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队司机
黄良才
(档案92…4…14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西南运输处服务司机
及机工
林猷杰
(档案92…4…14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40426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救济队司机
华开国
(档案92…4…14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太平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27978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川滇东路管理
局司机
韩仕元
(档案92…4…14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太平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27972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川滇东路管理
局司机
朱 华
(档案92…4…14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槟城
简 历:汽车五团宪兵,二十
一团副官
冯亚书
(档案92…4…143)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佄马仕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61024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八所厂技工
符树丰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1939年9月,参加南侨机
工服务团第九批回国;1940年—1944年,在曲靖川滇东路第二大队
李山河
(原名李成业)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1939年—1945年,在滇
缅公路抗日开车。1945年—1949年,在国民党川西供应局开车,1949年起义编入解放军第十八军汽车十六团
王亚昌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1939年参加华侨机工回国
服务团,后分配到缅甸仰光安装车辆,续后随海外华侨捐赠的汽车队回国。1940年,到达昆明,后分配到西南运输处第二汽车修理厂工作。第二次重返缅甸安装第二批车辆,直到1942年回国工作
冯家瀛
籍 贯:琼山市
侨居地:泰国
简 历:1939年8月,参加“泰国华
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抗日
王日波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槟城
简 历:中国复兴公司司机
吴明波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星洲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40594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川滇东路局
机工司机
吴惠民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1939于昆明西南运输处,后
调入重庆军政部机械修造厂第二工厂,1940年保送成都军校学习,1941年毕业到荣誉第二师五团输送连任排长,后调任48师(郑庭笈师)任连长。1942年,调降落伞总队第二大队第五队任队长。抗日胜利后回原籍务农
谢章农
籍 贯:海南万宁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1939年在新加坡参加南洋华
侨抗日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九批回国,到昆明潘家湾西南运输处。1940年,到短途车队六大队,驻保山,后编入华侨先锋队第二中队,驻芒市,中队长为吴福华。1942年,考入滇西战干团,毕业后分配到重兵暂编汽车团,后转到陆军野战重兵第10团
邢 明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1939年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抗日服务团回国抗日,
1940年3月,改入会川中央军校第十七期二十总队步兵科受训,1942年5月调军委南洋班二期受训,1942年10月于重庆卫戍总部稽查处任稽查员、科员、所长等职
林鸿玉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暹罗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滇缅运输局司机
韩瑞丰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泰国
简 历:西南运输处
沈冰生
籍 贯:海南
侨居地:霹雳
简 历:西南运输处
王冠时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槟城
简 历:西南运输处华侨机工互助社
林家景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怡保
简 历:西南运输处
华景学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太平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27915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汽车、华侨二大队,川滇东路运输局
汽车二大队
陈业贤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
证 件:外交部护照11520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
林运江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40481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及中缅运输局
符云山
籍 贯:海南
侨居地:太平
证 件:华侨登记证180249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及中缅运输局
王诗伟
籍 贯:海南
侨居地:马六甲
证 件:外交部护照1040628号
简 历:西南运输处
符信初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沙劳越
简 历:西南运输处
林猷廷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柔佛
简 历:西南运输处
邢福秀
籍 贯:海南
侨居地:太平
简 历:西南运输处
王家杰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星洲
简 历:西南运输处
