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缺陷也非常明显,而朝廷几十年来,并没有加大力度改进和创新。
周陆点了点头,哂笑道:“刚才试了一下,这神铳,并没有多神,威力、射程有限,而且很容易炸膛。”
说它威力、射程有限,已经是客气,对于拿惯S12K霰弹枪的周陆,这三眼神铳,只能算炮仗,响是够响,但如果敌人穿厚甲胄,根本打不穿,无法造成多大伤害,也不好瞄准。
“炸膛,陛下龙体……”徐达神色一紧。
“朕没事,这种威力,伤不到我。”周陆走到桌边,拿起损坏的三眼神铳。
子弹都不怕的化境强者,火药威力一般的炸膛,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几十年前,这样的简单火铳,对付清军这样的北方蛮夷,绰绰有余。
可控制明朝朝堂的是一帮顽固守旧,以为半部论语能治天下的文官。
他们不思进取,反而百般阻挠新事物,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以至于火器发展步履维艰,海军更是在“海禁”政策中,停滞不前,而欧洲无论是航海,还是火器,都在迅猛发展。
周陆从朱由检依稀的记忆中,回忆起一些可笑的事。
早在四五十年前,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已经把舰船开到了华夏东南沿海。
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荷兰人在华夏东南沿海与葡萄牙人发生军事冲突,使用了前装滑膛加农炮,大明称之为“西洋大炮”。
直到这个时候,明朝官员才注意到,欧洲制造的大炮,威力、射程和精度,远高于国内各式旧有火炮。
荷兰人毛发多是偏红色,因此称他们为“红毛夷”,于是叫这种欧洲先进火炮为“红夷大炮”。
但是,朝堂上的大部分顽固派官员,对火炮技术很无知,皇帝也没有引起重视,结果购买研究红夷大炮的事,居然放下了。
二十年后,面临清军崛起,边境战事压力很大,于是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里购买了红夷大炮,历尽艰苦把这批火炮从澳门拉到京城,可是明廷内部争议再起,守旧大臣提出“洋铳若能护国,吾辈成何”。
意思是说,天朝上国的面子问题,更重要。
就这样,大力引进发扬红夷大炮的事,又一次受到文臣们的阻挠。
直到崇祯年间,才发现红夷大炮在军事上的巨大功效,尤其是攻城或守城时,然后开始聘请国外人才,大批量仿制。
这等于是,浪费了四十年的漫长岁月。
而这段时间,也是清军迅猛发展,攻城略地,明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只能困守山海关,无力北伐反击。
如果早四十年引进发展红夷大炮,进而引进欧洲军队已装备起来的“线膛枪”,想必清军永远无法打到山海关,北方早已统一,清军很可能已被明军打回石器时代。
从这段历史看,顽固守旧的文臣,是多么无知,多么可怕。
更可怕的是,他们掌握大权,控制了朝堂,而皇帝从小也受这方面教育,耳濡目染,深居皇宫,缺乏远见。
后世穿越来一名小学僧,可能都比这样的皇帝强,懂得尽全力发展枪炮等火器,没玩过吃鸡什么的,总看过抗日神剧吧。
所以哥这种,当然就更牛逼了。
系统提示:“叮,宿主自我安慰型风骚,获得风骚值点270点。”
我去,对自己风骚,也能增加风骚值……
周陆觉得很有趣。
这时,徐达提醒道:“陛下,一个时辰后,即是与清军约定时间。”
周陆说:“一切准备好了吗?“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清军到来。”
“好,你先下去盯着,切忌不许任何人离开军营。”
“遵旨!臣告退。”
徐达离开房间。
周陆所在的屋子,原是属于吴三桂临时官邸。
昨天夜里,周陆仅带四人,走进这里,轻松镇压吴三桂的谋反,把兵权抢回来。
之后,
周陆命令消息严密封锁,所有人不许出军营,山海关外的清军,不知关内军事发生剧变,更不知大明皇帝已经坐镇山海关。
