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也不赞同齐雨的科举制,我看这科举制未必能够成功,而且……齐雨这小子这样一搞,咱们若是大张旗鼓地反对科举制,只怕要遭人唾弃啊!”
此言一出,顿时说出了在场不少人的心声,他们确实也不认为科举制有多少成功的希望,毕竟今天齐王和田单的态度摆在那里。
在这些宾客们看来,齐雨这小子现在不管闹腾的多么欢,只要齐王和田单那边不通过,最终这件事情的风头终究还是会过去的。在自身安全尚未受到太大的威胁的时候,在场的这些宾客顶多在背地里骂陆云舟几句,过过嘴瘾,当真让他们在风口浪尖上迎着所有人的唾骂强出头,他们还是拉不下这个老脸的!
而檀启明此言也戳到了田平的痛处,他今日正是领教了百姓对他的满满敌意,实在是不好受!
淳于仪不满地道“檀大夫,你究竟是哪一边的?你若是要倒向齐家,请走不送啊!”
檀启明怒道“我说的都是实话,淳于大夫若是不信我檀启明,我走便是!”
邹征见到后俊脸色不快,连忙上前打圆场,好一会儿才将檀启明又哄得坐了回去。
邹征坐回原位,眼珠子转了一圈,说道“檀大人有一句话倒是没有说错,此事的关键,还是要看田相的态度,后大人,不知你可曾问过田相对此事的态度?”
后俊情知邹征是在和自己打配合,面上却是皱了皱眉头,沉声道“科举制的风声传出来之后,本官就问过田相……但是田相并没有正面回答!或许……田相也是碍于棠侯的情面……”
后俊的话众人都能听懂,田单身为上位者,有时候必须一碗水端平,齐家势大,在田单的角度来说,齐国的稳定才是第一位的,在此事上,依在场的宾客们看来,田单估计还是要以怀柔的手段为主。
邹征扫视了一眼众人,冷笑道“诸位,齐雨毕竟是齐家人,齐家看似并不支持齐雨,但其中却未必不会有诈!齐家势大且跋扈,狡诈且阴险,既然田相不方便出手,那么我等自然就更加义不容辞了!依我看,此时至少应当先打压稷下学生的行动,把这件事情在民间造成的影响冷下来,然后暗中尽可能地拉拢其他家族,共同对抗齐家的阴谋!我们也不必真的和齐家产生冲突,只要孤立、排挤齐家,齐家的阴谋便可不攻自破!”
邹征此言点出了一个关键,就是田单不方便出手,此时哪方出手,那其实就等于帮了田单的忙,事后论功劳时,自然是少不了好处的!
至于名声好不好听?
在场都是当官的,都是贵族,名声这种东西,能当饭吃吗?
只看利益到不到位罢了!
在场宾客们纷纷交头接耳,许多人面上现出了意动、犹豫之色。
田平面有不屑,心中鄙视这些人巴结田单,但他并没有忘记,他今天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阻止齐雨的科举制,因此他此刻臭着一张老脸,却忍住了没说话!
后俊暗自欣慰,心感邹征虽然没有齐雨那么能说会道、舌绽莲花,碰上齐雨的时候是吃了点小亏,但毕竟还是很得力的!不错,他今日召集众人,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趁此机会,找由头对付齐家,至于科举制,在后俊看来,此事多半还是田单抛下的诱饵,后俊也并不认为科举制真的能够在齐国推行。
而后胜则站在自己老爹的身后,嘴角噙着一丝冷笑,看着在场宾客的众生百态。
一夜的密议过去了。
后俊笑着端起酒杯,扫视在场众人,大声道“诸位,为了大王,为了田相,为了我大齐千万子民,我等需同心协力,共同对抗齐家和莱人的野心,后某先干为敬!”
…
…
朝日升起。
稷下学宫外整装待发,将要去往附近城池内宣传科举制的学生队伍中,悄然无息地增添了一个身影--解子元!
