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太感谢啦!”我虽口称感谢,心中却在琢磨他那句“暂住几日”的话。他到底是谁呢?
我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因为还在刚才我们交谈时,早已顺公公并小喜子急急地朝这边走来。看到我时他们微一错愕,但并未停留就跪拜道:“恭迎四阿哥!四阿哥吉祥!”
什么?他就是康熙的第四子,未来的雍正皇帝?我一阵错愕,慌得也跪拜道:“奴婢不知道是四阿哥,刚才多有冒犯,望四阿哥见谅!”开玩笑,后世人人都说雍正气量狭小,喜怒无常,我可不敢得罪他!只是看着眼前人,我怎么也不能把他和阴险狠毒联系在一起!
“都起身吧!”他言语不再似刚才那么温柔,却多了一份威仪。随后他就在顺公公的带领下朝西侧厢房而去,临行前还不忘回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又是一阵错愕,呆呆得目视他的离去,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才回过神来叹道:“昨日的厢房竟是为他准备的!”
―――――――――――――――――――
四阿哥来行宫的事很快荣儿她们也就知道了。她们都在猜他为何会来。最后还是小喜子过来说,是因为行宫刚修建好,皇上有要事不得空来看,遂命四阿哥来,看看还有哪些不如意需修缮的地方。然后他又对我说,顺公公要我去奉茶。在我临出门时还不忘叮嘱我说,四阿哥最爱喝的是普洱茶。我回头白了他一眼,道:“聒噪!”然后就出去了。也不知他又和荣儿几个说了什么,身后传来他们吃吃笑的声音。
说来也是,我家世代爱茶。自我记事起我便知我太爷爷辈就常年饮茶不断,更别说我爷爷辈和我爸爸辈的了。到我这辈,饮茶也是每日必需。午饭后不久,家人就会冲一杯茶,慢慢地品,既可以冲淡食物的油腻,又可以振一振精神。而我却不太爱在饭后饮茶。我总是在午睡后,也就是大概下午三四点钟时才会泡一杯茶,主要是怕午睡前饮用影响睡眠。大概是由于家人所爱之茶不尽相同,所以平时看得多了,我竟对不同的茶该如何饮用也略知一二。比如这普洱茶,若和贡菊以3:1的比例置入茶具,一起冲泡,口感会尤为清爽。所以我特地为四阿哥奉上了一杯。
“嗯,今天喝的普洱,比我以往所喝,有种不同的滋味。”在品过一口茶后,四阿哥赞叹道。他细看了一下茶碗,笑对我说:“你放了贡菊?”
“是的。奴婢是将普洱和贡菊以三对一比例,一起冲泡的。”我低着头轻轻答道。
“你为何这样做啊?”他饶有兴趣地问。
“普洱茶性温和,菊花清热解毒,两者同时饮用,性能调和,功效倍增。”我抬起头看着他答道。
“哦!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他略一沉思,又问:“你是在哪儿看到的?”
“也不是在什么书上看到的。我们那儿的人都这么喝。”我这不算骗他,在21世纪的中国,普洱加贡菊一起饮用已不是什么秘方,人称“菊普茶”。
“你们那儿人倒也会享受!”他赞叹道,又品了一口茶。
这时小喜子又捧了一些册子进来。顺公公跟我使了个眼色,我就明了地告了退出去。
晚上荣儿早已睡下。我也稍微收拾收拾准备睡下。当我去关那屋门时,不自觉远远地朝那西侧的厢房望去。只见那儿还点着灯,一个挑灯夜读的人影大大地映在窗上,我没来由得看着那影子出了一会神,又低声叹道:他竟还未睡!随后关门进屋,躺在荣儿身边睡下,不久就进入了梦乡。
第四章 品茗
我一向都有早起的习惯。起早不是看书,就是锻炼锻炼。昨日看那《资治通鉴》费了好多神,把我锻炼时间都占去了。今天就吸取教训,先锻炼,再抽空看会书。我所谓的锻炼不过就是绕湖跑一圈,或是爬到瓮山顶再下来,随后在湖边扭扭腰、压压腿而已,主要是防止自己长胖。刚才我已经绕湖跑过了一圈,现在正抬高了腿进行前压。我将右腿伸直抬高,放在一棵柳树的枝桠窝里,左腿则伸直站立,左脚尖与右脚尖呈九十度角。接着我腰扭转九十度,上身朝右腿压去,直到自己的脸碰到右腿才算一下,如是我做了十下。接着我要进行侧压。也就是两条腿保持姿势不变,腰不扭转,而是高举左手臂带动身体朝右腿压去,直到左手够到右脚脚面才为一下。就在我正准备侧压时,由于身体并不扭转,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身后。结果发现,四阿哥正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的表演。
“呀!”我一声惊呼,连忙停止了下压的动作,把右腿放了下来,随后向他请安:“奴婢给四阿哥请安!”
