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啊?”被《吃面条》逗得前仰后合险些笑出眼泪来的表哥徐宁一拍方明远的肩膀,令他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 电视上的陈小二那贼亮的光头立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突然心底泛起了一个念头,既然一时间在京城找不到合适的花钱点子,那么投资人怎么样? 像陈小二这样的娱乐界、文艺圈里明星,在日后的社会里,其影响力也是不可以忽视的。而且这广告费也是年年水涨船高的,搞不好有钱还拉不到合适的人选。自己若是能够从现在起就与这些还未大红大火的明星们拉好关系,日后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可是数不胜数! 一想到这里,方明远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无数的念头就如同喷发的油井一样冒了出来。他也没有心思再接着看下去了……
第四十章 主角与配角
(下载小说到云轩阁 w w w 。 y x g 。 c c)
就在初六这一天,一清早,苏爱军就来到了琉璃寺胡同,方明远早就穿戴整齐等着他的到来了。 “苏叔叔,都安排好了?”方明远急切地问道。 苏爱军捏了捏他的鼻头笑道:“小明远的要求,当然要特事特办了!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他家,也事先打过招呼了,咱们现在就走吧?”这一次由于是办私事,方明远就享受不到轿车接送的待遇了,八四年华夏的官场,比起后世来,公车私用的现像还比较少见。 两人乘车来到了八一厂,找到了宿舍楼,穿过狭窄的楼道,来到了紧把边的一家。 “梆梆梆!”苏爱军敲敲门。 “来了!”里面传出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正是陈小二。接着屋门打开,露出了陈小二那可以称之为标志性代表的光头。 “陈小二同志,我是和您约好了的奉元交大职工苏爱军。”苏爱军自报家门道。 “啊……你来了,请进,请进!”陈小二连忙笑道,将两人让了进来。 客套已毕,陈小二直截了当地问道:“苏同志,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两天前,他是从八一厂的厂领导那里接到了这个通知的,说是有贵客来访,让他今天不要安排事情,在家里等候。可是……奉元交通大学的职工怎么会被厂领导称之为贵客呢?但是名字却没有错,厂领导提到过苏爱军这个名字。 “不是我找你有什么事,今天是他找你有事。”苏爱军用手一指方明远道。 “啊?”陈小二更是一头的雾水,这小娃娃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模样,原本他还以为是苏爱军带着家里的孩子来的,闹了半天这一位才是正主。可是七八岁的孩子能够有什么事找自己? “陈叔叔,我看了您今年春晚上的小品,演得实在是太棒了!您能给我签个名吗?最好还要有朱叔叔的。当然了,您要是能够帮我向陈爷爷也要个签名的话,那就更好了!”花花轿子众人抬,嘴甜是方明远今世里一向的长处。 “啊?啊啊,可以,没问题!”陈小二笑道。八四年的时候,影迷歌迷索要签名的举动虽然不能说没有,但是却没有后世的那么疯狂,陈小二也并不陌生。而且这样一来,双方间的关系不由得拉近了几分。但是如果说仅仅是为了索要签名,就搞得八一厂的厂领导都搅了进来,是不是这阵势有些太大了。这孩子是什么人?年纪虽然不大,衣着也挺朴素,但是这待人处事,说起话来,却有点小大人似的。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见了陌生人就十分地局促,甚至于张不开嘴来。看来不像是一般家庭出来的。 “陈叔叔,其实这一次在过年期间打扰您的休息,实在是迫不得已。一来呢,过完年不久,我就要回秦西省了。二来呢,也怕您过完年后就有新的任务,再也不好联系了。这一次来,我主要是想要您看看这个小品的剧本。”说着,方明远从包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陈小二。 “小品剧本?”苏爱军和陈小二异口同声地叫道,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了。 陈小二诧异地看了看同样是一脸惊奇的苏爱军,苏爱军略带尴尬地笑道:“陈同志,事先我也不知道,这孩子要见你是这个打算。” 陈小二更是奇怪了,这当大人的连孩子找自己想干什么都不问清楚就带了过来,是不是太溺爱了。