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出来混,就混出人样-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只老虎?女人真的个个都是神经质,人人都有毛病!
陈依琪不能忍受这种被利用、被欺骗的感觉。全厂工人都受骗于朱弘友的道貌岸然,全被他玩弄于掌中了。什么企业转制,不就是他们几个人想方设法要牺牲全厂职工的利益,合法地侵吞掉国有的资产。虽然自己不是同谋,这里面没有自己丁点的事,但自己一样是要成为卖厂求荣的罪魁祸手。这次千万不能再忍气吞声,做了软脚蟹!要是此时不争,那自己真成了朱弘友的一丘之貉,那在工友面前就不会再有洗刷清白的机会。现在与朱弘友争,不仅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名誉,而且还能赢得工友们的赞誉。你朱弘友可以冠冕堂皇地说,这一切是为了改革开放,为了经济发展。我也可以标榜出更高的境界:财产是神圣的,无论是个人的、集体的、企业的、还是国家的,都应该不容侵犯。
“我不会让你得逞!”陈依琪夺门走了。
08
    8
陈依琪第一时间赶去找到了小凤子。小凤子听得气不打一处来,脱口就是她那句招牌骂:“全她妈的比黑!”
陈依琪说:“这事要靠厂里的工友,谁也没能力阻止得了,只有找政府!虽然那些当官的对钱权交易、贪污腐败都见怪不怪,但在政府的嘴里从来就没说过不反贪污腐败!要是能让政府将朱弘友当贪污腐败的典型抓,这事他就休想能得成。我想朱弘友也不会有多大的背景,他成不了老虎,也就是一只死苍蝇而已,他刚好够格符合政府打击的对象。”
陈依琪和小凤子商量,只有去报告市体改委,才能制止朱弘友。两个人没敢耽搁,立马就赶去了市府大院。
市府大院有军人站岗,不是任何人想进就可以进。小凤子和传达室的人吵着闹着说是自己有紧急的事情,非得与体改委主任亲自谈。门卫坚持没有预约不得入内,如果是单位公事,也需要出示单位的介绍信。陈依琪灵机一动,让小凤子别再出声,她上前告诉门卫,自己是体改委主任刘梓彦的小姨子,因为家里有急事,又电话联系不上他,烦请门卫传达一声,让他能出来一下。陈依琪说话声音委婉动听,再加上她那很甜美的笑,门卫便放弃了坚持。
体改委刘主任真的出来了,陈依琪忙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还先赔了不是。
刘主任带她们进了市府大院,并且亲自接待了她们。但她们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刘主任向他们宣传了企业转制的相关政策,还反复解释,伴随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改革难免会有阵痛,现在是长痛不如短痛。刘主任同时也肯定了她们关心企业转制改革的热情,但也提醒她们,要揭露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钱权交易、贪污腐败行为,还必须要注重证据,凭想像和道听途说,是没办法让组织上立案调查的。
刘主任送她们走时,特意给了她们自己的名片,还在名片上写下了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市检察院、市纪委的接待电话,他交待她们,如果有事来找他,别走正门,市府大院边门和后门容易进些,也可以随时打电话与他联系。
陈依琪决定要搜集朱弘友将工厂自卖自买的证据,但意外的是她父亲突然生病住了医院,这搜集证据的计划也便彻底地落空了。没有还在工厂上班的陈依琪收集证据,已经下岗的小凤子便什么也做不了。
小凤子并不死心,她去串联工友,想多点人去上访,也好引起政府重视。但大多数工友痛骂上几声以后,便没有了小凤子的热情。这类事满街都是,谁管?国家的财产,张三不拿,李四也会拿,谁有本事爱拿谁拿去,反正都轮不到咱平民百姓拿。全市很多工厂都说有上千万上亿的资产,不是只需要上级领导一句话,也都零转让了。现在全中国到处都在分国产,为这事去上访,还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陈依琪虽然还三天两头去工厂上班,却已无力也无心再去关注厂里的事了。她整天忙着四处借钱,一百二百都借。她也向朱弘友开口借了,朱弘友没有掏自己的腰包,而是让她打了份补助申请,他批了个字,申请一千元,同意给五百。
朱弘友说:“不管怎么样,大家都是讲情义的。”
陈依琪拿着那五百元,哭笑不得。
没两天,陈依琪又第二次开口向他借钱,朱弘友十分为难地说:“刚刚给了补助,怎么好又要开口申请呢?”
