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话告诉你吧,这儿没什么《葵花宝典》。”老人说道。
“若《葵花宝典》真的不存在,东方教主又怎会自宫?”夜行贼甲不信。
“唉,说来也没人相信,东方教主的自宫和《葵花宝典》实没有半点关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东方不败在未成名之前,家中已有妻室,东方夫人除了好吃几口酸醋外,无论长相还是人品都堪称完美。小两口的生活也很和睦,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东方不败自幼喜好武功,为了研习武艺多方拜访名师,和各路英雄竞相切磋,由于痴迷武道,有几次在江湖朋友家里竟不知不觉畅谈到天明,忘记向老婆禀告。
这下东方家里可翻了天了,东方夫人醋意大发,追着丈夫讨说法,闹得是鸡飞狗跳,左邻右舍都不得安宁。有一天东方夫人又在大吵大闹,东方不败再也受不住了,一时间急火攻心,却又有口难辩,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证实自己没有在外面吃花酒找女人,他冲动地举起了刀,向自己的下身狠狠刺去……
事后,虽然自己也颇为后悔,无奈错已铸成,无可挽回,只是为了保住面子,东方不败才写就了《葵花宝典》,假托为练功自宫。
“这事儿,你怎么知道?”夜行贼甲问道。
“唉,老夫就是东方不败。”老人一声长叹:“悔不当初啊!如今我退隐江湖,潜心写作《鸳鸯宝典》,想用它来警醒世间夫妻,不要再蹈老夫我的覆辙。”
夜行贼甲这时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位老者的声音细听之下竟有几分妖娆。
“那岳不群和林平之……?”夜行贼甲又问。
“他们和我的遭遇并无二致啊。”老人无奈地感叹:“如今我已别无所求,只盼着天下的夫妻能和睦相处,如果你有心,就将我这本《鸳鸯宝典》拿去,让它流传开来,也算一件公德。”
夜行贼甲听罢,拿了书,拜谢而去。
且东说寓: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谅,和睦相处。然而,话说来容易,做来难,因婚姻问题爆发的悲剧实不是少数。报纸上、电视里,因大小口角纷争闹得家破人亡的婚姻悲剧已屡见不鲜。断指的、自杀的、毁容的、自宫的……武侠小说中那些惨不忍睹的“肉刑”都一一在现实中上演。因一时的冲动,酿成一生苦果的大有人在。
因婚姻矛盾自残的夫妻不同于那些因心理问题自残成瘾的人士,他们的自残多属“冲动的惩罚”,事后很多自残之人都表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配偶证实婚姻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可以借伤害自己博取家人同情,挽回濒临绝境的婚姻。
婚姻是个大围城,营造得好了有如天堂,营造得差了势如战场。两个人一起生活,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少不了磕磕碰碰的不顺心。解决这些不顺心的办法有很多,而自残是其中最不智最消极的下下之策,既不能解决旧有的问题,弥补夫妻感情的裂痕,又会造成新的伤害,更深的隔阂,让人追悔莫及。
自残者对自己的伤害往往不是在身上用刀割个口子那么简单,很多刹那冲动造成的伤痕一辈子都难以平抚。2006年7月,一个男子在和妻子争吵的过程中挥刀自宫,永远地丧失了男性特征,当他躺在医院强忍疼痛签下手术风险通知单时,当他的妻子在病床前抽泣,感叹只要他活着就很好时,再后悔已经太晚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要理智地处理问题。”一句被香港电视剧引用滥了的台词足以为天下夫妻借鉴。
阮籍弹琴
“明天就要检查身体了,这可是我为官这么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啊!”想到这里,阮籍不由辗转难眠,怎么都睡不着,“唉,朝廷对我们这些臣子的关爱,真让人感激涕零。”
窗外月光如水,阮籍心潮澎湃,干脆坐起身来,找出心爱的古琴,弹了起来。
一时之间,他对朝廷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文思如泉涌,不禁和着这悠悠的古琴唱出了声。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名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首流芳千古的经典佳句就这样诞生了。
正在阮先生沉浸在诗词音律中时,他家的门铃响了。
“阮先生,在家吗?”
