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山君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特处士道:〃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真可喜!〃魔王道:〃二公连日如何?〃山君道:〃惟守素耳。〃处士道:〃惟随时耳。〃三个叙罢,各坐谈笑。只见那从者绑得痛切悲啼,那黑汉道:〃此三者何来?〃魔王道:〃自送上门来者。〃处士笑云:〃可能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
虽然言谈风雅,但谈完就将人〃剖腹剜心,剁碎其尸〃给待客了,若说它风雅,也是一个很恐怖的风雅妖怪,姑且算它会〃坐琴堂〃吧!
至于〃苍狼为主簿〃一句,我窃以为是指第八十五回隐雾山折岳连环洞里的〃铁背苍狼怪〃,此妖虽是先锋,但计谋狠毒,做得主簿的这一句也许是预示那回的〃梅花分瓣计〃。
〃狮象尽称王〃一句,很明显是预言第七十四回所出现的〃狮驼三魔〃,毫无疑问。
而〃虎豹皆作御〃一句,很是费解:有关虎的预言已经说过了,为什么又出现了虎?至于豹,或许是暗示〃花皮艾叶豹子精〃,但在上一句中不是预言过了吗?为什么又重复?
第95节:第一回 乌巢诗案(2)
剩下的〃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等六句,只是说一会儿就会碰上沙僧而已,没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起到结束预言的作用。
当我们将二十二句逐一分析完后,发现得到的信息依旧杂乱无章:
地涌夫人(高级妖魔)、狐阿七(跑龙套的)、虎鹿羊三大仙(高级妖魔)、寅将军(客串)、铁背苍狼怪(助理级小妖)、狮驼三魔(特级妖魔)。
这其中只有三个半是百回本《 西游记 》中的主要情节,其他的都属于边角料,而且预言中的妖魔,并不都是西行中的主要危机( 至少牛魔王,独角兕,黄眉怪等妖魔都没在其中 ),作为一篇大预言,避重就轻,这又是为什么?
唯一的答案就是:被动过!不是这篇预言被改动过,就是百回本《 西游记 》本身被改动过,而这篇预言被保留,没有被改动。
难道这本《 西游记 》中的内容,也会被改动吗?这是当然的!在广大的中国民间,人们并不知道手上那本《 西游记 》( 现代通行本 )其实只是一个现代人修订的产物,也有人和我说过,从未见过什么〃世德堂本〃、〃朱本〃、〃杨本〃后两个版本没有见过尚情有可原,但一般来讲,在中国读《 西游记 》的人,罕有读到的不是〃世德堂本〃的,这和通行本《 西游记 》的历史有关:
在现代中国一般人所读到的所谓〃《 西游记 》通行本〃,其实是指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 西游记 》新整理本,内容方面是按照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印的《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 〃明刊世德堂本〃 )原本排印,但由于这个版本是残缺的,从第七十六回到第八十回,从第九十一回到第一百回,整整十五回的文字全部缺失,所以这残缺的十五回文字,是参照了六种所能见到的清刊本而补足的,分别为《 西游证道书 》( 证道书本 )、《 西游真诠 》( 真诠本 )、《 西游记评注 》( 含评本 )、《 西游原旨 》( 原旨本 )、《 通易西游正旨 》( 正旨本 )以及《 新说西游记 》( 新说本 )。并且按照《 新说西游记 》的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放在〃世德堂本〃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之前作为附录这就是目前中国最流行的〃《 西游记 》通行本〃,而市面上绝大部分的《 西游记 》基本状况都是如此。
其实《 西游记 》的版本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上述的〃清刊百回本〃六种和〃明刊世德堂本〃之外,还有至少现存本七种、佚本七种( 包括我提过的〃盛于斯读本〃),以及〃永乐大典本〃。由于我不想在版本上做更多的纠缠,所以在这里只是略提一下( 若要写来,那又是一本关于《 西游记 》版本的厚书 ),只为引出与〃乌巢诗案〃有关的〃朱本〃和〃杨本〃。
第96节:第一回 乌巢诗案(3)
所谓〃朱本〃,乃是《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因其中有〃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字样,故简称〃朱本〃,而所谓〃杨本〃,乃是《 西游记传 》,此本有明刊单行本和《 四游记 》本,其中有〃齐云杨致和编〃字样,故称〃杨本〃。这两个本子都是《 西游记 》研究中重要的两个版本,数十年来,它们和〃世德堂本〃为谁先谁后争了个热火朝天我所关注的,是它们有关乌巢禅师的预言诗的资料,结果两个版本竟然都是残的,并且这段文字一模一样:
三人在途,晓行夜宿,过一山又一山,行一里又一里,不觉红轮西坠,心急马行迟。又只见前面有一高山,其山甚是高,崖岩险峻,拻层层,甚是巍峨。唐僧拍马加鞭,师徒上山顶而去。话分两头,又听下文分解……
道路已难行,巅崖见险谷,前面黑松林,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行者闻言冷笑,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窠而去。长老往上拜谢。行者不喜他说个〃野猪挑担子〃,是骂八戒;〃多年老石猴〃,是骂老孙。举棒望上乱捣。八戒道:〃师兄息怒,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那'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验否?饶他去罢。〃
此处明显残缺了〃唐僧遇乌窠禅师〃一节内容,而且莫名其妙窜入〃话分两头,又听下回分解〃这句话,可见属于排版中的〃脱漏〃和〃误植〃问题。预言诗虽然不全,但却有三句与我们所熟悉的〃二十二句本〃不一致:
道路已难行,巅崖见险谷,前面黑松林,虎豹皆作御。
这四句更加令人疑惑,已然真的成了谁也看不明白的〃泛预言〃了!在意义上论,还不如〃二十二句本〃有用,相比之下,〃二十二句本〃似乎比朱、杨两本中的〃三句〃本更为贴近预言诗的原始状态,所以,我只能姑且认为〃预言诗被删改〃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于是,只剩下了〃《 西游记 》本身被改动过,而这篇预言被保留,没有被改动〃这一假设需要论证,而至此,〃乌巢诗案〃已经由〃故事文本研究〃转到了〃百回本《 西游记 》成书过程研究〃这一层面上。
〃《 西游记 》本身被改动过〃这个命题的意思是:〃《 西游记 》最原始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通行本〃中那么多的妖魔,那些妖魔是后来加上去的,而在编辑百回本《 西游记 》时,编撰者并没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忽略了这篇预言诗,结果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
换句话说,假如真是这样,那么百回本《 西游记 》就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不是一本有着整体架构,完整计划的〃个人著作〃。〃汇编之书〃和〃个人著作〃都可以利用前人已有之书,但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汇编之书〃是将前人已有之书,找编辑者编辑为一本完整的书,而〃个人著作〃则是参考前人已有之书,然后依照自己的思想,进行整体的再创作。
由此可见,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与〃乌巢预言诗〃同步的妖魔的数量和质量。那么,《 西游记 》中最原始的妖怪群体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而百回本《 西游记 》到底是〃汇编之书〃还是〃个人著作〃呢?欲知所有问题的答案,请看第二回《 来者可追 》。
第97节:第二回 来者可追(1)
第二回 来者可追
面对〃与'乌巢预言诗'同步的妖魔〃这句话,其实应该这样去理解:
◎ 在原始《 西游记 》成书过程中,先出现各色妖魔,后出现〃乌巢预言诗〃。
◎ 〃乌巢预言诗〃是编撰者对原始《 西游记 》文本中已有的妖魔的一个总论。
所以,寻找符合条件的妖魔,得在〃明刊世德堂本〃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去探究最古老的有关《 西游记 》的资料,应该算是《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今存宋元刻本两种,虽然它的成书时间还有争议:有的说它属于〃宋代话本〃,有的说其早在晚唐、五代就已成书,是那时候寺院〃俗讲〃的底本。但无论是唐或宋,它无疑都是《 西游记 》的先导。《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现存不过一万五千余字,原书分十七节,第一节全佚,以下各节分别是: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王天宫第三;入香林寺第四;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入九龙池处第七;( 题目原佚 )第八;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入沉香国处第十二;入波罗国处第十三;入优体罗国处第十四;入竺国度海处第十五;转至香林寺受心经本第十六;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整篇《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中,出现了不少极为原始的西游故事:
◎ 幻化成女人的火类坳头白虎精( 疑为〃白虎岭白骨夫人〃前身 )。
◎ 九龙池中的〃九条馗头鼍龙〃( 疑为〃九头虫〃和〃鼍洁〃的前身 )。
◎ 文殊普贤幻化成〃女人国〃女王试探三藏( 疑为〃西梁女国〃和〃四圣试禅心〃前身 )。
◎ 西王母池三藏撺掇猴子偷蟠桃( 疑为〃人参果事件〃前身 )。
但上面的人和事都过于久远,其实是不足为凭,为了进一步寻找,我们需要更加接近明刊本的《 西游记 》资料,所以朝鲜的《 朴通事谚解 》浮出水面这本书其实只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本教科书,但在其下卷中,有着足以考知《 西游记 》原始古本( 元或明本 )的记事,叫做《 西游记平话 》( 又名《 唐三藏西游记 》),其中有一段描写唐三藏所经历灾难的总评文字,非常值得注意:
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钩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刁蹶也。
第98节:第二回 来者可追(2)
这段文字很有价值,它提出了七家最原始的妖魔,分别为:黑熊精( 熊罴 )、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和多目怪、狮子怪、红孩儿怪( 牛圣婴 )。
此外还提到了四个地名,其中的〃火炎山〃应该就是日后的〃火焰山〃,而〃薄屎洞〃应该是后来的〃稀柿衕〃,〃女人国〃则会演变为〃西梁女国〃,唯有〃棘钩洞〃难以理解。
《 朴通事谚解 》中除了引用了这段〃灾难汇总〃,还较为详细地引用了一段有关〃唐三藏引孙行者到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圣〃的文字:
唐僧往西天取经去时节,到一个城子,唤作车迟国。那国王好善,恭敬佛法。国中有一个先生,唤伯眼,外名唤〃烧金子道人〃。见国王敬佛法,便使黑心要灭佛教,但见和尚,便拿着曳车解锯,盖起三清大殿,如此定害三宝……先生对唐僧说:〃咱两个冤仇可不小哩!〃三藏道:〃贫僧是东土人,不曾认得你,有何冤仇?〃大仙睁开双眼道:〃你教徒弟坏了我罗天大醮,更打了我两铁棒,这还不是大仇?咱两个对君王面前斗圣,那一个输了时,强的上拜为师傅。〃唐僧道:〃那般着。〃伯眼道:〃起头坐静,第二柜中猜物,第三滚油洗澡,第四割头再接。〃
此后的文字与百回本《 西游记 》〃车迟国〃一段文字大同小异,伯眼大仙有个徒弟叫〃鹿皮〃,而他自己本身则是一只老虎,被猴子叼去了头颅而死由此可见,车迟国的〃虎鹿羊〃三大仙也应该是原始妖魔之一。
接下来要提到的是元钞本《 销释真空宝卷 》,它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与《 西游记 》有关的宝卷,此宝卷与宋元刻西夏文藏经同时在宁夏被发现。《 销释真空宝卷 》的行文,除了偶用七言诗为偈语外,一般叙述都是采用三、三、四格式,其中有一则集中记录了三藏取经的故事,也有数句有关原始《 西游记 》妖魔的概论:
正遇着,火焰山,黑松林过……罗刹女,铁扇子,降下甘露;流沙河,红孩儿,地涌夫人。牛魔王,蜘蛛精,设( 摄 )入洞去……灭法国( 明显是车迟国的事情 ),显神通,僧道斗圣……戏世洞( 稀柿衕 ),女儿国,匿了唐僧。
这里出现的新的原始妖魔,主要是牛魔王,罗刹女两位,但此时的牛魔王未必和罗刹女有夫妻关系,甚至并非是〃牛魔王〃,或许只是一个牛精也说不准牛魔王和罗刹女结婚生下了红孩儿,这一段是后人在改编时点的鸳鸯,并做不得准。
由此可见,在原始的《 西游记 》文本中,各色妖魔最多也不过十几家左右,目前可以认为是原始《 西游记 》中出现的妖魔一共有九家,它们分别是:
地涌夫人、车迟大仙、狮子怪、黑熊精、黄风怪、蜘蛛精、多目怪、红孩儿怪、罗刹女。
第99节:第二回 来者可追(3)
不但妖魔数量很少,而且有关它们的故事情节应该也比较粗陋,而〃乌巢预言诗〃就是在这之后出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有关预言的几句,就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奥妙了: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我们不妨将这八句连起来,按照预言家的口气来解释:
取经的人啊!当你们经过黑松林的时候,请要特别仔细,不要中了地涌夫人的圈套;在这条西去的险路上,有很多迷惑人的妖魔,这是你们必经的险阻;有深山中的精灵控制住了国家的政权,它们将与你们为难;吃人的凶险多发生在深山的洞穴之中,请你们不要靠近;还有一些妖魔多是虎狼之辈,你们尚且可以应付;更有一些最高等级的狮象魔王,连虎豹都是它们的手下,这一点你们就要注意了!