何启卿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滇缅运输局机工
汤振藩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太平
简 历:西南运输处
莫宏钦
籍 贯:定安
侨居地:柔佛
简 历:西南运输处五大队司机
黄文轩
籍贯:海南
侨居地:霹雳
简历:西南运输局
回国批数不详机工
张德泰
(档案92…4…14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泰国
简 历:西南运输处
陈 私
籍 贯:海南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滇缅运输局司机
苏照安
籍 贯:海南
侨居地:太平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
局、滇缅运输局司机
王绥和
籍 贯:文昌
侨居地:马来亚太平
简 历:西南运输处华侨先锋第二
大队第五中队
朱儒春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滇缅运输局司机
张学禄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吉隆坡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滇缅运输局司机
陈贵琛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泰国
简 历:西南运输处
陈玉进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泰国
简 历:南宁市饮食服务公司海天饭店职工,七十年代逝世
云大俊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泰国
简 历:西南运输处
符天清
籍 贯:海南
侨居地:太平
简 历:西南运输处
许振裕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星洲
简 历:西南运输处
张国庆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
简 历: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滇缅运输局司机
牺牲或失踪名单
为分别在1939年马来亚霹雳、槟榔屿、新加坡等地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征募汽车驶修机工人员回国服务登记表(仅找到的三卷档案)中查找到的二十名海南籍机工,但在复员名单中缺,可能牺牲或失踪
白昌泰
(档案54—30—945 P22)
籍 贯:琼山
侨居地:怡保新街场笠士漫那街
四十五号新桂林街
担保人:周国泰
回 国:第5批
黄昌文
(档案54—30—948 P0245)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新加坡柔佛古来埠
担保人:徐世润
回 国:第5批
许福鸿
(档案54—30—946 P0248)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槟城大络NO。7
证 件:驶机P4618/1938
担保人:孔繁孙
回 国:第5批
林明存
(档案54—30—945 P83)
籍 贯:海南
侨居地:马来西亚太平务美街
担保人:罗正锦
回 国:第5批
严福镇
(档案54—30—945 P116)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巴生港口都落牙弄律州二号
香厘茶室
证件号:礼申NO。19444
担保人:邓受杰
回 国:第5批
黄业坤
(档案54—30—948 P0270)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新加坡阿罗惠连,门牌18号
环华阁
担保人:陈建池
回 国:第5批
李亚德
(档案54—30—948 P0253)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新加坡士乃黄德茂
担保人:杉石锦
回 国:第5批
黄奕发
(档案54—30—948 P0244)
籍 贯:琼山
侨居地:新加坡柔佛古来埠
担保人:郭盛唐
回 国:第5批
符和地
(档案54—30—948 P0234)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蜜驼律符氏社
担保人:陈森
回 国:第5批
符 晟
(档案54—30—948 P0273)
籍 贯:文昌
侨居地:实利达十四条石187—e源泉号
担保人:符致逢
回 国:第5批
林光德
(档案54—30—948 P0300)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星洲敬照街琼兴茶室
担保人:黄方白
回 国:第5批
陈献江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槟城陈氏祠
担保人:陈书宽
回 国:第5批
符和则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槟城丹绒文雅新海景
担保人:黎亚光
回 国:第5批
许阿裕
(档案54—30—947 P0018)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星洲小坡佘街四十一号
新合盛号
担保人:钟运拔
回 国:批数不详
卢业炳
(档案54—30—947 P0064)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新加坡军港十四条石
证件号:照S。24469
回 国:第4批
罗绩猷
(档案54—30—947 P0077)
籍 贯:海南琼海山辉村
侨居地:星洲琼海居猛街门牌二十九号
回 国:第5批
李异良
(档案54—30—947 P0080)
籍 贯:海南
侨居地:星洲小坡亚岜街五号中华
基督教海陆康交
回 国:第4批
黄修炳
(档案54—30—947 P0081)
籍 贯:海南琼海
侨居地:新加坡加东伊士哥街五百号
担保人:黄方白
回 国:第5批
符亚兴
(档案54—30—947 P0061)
籍 贯:文昌
侨居地:新加坡小坡中国书店
回 国:第5批
符鸿庆
籍贯:文昌
侨居地:槟城
担保人:符克浓
回 国:第5批
附录 采写大事记
陈达娅采写过程:
一、1989年;回家乡海南岛找到父亲故居。
二、2000年10月随三位老机工王亚六、罗开瑚和翁家贵第一次重走滇缅公路,沿途拜访其他老机工。
三、2004年起,利用工作之余,到云南省档案馆整理南侨机工资料。
四、2005年5月,找寻到当年西南运输处驾驶兵陈立忠、分队长梁文杰。
五、2005年8月再次重走滇缅公路。
六、2005年10月,分别拜访已故南侨机工李大勋、黎家明的遗孀和家人。
七、2005年12月采访机工王亚六、罗开瑚。
八、2006年2月8日,到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寻访87岁南侨机工吴惠民;嘉积镇寻访已故机工王亚昌的儿女和王云峰的遗孀和儿子;同日,再次回到父亲故居;次日找到大姐;10日,到海南三亚找到已故南侨机工陈逸家人。
九、2006年5月14日,与机工第二代赴缅甸。第三次重走滇缅公路缅甸路段,即中国畹町至缅甸腊戍。
陈勇采写过程:
一、2005年6月29日,赴南京拜访原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生、中国远征军联络参谋、华侨抗日队队长,现任南京市政协专员、中国远征军缅甸战史研究专家王楚英老人。