原来是老友嵇康登门造访。
“唉,睡不着啊,明天就要检查身体了,我难捺内心的激动啊!锦衣夜游了半宿啊!还差点被治安联防的抓着,多亏我跑得快。”素来狂放的嵇康说,“先生似乎也没有睡意,在下老远就听见先生的琴声了。”
“怎么能睡得着,想我活了这么久,这可是第一次失眠。”阮籍擦了下眼角的泪花,“朝廷待咱这么好,我阮某真是惭愧啊,惭愧。”
“可不是,听说,这次体检还是免费的呢!”嵇康深情地说道,“咱一文钱都不用掏,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那么完完全全的检查一遍……就连爱才如痴的曹公、孙仲谋都未曾如此体恤他们的臣下,否则,郭嘉、周瑜的慢性病也不会耽搁那么久……”
二人就这样,一聊聊到了天亮。体检的时间到了,他们惊讶地发现,参加体检的百来号大臣,个个都眼圈儿乌黑。阮嵇二人一问,才知道,原来大家都为这次免费的大体检,激动得彻夜难眠。
且东说寓:
2006年7月1日,某市组织了近100位老劳模到医院进行免费体检,这本不能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让饱经风霜的老劳模们集体失眠了。体检之前,大部分老劳模都表示,由于激动,他们根本就没有睡好,像春游前的小孩子似的,兴奋得辗转难眠。一些劳模甚至彼此打电话提醒朋友“不要睡过头”。
不过是一次简单的免费体检罢了,却让劳模们激动成这样,与其说是体检的安排深入人心,体贴入微,让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感动不已,不如说是我们对他们的亏欠。为一次体检而失眠,可见这些老劳模们在退休之后受到的关怀太少了。据了解,在这次体检之前,很多劳模甚至没有接受过一次完整的体检。
人老了,不能再为社会做贡献,清静地守着自己的小家,打发时日,难免不心生寂寥,而寂寥得久了便也习惯了少人过问的日子。这个时候,社会送来的“免费体检”,就成了莫大的礼物,应承着这样“沉重”的关怀,劳模们内心的激荡溢于言表,体检之前,失眠就这样措手不及地袭来了。
他们老了,曾经的辉煌早已在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下消逝褪色,很少有人再念及他们的功勋,他们也从没想过用昨日的功绩为今天的生活争取些利益,他们安静地过着或愉快或烦扰的日子,默默地承受各种困难,默默地接受腿脚日益不便的现实。但他们的不要求,不代表人们就可以对他们的生活不理不问。他们是模范,是榜样,关怀他们是人们的责任。一边高喊着“劳动最光荣”,一边对劳模们漠然视之,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理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怀。
婚介宝鉴
才貌双全的女道士鱼玄机最近迷上了“红娘”这个职业,她干脆把小道观改装成婚介所,注册了“鱼鱼婚介”的商标,带着一帮子小道姑们为广大孤男寡女们的婚姻大事做起了媒。凭着天生的超强沟通力和广博的人脉基础,“鱼鱼婚介”越来越火。鱼道士像社会各界承诺,没有她们牵不起的红绳,只要你来,管保找着可心的另一半。
看到这样的广告,姜子牙动心了,他在昆仑山搞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事业虽小有成就,可这个人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年逾7旬的他,决心来一场“黄昏恋”。这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鱼鱼婚介”的大门。
看在同是修道之人的情面上,鱼玄机亲自接待了他。在大致了解了姜子牙的情况后,鱼玄机皱起了眉头:“你这种情况吧,确实有些困难。”
“那咋办?”姜子牙一脸惶恐。
“那就要在征婚广告上多下工夫了。”鱼玄机说道,“您再简单说下您的情况,文字上的润色工作,就交给我吧。”
姜子牙开始说了:“鄙人今年七十有二,”
“我是一个成熟的男人,虽无潘安之貌,却也玉树临风,气质儒雅。”鱼玄机写道。
子牙有点不好意思:“小老儿靠在庙门口摆摊算命为生……生意还不错。”
“我有自己的事业,是个老板,小有成就。我精通玄学,喜欢思考人性人生。”鱼玄机下笔如有神助。
子牙摸摸脑袋,小声地说:“因为经济原因,我暂时寄住在朋友家里,房子条件不大好,屋顶有些漏……”
“我有固定的住房,设计独特,如果你选择了我,我们便有机会每个晚上一起厮守观星。”鱼玄机对这段颇为得意,“子牙兄,你希望女方是什么条件呢?”她问。
“女方? 人家看得上我就不错了,我哪敢要求什么。”子牙说。
“愿携手有缘女子共度人生。”鱼玄机爽快地加上最后一句。
广告登出后,很快得到了诸多女子地回应,子牙拿着她们的照片简历左挑右选,终于相中了一位姓马的姑娘。照片上的马姑娘杏脸桃腮,一双脉脉大眼看得姜子牙好一阵心旌荡漾。限于条件,在经过了数月鸿雁传书之后,子牙的朋友热闹闹的为二人举办了婚礼。
洞房花烛,情意绵绵,子牙小心地揭开了新娘子的红盖头……
“啊!”一声惨叫划破夜空,相片中那水汪汪的姑娘不见了,盖头下的分明是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婆。“你……你……骗子!”子牙叫道,“照片上的明明是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你又是何人?”
