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男二女-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里屋嘀嘀咕咕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躺在外屋炕上的父亲发话了,写作业不悄悄写,哇啦哇啦的能写好个作业?
建设连忙说,爸,我问作业呢。
父亲说,什么问作业,问作业还需要胆子大么。别瞎说八道了,赶紧写完睡会觉。
母亲被爷俩的对话逗的“扑哧”一声笑了。建设做了个鬼脸不敢再说了。
建军哥仨在里屋写作业写不到心里去,外屋的父亲想午休也睡不踏实,天燥热的身上都是潮的。睡不着索性坐起来,和正在发下午蒸丝糕面的母亲说话。
父亲说,建国想开车的事黄了,这两天老是闷着头不说话,跟他说了两回也没多大作用。可别憋出点毛病来。
母亲说,不会吧。开不成车就还干原来的活。喜欢归喜欢,厂里不让开也不能就闹气呀。建章劝过他了,说没事了。
父亲说,那就好。可能还有点想不开,小脸子还得耷拉两天。昨天发的那几张票都收起来了?
母亲说,都放躺柜里了,还有上几次发下来的,都放一块了。又好几大张了。
父亲说,抽空问问他们那几家还要不要,要就给他们送过去。
母亲说,下午去吧。几家都转转。
父亲说的那几家有后院树生家,隔壁王家,院里米奶奶家,还有前院老朴家。这几家和刘家经常有来往,互相借个东西什么的。他们的生活条件都挺好。家里凭票供应的东西家买的少,发下来的布票、线票、糖票什么的哪年也能攒下好多,都送给了他们这几家。这些东西不买,日子也能过,但有两样东西是每年秋天必买的,一个是土豆,一个是白菜。这是一家人过冬的必备物资。
土豆每年由粮店按粮本上的人头供应。把土豆买回家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每次粮店来了土豆,人们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奔走相告。家里有闲人的立刻拿着粮本去排队。轮到谁谁买,不准挑,挨着袋子搬。过称后,倒在地上,一家人围住开始挑拣,大个的好的装在一起,半个的不太好的装在一起,吃的时候得先紧不好的。剩下的碎块以及土豆皮子和土面要收起来交回粮店换回同等重量的土豆。家里人多,每年买回的土豆就多。除了粮本上定量供应的,父亲还要借来邻居的粮本再多买一些。统统弄回家后,归好类。接下来好几天都要吃土豆。把那些不太好的用水洗净,放在大锅里煮熟,剥了皮弄碎,掺在面里烙山药饼,蒸山药丸子。直吃的一家人闻到山药味就打饱嗝。
大白菜和土豆一样,也是过冬的当家菜,也要山样高的狠狠买回一堆。
土豆和白菜买回来,剩下的就全是母亲的活了。土豆要一个一个地重新挑拣一遍,这回不象在粮店购买时那样仓促。将整袋土豆倒在自家地上,轻拿轻放,慢慢挑选。按品质的优劣、个头的大小分别装入小袋,放在小南房的空地上码好。
买回的白菜要分成两部分,挑出外层绿梆子完好的个头较大的,整齐的码放在土豆旁边。这些菜和土豆入冬后要用破旧的棉门帘盖严,不能受冻,也不能受热,隔一段时间还要将大白菜上下倒一次,有烂邦子得及时扒下来。将外面有些烂的梆子掰下来放在一旁,处理后要先吃把挑好的白菜放在大盆里洗一遍,再用刀从中一劈两半,一一平平放入缸中,每放几棵就均匀地撒一把盐,不能多,多了就腌不成酸菜。这样一直码放到高出缸沿才住手,上面压一块大石头,石头要洗净,不能带脏东西,会烂菜。先满满摁两大缸,每隔几天母亲就用力向下压几下石头。不出半月,原来冒尖的一大缸菜就会变软下沉,而且还要继续下沉,直到彻底变软。这时就成了两个半缸菜,母亲将两缸菜倒进一个缸里,腾出一个缸继续放凉水,这一段时间的水就总带着一股酸菜味。再过不了几天酸菜就能吃了。母亲淹的酸白菜很好吃,不象别人家的总爱烂。孩子们放学后经常偷偷从缸里挑菜心生吃,又酸又脆还带一丝丝甜。