陈依琪是急着借救命的钱,气得恨不能用吐沫吐他的脸,而朱弘友嬉皮笑脸地还想着要和她温存上一番。陈依琪当着他面解开外套,撩起了衣服,露出了自己一对丰满白皙的乳房,冲着他坚挺着,还故意轻轻地晃动,挑逗着他说:“女人谁都有,但很少象我这样有型,你看清楚噢……”朱弘友看得心乱意迷,垂涎三尺,心慌慌、色迷迷地就冲了上来,她突然拉下衣服转身就走,头也没回一下。
三个月下来,工厂转制结束了,果然是虚拟的上海老板成了赢家。上海老板以三百万元的现金买下了吴梁市食品厂的全部财产,号称一梱柴,围墙内的一切。但是,上海人始终没有在工厂里露面,来接手工厂的是一位温州的私人老板。
温州老板以支付一千万元现金和出让百分之三十股份的代价,与上海老板合伙开办吴梁市食品厂有限公司,准备机械化生产饼干制品。新老板决定,所有从业人员都改从农村招聘廉价合同工,原厂人员一个也不留,全部进入市再就业服务中心待岗。
小凤子知道了这结局,而政府官员根本就没人去理会这买卖中是否有猫腻。政府正在大力提倡企业转制,企业转制成功,是政府官员渴望得到的政绩,这也是他们可以升官发财的本钱。小凤子开始懒得再去求助政府官僚,她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对付吃里扒外的朱弘友:“我就是制不了你,也不会让你消停,就是只能抓把虱子扔你身上,也要让你先浑身痒痒难受着!”
三个月过去了,面对着厂门一侧风水墙上新贴出的那张白纸,茫然失措的陈依琪独自在默默流泪。此时,在她混沌而创伤的脑海里,涌现着雾海似的迷茫未来,只有那棵吊死范健的孤零零的歪脖子树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越来越清晰,那树正向她伸出粗大的手臂,热烈地向她伸展着怀抱。她也真希望有这样一个百年不渝的依靠,从此可以远离尘嚣,不再背驮人世间的一份份负累。
不知何时,朱弘友出现在了她的身后,朱弘友还想骗她,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轻声说道:“真的没想到,他们竟然连我也要辞了……”
陈依琪擦去眼泪,她头也没回,一动不动地站着,什么话也没说。
朱弘友凑近她,说道:“今天晚上我想在新太湖饭店请你一起吃饭……”
陈依琪没反应,朱弘友以为是她默许了。他太相信,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只要舍得三瓜两枣就能哄得她们开心,便恬不知耻地轻声说道:“我真的很想你,晚上我们开个房……”
陈依琪掉转头来,冷丁丁地盯着他,那目光象闪着寒光的刀剑,直剌着朱弘友的眼晴,朱弘友不由打了个寒悸。
陈依琪冷笑着,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来:“我家的狼狗也正在发情,它好过你!”
第二章09
    第二章
9
陈依琪还没走到家门口,就听到了楼上自家屋里传来父亲惨烈的叫声。她慌忙跑上楼掏出钥匙来开门,却怎么也对不准那锁孔。这时,隔壁人家的门先开了,邻居王阿姨探出身来说道:“依琪啊,你爷叫一整天了,你还是送他去医院吧。”
陈依琪一边还在找锁孔,一边回头说道:“他不肯呀!”
