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奎既是辞官回乡,那么刑部尚书一职自当另谋人选。大奎临走时向明太祖朱元璋举荐了一人,这人便是给自己赶马车的马公子。明太祖朱元璋思虑再三,却让马公子作了刑部的六品主薄。毕竟一个赶马车的哪里能一步登天。
明太祖朱元璋笑曰:留任刑部,以观后效。大奎自然不会真的举荐马公子作什么大官,马公子不过是自己金蝉脱壳的那个壳而已。
其后明太祖朱元璋从新任命六部官员,大明的首任吏部尚书为滕毅,樊鲁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首任户部尚书为杨思义。刘诚、杭琪分任左、右侍郎。礼部首任尚书为钱用壬、侍郎为世家宝。兵部的首任尚书为陈亮,侍郎为朱珍。工部的首任尚书为单安仁,侍郎为张允文和杨翼。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奎离京之日,送了大奎三件礼物,却是从前的刑部侍郎刘宗巨及刑部校尉吴浩龙及一个马夫。太祖戏曰:“爱卿的马夫给了朕,朕便回赠个马夫给你。”
刘宗巨因为其办案其间优柔寡断太祖不喜,故此免了职。大奎心中了然,这是太祖在借题发挥暗喻自己。至于刑部校尉吴浩龙,却是倒霉在名字上。太祖既是已经登基为帝,自然是真龙天子,而这个吴浩龙的名字却是犯了太祖忌讳。
吴浩龙,无好龙。岂不是说太祖不是好皇帝?大奎离京之日,吴浩龙改了名字,这是太祖朱元璋的意思。太祖叫大奎给吴浩龙从新起个名字,吴浩龙也是满心期盼。张大人位居二品,虽然实际是三品,但文官坐到三品必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啦,这名字可是一辈子的记号,张大人受皇上的旨意给自己起个名字,那是何等殊荣?
别的人拼杀半生能得太祖赐个封号已是难得,自己做了个小小的校尉便得了封号,这可是更古未有。吴浩龙满心期盼张大人能起个威猛或者高雅的名字,岂料大奎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将他满心的期盼砸的粉碎。
“心恋繁华,岂知苦海无涯。便叫吴涯吧。”大奎是这么说的,这还是请教了黄莺才起了这么个名字。
吴浩龙闻听这个名字,顿时脸上发苦。满心觉得,能跟随张大人必是今生福分,再怎么也比在应天做校尉强些,岂知到了最后竟混个吴涯的名字。吴涯,乌鸦?岂不是人家口中说的鸟人?
车马软轿一路南行,大奎带着刘宗巨及此刻的改了名字的吴涯一道与狗剩,石头,扫帚,簸箕,板凳一并策马随行马车左右。此时的黄莺已是腹大如鼓临盆在即,但大奎执意回转苏州。大奎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这里降生,京城虽是繁华之地,却也是是非之所。
大奎心目中的地方是桃花镇,此时正是春暖花开之时,自己曾经有个心愿,那便是带黄莺去桃花镇上看桃花。那里是自己初次见黄莺真面目的地方。满山皆粉色,小镇现桃花,那是多么美的地方啊。
马车上小红小翠随行伺候着,另外还有个稳婆。如此准备却是以备不时之需,马车行得很慢,驾车的马夫却是在应天精选的。大奎已将那个马公子及莲儿留在了应天,此时的这个马夫驾车的本事可谓行家里手。
此人姓郭名孝义,曾在军中辎重营任职。此番却是皇上钦点御赐,将郭孝义送给了大奎。起先大奎并不在意,可这一路来大奎可算长了见识。黄莺在车厢中靠在软榻上,一路上与丫鬟婆子有说有笑,竟浑然不觉颠簸。大奎每每相问,黄莺俱是巧笑嫣然的回答无事,大奎不禁放下心来。
曾闻这郭孝义从军之时,一次大军困在山中,两天不见水源。郭孝义所部奉命驾车长途运水,路上别的马车上水罐水桶中的水皆是泼洒过半,可郭孝义的车上之水却是只溅撒了少许。由此可见其驾车之稳。
众人一路南行,直走了七日,终于到了桃花镇。此时刚至二月,距离桃花盛开还有一段时间,至少要等到三月。这里山好水好,又是大奎与黄莺一见倾心的地方,故此大奎才决定在此逗留,直到自己的孩子降生。
大奎找到了镇上当初的那家客栈便将客栈包了下来,安顿好了黄莺。大奎便只身去了镇东,不知灵慧上人师叔回来了没有。桃花小镇从来没有来过大官,甚至连七品的县令也没来过。这下突然来了个三品大员,镇上的里正及百姓俱都是诚惶诚恐。
大奎到了镇东首,来到师叔当年所居的门前,身后是镇上的里正相陪。见到院门上只别了根木棍却没落锁,大奎不禁心中疑惑。转头问道:“这门为何只别一根柴枝,却不落锁?”