白菜淹进缸后,母亲还要从进城的菜农手里买些雪里蕻和芥菜,将它们洗净放在小缸或坛子里,多放些盐,淹成咸菜。储存的土豆和大白菜,以及咸菜、酸菜倒替着吃。这些菜一直要吃到来年开春以后。
母亲常年累月作家务,手上裂了许多口子,每年淹菜都是母亲的一大关,裂了口子的手浸在盐水里,那种滋味是旁人想象不出的。看到母亲那痛苦的表情,孩子们总是不忍心再出去玩,一直帮母亲做完这些事。
第十章 工作与婚姻的关系
    第十章   工作与婚姻的关系
建国的司机梦没有做成,他很苦恼,心里不痛快。但他不知道比他更不痛快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建章。
建章答应过建国,说等事后查一查问题到底出在哪,死也得死个明白呀。可到底怎么个查法,这可让建章做了难。她想过几个办法,一是直接问书记;二是问后勤小张;三是到职工中暗访。可是想来想去,这几个方法都行不通。直接问书记,怎么张这个嘴,就说建国这个司机没干成,是不是因为没送礼?没法张这个嘴,也不能这么问。可要是冠冕堂皇地问,那书记准能给你摆出一大堆理由来,比如建国不适应这个工作;比如建国现在的工作干的挺好,继续干吧,这个岗位重要,离不开他;比如建国可是你的弟弟呀,要注意影响。等等。随便说出一个来,你就没法反驳,况且也不能反驳,书记可是组干科长的顶头上司呀,还想不想干了,还想不想进步了。书记不能问,那就直接问小张?问他是不是送礼了?是不是找人搬门子了?那小张能告诉你么?这两人都不能问,到工人中去暗访?那更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万一谁给捅到书记那,那就什么什么都完了。不能因小失大呀。建国这次司机干不成,以后还有别的机会。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建章不禁自己偷偷地乐了,这都想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哪跟哪呀。
想给建国一个交代却办不到,那就只好做他的工作了,把他说通了这件事也就摆平了。她只好找建国谈了几回,在单位说,回家也说。总算没白费口舌,把建国给说明白了。
这几天的工作太忙,局里头要来检查工作,要给书记准备汇报的材料,还要发展两个新党员。干了组干科长后,团支部书记也还一直兼着,也有一堆的事。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搞的焦头烂额,很晚才回家。可回了家母亲的嘴又唠唠叨叨的没个完。什么事?还不是婚姻大事,说的建章耳朵里都快起茧子了。
建章抱怨母亲的整天唠叨也是有她的道理的。她自己的事她也着急,她能不着急么。眼看着周围岁数差不多的大姑娘小伙子都一个个成了家,成双成对的进进出出,她能不受刺激,能无动于衷么。虽然见过毛主席,年轻轻的还当上了科长,可她也是人呀。为什么周围的人就不拿她当正常人看呢?
前后脚进厂的几个小姐妹现在还都在车间干活。建章原来和这几个人是无话不说,整天唧唧喳喳,虽然工作挺苦挺累,可大家有说有笑的也就不觉的了,可自打她进了科室,当了科长,这帮姐妹跟她来往的次数就少了。也就只有二妞张玉兰还能经常过来跟她说说话。
建章问二妞这是为什么?二妞吭吭吧吧的说,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她们都说你变了,不象从前了,整天跟个小大人似的,绷着个脸,那么严肃。她们都说和你说话不象以前那么随便了,有点紧张。
建章莫名其妙而又好笑地说,我有那么可怕么?是我变了么?我还以为是她们变了呢。建章说完又反过来问,那你怎么和她们不一样?