门开了,陈依琪一边退着身子进门,一边打着招呼:“对不住了,糟践乡邻了。”
“没啥,没啥。”王阿姨叹息了一声,满脸的同情。
十多天前,也是听到了这叫声,邻居们打了120,救护车都开到了楼下,但陈依琪的父亲就是不出门。救护车上的医生进门查看了病人的病情,翻了翻病历,也不再坚持要病人送医院了,他们要走一百元车费,连张收据也没给,救护车就开走了。陈依琪白白损失了一百元,这让邻居们觉得非常过意不去。
陈依琪父亲患的是胃癌,已经是晚期。一个多月前,在医院里确诊为胃癌时,癌细胞尚未转移,医生说可以做胃切除手术,还有根治癌症的机会。但父亲是自费治疗,没有劳保卡,所以医院要求病人家属必须预交五万元的费用才能做手术。
房改时,陈依琪为了借三万多元,已经将所有认识的门坎都踏过了,现在又急着要五万元,实在是无处再借,但她还是硬硬头皮,一家一家的跑,一个熟人一个熟人的求。就算她信誉良好,东拼西凑,最后也只有借到手一万七千元。
陈依琪拿着交完一万七千元的收据,差点就要跪下身去求院长,请医院先帮着做手术,余下的钱再宽余几天时间,一定凑来。院长不说不做,也不说做,一边说会尽快安排,一边又让她尽快凑钱。最后陈依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交上三万一,就是凑不齐五万来。这手术,医院也就始终没有做。
父亲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虽然没动手术,但化学药物用了不少,病情比进医院时不见好转,反日益恶化,慢慢也知道了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便开始拒绝治疗,要求回家。他的态度很坚决,逼着女儿快点办理出院手续。
陈依琪说什么都不答应,她还想要瞒骗父亲,让他配合医生好好治疗。
父亲说,他知道女儿的孝心,但为了这不会有结果的事情,要让女儿背上一世都还不清的债,父亲的良心又怎么能安顿?死后的灵魂又怎么能安息?回家吧,挨上这恶病,只能听天由命。
守夜陪父亲的陈依琪,很快就和一位值夜班的护士大姐谈得热络,象是老熟人似的。那位好心的护士大姐知道她父亲是自费,在聊天时,便悄悄地劝告陈依琪,不要再往水里扔钱了。有钱人家烧掉点钱,买个心安不会伤元气。你家没这个条件,就早点刹车吧。你父亲的胃癌已经转移,蔓延到了全身,化再多的钱也是救不活的了。患上了这不治之症,有些意外能活着的,其实很少是医院里医治的功劳。
护士大姐告诉陈依琪,几个月前,郊区来过一位也是胃癌晚期的病人,一诊断是胃癌,一天都没在医院待满,家属收拾收拾东西,连医生给了配方的药都没化钱去取,当天就出院回家了。前二天他有家属来看其他病,住了一天医院,聊起那胃癌晚期的病人,说他在家里,至今都活得好好的。家属没告诉病人患的是胃癌,病人也就以为患的只是一般性胃病。反正十人九胃,所以病人也就没当回事了。因为病人吃点什么都会吐,家属怕他没营养,身体扛不住,就让他每天都吃螺旋藻。螺旋藻胶囊卖得很贵,他们就去养殖场直接买螺旋藻粉,每天都让病人大剂量的吃,听邻里说,胡萝卜可以抗癌,便又让病人每天喝上十几杯自已榨的胡萝卜汁,一二毛钱一斤的胡萝卜,也化不了什么钱,现在病人居然可以吃米饭了。医院得知了这消息,给了家属一笔钱,去拍了病人的照片做广告,便成了医院妙手回春的实例。现在那张病人照片作为广告,还在医院门口的宣传栏里贴着呢,以此吸引更多的癌症病人前来就诊。
癌症病人是医院的摇钱树,医院尽管大把赚钱就好,治死治活都不用承担什么责任,所以也不会有压力。尽管癌症注定是治不好的多,但城里人几乎没有人会象农村里来的人那样干脆选择放弃,最后几乎都是人死了,钱也化光了。
陈依琪去找主治医生,询问父亲的病情是否恶化,癌细胞有没有转移。医生说得含含糊糊,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在她再三地逼问下,医生说要再做一次全面检查,才能知道准确的结果。最后检查的结果出来了,证实了那位护士大姐所说的是真话,父亲身上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五脏六腑,连血里和骨头里都有了癌细胞。
那些报告都是仿晚才出来的,结果转告给陈依琪时天也黑了,主治医生说完话也该换衣换班了。这白色的医院一到了夜里,一样也是四处都浸透着黑暗。陈依琪恨在心里,恼在脸上,但又无奈那医生一脸的无辜,医生也不是神仙,医院承包的是创收,谁也没承包要治愈病患!再说这癌症是世界级的不治之症,你能指望什么?一个以救死扶伤作天职的神圣之地,同样没有道德底线,也一样成了趋利场,这穷人活着还能有什么希望?
陈依琪一晚上都不想多等,依着父亲的要求,连夜去办理了出院手续。最后医院打出来的帐单,看得陈依琪急火攻心,差一点当场就晕死过去:这半个多月的医疗费用不多不少,刚巧是缴了的三万一千元。
当她去找值班院长理论,院长居然告诉她,因为病人是自费的,医院化每笔钱都化得十分小心慎重,还出于人道考虑,已对其治疗费用做了最大限度的减免,否则,她得付上三万五千元。帐单上一笔笔的开销都列清楚了,没有一笔有误。
这时,陈依琪想起了小凤子骂人的话,在心里吼了一声:“全她妈的比黑!”
