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竹楼文集-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丢下父母,在叔叔的再三劝说下才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堂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现在他已是一名大班长了,管着数百人。其间叔叔为了养家,到石片厂作苦力,在一次蹋方中砸伤了腿,直到现在二位堂兄才知道。每当谈到二位堂兄时,他总是笑得合不笼嘴。
从未出过远门叔叔,年过半百,在乡下劳作了半辈子,在堂兄尝到了进城打工的甜头后,他不甘寂寞,想趁着岁数不大,作出了举家进城打工的决定。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好不容易凑齐,小堂兄趁着酒兴透露一则信息,说他们单位正需要人,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得知这条信息后,叔叔他哪肯放过这次进城的机会,他一心想到城里见见世面。当晚,也算是开了个家庭会议,会议的焦点就是那割舍不下的几块田地,“我们都进城了,家里田地谁来种?”堂兄关切地问。“留给大叔叔吧!”小叔叔随口而出,好像早有准备的。
临行的那天,一家人各奔东西,对连火车都没有坐过的叔叔、婶婶来说,此时此刻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喜悦,憧憬着大城市的美好生活,我从心底深处祝愿他们打工路上一帆风顺,凯旋而归。
牵挂
    近段时间,小区两条通向母亲住处的道路因改造,路面上的水泥被铲除,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加上这些天的阴雨天气,我时刻牵挂着年迈的母亲,担心她走在这样的路上摔着,总想找个理由,让母亲少来我家几趟,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开不了口。
之前,母亲每隔二三天晚上总要到我家串门,来时还顺便带点东西给她孙女吃。那天晚上,我回来晚了,她们母女已经睡了,看到客厅茶几上的水果,我断定,母亲又来了。不知母亲摔着了没有,我的心忐忑不安,为安全起见,我决意给母亲打个电话,让她老人家在小区改造期间尽量不要过来,以免摔着。正当我拿起话筒,担心电话里一时讲不清楚,怕母亲起疑心,我又改变了注意,要亲自到母亲那告诉她。
隔日一大早,当我正为母亲串门一事打电话时,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母亲急切地告诉我:你们那小区改造,路面不好走,近段时间,你们一家人就不要到我这儿来,以免摔着,有什么事,电话里告诉我一声就行了。天呀,我本想劝母亲不要过来,没料到,母亲却牵挂着我们一家,为我们想到了。
井湖的雨
    我的居住地与天井湖只一步之遥。一下子与井湖的距离拉近了,以后,我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天井湖游玩,看山、看水,观雨、听雨,久而久之,井湖在我的脑子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象,它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身临井湖,我全然被井湖中的优美的景致所陶醉,常常忘记自己置身何处,不知不觉,下起了连绵细雨,更加激起了我雨中观湖的雅兴。
雨中欣赏湖景,倒让我记起了印象中杭州西湖。西湖是我与妻新婚旅游之地,时值阴雨连绵,让我们从没出过远门的一对新人真正体验了湖中雨的滋味。井湖中的雨声有别于路面、山坡,湖中的雨声也是十分动听的,渐渐地,我被这随意无奈没有主旋律的音乐所陶醉。
听井湖的雨,我仿佛觉得湖光里那流淌的音乐,犹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美酒无美女的音乐。在我的面前,井湖,有老林古刹场景、有雨水重重地碰撞的钟声。
朦胧的雨里,习习的寒风,我立在格子窗前,任凭屋檐雨水淋透我,任凭风雨冰冷浸蚀我,都不能打消我对井湖的一片情意。象井湖这样的细雨绵绵,一年四季难得一见。我纹丝不动地听井湖的雨声,豆大的雨珠掉落在石板形成一朵一朵花瓣,落在绿叶上拍成音节,以至我发出了对雨的一番感慨,让人留连忘返。以后,我稍遇失意或不悦的时候,我便有意地来到井湖,仰望井湖的天空,渴望雨的到来,以期雨水冲走我心中的不悦。