吴三桂与清军约定,今日黄昏过后,清军摄政王多尔衮,会带着大军入关,与吴三桂见面,接受吴三桂的投降。
吴三桂的老谋深算,也是想让清军作为他的一个保障。
万一部将伏兵突袭崇祯失利,他还能联合清军,再次攻打亲征队伍。
但吴三桂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来得及对外宣布反叛,就被周陆砍掉脑袋。
而周陆清楚了他与清军的约定后,决定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来个瓮中捉鳖,希望等下能干掉多尔衮。
第515章 计谋交锋()
“来人。”
周陆叫一声。
外屋的卢象升,匆忙走进来:“臣在。”
王承恩不在身边,卢象升暂时给周陆打下手。
“帮我写个圣旨,召汤若望等所有大炮相关技师,来见朕。”
周陆没忘记刚刚的思路。
目前进入撸炮时代,再坚固的城墙和堡垒,终会有被攻破的一天。
当然了,周陆是在打算反攻清军城池,收复失地时,要用到大量火炮,越精良越好。
系统中,有关于现代榴弹炮,甚至火箭炮的制造图纸书,但眼下这个时代的技术局限、原料、钢铁强度、零件制造等各方面都不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步来。
不过,弄出比红夷大炮更厉害的火炮,应该没问题,只是需要大炮制造技师团队的帮忙。
目前,大明最好的大炮制造技师,是个老外。
汤若望!
德意志人,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同时是一名资深学者。
汤若望坐船来到葡萄牙人占去的澳门,为了在华夏顺利传教,发展教徒,他帮助大明制造红夷大炮。
朝廷曾之命汤若望督造红夷大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
由朝廷官员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火攻秘要》一卷。
这是迄今为止,大明介绍西洋火炮技术的权威著作。
因此,周陆要把这些人召来,搞点大的。
……
……
黄昏过去,夜幕降临。
今夜,
月黑风高。
周陆站在山海关城墙上,没有露头瞭望。
他不用眼睛看,也能“看“到一切。
马蹄声渐渐接近,如隆隆响动的闷雷,大地轻微颤动。
不得不说,清军骑兵经历几十年肆意发展,骑兵已经很强悍。
他们注重武力,全民皆兵,身体从小在严寒的黑山白水间磨砺,从大明学习到各种战法,火炮技术,有大明工匠用先进工艺制造的战衣,又与瓦剌结盟,获得大草原优质战马……
相比之下,被一群顽固守旧大臣拖着的大明,一直在吃老本,野外对战,再也不是清军对手。
而几十年前,野外遭遇,明军常常追着清军杀。
“邦…邦,邦…邦…邦”
集结完毕,兵临城下的清军,敲响约定暗号。
周陆挥了挥手。
“邦…邦…邦,邦…邦…邦”
城墙上,一将领敲击暗号回应。
同时,
巍巍山海关,大门徐徐打开。
山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墙上设数十门大炮,居高临下,凭高俯击,射程高于清军大炮,因此很难攻克,强攻的话,必定损失惨重,清军人口有限,不想承受太惨重损失。
而如今,不消一兵一卒,便轻松拿下这道大明最难攻克的防线,也基本是最后一道防线。
同时,吴三桂答应投降,也是极大的惊喜。
吴三桂掌握的关宁铁骑,是大明最精锐骑兵,没有之一,是大明唯一能与清军战骑抗争的力量。
这下全归顺清军,清军如虎添翼,在大明境内将难有敌手,横扫四方。
见城门打开,城墙上有守将,友好的挥了挥手,清军人人脸上,喜不自胜,激情澎湃,跃跃欲试。
摄政王多尔衮,满面喜色,对身旁将领说:“山海关一破,霸业指日可待。”
“真没料到,大明皇帝把最强军队和最重要防线交给吴三桂,如此信任他,而吴三桂居然真会投降。”清军将领笑道。
多尔衮脸上露出浓浓不屑:“大明在儒道思想下,失去血***性十足,很多人被训成犬类,看似忠心,可大明一旦满足不了他们,我大清只要多丢几个骨头,他们便视我们为新主人。”
“摄政王所言,甚是精辟。”清军将领附和。
“嘘,不要再说了,范文程过来了。”多尔衮瞥眼瞧见一名华夏官员骑马接近。
范文程!