还是说,这一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久在京城的他自然知道,在高层里,很多家庭里还是有家庭教师的存在的。要是这样的话,这个孩子还不能慢待了。这很多人,也许帮你高升一步不容易,但是要给你下个拌子却只是需要歪歪嘴。 他翻开了剧本——《主角与配角》!剧本写得很细,不仅仅有台词,连一些当时抄写演员们的动作、表情亦标注在了其中。 陈小二起初还是有点不在意地浏览着,不过越看他越是动容,越看越是兴奋,翻到了最后,他“啪”的一合本子,“你们在这里稍等片刻!”接着人就如一溜烟一般冲出门去。 “他这是怎么了?”苏爱军丈二的金钢摸不着头脑,哪有这样的,把客人撂在家里,自己却跑了出去。 “大概是找朱老茂去了吧!”方明远胸有成竹地道。《主角与配角》,虽然说创作者是谁,他记不起来了,但却是陈小二和朱老茂的巅峰作品,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这样的剧本要是还不能打动陈小二,方明远就出去找个豆腐丝把自己在沙发扶手上吊死。 这主人跑了,方明远也不好在屋子里随便走动,就坐在椅子上打量着房间。这套房是里外间的,没有厨房和厕所,而且看得出来,房子的主人手头并不宽裕。 过了大约有十几分钟,陈小二扯着朱老茂一头汗地冲进了屋子,拿起剧本塞给朱老茂道:“看看,看看,这个小品怎么样?” 朱老茂也是一头的汗,但是比陈小二显得稳重的他还是先向苏爱军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这才翻看起了剧本。陈小二站在椅子后面,伏着身子,脑袋和朱老茂凑到了一起。 朱老茂也没有比陈小二方才的表现好多少,没有看过几行,已经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台词,陈小二自然是当仁不让地和他配合起来。 陈:“配角就只配露-半张脸啊!哪有这个道理嘛!” 朱:“那你可以把这半张脸的戏挪到那半脸上去嘛。” 陈:“那我这半张脸怎么办?” 朱:“不要了!” 陈:“都放这面儿?” 朱:“恩!” 陈:“这可就是二皮脸了!一边是不要脸,一边是二皮脸。” ……… 朱:“你看就我这样的,穿上这种衣服他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啊!您再瞧瞧这位。整个儿一打入我军内部的特务!” ……… 陈:“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老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啊!” ………… 方明远心中暗自赞叹不已,这老一辈演员们的表演功底果然不是后来人所能够相比拟的,虽然只是首次的配合,朱老茂和陈小二也并没有加入表演动作,但是这台词上已经有了几分后世舞台上的味道。 苏爱军却是听得大笑不已,到了后来,甚至于是捧腹大笑! “怎么样,老茂,这个小品不错吧?”陈小二兴奋地道,“依我看,够上明年的春晚了!” “不错,不错,简直是为你我两人量身打造的!”朱老茂此时也是兴奋不已,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得到一个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上好剧本,那简直是太难得的一件事情了。 “这剧本是谁写的?”朱老茂的一句话,令陈小二和苏爱军的目光都落到了方明远的身上。 顺着两人的目光,朱老茂不禁诧异地张大了口…… PS:票票;收藏;和这帮子有网站推荐的相比起来;裸奔的孤狼真的是需要大家的支持。
第四十一章 接二连三的惊诧(修改)
“是他写的?”朱老茂颤声问道。他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才是个七八岁的娃娃吗。 “是不是他写的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剧本是他拿出来的!”陈小二双手环抱在胸前,似笑非笑地看着朱老茂道,“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样的土豹子才会有这种不镇定的表现——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老茂这样一向自认为是在什么场合都镇定自若的家伙也有今天!” “哈哈哈……”陈小二现学现卖的这句话在屋里立时又引起了一片笑声。 “别开玩笑了,说正事!”朱老茂哭笑不得地将陈小二按到了椅子上,郑重其事地问道,“这个剧本确实是这位小朋友拿出来的?” “如假包换!”