二妞笑着说,这还不是因为上次我被车间主任欺负,没人为我做主,当时我死的心都有了,后来我硬着头皮来找你,你要是再不管,那我可就全完了。是你帮我告倒了他,厂里处理了他。所以我觉得你没变,而且还比以前更够意思了。只是……只是实在不象以前说话那么随便了。
建章如梦初醒道,噢,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我已经变的没人样了,没人敢看了。看来我得抽空向她们解释解释。你也帮我跟她们说说。
建章刚进厂时,有几个同般大小的小伙子与建章在工作中有说有笑,建章在他们中的印象也很不错。到后来,建章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进步的速度加快了,逐渐地跟这些小伙子们疏远了,淡漠了。她自己没有觉察到什么,但周围的人感觉到她的巨大变化。这时候她已经从车间调进了科室工作。这以后她心里只装着两件事,一是工作,二是家庭。在单位拼命工作,出成绩,让领导放心,让同事们挑不出毛病。回到家里帮母亲操持家务,帮父亲治家。她也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只是她想尽量把这件事往后推,弟妹们还小,家里的生活负担太重,父亲的压力太大,自己晚一天出嫁,就可以替父亲多分担一天的忧愁。这期间也不断的有领导、同事、邻居给她介绍对象,但她的心思根本就没放在这上面,不是草草的见上一面,就是问了问情况后干脆面也不见就婉言拒绝了。周围的人不是说她不食人间烟火,就是说她太傲一般人瞧不起。这是前几年的事情。
直到今天,看到厂里和她年龄相仿的姑娘小伙都结了婚,抱上了小孩,建国已参加工作三年,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些改善,自己也已步入了大龄青年行列。这时她才暗暗地为自己的终生大事发起愁来。但她清醒地知道,这不是愁能解决的问题。她错过了许多好时机和最佳年龄,再想遇到双方都满意的的确是件很难的事情。
这几年的紧张工作让建章活的很充实,但静下心来细细的想,联系到自己的婚姻大事仍旧遥遥无期,不禁感到怅然若失,心里一下子空虚起来。正所谓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作为同龄人,别人没有的她得到了,而别人已经得到的,她却不曾拥有。所得和所失,熟重熟轻,她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就这个问题,她小心翼翼的问过建国。建国说,不要得呀失呀的把自己搅在里面出不来。你把这个问题想的太深奥了。简单地说,肯定是耽误了,可并不太晚,比你岁数大却没成家的人有的是,只要认真对待,这不是问题。她又从侧面问过二妞。二妞没有建国那么好的理解能力,她颇感茫然地说这个问题我可搞不懂。不过,我猜到了你的意思,我认为你想说的是,天下的好事不可能让一个人都占了去。建章好像不认识二妞一般认认真真的看了她很久,她认为二妞真是了不起,把折腾了她好几天的问题,只用了一句话就轻松的点破了。她虽然没有建国的文化水平高,但她的确有比建国高明的地方。以后有机会,一定得推荐她去学习。本来她还想再去问问父亲,但她怕伤着父亲,给父亲增加心理负担和无谓的痛苦。既然二妞已经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心中已经敞亮多了,再没必要问任何人了。
得与失的问题弄明白后,建章不再苦恼和彷徨。她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作好该做的事。把自己从原来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不能让婚姻大事成为影响工作的绊脚石。她忽然很严肃也很认真地想到了两个字“缘分”。看来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归结到这两个字中来,无论是婚姻、工作还是其他别的什么。
第十一章 “童养媳”事件
    第十一章    “童养媳”事件
连着好几次,只要是星期天休息,建军起了床就往树生家跑,一直到中午快吃饭才回家。母亲对他说,那么早就往人家跑,惹人讨厌。建华的话里带着刺说,他那是赶着去给人家倒尿盆,怕去晚了这点好事就做不成了。谁让人家是干部家庭呢,每次去都给点好处吧?建华说完看了一眼建业。建业正收拾书包,听建华的话茬不对,抬头看时,建华正看他,他明白了她的意思,这可咋办才好,他马上又低下头。
建军这回一点斗嘴的意思都没有,不知是不是怕建业为难。他不急不恼地说,你们爱说啥说啥,反正我不干那丢人的事。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说,不过好处肯定有,没好处我去干嘛。告诉你们吧,有好玩的,树生他爸把家里的收音机给他了,我俩已经给它来了个大卸八块。嘿嘿,那里面的东西,真好玩!好玩透了。
建军一个劲地说好玩,说的建设心里直痒痒,求建军下次再去带上他。建业心里也发痒,但他却忍着什么也没说,因为上月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树兰从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下子突变到讨厌到了极点。
那天上语文课,老师讲到童养媳这三个字时,作了许多解释,有的同学还是没弄明白。下课后,树兰在坐位上给别人讲解,可气的是她拿建业当例子。她说童养媳就是从小就嫁到别人家去干活,建业他妈就是童养媳,不信你们问他。说完扭头对坐在她后排的建业说,我说的没错吧。
树兰很自然的一说,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建业却觉得脸上挂不住了,感觉到全身的血都往头上涌,他没听别人讲过也没听母亲讲过她是童养媳,就是童养媳这三个字也是今天才听说。从老师的解释看,他肯定地认为这个词没有一点好的意思。此时树兰将这丑恶的词语和辛劳淳朴的母亲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简直无法忍受,无地自容,他含着万分委屈的泪对树兰大声怒吼道:你妈才是童养媳!