二十年前,他主动投降了清军,颇有谋略,也能披甲上阵,斩杀过很多明军,受到清军帝王的重用。
凡讨伐大明的策略、策反大明官员、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范文程都参与决策。
这次策反吴三桂,范文程又是第一首功。
此前,李自成一路攻向京城,也是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
范文程的建议,策略的制定,促使清军出发,都对清夺取中原起了巨大的作用。
范文程骑马来到多尔衮面前,立即跳下马,恭顺跪拜:“参见摄政王。”
多尔衮与身边将领相视而笑。
像是在说,你瞧,多像狗奴才啊。
“起来吧,今夜得入山海关,你居功至伟。”多尔衮称赞了一句,虽然骨子里看不起。
范文程故作惶恐:“谢摄政王,微臣不敢居功,这皆是摄政王大人威名所至。”
不着边际的,拍了下多尔衮的马屁。
多尔衮挺享受范文程会来事这点,笑了笑道:“行了,随我入关见吴三桂吧。”
话音未落,多尔衮马鞭一指,清军向山海关靠近。
“嗻!”
范文程又磕了个头,这才爬上马,堆着讨好笑容,跟在多尔衮身后,眼中泛起得意之色,心头爽得很。
得到这次大功,他地位更加稳固,清军夺取大明天下后,他既是开国元勋。
蹄声如雷。
一列约两千人的清军轻骑兵,动作整齐伐一,变阵成长龙状,率先奔向山海关城门,长驱直入,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进入山海关,他们散开,四下查探。
明军毫无反抗动向,任由清军查探。
多尔衮、范文程等见先遣队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更加放心,率领精锐重骑兵,加快移动速度,大摇大摆奔向城门。
周陆紧了紧手中星辰剑,一线气机锁定摄政王多尔衮。
据说这人现在掌控清军最高权力,影响力极大,干掉他会有建木果实了吧。
想完成振兴大明的隐藏任务,也必须干掉他。
蓦然!
“咻!”
城内有人放出响箭。
接着,
有人大喊:“是陷阱!吴三桂已死!朱由检在此!是陷阱!吴三桂已……”
没喊两句,一声惨叫,声音戛然而止。
第516章 这个大明皇帝疯了()
“不好,有奸细。”徐达怒道。
奸细,类似后世的特工,潜入敌对方国家,或军队里,部分锦衣卫也有类似职责。
从惨叫来看,发响箭并大喊的清军奸细,已被干掉。
但是,足够引起清军注意。
清军轻骑兵,顿时骚动起来,大叫着提醒后面的人。
“撤,快撤!”多尔衮脸色大变,发出撤退命令,调转马头回跑。
与此同时,
周陆果断命令:“关城门,杀!”
不能放走进来的轻骑兵,有多少先吃多少。
山海关上进攻号角吹响,一面金黄龙旗,陡然升起,迎风飘扬。
众大明将士,听到号角,全体发动攻击。
骤然间,
“轰!”“轰!”“轰!”
炮声轰鸣,震天撼地!
山坡上,房间窗户里,树丛内,早已瞄准多时的三眼神铳、火铳,几乎同时点燃引线,倾泻火力。
重弩兵也万箭齐发。
一波远程攻击,把进入关内的两千轻骑兵,打得七零八落,惨叫连天,纷纷掉下马来。
剩下的清军轻骑兵,也无法从关闭的城门中撤离,只有用盾牌招架的份。
“杀!”