解子元站在阳光底下,内心如夜风吹过的荒漠一般苍凉,脸上却带着笑容,和周围相熟的同学打着招呼,当他人在赞赏科举制、对陆云舟推崇备至的时候,解子元也在一旁极力忍住不适,笑着大声附和,以示自己的观点和众人相同。
踏着朝日洒下的细密金光,解子元跟随着稷下学子和随行护卫的稷下剑手们出发了。
在众人看不到的时候,解子元咬了咬牙,脸上忽地闪现过了一抹阴沉和坚决。
他想到了昨日自己父亲对自己说的话--
“孩子,如果为父判断没有失误,齐雨的科举制,背后多半有田相的秘密支持!为父知道你在稷下的人缘不错,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进入这些稷下学子的核心领导层,取得他们的信任,套问到有关科举制的内幕情报!依为父判断,如果此事当真是田相和齐雨的密谋,科举制将来可能给齐国带来的改变将不可估量,这……或许会是你的一个机会!”
想到这里,解子元捏了捏拳头,使劲抛开脑海中一直萦绕着的善柔的音容笑貌,深埋下心底对陆云舟的恨意,脸上挂上了如沐春风的微笑,大步穿过了队伍,走到了最前方,站在了方世华的身旁。
“方兄,如果此行是去博昌城,或许小弟可以帮上一些小忙!”
…
…
五天过去了。
这五天中,以后俊为首的反对派在阴暗的角落悄然集结,派了一群凶神恶煞的壮汉,企图上街用武力阻挠稷下学子的宣传。
结果却在围观百姓的唾骂声中,先被迅速会合的稷下剑手的剑阵血虐,然后被闻讯赶来的城防军当场扣押拘留。
眼看事不可为,反对派又派出了一群低眉顺眼的壮汉,充当环保小卫士,执着地在百姓的口水中勤勤恳恳地清理大街小巷上的牛皮藓,顶着众人的口水孤单地维护着临淄城的市容市貌。
五天过去了,环保小卫士们终于将临淄城的牛皮藓清理干净,临淄城周围的城池们,却又被铺天盖地的牛皮藓埋了……
百姓家中人手一份的宣传单更是被揉成了纸团,扔在了环保小卫士的头上,环保小卫士们落荒而逃,抱头鼠窜……
与此同时,一门新的艺术在陆云舟的恶趣味中,提早在这个时代绽放,以临淄城为中心,迅速地向周边的城池扩散着它的影响。
临淄街头开始盛行戏剧表演,在这些戏剧表演中,主角永远都是那个正义凛然的齐三公子,而反派们却总是轮流出场淳于仪、邹征、田平、后俊……
戏剧艺术的出现,让诸子百家中向来不太受主流认同的小说家摩拳擦掌,备感振奋,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伟大价值的光辉途径!
就在反对派们一口钢牙咬碎,震惊、郁愤不已的时候,陆云舟这几日却是忙得足不沾地,频繁地在稷下学宫、系水河畔、齐家庄园、匡家、齐府来来回回。
除了例行的练剑、学习兵法、练兵以外,这几日陆云舟主要在准备出使事宜,除此之外,还要时常和稷下学宫的一众夫子们聚在一起,商讨科举制的考题方向。
为了体现公平,避免科举制沦为诸子百家混战的角力场,陆云舟力排众议,坚决拒绝将诸子百家的任何流派作为考试内容的主方向。
此次科举考试的理论部分,着重考察的除了官员的基础素养以外,唯一的重中之重,就是策论!
陆云舟担心稷下夫子们无法担当此重任,干脆四处选拔招募,找来了一批经验丰富、才能出众的官员和客卿来参与出题思路的研究,并且暗中通知田单在最后把关。
就在出题之事终于开始步上正规,陆云舟可以抽身而出的时候,楚国的消息,终于带回来了!
齐敏、齐敬、齐放这三位齐家当代的三大支柱再次一齐现身兰雪堂地下的密室中,齐家的内部会议再次召开了。
这一次小辈中列席的,却仅有陆云舟一个人。
第二百九十一章 渺茫()
兰雪堂地下。
齐家密室中。
安静的氛围中透露着一丝凝重。
齐家当代政、军、商三大支柱围着密室中央的长桌坐下,陆云舟坐在了他们之中,他默默看了一眼墙上的巨幅地图,又看了一眼齐敏、齐敬和齐放那凝重的神情,选择了暂时保持沉默。
各自落座之后,齐敏沉声道“大哥,开始吧!”