10
    10
父亲回家以后,什么胃口也没有,连喝口水都会吐出胆汁来。他明显地在瘦下去,不几天便开始全身的疼痛,象是浑身爬满了嚼肉啃骨的虫蚁。
起初,陈依琪的母亲用四五个罐头瓶帮他在疼痛处拔火罐,疼痛有所缓解,可以安静上几个小时。后来用上十几个罐头瓶,全身都挂满了,也不顶用。那身上拔了火罐,一圈圈地发黑发紫,全身没一处是好的,象过火熄灭后的木炭。
这癌症的痛不是一般的痛,它是种说不出情形的痛,是刺痛、胀痛、灼痛、辣痛、绞痛、跳痛、串痛、坠痛、冷痛、肿痛、紧痛、空痛、涩痛、酸痛、麻痛、隐痛、干痛,好象全是,好象又全不是,反正全身都在痛,痛得他的叫声撕肝裂肺,连那床单被褥也都撕裂得没一块完整。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吵着闹着要女儿出去买老鼠药喂他。他一再说,能让他快点死,就是女儿尽了天大的孝心。在他眼里,象是女儿掌控着生死簿,只要肯拿笔勾上一笔,他便可以解脱。他哀求女儿,别再眼睁睁地看着他承受这疼痛的煎熬,这和活生生的在油锅里炸,肉机里绞,礌石里碾,砧板上剁没有两样。只是几天的功夫,父亲就已经被疼痛折磨得没有了人样。
为了缓解父亲的疼痛,陈依琪赶去医院找那主治医生,想求他配几支杜冷丁。但无论她怎么说,主治医生就是不肯答应,他坚持必须要在病人在诊的情况下,视病情需要才能开出杜冷丁的处方。后来,主治医生显得又无奈又同情,只得给了个电话号码她,让她去试试,或许对方有办法能帮她找到杜冷丁。主治医生再三表白,他是知道她父亲的病情需要,完全是出于常人的同情心。他要陈依琪保证,千万不能告诉对方,是他提供了电话。
陈依琪打电话过去,说明了家父的情况,希望能找到杜冷丁。
原来对方也曾经是癌症病人的家属,病人都已经逝世好久了,他们好奇怪怎么一直不断地会有癌症病人家属打给他们电话,寻找杜冷丁。也许是出于对癌症病人家属的理解和同情,他们还是很耐心地向陈依琪解释,他们从前用的杜冷丁,都是去找贩毒的人买的。在老城区周河浜的小巷里能找到吸毒的人,打听一下他们就能找到毒贩子了,对方还交待陈依琪,要带好病人的病历卡去,毒贩子看到了病历卡才会放心地买给她。
陈依琪根据电话里的指点,果然顺利地买到了杜冷丁。那毒贩子一看她带去的医院病历,一下子便没有了警惕,但买卖还是费了些周折。那杜冷丁用皮套十支捆成一捆,外面用纸包着,是藏在砖墙缝里的,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五十元一支,五百元一包,不讲价。等她付了钱,毒贩子走远了,才让她去那墙缝里取。毒贩子拿走了钱,她还没拿到货,深怕被骗了,心里那个慌啊,浑身都在索索的抖。毒贩子刚一转身,她就冲到了那墙缝的地方,伸手一摸,陈依琪这才松了口气,还好,东西真的就放着呢。
陈依琪又去药店里买了针筒,自己帮父亲注射。这杜冷丁虽然是有用,但也管不了几小时,几天功夫就打没了。而她已经凑不出多买一包的现钱,毒贩子又再三声明过,他的主顾是必须要一包一买的。
陈依琪的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一只八零式的单间房,建筑面积44平米,被三张床挤满了空间,房间里那大床是自家请木匠做的,床头连着书柜,放了不少书,只有这些书还是新的,至少都不是陈旧年代的。有只老式的五斗橱,和一只樟木箱,那是在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嫁妆。那小床靠门口摆着,是可折迭的钢丝床,客厅里是张一米二的木床,应该是和屋内的大床一批做的,一样的木质,一样的式样,那上面的柜里放的不是书,而是些碗筷。加上还有一张吃饭的老式八仙桌,家里显得十分的拥挤。除了一些木制的家俱,屋里几乎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十八寸的日立牌彩电,那也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