林海隐藏下来用于对付别的人类战舰的王牌之一虽然打不了思晶人的星舰,但对付起人类自己的星舰,海巨兽级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一级战舰无法编入托温新方案中主力舰中队计划。

    能用的目前就只有那八十二艘科迪亚克级战巡舰,只能编成二十点五个主力舰中队,配备八十个护卫舰中队,共计三百四十二艘星舰。

    这个数量自然不能令人满意,舰队规模上甚至还不如旧编制,毕竟现在gdi太空舰队最多的就是如希格拉级驱逐舰这样的护卫类战舰,只是如果没有主力舰支持,只靠这些护卫类战舰去和思晶人舰队正面交战,损失率会让任何一个将军抓狂。这对于本身太太空战舰操舰人员不足的gdi太空舰队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损失。

    也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托温想要继续推行他的新编制方案,那就只能大幅度增加主力舰的数量。他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新方面,自然也就是希望林海帮着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除了尽快将鲲鹏级投产,另一方面自然就只能继续生产旧型号的科迪亚克级。”托温说道,“只是依旧是人手的问题。在新舰投产的同时,我们不可能将人手浪费在旧船上,那么必然需要将部分甚至全部科迪亚克级移交给自然人船员操控。但我们又不能把战舰真的移交给外人,他们还必须过于依赖我们,才符合我们的利益。”

    “还能怎么办?科迪亚克级可以小批量逐步移交一些给盟国,但是所移交的物品照样减配。同轴脉冲激光炮取消,磁轨炮减少电容器,反应堆更换成简约版的,减少装甲和点防炮,操作系统安装后门。”对于托温的问题,林海自然不可能拿得出更好的办法,再怎么不愿意给别人自己的好货,但在糟糕的现实面前,不情愿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好在虽然因为现实而不得不进行一些妥协,但在其间也不是没有可操作的地方。给装备减配是其中一种手段,抓住指挥控制权就是另一个方式了。

    当然了,就算是减配后的主力舰,性能上也不至于太差,只是相较于原版,无法在一对一的交战中击败原版主力舰而已。减配后的主力舰只是装甲没有原版能抗,主炮射速和单位输出功率没有原版高,没有威力巨大之脉冲激光炮,点防火力也只有原版三分之二,但这样的配置用来对付思晶人的星舰,还是够用了无非是战损大一点吧。

    为了扩大舰队规模,自然不可能只依靠总人数目前限死在二十万的克隆人部队,提供相当部分星舰给自然人部队,是必然的趋势。原本林海有过计划,就是主力舰全由克隆人控制,忠诚度没那么高的自然人部队只操作炮灰级别的护卫舰,以这种高低搭配来完成太空舰队的扩充,但随着之后与思晶人舰队的交战,那些由自然人操作的希格拉级驱逐舰可以说每战必损,再怎么漂亮的胜仗,多少都会付出一些损失,而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