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其实很娱乐-- 环地中海古文明 美索篇_2-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九)
   
    埃勃拉人到底去哪了?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埃勃拉人融入了胡里特人,起其文化也被胡里特人继承,后来被巴勒斯坦诸民族继承下来。
   
    不过这个推论有个缺陷,据考古发现,埃勃拉在第二次被烧后,重建了的埃勃拉文明已经不同于先前,而参与重建的可能就是胡里特人和迦南人。
   
    也就是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埃勃拉人已经消失了,如果他们只是搬迁到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而并没有跟胡里特人,迦南人融合的话,那么胡里特人和迦南人就一典型一“借壳上市”,顶着埃勃拉的名头忽悠了五百多年,最后因为赫梯的介入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埃勃拉人的消失”。
   
    不管怎么说,埃勃拉人在这样一个严重干旱,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的沙漠地区,曾经建立过一个繁荣的国家,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明,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有份参与毁坏“奇迹”的纳拉姆辛不光在西线摆平了埃勃拉,还在南方波斯湾上又重征了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互掐。北达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山脉,东至扎格罗斯山。此时的阿卡德已到达极盛。
   
    纳拉姆辛和他的爷爷不同,他总是自命为神(萨尔贡最多称自己为“某某之王”),在他铭文中他的名字后面通常都是代表身的星状楔形文字符号,纳拉姆辛最喜爱的称呼就是“神纳拉姆辛,伟大的人,阿卡德之神,四极的君主。”
   
    对于自命为神,除了纳拉姆辛自个得意之外,其他人都不感冒,阿卡德王国土崩瓦解之后几百年出版发行的长篇叙事诗《阿伽德的诅咒》就把纳拉姆辛狠狠涮了一把。
   
    诗的开篇就大吹法螺,极力赞美阿伽德(就是阿卡德)的全盛时期,什么城市富庶又不缺乏智慧啦,人民过着富足,和平的生活啦,估计就是照着“伊甸园”的版本吹的。
   
    接着就开始拿纳拉姆辛说事了,说他带着马仔在尼普尔跟人PK的时候得罪了神恩利勒(美索第二主神,地神),怂恿马仔砸神像,在“禁伐树木之门”砍树木,拆“和平门”,并把战利品运回首都。
  纳拉姆辛这样干使得“阿伽德由智慧变的愚蠢”,恩利勒也迅速展开报复,从山上释放出“一个无法无天的民族”,直到“他们象蝗虫一样遍布大地”。
   
    不久,阿卡德乱成了一锅粥,瘟疫,盗匪横行,国内“信使无法赶路,航海者无法行船”,为了平息领导(恩利勒)的怒气,一群低级别的神决定让整个阿卡德被黑锅,诅咒到:“阿伽德,你竟敢攻击埃库尔(神恩利勒在尼普尔的圣区),你藐视恩利勒,愿你的树木堆积如尘土,愿你屠宰自己的孩子顶替要屠宰的样,愿你的穷人被迫淹死自己的孩子。阿伽德,你那快乐中建成的宫殿,将化为令人沮丧的废墟。”
   
    结果这些都“神奇般”的灵验了(事后诸葛亮嘛),虽说这首长诗有很浓重的神话色彩,但是剥除神话元素之后,展现在偶们面前的其实就是真实的历史。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
  
   不过这段真实的历史还是稍微打了点折扣,象阿卡德内乱,王国被蛮族做了之类是不争的史实,而最大的争议就是纳拉姆辛到底有没有带人把埃库尔神庙给砸了?
  
   根据对尼普尔的考古发掘,发现埃库尔神庙并没有被砸过的痕迹,纳拉姆辛非但没砸反而重建了埃库尔神庙,这一点在乌尔第三王朝再一次重建埃库尔神庙的铭文中可以得到旁证,该铭文压根没提过纳拉姆辛砸庙那档子破事。
  
   那为什么后世会给纳拉姆辛栽赃呢?
  