里正陪着笑解释道:“这是神医灵慧上人的居所,前些年这十里八乡但凡有谁患了病痛,只要求到神医门上,俱可得到救治且不收一文钱。可自从上年神医出游便再没回来,其临走时只在门上别了这根柴枝,一年来没人动过。但凡百姓见到风吹枝落,皆会上前将树枝按原样别回去。”
大奎闻言不禁唏嘘,师叔医术精湛,德艺双修。百姓如此爱戴,此当为后辈效仿。大奎叹了一口气,如今师叔瓢泼四方却不知仙踪何处。
回到客栈,大奎见那里正犹自跟在身后,不禁笑问:“不知里正还有何事?”
里正陪着笑道:“大人能屈驾来此小镇,实乃小镇之福。不才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请大人务必赏脸。”
大奎呵呵笑道:“本官身为江南通政使,自当洁身自律。无论到哪里皆是一不吃请二不收礼。里正请回吧。”大奎如此说自有其道理,在吴县吃了请险些把命搭上,自己亲手整治了贪官污吏又哪里敢收礼物?
第三十八章 喜得贵子()
大奎很急,急到嘴上起泡。算算日子应该到了,可黄莺哪里竟然一点动静也没有,依然是能吃能睡。人家都说酸儿辣女,可黄莺竟是百无禁忌,酸辣不拒。自从黄莺被接到应天,大奎便是天天盼夜夜想,满天神佛求个遍,事到如今却是风平浪静。
为求稳妥,大奎请来了十里八乡五六个稳婆,轮流伺候时刻准备着。谁知事到如今,黄莺竟然还能独自四处溜达,听郎中说临盆前的女人要多走动才行。每天看着丫鬟婆子护在黄莺左右在院子里踱步,大奎简直是望眼欲穿。
这里虽是客栈,但这后院收拾得倒也算干净。大奎与镇上的郎中便在院子边上设了桌椅,品着茶慢慢叙谈。大奎就黄莺肚子里的孩子,详细问了些事情。
当从郎中口中得知,女人生孩子便是渡天劫,十个女人总有三两个因为难产而成了一尸两命。大奎心中当时便怕了,他知道郎中的话绝非戏言。更知道女人若是身材纤细羸弱,虽是好看但生孩子却是十分凶险。
大奎连忙求计,郎中捋着须冉道:“若要生产顺利,须得早开骨缝。只有髋骨之骨缝全开,方能有惊无险。”郎中沉吟片刻又道:“女子生产常有血光之灾,须得备办良药以备不时之需。”
大奎急问道:“是何药物?”大奎好歹是三品朝官(实际是堂下官不用上朝的朝官),所需之物及该注意的事情早已打探准备停当,如今问及这郎中不过是怕有什么遗漏罢了。
郎中答道:“若是单就止血而论,当是鹿衔草为最。”这郎中都是据实而言,大奎心中倒是非常感谢这郎中。可喜的是郎中所言及的事项,大奎已经早有准备。连稳婆都准备了六个,其他所需怎会遗漏。
如此又过了三日,到了傍晚黄莺总算是走不动了,并一劲的道:肚子疼。
大奎知道时候到了,心中不禁忐忑不安。但女人生孩子,男人只有干着急的份。
听到房内黄莺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大奎在院子里急的直转圈。身边的众人皆是百般的规劝,大奎心中烦乱却哪里听得进去。这时房门一开闪身出来一个稳婆:“热水~!”
店家小二老远的听到,急忙将早已备好的热水由前堂提了过来,那稳婆提了水进房。大奎三步并作两步奔到门前想一看究竟,‘咣当’一声房门关闭,大奎只得再次回到院中转圈。那提水过来的小二见到大奎急成这样,不禁失笑。
旁边的吴涯喝道:“再笑,再笑把你牙掰喽。”
笑声立止,可这小二也很精灵,转瞬对大奎道:“大人,小的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大奎平易近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架子,当即道:“说吧说吧~!”