立在雨中,静下心来,亲身体验雨水所带给我的一种别样的滋味。名家雨中读诗、作诗、看诗,我能做什么呢?对着倾盆大雨,听雨,有滋有味有新意。我放慢了速度,找到一个能蔽雨的地方,对着泛起阵阵花朵的湖面:雨之朋友,你好。感觉中,雨似乎听到了。
我一直坚信,雨能让我解除失眠,赶走自己心中一切的烦恼,留下空空荡荡的头脑来盛这些充满情趣的音乐。井湖的天空仍旧飘着雨,雨珠依然奏着和谐音乐,雨声依旧一次又一次地回荡在我心中。
与应天齐相识
    2004年的六月二十五日,是我国的著名画家应天齐先生设计的以皖黟县西递和宏村“文化遗产”风光的第一套邮票首发式在西递、宏村所在地黟县举行的日子,在值得庆贺的时候,当年与应天齐先生度过的一段难忘的日子,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在安徽芜湖市文联的应天齐先生,受铜陵市群众艺术馆的邀请,来到古铜都给铜陵版画及藏书票爱好者讲课,那年,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讲座,并结识了青年版画家应天齐先生。
不大的群艺馆,一楼摆放着应天齐带来的《皖西递、宏村》的系列水印版画以及数百帧藏书票作品,瞬间,群艺馆成了艺术的殿堂。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如饥似渴,紧紧地抓住每个细小的细节,认真地听课。课后,并与应天齐老师进行交流,观看应天齐的作品,每一幅作品如同他人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去读、去欣赏。应天齐老师给人印象是斯文,文质彬彬的,没有一点架子。
他的水印版画作品,将西方铜板、石板和拚贴综合版画技法结合到中国传统水印版画技法中,从而形成新的水印版画艺术风格,其代表作大型水印版画“西递村系列”获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办法的六项大奖,以及日本&;#8226;中国版画奖励会金牌奖。并以此为专题在海内外举办九次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纪录片《告别西递》。出版有《应天齐水印版画技法》、《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艺术作品》,在古朴的西递村,1995年特别建立了“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将‘西递村系列‘全部作品在西递村永久陈列。
看他的作品仿佛将我们带入皖南古村落,从画作上看倾注了作者一片心血。作品大多数是西递、宏村在内的整个古徽州地区版楼、牌坊,让人看了留连忘返,作品之多乃属帘见。以至后来,这些作品大多都成了他的叫得响的作品,将要发行的皖黟县西递和宏村“文化遗产”风光的第一套邮票的设计就是作者水印版画技术达到顶峰的最好印证。这回,应先生设计的全套邮票分别是《牌楼》、《古建筑群》、《月沼》和《南湖》,大部分都是根据他早年的水印版画作品而制作的。
那次讲座虽然时间有限,但与画家相处的日子让人难以忘怀。课后,我慕名来到他下榻的宾馆,毫无拘束中,向他请教水印版画的创作中的几个问题,面对我这不速之客,他热情地接待,耐心地就水印版画的创作一一作了介绍,并将制作水印版画的模块拿出来给我瞧,只见模板上粘帖着起伏不平的材料像小山丘似的,并讲述了如何印刷,这也很学问。
短短的一个月培训班结束了。为检阅学员学习效果,群艺馆还创办了《版画藏书票》报纸创刊号,举办了铜陵市首届版画藏书票展,我的八幅版画、藏书票有幸参展,这次培训班给每个人启发很深,收益匪浅。
受应先生作品影响,不久,萌发了要到黟县西递和宏村,却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直到十多年后,才有幸到黟县西递和宏村走了一趟,所见之处,深深地感到黟县西递和宏村在应天齐的水印版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心中流露出对他无限的钦佩,更喜欢他的作品,至今我仍然收藏着他当年亲手签名送给我的二枚藏书票。
十斤金枣
    七六年初,正当我满怀喜悦的心情,准备奔赴乡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让我感慨了一阵子。