   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后世无意识的讹传。纳拉姆辛重建神庙并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推倒了重来。这一推就推出问题来了,知道的是“破而后立”,不知道就以为纳拉姆辛发狠把庙给砸了。
  
   不过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不厚道的,把写《阿伽德的诅咒》的哥们的IQ忽悠的也太低了,虽然事青隔了好几百年,但“砸”跟“建”还能分不出来?砸完走人那才叫“砸”,“砸”完了再盖个新的怎么着也不
  不能算是搞破坏吧?所以这一观点太离谱。
  
   另一个观点就比较靠谱了,那就是后世有意识的造谣。
  
   纳拉姆辛老是自命为神,把自己整成天上有地上无的。如果他光自己喊喊,过过嘴瘾也就罢了,反正自娱自乐别人也管不着,可他非得让别人发誓的时候都带上他的名字,把大神们都扔在了一边,大神们有没有意见不知道,反正祭司们的意见大了去了。
  
   祭司们的传统是只拜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神,无缘无故的空降了一个看的见也摸的着还时不时指手画脚的“神”,祭司们就如同猛啃了一顿苍蝇,那叫一个恶心。
  
   从纳拉姆辛自命为神的那一天起,纳黑也随之诞生,其主力就是祭司阶层。
  
   阿卡德时期的纳黑们的不满还只是写在脸上,毕竟纳拉姆辛是个狠角色,得罪了他基本就只能去地狱旅游观光了,后世的纳黑们就无所顾及了,阿卡德都没了,还怕个毛,所以明目张胆的造谣,栽赃,于是就有了《阿伽德的诅咒》里的“纳拉姆辛狂砸大神庙”。
  
   虽然纳拉姆辛后来被人栽了赃,但在当时他还是很滋润地,阿卡德人民不但不敢当面发表不满言论,反而大拍马屁,谁让纳拉姆辛是王国一把手呢?
  
   还别说这马屁还真拍出花来了,正是因为对纳拉姆辛的歌功颂德,使得美索的艺术事业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5 23:11:27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一)
  
   阿卡德的工匠们为了能活的更滋润,想着法的哄纳拉姆辛开心 ,这一时期私人艺术品已经没多大销量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颂扬君主的艺术品。
  
   此类艺术品小到拇指般大小能挂在身上的印章,大的则有比真人还大的石雕。
  
   印章开始的作用是表示某物的可靠性和归属性,表示某人参加了某项合法交易或是起防盗作用,实用性比较高,后来又有了非实用性的印章,用来表达心中的某些愿望或是颂扬君主,纳拉姆辛时期的印章大多是此类,这样的印章被称为“奉献印章”。 
  
   印章作为古代美索文明的象征性物件,其历史是非常悠久地。
  
   大约在公元前7千纪出现了平印,即平面印章(stamp seals)。公元前5千纪则出现了“滚印”(cy…linder seal)。后期还出现了“平滚印”(stamp…cylinder seal)。
  
   “滚印”又分两种,一种是圆柱印章,另一种是圆筒印章,“柱”在前,“筒”在后,两者是同一物品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为了携带方面就把圆柱钻成了圆筒,这样一来印章的重量减轻了,某些赶时髦的女筒子就把圆筒印章做成了耳环,还别说,戴上怪好看的。
  
   早期的印章只刻有图案,“盖”出来的也是图案,在一定的范围内起文字的作用(一般是平印),文字被发明后,印章才被刻上了文字,不过图案印章并没有因为文字的出现而消失,有些印章是纯图案,有些是纯文字,而有些则是既有图案又有文字。
  
   印章上的图案或文字一般都是凹雕(凸雕也有,只是不常见),因为美索的印章都不用印泥,而是直接印在可塑性极强的软陶泥上,所以印迹就自然成为了浮雕或是凹雕,不加任何颜料已经很清晰了。
  
   平印跟偶们现在的图章差不多,都是用盖地,一次只能盖一个图案或一组文字,“滚印”就猛了,不是用“盖”而是用滚地,一滚就是一组重复或部分重复的图案,重复部分一般都对称,十分美观。
  
   虽然平印比“滚印”出现的要早的多,不过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延续性,也就是说“滚印”并不是由平印发展而来的,这一点跟圆柱印章和圆筒印章不一样,它们只是出现时间有早晚而平行发展的两种物品。
  
   相比较而言,“滚印”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平印,因为“滚印”的出现是苏美尔人到达两河流域的重要标志。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5 23:52:31    
  小小说明:
  
  历史其实很娱乐;但娱乐并不是胡扯或是恶搞;将现代元素和演绎手法融入历史只是为了拉近历史跟普通大众的距离;让历史不再枯燥;不再神秘。。。
  
  本文是《环地中海古文明》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写古埃及;第三部写古希腊和古罗马);着重介绍美索不达米亚极其相邻地区公元前发生的那些事;包括史前的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赫梯文明;波斯文明等等。
  
  关于本文的时间线索;因为是由歌词引申出历史;所以时间顺序会有点乱(主要是巴比伦和亚述);请大家能够谅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