小儿笑道:“离此桃花镇向西五里有座三清观,观里香火极盛,据说有求必应。大人不妨去上柱香祭拜一下。”
这小二话音刚落,吴涯厉喝道:“去你***祭拜,这里忙成这样,我家大人哪里有闲工夫去祭拜?你且去忙,休在这里添乱!”小二闻言哪里还敢多嘴,连忙去了前堂。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小二年龄不大,怕是口无遮拦。但大奎不禁想到,自己杀孽甚重,也该去祭拜一番。当年在天台山上,自己虽是道家弟子,观里也供着三清老祖,可自己除了打扫的时候却很少拜过。此刻莺儿正临盆,自己在这里干着急也帮不上忙,何不去祭拜一番也求个母子平安?
大奎想到这里,吩咐众人在此守候,便转身去了前堂,问明那三清观的去处,出了客栈一路向西疾奔而去。行了五里有余果然见到一座道观,此时天色并未全黑,道观的山门犹自大开着,大奎进了道观早有道童迎上前来。
“施主是来上香的吗?”这道童年纪在十一二岁,听其声音清脆悦耳,大奎不由想起了大师兄的徒弟,也就是自己的师侄慧清来。
“是啊,敢问小道长,这里有香烛卖吗?”大奎弯下腰来问道。
这小道童倒是机灵,忙迭声道:“有有有,施主请随我来。”说着当先领路行去。
大奎跟在道童身后向观内的三清殿行去,既是接受民间香火的道观,香烛之类自然是有的。大奎拿出十两银子作为香火钱,引得小道童一阵的惊呼。
三清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无上尊神,既是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即通天教主、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总称谓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位于玉几下三宝景阳宫。不过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信或不信只存乎一心。
到了三清殿,只见迎面三清尊神宝相庄严,脚下供桌上的香炉中香火极盛。供桌前的地上,一字排开三个蒲团,这便是供香客祭拜所用了。那小道童得了十两银子,欢快的跑到后殿去请了师傅来,回到前殿便乖巧的给大奎点了檀香。
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这道童的师父便是这三清观的观主,观主走到大奎近前单手打个问询,问明了来意后便亲自在一旁为大奎诵经祈福。
大奎接了檀香,撩袍服屈膝捧香跪在了三清脚下,心中默念道:“弟子张大奎,生性愚钝徒造杀孽,今在尊前忏悔祈福,若能保我妻儿平安,弟子定当为三位尊神从修庙宇再塑金身。”大奎心念已毕,便郑重的拜了三拜起身将檀香插入香炉之中。
这三清观的观主见到大奎礼毕,这才出声道:“天色已晚,施主请到后堂用斋饭吧。”
大奎此来只是为了拜一拜三清求个心安,客栈里黄莺还不知如何了,却哪里有心思去吃斋饭,当下拱手道:“在下还有事,告辞!”不等道长出声,已自回身出了三清大殿,按着来路疾奔而去。
拜了三清,施了香火,大奎心中却是坦然了许多。不到片刻,大奎已经回到了客栈,刚一进后院的门,便即听到一声嘹亮的婴孩啼哭声。
大奎三步并作两步奔到了产房门前,心中却是急切万分。过了盏茶时间,一个婆子出了门来,见了大奎便一连声的道喜:“恭喜张大人,母子平安,夫人为您生了位公子。”
仿佛身周的一切皆是那么的美妙,看到谁都是一脸的菩萨像。大奎想蹦起来,想告知天下所有人自己做了爹,想告诉所有人自己有了儿子了。
强压住心中想蹦起来的喜悦,大奎抬步便要向产房闯,他想看看黄莺,看看自己的儿子。谁知那稳婆伸手拦道:“此刻房内正在收拾,大人且稍安勿躁。”
“哦哦哦,我等会。”大奎一顿见这稳婆还在这里站着,不禁心中疑惑。不禁道:“去忙吧。”那稳婆闻言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大奎身后的刘宗巨在一旁轻声提醒道:“大人该打赏。”
大奎不由的一拍脑门,怎么把这茬忘了。大奎呵呵笑着由怀中取了钱袋出来,这钱袋还是黄莺绣的,大奎自然不能送人。
“手伸出来。”大奎笑着道,那稳婆连忙双手掌底合拢虚捧着伸过了双手来。大奎将钱袋中的银钱尽数倒在了这稳婆的手中。一时间银豆子,铜钱等满满堆在了稳婆双手中,虽皆是散碎银钱,但也足有十余两。稳婆脸上笑成了花,连忙躬身道谢复又转身进了产房。
大奎等了盏茶时间,才有稳婆来唤。大奎进了房,急急走进内室,却见到床榻上的黄莺脸色煞白,显是失血过多。就在黄莺的身边襁褓中,便是大奎的宝贝儿子了。
大奎走到床前,丫鬟小红端了圆凳放在床前,大奎轻轻坐在了床边。看着黄莺一脸的憔悴,大奎不禁心疼万分,拉着黄莺的手轻声道:“夫人辛苦了。”
黄莺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夫君放心,我没事。”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是明显的底气不足,大奎点点头示意黄莺不要说话。
站在身后的小红笑道:“老爷,看看公子吧。长得很像夫人呐!”