从小到大还没到过街市买过东西的我,那天父亲来了兴致,将我叫到他的身旁,很有信心地对我说:你明天就要下放了,那边亲戚多,总不能空着手吧,你到商店称点金枣带上好不,说罢,他从他那褪了色的皮包里找了半天,取出十元钱给我,吩咐我称十斤。一听说让我亲自到商店买这么多的东西,还真是头一遭,那心情甭提多高兴。
我小跑似地来到当时座落在东方商厦对面的一家老商店。一进店门,就看到那金闪闪的、呈黄色的金枣。那时的点心哪像现在,比较单一,能称些金枣带到乡下那是再酷不过的了。
向服务员要了十斤金枣,待称好后,当服务员将一袋一斤装的金枣装成包整齐地在柜台排成一排,就等着我付款时,我找遍了全身所有口袋,糟了,怎么也找不到那十元钱,我不由得一愣,很不好意思地面对服务员。“是不是忘带了,再仔细找找。”那服务员的态度让我心情舒坦多了,见我找了许久,“要不将金枣放这,你回家取钱吧。”
钱丢了,我真有点过意不去,在那个时候,十元钱相当母亲半个月的工资。心里越想越后怕。回到家,我也没有直接面对父亲,而是钻进房间找起那十元钱。父亲见我空着手回来,心里也有底了。我想父亲给我了十元钱我也没进房间就直奔商店的,在称金枣时,旁边有二三个小青年,将我挤在中间,像是买金枣,当时见状,我还要他们排队的,钱可能被他们偷走了。“钱是不是丢了,还等什么?赶紧再去一趟”。
时值响午,春光明媚,当我再次来到这家商店时,服务员老远地就认出了我,“我们还以为你不来了,要不上哪找你呀,小伙子,你真大意,那十元钱丢在了金枣包装里了,”原来,我回去取钱时间太长了,服务员以为我不要货了,就将金枣一袋一袋拆开,发现了那十元钱。
我这才恍然大悟,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给金枣打包时,我还不停地帮着,钱可能从我手中落入袋中一起让服务员打包了。面对这种好事,我也没经历过,只是简单地谢谢就走了。事后总觉得内疚,这事虽然过了二十多年,至今我仍难以忘怀。
那时的人心,真的比金枣更珍贵得多了。
美丽的失约
    有些事往往是始料不及的。近三十年后的一天,我正在家里专心作画,防盗门被敲得轰轰响,来人正是父亲生前至交曹大伯。贵客登门,我喜出望外。曹大伯也不知从哪打听到我的住处,没坐稳,就握着我的手:小王,我这个孙子特别喜欢画画,以后就拜托你了,跟你学画画。面对熟人的请求,我不敢怠慢,欣然答应。小王,后来上了什么美术学院?曹大伯关心地问。一提起上美院的事,我的心就冷了半截子,但是在曹大伯面前,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自从那次美院高考失利后,我一直自学,没有上过正规的美术院校。我说。嘿,都怨我,要不是那次我失约,也不会耽误你进大学的门。曹大伯在自责。曹大伯,别这样说,这事我早已忘了,您居然还记得。
那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报考了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当时考安师大是初试、面试。初试,将作品寄到安师大。我精心地创作了两幅作品打包寄到芜湖。很快,我收到了初试合格通知书。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到芜湖复试。看到我拿到安师大复试通知书,父亲很高兴,他说:我有个老朋友,他开货车,让他早点将你送到芜湖复试。
考试日子到了,我们约好时间,凌晨三点钟动身。我便早早地起床,等候曹伯伯的货车,可是左等右等,还是没来,一直到早晨七点多钟,父亲与曹伯伯联系不上,我们慌了,上午的一门课肯定无法考了。无奈,我便告别家人,匆匆地乘客车赶到芜湖。到了安师大后,已是上午十一点钟了,依稀见到考生从考场出来,我呢,终因时间不够,上午的美术知识课程考砸了。接下来的便是色彩和素描考试,我没有因为上午的失利而对后面的两门课的灰心丧气,认真对待,一直到考完为止。这次失利后,对我影响不小。以后,终因年龄偏大被排斥在美院校门外。
后来,我也不知道曹大伯为何失约,父亲也没有告诉我,也没有问起过这事,依我想,可能是曹大伯有什么难处吧。曹大伯,那回您失约,我还不知道其中的真正原因呢。我好奇地问。此时,我倒想知道曹大伯失约的原因,曹大伯被我问的面红耳赤,只见他右手抚摸着孙子的头:耽误你考试,真得对不起。当时,你还年轻,失约的事不方便告诉你。那天夜里,你曹大妈临产,我们一家都忙着孩子妈的事,结果将你考试的事忘得一光而净。天快亮的时候,你曹大妈生下了眼前这孩子的母亲。听了曹大伯的叙述,我将一杯茶递到曹大伯手中:那当然是曹大妈生孩子重要。
半瓶咸菜