这些〃预言〃如果针对如今的《 西游记 》通行本,当然属于无济于事的废话,但倘若针对的是妖魔很少且故事简单的原始《 西游记 》文本,则这段〃预言〃还算是非常丰富翔实的!
由此可见,《 西游记 》的文本果然属于〃累世增加性〃:在《 西游记 》最原始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通行本〃中那么多的妖魔,那些妖魔果然是后来加上去的,而在编辑百回本《 西游记 》时,编撰者并没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忽略了这篇预言诗,结果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
由此可想,现在所流传的《 西游记 》,也许真的只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不是一本有着整体架构,完整计划的〃个人著作〃。当然,现在说这个话还言之尚早,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结论其实除了挖掘〃原始妖魔〃这一招之外,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高明的办法,那就是分析〃文字〃:文字是最诚实的东西,如果《 西游记 》长达一百回的文字风格一致,构思皆奇特,那么就毫无破绽可言。但只要是属于后加入进去的,经过汇编的文字,其风格与品质一望便知,是作不了假的!欲知如何从文字风格与构思创意方面来挖掘《 西游记 》所存留的线索,请看下回《 百结悬鹑 》。
第100节:第三回 百结悬鹑(1)
第三回 百结悬鹑
其实从百回本《 西游记 》第十三回〃取经开始〃到第一百回〃取经结束〃,这中间八十七回的篇幅,都在重复一个〃佛肚竹模式〃:此竹其节间膨大,状如佛肚,形状奇特,故得名〃佛肚〃,而《 西游记 》的取经部分也存在这个问题总是遇见问题,发生冲突,最后继续前进。如此如一节节的佛肚竹一般,包含了四十多个大小故事,好似蚯蚓一般,切作数段,依然可以段段独立存活。
百回本《 西游记 》这种可以随意〃隔断〃和〃合并〃的特性,也就意味着故事与故事之间可以不断地插入新的故事:在四十几个故事中,有的写得文字很好,有的却文字一塌糊涂,有的故事创意很好,但有的却既拖沓又重复,甚至是将之前的几个故事拼拼凑凑而已!倘若百回本《 西游记 》出于一人之手,又怎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所以我在《 天涯道路 》部分,曾多次在文章和批语中提到过有关〃此定为后人伪作〃的概念。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我所谓〃伪作〃的概念,其实是针对〃西游原始文字〃而言的,是后人增补上去的故事而所谓〃后人〃,其实也是明朝那些古人了。
在这里,我想以构思与文字的新旧优劣作为标准,比较郑重地将〃西游十四年〃间出现的故事进行相对合情合理的划分,基本上分为四大类:
◎ 疑似原始文本中的故事,简称为〃原始〃。
◎ 疑似原始文本但后来经过加工丰富的故事,简称为〃改良〃。
◎ 疑似后人增加的优秀故事,简称为〃添花〃。
◎ 疑似后人为了凑数而增加的俗套故事,简称为〃蛇足〃。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现行的〃西游十四年〃(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 ),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在四十一个大小故事中,〃原始本〃只占了十一个,〃改良本〃占了十二个,〃添花本〃占了十个,〃蛇足本〃占了八个。按照这个数字,意味着依据原始《 西游记 》文本呈现或是改良呈现的,只有二十三个故事,占总数的一半,余下的十八个故事,都属于后人编撰加入的要依据这个表格来看,〃西游十四年〃所发生的故事还真是良莠不齐,这长达八十七回的西游文字不但不是〃天衣无缝〃,而且缝补拼缀甚多,都赶上〃百结悬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