树兰被他的吼声惊呆了,她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童养媳又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不过是穷人的孩子早出嫁吗。平时建业从没有大声讲过话,他的吼声使旁边的同学也惊讶不已。树兰完全没了往日的张扬,带着几分怯懦,她动了动嘴,然后低低的而且是颤颤地说,我是听你妈去我们家说的,我又没瞎说,你干吗发火呀!不等她说完,建业又吼道,你就是瞎说!说完他强忍着没有流出的泪冲出了教室。
在班里,建业极怕同学知道父母及家里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家的情况和别人有许多不同,而且很糟糕。同学们也都很忌讳别人知道关于父母的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包括父母的名字。应为每个班里都有几个不爱学习,却热忠于给别人起外号,拿别人取乐的同学。上学期高年级的一个同学不知从什么渠道知道了另一个同学父亲的名字,课间这位同学就拿那位平时少言寡语、软弱无力的同学父亲名字取乐。他一边绕着桌子敲着簸萁转着,一边嬉皮笑脸地大声说,某某某是我儿,天天给我倒尿盆,倒了一盆又一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平时被他欺负惯了的同学冷着脸一言不发,两眼冒火地盯着兴高采烈的他看了片刻,之后毫不犹豫地顺手抄起一把凳子朝他头上砸去,他傻了似地呆呆地站在那里楞了好一阵,这才捂着血葫芦似的脑袋往学校医务室跑。
这次“童养媳”事件发生后,建业对树兰恨之入骨,以至于树梅再去找建华,他都会无端地生出许多气来。自习课老师不在时,他都会对站在讲台上维持纪律的她暗暗地骂上几句。有一次这几句没出声的咒骂,居然被她看出来了,告了老师,第二天被老师训了一顿。他由此更觉得树兰这个家伙该死。
树兰是班长,也是班里绝对的大王,就连班里的男生也没有不怕她的。她父亲是十三级国家干部,每月工资120元。母亲也是国家干部。父母工作忙,几个孩子的午饭经常到饭馆和食堂解决。家里鸡蛋不断,每次一煮一锅,当零食。建军常去找树生玩,那一盆诱人的鸡蛋也是吸引他的重要原因,每次去基本上都能混上一颗。要知道建军和兄第们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见到一颗。夏天他家孩子身上穿的都是“的确良”。树兰的脚上经常穿着皮鞋,有男生不服她管的,她也不告老师,就用皮鞋踢人。她父亲战争年代负过伤,腿有些拐,走路一晃一晃的。几个敢怒不敢言的男生认为给她起外号都不解气,背地里编顺口溜取笑她,最有名的是“马拐子一百二,块八的确凉”。
树兰不但在学校天不怕地不怕,回到家里也是傲气十足。
家里三个孩子中,她是最任性最厉害的一个。家里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她又是最小的孩子。上学前象个漂亮的布娃娃,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自小吃喝穿戴无一不是由着她的性子来。她和哥哥姐姐打架,不管她有没有理,最终她总是有理的一方。无论父母向不向着她,她一贯是最后的胜利者。一次,树生的铅笔盒丢了,母亲又给他买回一个。这个铅笔盒十分好看,比她半年前买的那个还要漂亮。她非常喜欢,刚开始求树生把新铅笔盒让给她。树生说,我原来的那个丢了,才买回一个就送给你,我用什么?她嘻嬉笑着说,你用我的。树生说,我不,你那个都用旧了,我不跟你换。后来一看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她死死地抱着新铅笔盒说,不换也不行,这个已经归我了。树生生气地说,你还讲不讲理?她瞪着眼说,不讲,就是不讲。树生气的向母亲求援说,妈您看她!母亲在中间和稀泥,说树兰你先把这个还给哥哥,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