“起吧。”他笑着看我,又道,“你这又是在唱哪出啊?”
我本来绕湖跑一圈后已是面色红润,经他这么一问,脸就觉得越发得烫了。我该怎么解释呢?我刚才做的让他发现,多不雅观啊!想到这,心中一阵懊恼。
他见我低头不语,朝我近走几步,用手轻轻抬起我的下颚,望着我的眼睛道:“你为何总是能这么引起我的注意?”似是在问我,又似在问他自己。
我望进他的眼睛,不禁一阵迷茫。那双明眸就像一泓深潭,似乎望不见底,却让人早已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他的气息似有似无地拂过我的面颊,我才惊觉现在我们的姿势有多么的暧昧,连忙挣脱他的手向后退了几步,道:“奴婢失态了!望四阿哥见谅!”
他也似回过了神,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似地笑着问我道:“《资治通鉴》读得如何啊?”
我红着脸答道:“有些字生僻,我不认识。有些话也看着不明白,所以没看多少!”
“那午膳后来房中找我,我解释给你听。”他言语之中大有不容推脱之意,说完笑笑,转身离去。
他为何这么关心我《资治通鉴》读得如何呢?还要亲自给我解释?我心中一片茫然,愣在原地。
―――――――――――――――――――
原本是想午膳后拿着书去找他的,结果上午荣儿去瓮山上办事,下山时不知什么原因,竟从山上滚了下来。虽然已经醒来,没有生命危险,可还是摔坏了腿,不能下床。经过这一风波,我也早把找四阿哥读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午饭是我在床前喂她的。虽然她现在已经睡去,但我坐在床边不敢离开,怕她醒来口渴却找不到人。望着躺在床上的人儿,回忆她在我落水后对我的照顾,想到平时我们情同姐妹,再看着她受伤的腿,心想这么小的人儿就得离开父母,无人照顾,进而想到自己像她这般大时正是高中时期,每日父母悉心呵护,而如今却与父母相隔千里,恐怕此生再难见上一面…如此种种,心头一酸,泪就不禁流了下来。
突然门帘被撩起,我连忙擦擦眼泪,转头去看,只见四阿哥满脸怒容的望着我,却在看到我满脸泪痕时,气色又缓和了下来。他踱到我身边,我坐着,他就站在我身边。就在我以为他会说什么时,他却突然把我揽起,轻声道:“你下午有事不能赴约为何也不派人知会我一声?害我等了一个下午,又不知怎么回事,还以为是你不想见我。”
我错愕地被他揽着,脑中一片空白。突然又像想起什么,我把他稍微推离了一些,道:“荣儿受伤了,奴婢得照顾她不能去,没有通知四阿哥,望四阿哥恕罪!”我特地将“奴婢”两个字说得重了些,就是想提点他,也是要提点自己。
他是谁啊?当今的四阿哥,未来的雍正帝!我怎么可能让自己爱上他呢?他也不可能真的爱上我,不过是一时兴趣罢了!他现在就已有福晋、侧福晋,并格格、答应等,未来做了皇帝更是要有更多的妃嫔,我可不想成为他众多女人中的一员,终日望断秋水,盼望丈夫的恩宠。再说他是雍正皇帝耶!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应该是属于事业大于爱情的人,每日勤于政务,用现在话说就是“工作狂”,我怎么可能希望他在一天工作之后还能在众多女人中想起一个微不足道的我呢?既然明知后面会有怎样的结果,不如前面就有所回避,不要等到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时才后悔莫及!我暗暗下了决心。
他没想到我会是这样的反应,紧紧地盯着我的双眸。我知道此时我的眼睛里不会有任何的情愫,因为就在刚才,我已经将它们收起,压在了心底深处。他看了一会,没在说什么,扭头离开了屋。
第二天一早小喜子就传话,让我将西厢房的被褥收起。我没料到他会这么快就离开,不禁好奇地问小喜子:“四阿哥今早离开啦?”