30日,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在缅甸抗战中有关华侨大队的历史档案。
二、2005年7月5日至15日,应邀到昆明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暨南洋华侨回国抗战纪念活动。期间:
6日,在云南省南侨机工联谊会拜访老机工王亚六、翁家贵和罗开瑚老人。
8日至12日,在原瑞丽市刀副市长(女,傣族)的引领下,一行5人,第一次重走滇缅公路,访芒市、畹町、龙陵、腾冲、松山、保山,考察滇西抗战战场遗址。
13日,初次到云南省档案馆查阅南侨机工资料。
三、2005年7月19日,写信给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反映海南籍南洋华侨机工在云南抗战的事迹和现状。
四、2005年9月14日,第二次赴云南省档案馆,查阅父亲陈邦兴的档案。
五、2005年9月28日至10月1日赴新加坡,走访新加坡海南会馆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资深记者、专栏作家韩山元。期间,两次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9层,查阅有关南洋华侨抗战史料。
六、2005年10月1日至6日,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太平和怡保,寻找父亲当年在南洋工作的足迹和遗址:
1日,访马来西亚爱国公委会主席郭仁德先生。
2日至3日,赴太平埠,访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霹雳州主席和太平埠海南会馆乡亲;赴怡保寻找“福特”汽车厂遗址。
4日,访马来西亚霹雳州苏丹拉律当酋长拿督温亚默先生及北霹雳咖啡茶商公会总务王书锦,日新茶室老华侨陈丕春。下午,在太平参加记者招待会。
七、2006年2月,到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寻访87岁南侨机工吴惠民,到嘉积镇寻访已故机工王亚昌的儿女和王云峰的遗孀和儿子,并到九曲江镇乌皮凤楼村查看已故机工陈昭藻的旧居。
八、2006年5月14日,赴缅甸,第二次重走滇缅公路缅甸路段,即中国畹町至缅甸腊戍。途中,寻访机工第二代叶晓东。
九、2006年5月16日,第三次到云南省档案馆查阅南侨机工1942年5月从缅甸八莫撤退回昆明的档案。
十、2006年9月4日,第四次到云南省档案馆,查阅南侨机工档案,核对1946年复员机工名册和牺牲人数,并翻拍机工照片。
十一、2006年10月5日,赴海南省东方市寻访92岁机工黄迎风老人。
7日,赴海南省万宁市龙滚镇青山园村寻访87岁机工谢章农老人。
后记
这是我们第一次写书。大家都是非文史学科出身,因此,尽管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改了数次,终于定稿了,却还是差强人意。
酝酿写这本书,是在2005年7月7日。这一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特殊日子,也是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六十六周年的日子。这一年的5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瞬间,全世界的媒体聚焦北京,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为之振奋!中华民族的统一不会太遥远了——这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企盼。
南侨机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参战华侨的一个重要群体。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南侨机工的3193名热血青年,如今健在的已为数不足30人,平均都已年届九秩。垂暮之年,他们更加渴望祖国早日统一,民族富强。唯有这样,他们那些战友的鲜血才不会白流,九泉之下才能够瞑目。
作为南侨机工的第二代,我和我的父亲陈邦兴——一个出生在海南,谋生在南洋,又回到祖国抗战救国,并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归国华侨——一起生活了24年,耳闻目睹了他身边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与侨居地南洋有关,与当时的国民政府有关,与自己的中华民族有关。
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1946年南侨机工复员登记资料证实,这一支来自南洋、由3193人组成的特殊群体,他们为民族抗日救亡和解放事业,挥泪告别南洋回到祖国,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有一千多人永远地告别了南洋和南洋的亲人,长眠在滇缅公路沿线,静静地永远守卫着祖国的西南边陲。他们的牺牲重于泰山!抗战胜利后,仅有四百多人返回侨居地,八百多人则留在了国内,参与新中国的建立和现代化事业。这群热血的海外赤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留在国内的八百多名南侨机工,虽然享受了抗战胜利的喜悦,但随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令这些勇士迷茫了,他们各自选择了生存的方式。在“十年动乱”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又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大多数人面对自己报国理想与现实处境出现的剧烈反差时,始终坚信爱国无罪,坚定不移地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而得到的却极其微不足道,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每一位南侨机工的经历,都是一部动人的故事。翻开华侨抗战史,面对尘封六十多年的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如今当你轻轻地去触摸它时,不仅会让健在的老机工眼圈发红而落泪,也会让我们为他们在滇缅公路上的付出,感动而哽咽。
健在的二十多位耄耋老机工,不用太长的时间也将陆续与世告别,他们的人生历史将永远画为句号。因此,我们虽然工作忙碌,但还是分秒必争地抓紧时间,用粗糙的文字将他们真实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并插入部分发黄的历史照片,结集成书,供后人翻阅、研究和借鉴。我们希望本书出版后,能让每位健在的南侨机工在子孙们的朗朗书声中,再次重返滇缅公路,回味那光荣而艰险的经历。将来,我们还要把这本书带到我们的父亲和已故的南侨机工们的墓前,慢慢给他们细读。我们会告知九泉下的亲人,你们当年告别南洋回国参加抗战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们的英勇业绩和赤子功勋,已经载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将被人们永远传颂!
一年多来,我们踏足云南、海南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两次往返于滇缅公路。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