    乡下当民办教师时,有位姓童的中年教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至今让人难忘。童老师个头不高,面部消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家住在镇上,从镇上到村里小学,他每天都要以腿当车,来回步行近五个小时,中间还要翻座大山才能到达远离镇上的学校。
路途遥远,并没有难倒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长年早出晚归,每天准时到达学校。那时候,学校有个厨师,负责给我们做中餐,中餐用的大米、菜都是老师自己带的,而童老师从家中带的则是一个用罐头瓶装的半瓶子菜,看上去十分诱人。中午用餐时,我们看到他从那破旧的黄色的书包里取出半瓶菜,自个到另一个教室吃饭,有次,我们邀请童老师共进午餐,总是被他谢绝,我盯着他手中的半瓶菜,心想:不就是鸡蛋炒辣椒吗?生怕我们吃他的,太小气了。
一回,学校派我们到镇上观摩教学,中午,童老师非要我们留下,到他家吃饭不可,其实,我们从心底里都想到童老师家看看,既然他邀请我们,我们也没有拒绝,从镇上买些水果来到他家。童老师的家紧靠着路边,门前的路是石板拼成的,虽然他家的房子是砖瓦结构,可以看出,已经十分破旧,家里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中午,童老师的爱人给我们做的菜就是我常常看到童老师带到学校的那瓶装的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有天早上,我走得特别急,竟然将中午吃的菜忘了带,到了吃饭的时候,看我一脸的无奈,童老师来到我的身边,他对我说:小王,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咱俩一起吃。我端着碗,看着瓶子里的菜,直流口水,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自上回在他家吃过蛋炒辣椒后,一直回味无穷。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伸进瓶里夹住一块放进碗里,当我吃到嘴里时,天哪,这哪是鸡蛋炒辣椒,味道很咸,酸辣得我直落泪。童老师,这不是鸡蛋炒辣椒?我疑惑地问。小王,这确实不是鸡蛋炒辣椒,在我们家,吃上鸡蛋很难,这是你大嫂用腌辣椒,还有辣椒水和着面粉炒出来的,从外观上看象鸡蛋炒辣椒,都怨我没有向你说清楚,其实味道很不错。
用腌辣椒和腌辣椒水和着面粉炒成菜,外形酷似蛋炒辣椒,我还是头回看到,以后,凡是看到童老师从家中带来半瓶咸菜,我都要从中吃掉一部分,再给他一点我从家里带来的新鲜菜,以改善他的伙食,看着面部消瘦的童老师,我认为,这都是他长年节衣缩食所形成的。
分享阳光
    一段日子以来,我的室内不见一丝阳光。其实我的居室并非一年到头没有阳光,以前,从日出到日落,我们一家尽可享受阳光沐浴。
然而,自从楼上的人家装修后,就改变了我们家的居室环境。楼上人家在晾台上向外伸出一米多远架起了晒被子的铁框,从此,阳光与我们无缘了。只要天气好,楼上人家晒在铁框上的一排被子全部整体挂下来。我想上面人家如能将被子对迭,起码也可以给点阳光给我们呀,对他们的做法,妻十分反感,常常自言:他们也太自私了。
以后,如遇连续阴雨后的天气放晴,没等我们晾好衣服、被子,楼上的人家已经排山倒海似的将被子倒挂下来了。每遇此景,妻几次要到楼上找人家理论,我碍于与楼上人家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便劝妻,算了吧,留有余地待他人吧。在我的劝说下,妻只好强压怒火在心头,不再提上楼理论的事,却也断不了在我的耳边唠叨。
一日,正是吃午饭时间,楼上的男主人来到我家,他说他妻子的纱巾从楼上掉下来了,可能挂在树枝上,要进来看看,我忙将他迎进屋内,还端来凳子,我亲自爬到窗户上向外看,果然,那纱巾正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树枝离窗户比较远,用手是够不到的,这时,我就从窗户向外爬,他一边扶着我,一边不停地说:慢着、慢着。当我用衣服架子对准纱巾,费了好大力气才将纱巾够着,将它取下交到他手中时,他不停地感谢。当天适逢阳光明媚,但我的室内仍不见一丝阳光,从没到过我家的楼上的男主人向室内环视一番后,又走向晾衣服的地方向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