“哪?他昨天晚膳前就走了!”小喜子笑着说。
“那他能赶回府中吗?”我关切地问。
“那还用你操心?四阿哥是骑快马去的!”经小喜子这么一说,我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
随后的日子我都很少出门,终日围绕在荣儿身边,照顾她的起居。约莫过了一个多月荣儿就完全好了。日子似乎又恢复如常,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似的。只是那双眸…
转眼春去秋来。我每天捧着《资治通鉴》读一小会儿打发时间,经过一个酷暑,这本书竟也被我读完了。每想于此我心中就泛起一丝骄傲。
这日正在屋中闲坐,荣儿在耳边不知在聒噪些啥,我却无心去听,心中正踌躇着现在要不要饮会功夫茶。我在21世纪就对功夫茶情有独钟,而到这里却苦于没有茶具。前些时候我就嘱咐小喜子,去内务府办事时帮我留意一下,看看京城中有没有这种茶具卖。康熙朝喝功夫茶并不流行,所以茶具想必是很难买,小喜子也就一直没有来回过我。就在几日前,小喜子竟真带着一套功夫茶具来见我。我一阵高兴,忙问他是怎么得到的。他支支吾吾地不知所云。我也就没有深究,只是好好谢了他一番。
终于下了决心,让荣儿帮我搬了一矮桌到屋门前,我也把茶具收拾收拾,随后拿了出来。我选了一处平坦而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荣儿把矮桌置好。荣儿问我是何意,我却笑儿不答,只嘱她去把顺公公和小喜子他们一并喊来。她狐疑着不肯去,我就笑央求她,并对她说要演出好戏给他们看。听此她才笑说我神神秘秘的去了。
我把茶具一等摆置完毕,就静等他们过来。恐怕阳光刺眼,我就一直低着头晒太阳。
“咦——”耳畔传来的狐疑声让我不禁抬起头看,却见四阿哥并一十七八岁的少年站在不远处,那声音就是那少年发出的。
我连忙起身迎上道:“奴婢见过四阿哥!四阿哥吉祥!”说完,又看看那少年,却不知该怎么称呼。
“这是十三阿哥。”想是看到我的犹豫,四阿哥平淡的说。
“奴婢见过十三阿哥!十三阿哥吉祥!”我朝他也做了个万福。
“起身吧!”那少年笑着,又道:“四哥,我们过去看看,这丫头都在摆弄些什么?”说完,他俩从我身侧而过,来到我刚摆置好的东西前。
“你这是…?”十三阿哥饶有兴趣的问。
“奴婢今天闲暇,正待饮会儿茶。”我低着头轻轻道。
“饮茶需这么多的物什?”十三阿哥问道,忽又道:“我看着倒有些眼熟,像是在何处见过一般。”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四阿哥一眼。四阿哥却无动于衷,似是没有听到一般。
“这是一套功夫茶具。”我解释道,“奴婢以前在家闲暇时常饮这功夫茶。”我没有骗他们,我21世纪的家中就收藏着一套尚好的功夫茶具。
“哦!”十三阿哥高兴地道:“我嚷嚷着要来看看,四哥还犹豫!瞧!如若不来,哪有大饱眼福和口福的机会?”说完,斜睨着四阿哥笑。
四阿哥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瞪了他一下。
听他这么一说,大有不走,要向我讨茶喝之意,我亦不好违逆,只好招呼他们入坐。时荣儿亦匆匆赶来,对我道:“顺公公他们说不得空,谢过姐姐好意啦!”说完,朝两位阿哥看了一下。
我点点头,也入座,而荣儿则伺立一旁。
饮功夫茶需一套“茶道组”,包括:茶筒,形如笔筒,用来放置其它器具;茶匙,拨茶用,像细长小勺;茶夹,用来夹杯等;茶针,茶刀及茶漏。另又有功夫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洗、砂铫及红泥小火炉等。我将这些物什分别摆置好,以便于我取用。
我首先将红泥小火炉升了火,将装有水的砂铫放于炉上烧煮。水,我就让荣儿取自前面的瓮山泊,又嘱荣儿持了羽扇对那炉内煽火。告诉她要注意火候,及时用钢筷增减木炭。而我则洗了一下手,点起了一支香。顿时香烟悠悠袅袅,幽香传来,令人心旷神怡。我也尽量用柔和地声音道:“此乃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那边水仍在炉上还未沸腾,我则拿起茶筒,用茶勺小心拨了一些出来,放于小碟中,拿给十三阿哥和四阿哥鉴赏。在他们看时,我柔声道:“此乃孔雀开屏,叶嘉酬宾。我们今日所饮之茶乃产于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大红袍’。”随后我又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这茶及所用茶具的情况。这“大红袍”是前日小德子并这套茶具一并送来的。我当时还纳闷,他是如何能弄到如此名贵的茶。今日在我说完“大红袍”后,十三阿哥似有似无地瞟了四阿哥一眼,我就心中隐隐有了答案。我努力不去想这些,而此时正好铫里的水已经沸腾。