陈小二一副就差赌咒发誓了的模样道。 “的确是他拿出来的。”苏爱军此时亦是以异样的目光看着方明远。 “那么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朱老茂此时不相信也不行了。 “方明远,朱叔叔好!”方明远有礼貌地点头问好道。 “这剧本……是你写的?”朱老茂仍然有些难以置信,也许是这个孩子认识的人所写的,托他带给自己二人的。 方明远笑而不答,伸手从包里又拿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朱老茂。“朱叔叔,这里还有一个小品的剧本,麻烦您看看怎么样?”又一个剧本!陈小二、朱老茂和苏爱军的眼睛简直都要瞪了出来。 看着三人如同饿狼一般盯向自己小包的目光,方明远一摊双手道:“没有了,就只有这两个。” 朱老茂这才将目光转向了手中的本子——《拍电影》。他和陈小二两人脑袋凑到了一起,有了前一个剧本的打底,对于方明远拿出来的这一个,他们自然是不会小看了。 两人很快就被剧本的内容所吸引了进去,这显然是根据他们今年春晚上《吃面条》的表演为背景所构思的小品。而且小品还是同样秉承着二人的风格,无论是台词还是所设计的那些动作,无不符合了两人的特点。简而言之,这又是一部根据两人的特点而量身打造的作品。 “好剧本!好剧本!”陈小二连连赞叹不已道。要知道一位演员,尤其还是一位没有大红大紫的演员,能够有一个为自己量身定造的上好剧本时,那种喜悦心情,简直无法言喻。要是同时出现了两个……陈小二入洞房时有没有这么高兴,恐怕都很难说。 “是好剧本,都能够上明年的春晚了!”朱老茂也是喜形于色地道。 两人兴奋了半天,这才意识到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必须立即找到这两个小品的作者,将它们买下来!对!买下来!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买下来! 有了这两部作品,朱老茂和陈小二可以断言,明年的春晚必然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于可能会出现两个作品全上的盛景!那两人日后的演艺事业,势必是一片坦途! “方明远小朋友,你可以告诉叔叔,这两个剧本是谁写的吗?”朱老茂强压着自己心头的喜悦,以尽可能平静的语气问道。 “这是我写的,陈叔叔、朱叔叔,看起来两位似乎还是比较满意。”方明远的话令在场的其余三人吃惊的张大了嘴。 “小朋友,这真是你写的吗?抄袭可是犯法的。”朱老茂不悦地道。这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呢,这种东西,又岂能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出来的。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没有一定的写作经历,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的。 “我可以保证这是我的作品!”方明远继续大言不惭地道。一个是九零年春晚的节目,一个是八五年春晚的节目,现在才大年初六,要是有人已经写出来,那只能是一个理由——穿越者撞车了!要是这样的话,大家老大别说老二,谁也不是原创! 陈小二和朱老茂面面相觑,虽然说是难以置信,但是要说抄袭吧,似乎也不太可能。特别是《拍电影》这个小品,显然是与《吃面条》一脉相承,这今天才是初六,就算作者看到了这个小品就有了灵感,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流入其他人的手中吧。而且从两天前,厂领导就通知了陈小二要在家中等候,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至少已经有一部小品成稿了。这两部作品的水准之高,也是相当少见的,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写出来的。更何况,两人在八四年春晚还是第一次合作,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也是颇有些出乎人意料之外的,要说在此之前,就有人会为他们两人量身打造剧本,两人自已都不相信。 “苏叔叔,陈叔叔和朱叔叔都不相信这两个小品是出自我手,那你呢?”方明远问苏爱军道。 