徐达、卢象升、李成梁、李文忠四大将发出声声战吼,各率领亲兵,发起冲锋,勇不可当,碾压过去。
对关内轻骑兵攻击的同时,山海关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大将军炮等,也一并开火。
所不同的是,大炮对付的是城外的清军。
部分清军跑不及,被炮弹炸死。
大炮对于密集阵列的队伍,根本不用多瞄准,直接轰杀即可。
只是目前的大炮,打完一发后,重新装填炮弹,特别费时。
而接近山海关的清军,大都是精锐骑兵,训练有素,反应机敏,大炮发射两波后,他们大多已跑出射程之外。
一眼望过去,城外大概留下一百多具尸体。
而城内的两千清军轻骑兵,被瓮中捉鳖。
不消一会儿功夫,全部被消灭。
本来周陆与众大将的策划是,至少等城内进来两万清军后,再动手,最好直接干掉多尔衮和他的主力军。
只可惜,事与愿违,被奸细破坏了计划的完整。
多尔衮和他的主力重骑兵没进来,听到情况不妙,就跑得贼快。
但至少首战告捷,狠狠咬下清军一块肉,干掉两千多清军,而明军不损失一人。
轻骑兵虽不是主要战力,但对于一个军团,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轻骑兵机动性最高,可侧翼包抄,或奔袭敌方阵型薄弱点,或冲击步兵,或游走骑射,战法灵活多样。
因此,平白损失这两千多优质轻骑兵,多尔衮心疼得要命。
“无耻之尤!亏你们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竟然做出如此卑鄙狡诈之事,尔等卑鄙小人,可敢与本王正面一战?”多尔衮气得捶胸顿足,额头青筋暴突,指着山海关破口大骂。
清军是少数民族,连年征战中,人口增长不多,这样的损失,并不算小。
多尔衮此刻在一座小山丘上,处于山海关大炮射程范围之外,所以才敢停下来,回头大骂和挑衅。
范文程附和:“吴三桂狗贼!你怎敢背信弃义,诈降我大清?一旦打下山海关,我们摄政王必将你碎尸万段!”
他们在城外,没有听清楚奸细“吴三桂已死”这句话,看到情况有变,就赶紧先撤离,以为是吴三桂诈降。
滑稽的是,作为侵略者,居然说抵抗者无耻卑鄙。
周陆听到这里,觉得该出来风骚一把了。
他手持星辰剑,在城墙上现身,周围火把点亮,金黄龙袍反射出熠熠辉光,在黑暗中,宛如旭日般灿烂。
“这,这是……”
多尔衮与范文程等互望一眼,见到对方眼中的惊诧。
见此情景的清军,也都呆了呆,一阵疑惑。
周陆很快解开他们的疑惑,中气十足的朗声道:“多尔衮你个煞笔,你想要正面一战,可以,朕与你单挑!”
目前,山海关中的军队总数,不如清军。
清军约十万左右,山海关可用明军只有五万多人,其中关宁铁骑三万多。
大明是防守方,需要分散军力在各个边城要塞,清军是攻击方,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某一处,这是他们的优势。
而山海关的明军,士气是有大振,但毕竟刚刚换帅,还需要整顿一段时间。
如果硬拉出去死磕,或许凭借自己和四大将能胜出,但大明士兵必定死伤严重。
没有这必要。
十万增援军队即将来到,戚继光、李如松率领的水师,也快到达鸭绿江口了吧。
打仗也是要计算成本的,最好是用最小的代价,打败对方。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种事,尽量要少做。
但单挑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
“啊,是大明皇帝……不可能啊……”范文程惊颤道,“摄政王,不能答应,恐怕有诈。”
多尔衮狐疑的问:“你真是大明皇帝朱由检?你要跟我单挑?”
“正是。”周陆给出肯定答案。
一片哗然!
清军上下无法想象。
大明皇帝突然出现,坐镇山海关,设计坑死两千多清军,这已叫人很难相信,现在,大明皇帝,居然提出跟多尔衮单挑。
简直匪夷所思。
这个大明皇帝疯了。
清军崇尚武勇,多尔衮武艺高超,骁勇善战,一个久坐朝堂的文弱皇帝,这么敢提出单挑?
山海关里的明军,与清军的想法差不多。
他们心头惴惴,感到不解和危机,好不容易胜了一场,大家正高兴,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