齐放将拳头捏紧,目光殷切地看向齐敬。
齐敬在两人的目光中,神色却是有些恍惚,良久,他苦笑一声,说道“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我亦是难以相信,但是很遗憾……此事真的被小雨料中了!”
齐敏的脸皮猛地一抽,神色一暗,整个人蓦然变得僵硬了起来。
齐放失声惊呼“大哥,这难道是真的?”
齐敬沉重地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说道“情况远比想象中的更加严峻,幸好得到了小雨的提醒,我派出的人手对此针对性地打探过,原来春申君对于灭鲁一事已经准备了多年,几年前开始,春申君就已经在楚鲁边境军中安插了人手,开始往边境秘密囤积粮草,并且大量地派出间谍在鲁国境内活动,只怕……楚国的春申君对我们齐家在鲁国的情况,也已经有所觉察……”
齐敏和齐放齐齐倒抽了一口凉气,就连陆云舟都不免皱起了眉头,担忧之情浮现心头。
齐家在鲁国的密谋,那是绝对不可以有半点泄密的,若是齐家欲图以鲁国为支点复国的消息传到了田单的耳中,只怕齐家当真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齐敬面色沉重,神情落寞,叹息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二弟、三弟,为了不让春申君起疑心,我已经下令将鲁国的大部分人手陆续调回南疆,楚国之大……绝不是我们小小的齐家可以抵挡的,此次小雨奇迹般的预测中此事,也是让我齐家逃脱了一场灭顶之灾,能够及时抽身,这已是幸甚!复国之事……暂且放弃吧!”
说出这句话的一瞬间,齐敬仿佛瞬间变得老了许多,齐敏和齐放浑身一震,俱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们都明白,这暂时的放弃,意味的其实是永远的失之交臂!
鲁国国力弱小,国政腐朽混乱,在天时地利人和都眷顾齐家的情况下,才能够让邻近的齐家趁虚而入,但若是换由楚国来掌控这片土地,齐家是绝对没有实力从虎口夺食的!
这一次,能够从鲁国全身而退,已经是天佑齐家了!
陆云舟却反而稍稍松了口气,只因他一直都看得很明白,齐家虽大,其力量不足以篡齐,不足以立国,齐家在齐国还远远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在目前这个阶段,是绝对不宜引发田单的怀疑和忌惮的。
其实得知齐家历代在鲁国的图谋的时候,陆云舟就深感此事不靠谱,只因他明白,哪怕楚国从来没有计划要灭鲁,以齐家的力量,即便真的自己立国了,也只是个力量弱小、隐患很多的小国罢了!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齐家的确拥有军队,但也只不过区区十万之众,南疆火牛军用来震慑齐国国内的大小势力是足够了,但在整个齐国的军队数量之中,不过占有六分之一罢了。而这十万大军也只不过是打出来的旗号,里面还有为数众多的后勤人员,其中真正能够有一战之力的兵力也只不过六七万罢了!
十万人的军队建立的国家,甚至连千乘之国都谈不上,说的不好听一点,也只是比小小的卫国和周国稍强点罢了!对于带甲百万的大国而言,随便掀起一阵浪花,就能淹没掉这样的小国。
当年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算是强大了,甚至参与了公孙衍促成的五国相王,但在大国林立的局面中,也只能够在夹缝中绝望地等待灭亡罢了!