“骗?那叫PS技术!”老太婆颇有些得意,她环顾了下四周又突然厉色道,“你说你是大老板,这四面漏风的小破屋子,就是你所谓的观星楼?”
“哼,这叫文字润色。”姜子牙冷笑了一下,心里多少找回了些平衡。
且东说寓:
中国什么地方俊男靓女最多?当然是征婚广告上。随便翻开一份报纸,闭着眼睛在“男部”婚介广告中随手一指,都能指中个“英俊潇洒,仪表不凡”,仔细看下,这“仪表不凡”后通常多还有“豪宅名车”相伴,让人觉得似乎中国的大款都讨不到老婆。不仅如此,诸如“商界精英”、“事业有成,如日中天”、“气质儒雅”之类的字眼也上下纷飞,以致人们很难不把这小小的征婚版当作钻石王老五的大本营。
“女部”那边也是如此,什么“温柔贤淑”、“美丽大方”、“高贵娴雅”,让人乍一看还以为置身遍地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更有甚者,还用“魔鬼般凹凸有致的身材,天使般纯洁无瑕”浓墨重彩地将自己的容貌渲染一番,大有不把貂蝉气死不罢休的架势。
广告很诱惑,看广告的人也难免心旌摇弋,只是那些真正有意征婚的人,面对这样的广告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广告的真实性如何,是不是骗子?都无从而知,实在不敢让人轻易回应。
广告有广告的特点,很多征婚广告都由婚介公司草拟,为了更好地展示求婚望嫁的男女,婚介公司当然要用些美妙的词语将他们好好包装一番,以便吸引更多的人的视线,增加成功几率。不过,时间久了,美妙的词语用得太多、太滥,也难免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对着漫天“事业有成”、“娇美多情”大打呵欠,兴趣缺乏,失去信任。
现实生活中的才子佳人毕竟是少数,而真心寻找生命伴侣的男女也未必非玉环不娶非石崇不嫁,广告要做得巧,贵在真实诚信。绚烂地描绘除了提供征婚男女一个个虚幻的泡影外,实没有多大用处,征婚者真正需要的恰恰透明纯净的交流平台。近来的一些城市,开始制定规则,禁止在征婚广告上使用“俊男”、“靓女”式的字眼,虽多少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却也正体现了人们对夸大其词的征婚广告地反感。
第6部分
守株待兔,照样发家致富
这玉姣龙为了捍卫爱情,不惜抛却格格的身份,选择和身无分文又没有正当职业的罗小虎浪迹天涯。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的小日子倒也过得甜蜜,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两口私奔前攒下的那点银子也花得差不多了。
“小虎,咱还是赶快找个工作吧,咱家的米缸都见底了。”玉姣龙不满地说:“你看看你,大男人一个,也不出去找个活干。这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指着你赚?”