苏爱军沉吟了一下,虽然说这个结果同样令他感到震憾,但是有了前面磁悬浮列车理论和苏浣东对方明远的重视,他倒是觉得,方明远写部小品出来,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我相信!” “朱老茂同志,陈小二同志,我愿意为他担保,这是他自己的作品。如果说两位觉得我人微言轻的话,那么我可以让我的父亲铁道部计划发展司司长苏浣东给你们证明!这是他自己的作品!”苏爱军郑重其事地对陈小二两人道。如此懂事理的孩子,应当不会做那种抄袭的蠢事。不过他又怎么可能想到,方明远抄袭了未来的作品。 两人立时为之动容,铁道部计划发展司司长,那可不是一般的官员。虽然说与八一厂不是一个系统的,大家谁也管不到谁,但是毕竟级别放在那里呢。而且在政府中,文化部与铁道部,虽然都是部级单位,影响力那可不是一个级别的。而且华夏的官场,错综复杂,天知道自己的上司怎么七扭八歪的就会和对方搭上关系。所以有这句话,也就足够了。 未等两人说话,方明远已经将朱老茂手中的剧本扯了过来,翻开背面,拿起笔来,刷刷点点的,半个小时里又写出了一篇。“朱叔叔,陈叔叔,你再看看这一个小品怎么样,我还没有构思完整,可能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警察与小舅子?”朱老茂已经有些麻木地接了过来。方明远方才写的时候,他和陈小二站在方明远身后已经看了个大概。用后世的话来说,他已经彻底地被震住了,被雷倒了,被吓着了! 又是一部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完全符合两人演艺风格的,有着极出色水准的小品剧本! PS:又被人挤到第十三位去了,下周的三江也被拒绝了,没有任何推荐的裸奔真是很难。我一会就得去医院守夜了,明天上午才能回来。为了完成二更,妖灵才完成三Q,明天要是打算补上的话,够我一呛。要推荐,要收藏,希望明天回来不要惨不忍睹。 PS:昨天走得急,今天略作修改,正在写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代价
《警察与小舅子》原名是《姐夫与小舅子》,是陈小二和朱时茂两人九二年春晚的作品,可以说亦是他们的巅峰之作,不但老少皆宜,而且又很符合时代的旋律,在播出之后,立时大受好评。其中的经典台词可谓是脍炙人口,比如“报告,报告,我是黑猫,我是黑猫,老鼠已被逮住!”,“你一天往我家跑八趟;你会不知道去我家的路?!”,“那女的刚把门打开;你就进去了。”“咱姥姥的。。。别咱咱的。。。你姥姥的。。。你姥姥的。。。”,“满大街就你那亮;我顺着亮光就追来了”等等等等。成为了诸多作品日后模仿引用的对像。 “天才!天才!”朱老茂和陈小二两人面面相觑,喃喃地道。方明远当着他们的面,又写出了一个高水准的小品剧本,这样的结果,令二人再也没有怀疑。 “小朋……小明远,你的创作天才实在是令我们两个佩服。”半晌后,陈小二这才道,“不知道你拿出这三个剧本来……”此时的陈小二,已经不再拿方明远当一个小辈,而是平等地来谈话了。 “自然是希望‘卖’给两位叔叔。我可以写出这样的剧本,但是要把它们演出来,并且演好了,还需要两位叔叔。”方明远直截了当地道。 “呼……”朱老茂和陈小二不约而同地长出了一口气,脸上流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模样。这样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好剧本,要是就此错过,两人哭死的心都有。 “不知道你打算卖多少钱?”朱老茂有些忐忑不安地道。现在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刨去各种必要的开销,其实也不多。陈小二倒是稍好一些,毕竟与朱老茂相比起来,有着家世渊源的他已经在影坛上小有名气,也赚了一些钱。 “钱?我不要!”方明远的回答大出三人的意料之外。 后世中,一直到世纪末,华夏国内出品的好歌拢共也就那么十来首,与流求、香江那层出不穷的歌曲相比起来,十几亿人口中出的好歌的比例简直令人无语。 其原因从《十五的月亮》十六元一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据说,当年那首著名的歌曲《十五的月亮》,词曲作者的稿酬就是16元,这是方明远后世在一个报道里知道的。即便在那个年代里,十六元也绝对不是什么大数目,和那位唱了这首歌而大红大紫的“明星”所获得的报酬和名誉相比起来,恐怕不及万一吧。到底华夏国内一首歌的词曲作者的报酬是多少,方明远上一世也并不是很清楚。但至少知道没有几个作曲作词的人发了财,倒是不少“歌唱家”们都成明星了,年收入数以千万计。这样巨大的反差,又怎么能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