况且复齐之战结束后,二十多年来南疆的军队太平安宁惯了,当年参与过复齐之战的老兵逐渐退伍,新兵缺乏血与火的历练,即便统帅齐放经验丰富,南疆军与经常同燕国发生摩擦的北境军的战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二十多年过去了,十万南疆军中真正见识过战场的老兵,只怕已经不足一成了,这些剩下的老兵,在当年的战火中,只是小小的少年,而现在却成了南疆军中为数不多的中坚力量。
在这样的现状下,若是猝然发生战争,结果可想而知了。
再来看齐家复国必经的几个步骤。
首先齐家里应外合,通过在鲁国经营、渗透多年的势力,迅速的出兵控制住鲁国全境。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知道齐家控制、渗透鲁国,这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也就是说,齐家在鲁国其实是没有民意基础的,是不得民心的。这就导致了齐家在占领鲁国的过程中,必然要花费大量的力气稳定局面,并且至少要在鲁国留下不少的兵力镇压局面。
假设这一切齐家都在齐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地做到了。下一步齐家还要立即分出兵力,用同样的步骤掌握渗透已久的城阳都和即墨都。但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作为齐五都的城阳都和即墨都,同样是有都内的军队的,而每个都的军队数量,按照齐五都的统一编制,都是五万人。这五万人,绝不可能会是齐家的人马。
想想也是,田单又怎么可能将南疆这么大一块地方,全部交给齐家的军队来掌控呢?田单必然会有所安排,留下地方军队对齐家军起到基本的监视和牵制的作用。
即墨都作为莱人的大本营,便不必多提,但是在都内军队的牵制和监视下,齐家在二十多年的孜孜不倦的经营中,能够做到对城阳都的深度渗透,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对都内军队的渗透,那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至少陆云舟相信齐家在目前还没有做到,否则齐家早就反了!
现在再假设,如果齐家目前已经将这两支军队的众多中、高层将领都暗地里收买,有把握兵不血刃地控制这两支军队了,并且也在齐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地掌握了城阳都和即墨都,收编了这两支都内大军,真正的实现复国的目标了。
就算这一切都如期望中的那么顺利的实现了,但这一切就真的足以凭持了吗?
不,凭这叛乱之际临时拼凑起来的毫无凝聚力的松散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挡田单动员的大军!
太多的前提条件齐家还远远未曾达到,这也是齐家在暗中掌控了鲁国局势之后,一直迟迟不动手的根本原因。
在乱世之中,一切都要考虑全局,陆云舟曾经反复推演过齐家复国的整个过程,推演到最后发现,哪怕齐家已经万事俱备,最后想要成功抵抗住齐国大军的猛烈反扑,便有且只有一种可能--获得其他大国的暗中支持!
陆云舟心里很明白,齐国一旦内乱,他国必然趁机插手,或是煽风点火,或是趁火打劫!届时或许别的大国为了削弱齐国的力量,会暗中支持齐家分裂齐国。这才是齐家复国的唯一希望。
但虎口夺食,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他国真的有可能友情赞助吗?
不会,如果真的有他国参与,齐国分裂的两块土地,也只不过会在更激烈的互相碰撞中两败俱伤,最后落得个各自被其他国家吞并的结局罢了!
届时与齐国相邻的燕、赵、魏、楚,甚至是不相邻的秦、韩都有可能群起哄抢,争相在齐国这片残损的土地上分一杯羹!
在群狼环伺的大环境中,齐国国土被分裂的那一刻,两块分裂的土地各自走向灭亡的大趋势,就已经不可阻挡了。而鲁国这片土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但不会是有利于齐家的,反倒有可能是一个随时会爆发的隐患。
退一万步说,哪怕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再次发生了,齐家真的在这等复杂的局面中,对外左右逢源,对内稳定局势,最终成功地稳定住了局面,千辛万苦地让这个崭新的国家存活了下来,这里面至少也需要十年的艰苦斗争!
十年,到了那个时候,秦国也彻底恢复了胃口,准备好屠刀,磨刀霍霍向东侵略了。
而这也仅仅只是稳定住了局面,这个新的国家,还远远没有到达彻底站稳脚跟,获得各国的最终承认,可以正常外交的地步。它的资源、人口、兵力也远远没有达到凭借单干就可以震慑一切的地步!
当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之后,也是过了五十多年,才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正式将他们列为诸侯。
而以当年田氏在齐国一手遮天的势力,取代姜姓吕氏王族,实现篡国的目标,都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历经了数代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齐家若想让自己的国家彻底站稳脚跟,获得国际社会的最终认可,甚至获得周王室的官方承认,只怕三、五十年都是不够的。
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哪怕齐家如有神助,排除万难,最终建立了这个崭新的国家。这个天下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等待这个新国家的一步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