“我有什么办法,”小虎一肚子委屈,“你是娇小姐,不晓得这世道的艰难,这年头,连大学生都找不到事做了呢!再说,咱擅长的那点儿打家劫舍的江湖套路,也行不通了。最近不是出了个什么四大名捕吗?抓得紧哪。”
夫妻二人只好相视而叹。
突然,玉姣龙灵光一闪,计上心来:“哎呀,小虎啊,我倒是有个法子,让大笔的银子自己跑上门来。”
“啥?”小虎一听此话,也立马来了精神。玉姣龙于是便在他耳畔如此这般地一嘀咕。小虎拍案叫绝,立刻悉数照做。
果然,不出几日,大小银票就像雪片儿似地飞到了玉姣龙家,夫妻二人仿佛一夜之间就从穷得丁当响的小老百姓变成了资产殷实的小康之家。玉罗二人还借着这个机会,在景阳冈上开了一座酒店,招待各路英雄豪杰,又一跃成为著名企业家。
多年之后,在一次聚会上,有人问起玉姣龙的发家秘籍。酒醉半酣的她只嫣然一笑,轻轻吐出八个字:“守株待兔,敲富济贫。”
原来,自幼生长在官宦人家的玉格格深谙官场腐败的现实,她清楚地知道官员们的心理:一方面明里暗里地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另一方面又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生怕恶行暴露。于是,她暗授小虎,以江湖中人的口吻,赶制了数百封恐吓信。信的语气委婉而坚定,只说“知道了你们不为人知的秘密”,然后分寄给那些高官大员,那高官中自会有人按捺不住,花钱消灾。
“你们就不怕他们打击报复,或是到衙门去告?”有人不解地问。
“告?他们也敢?他们做的事都是见不得光的,只怕我们没被告下来,他们自己反栽进去了,我和小虎寄了百来封信,银票收了不少,传票一张也没收到。”玉姣龙接着说。
“果然是江湖奇女子啊!”满座宾客纷纷鼓掌。
且东说寓:
40岁的杨英美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长期以来,租住在深圳的一个小出租屋里的他一直为生活无着苦恼。一天,他突然灵感一动,自称“黑手党”,借着从警匪片里学来的那么几个黑道名词,开始了“发家”之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假借着黑手党的名,向全国各地寄发恐吓信7000多封,对全国40多个城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官员们进行敲诈。在恐吓信上,杨英美将自己描绘成“黑手党中国总部一哥”、“黑手党龙哥”好不威风,而揭发桃色秘密、犯罪行为则成为他勒索要人们的惯用武器。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在绝大多数官员眼里,这恐吓信都成了莫名其妙的笑话,不过,还是有30多个心虚的官员上了杨英美的套,先后向他的存折中存入了20多万元。
老实说,杨英美的敲诈手段既说不上高超,又谈不上新颖,甚至还颇有些滑稽色彩。而那30来个心慌意乱的官员,在这样粗陋的敲诈把戏面前,却依然乖乖投降,老实得不敢吭一声,小羊羔似地任杨英美宰割,却比杨英美敲诈本身更值得人深思。
“破财消灾”是这些官员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恐吓信时的最终决定,而这要消的“灾”的背后,却不言而喻的掩盖着不方便对外人说的“秘密”。若不是杨英美区区数言的恐吓信一下子就敲到了这“秘密”的痛处,那些官员们怎么舍得安静小心地将钱奉上?敲诈者杨英美已经得到法律的制裁,那些掏了钱的官员却没一个敢追回损失掉的钱,只能哑巴吃黄连地做回冤大头。
不过,话说回来,杨英美之流虽得到了教训,那些含糊掏钱的官员们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清楚解决。如果有关部门能顺藤摸瓜,揪出那些向骗子付钱的官员,相信也会有了不起的收获。毕竟,抓蛀虫像抓骗子一样,也是为广大百姓关注的重要工作。
猝死的精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过世多年的周瑜在地府听到苏东坡的《念奴娇》时,不由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想当年,自己好歹也是世间罕有的奇才。世人苦苦追求的一切,他都拥有了。金钱、权利他不屑一顾,那是俗人的追求。在疆场上指点雄兵,他是那样谈吐自若,神机妙算。在大帐筹划计谋,他又是那样轻松自若。他20岁的时候出山,帮孙策打下了江东,奠定了基业。23岁就做了高官,一时传为佳话。25岁辅佐孙权,在他的治理下,老谋深算的曹操也只有望江兴叹。33岁他大破黄祖,又和诸葛亮一起在赤壁放大火,烧红了曹操的屁股……只可惜,连年的征战落下了一堆病根,36岁的自己,竟被区区一箭,引发了恶疾,害了性命。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狠狠跺了两下脚。在他死后不久,“既生瑜,何生亮”的谣言就传开来了。
“诸葛亮,你不就比我多活了二十几年,就占了那么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