大奎不由的满心好奇,站起身去看襁褓中的小家伙,可真是漂亮啊。小脸粉嘟嘟,却正睡的香。俗语有云:新生孩儿丑似驴。但大奎怎么看自己的儿子都漂亮,看脸型眉眼还真是像黄莺。长大必是一个美男子,说不准便是个小什么安。大奎一时间竟忘了黄莺说的那个傻子都知道的美男子‘潘安’。
在稳婆的指点下,大奎抱起了自己的儿子,乐的在房中来回走动,竟是不舍得再放下。房中众人见到大奎如此,均是替他高兴。
大奎一边抱着孩子玩,一边吩咐丫鬟去厨下端了参汤来。
太祖皇上闻之大奎即将为人父,特赐了两只天山雪参,此刻正好为黄莺补身。
黄莺喝了参汤后,便因体虚早早睡了,稳婆劝道:“大人,孩子身子骨太嫩,不宜久抱。还是快放下吧。”大奎闻言这才警醒,依言将孩子又放回了黄莺身边。
“你等今夜在此小心伺候,本官令有赏赐。”大奎此言一出,房内众婆子皆是满心欢喜各自躬身道谢。大奎转身出了房来,院子里众人齐来道贺,大奎开怀笑道:“来来来,众位且到前堂随本官喝酒,不醉不归啊。”
院内众人齐声叫好,拥着大奎去了前堂饭厅。
刘宗巨,吴涯,狗剩,石头,扫帚,簸箕,板凳加上大奎,八个人围了一大桌子。
席间石头问道:“张大人,公子叫什么名字啊?”
大奎呵呵笑道:“还没起名字。”
众人不禁起哄道:“大人给公子起个名字吧!”所有人都知道让大奎胸无点墨,如此说却是有些恶作剧。
大奎身边的侍卫,叫什么他记不住,但是却各自给取了名字。你看看在座的狗剩,石头,扫帚,簸箕,板凳五人这名字起得,朴实无华简单好记。
第三十九章 小镇杀劫()
见到众人起哄,大奎却是一脸囧态,自己肚子里有几滴墨水,自己还是知道的。
本来打算回到苏州请冯师爷起个名字,毕竟冯师爷饱读诗书,起个名字岂在话下。但如今众人问起,大奎却是有口难言。
不经意间,见到身边的刘宗巨却是坐在那里自斟自饮,当即大奎心中有了主意,不禁笑道:“这里应该属刘宗巨刘大人学问最是高深,不如就请刘大人赐名吧。”大奎此时却是有病乱投医,他也不知道这刘宗巨到底是如何高深。
刘宗巨喝的小脸通红,双目迷离已是有了几分醉态。闻言苦笑道:“在下如今已是庶人一名,如何当得大人之名。”话虽是偏颇,但却尽露颓废之态。
大奎哈哈笑着道:“却不论你是什么身份,既是有缘与我张大奎坐到一起喝酒,那么咱们就是朋友。来,张某先敬兄弟一杯。”大奎说着当先自饮杯中酒。
刘宗巨呵呵笑了两声,点点道:“大人胸襟广阔,在下便高攀了。”说着给大奎和自己满了杯中酒,这才端了酒杯一饮而尽。
大奎亲自持了酒壶给刘宗巨满了酒,这才问道:“兄弟认为犬子叫什么名字好?”说着注目刘宗巨,一脸的期待。
刘宗巨沉吟片刻才道:“人之一世不进则退,恰如逆水行舟。唐代诗人李太白曾有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宗巨话音一顿,望定大奎笑道:“依不才之见,公子便取名张长风如何?”
“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