我用那煮沸的水一边浇烫着茶壶,一边道:“此乃大彬沐淋。”待约莫壶温尚可时我停止了浇淋,拨了些茶放入茶壶中,然后有意提高了砂铫,向茶壶内冲水,顿时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来。接着我边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边道:“此乃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然后第二次朝壶内冲水,不仅将开水注满茶壶,而且在加盖后我还继续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本来这一道应称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但想到现在所处时代只有皇帝可以称龙,所以我有意省略道:“此乃重洗仙颜。”
冲泡武夷岩茶时是要备有两把壶,刚才用的那把壶称为“泡壶”或“母壶”,是专门用于泡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我缓缓得将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待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母壶热度又冲开水,称道:“此乃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下一道本是“祥龙行雨,凤凰点头”。同样是由于忌讳,所以我只是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我则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却并不多言。
此时闻香杯中斟满茶,我将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闻香杯上,然后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我用双手将扣合好的杯子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四阿哥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并示意他将茶传给下首的十三阿哥。在他传好后,我又将一杯递给了他,道:“请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他们狐疑地望着我,想是不知该怎么做。于是我也就端起一杯,以作示范。我用左手把扣合好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此时闻香杯中热茶已全部注入品茗杯中。我边仔细地看着茶汤,边道:“请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注意观察,看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随后我又闻了一闻闻香杯底,道:“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请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闻一闻杯底留香,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他们依我所示也做了起来。
待他们闻完,我又微抬手示意道:“三指护鼎,初品奇茗。”其实在后世是称“三龙护鼎”,所谓“三龙”则是指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指头。我示意他们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然后对他们道:“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他们依我言做了。
接着我又为他们斟了第二道茶,边斟边道:“古人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再斟流霞,二探兰芷。请两位阿哥第二次闻香,细细比对,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说完将斟好的茶递给他们。待他们闻香过后,我又道:“请二品云腴。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此乃喉底留香。”
待他们第二道茶品完,我又斟上了第三道茶,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并解释道:“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这种闻香的方法被称为‘荡气回肠’。”他们如此做后,脸上露出了赞叹之色。
我示意他们品第三道茶,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然后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