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娴继续吟道:“粉蝶波烟暖,柳絮落风轻。

    万峰竞翠来,群水环柏阴。

    驻车石苔碧,听涧白鹭鸣。

    天高云晕浅,地阔草色新。

    残照上月早,回首惜惜行。”

    “看到没有,同样写春行的,你的诗谁个能看懂?为什么写诗,为什么写文,这是写给人看的,欣赏的。看看你小妹的诗,再看看你的诗!”

    崔大郎不以为然。小妹写的是南朝体,浮华,浅白。看看这些字眼,花,媚,青,粉,烟,絮,轻,翠,阴,碧,白,晕,新,都能做一件花衣赏了。

    辨也没法子辨解,自己小妹才十岁,自己都二十二岁了。两者年龄的差距,就没有办法比较。管它是什么南朝体,北朝体,上官体,一个十岁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诗,还能争什么!

    “这一个月,你也别想出门,给我关在家里面,好好写二十篇时文,再写二十首诗,不准用任何典故!”崔有节强行矫正。

    说完了,又冲崔娴招了招手,说道:“你过来。”

    “是,爹爹。”

    走了出来,崔有节怜爱的抚摸着她的小辫儿,说道:“你终是一个女孩子家,女红才是你的本份。”

    “爹爹,我也在学,还学了刺绣。”

    “哦,让我看看。”

    崔娴将崔有节带到她的闺房,拿出一方绣帕,上面绣着一株寒梅含苞欲放,还有一个小娘子探出半个头来,又绣着一首小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图案绣得很生动,字也好看。

    笑道:“嗯,不错,不错。”

    “爹爹,孩儿想问一件事。”

    “问吧。”

    “孩儿听说那,那……”鼓起勇气问道:“那个郑家的小郎很不好。”

    “以前小,不懂事是有的,但经过那次教训后,改了。他写的那篇文章,你不是看过了吗?就凭借那篇文章,都胜过了你的大哥。”

    “他那么小,以前又顽劣,就是改,几个月,怎么能长进如此?有可能是别人代写的。”

    “不会,我是突然前去登门造访,他们家里的人又不知道。况且几个妇人在家里面,会有什么好主意。”

    “若是有些才华,郑伯父在世时,管教得严,为什么名声不扬?”

    一个小萝莉居然有这么细腻的心思!

    仅一个疑问,都让崔有节居然产生了怀疑。不过不能说出来,道:“别要想那么多,爹爹与他有了约定。有没有本事,七年后就能看出来。上了考场,谁个帮他代写?”

    崔娴还想说。

    崔有节抢着说道:“乖女儿,爹爹不会害你。”

    “嗯。”

    然后走了出去,心中有些叹息。自己这个小女儿的聪慧,长相,才气,配那个郑家子可惜了。虽有了那条看似不可能的约定,心中多少生起后悔之意。

    ……

    但最轰动郑州的是郑朗的大舅。

    几句对句很快传了出去。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文人更喜欢争强斗狠,只不过斗的是嘴皮子。宋朝文风又很盛,结果有许多人不服邪,于是绞尽脑汁想。但就是想不出来,有的凑出来了,可意境相差得太远,自觉丢人,主动不拿出来丢人显眼。特别是简单的烟锁池塘柳,在四联中意境公认是最佳的,也是字数最少的,却是最难对的。

    结果连郑州的知州都惊动了。

    新年新气象,大家一片喜色,于是凑了一个趣,说对出一句者,赏银五十两,四句对出者,赏银五百两。

    然后将张大郎喊了过去。

    张大朗没有考中省试,也是一个举人,有功名的。张家同样是望户,财大势大。这也是郑父死后,团行不敢对郑家布帛铺动手打压的原因。郑家有人,张家也有人。

    当然了,若是郑家换作以前那个郑朗,连舅家都讨厌,没有刘掌柜的贪墨,最后末落也是早迟的事。

    做了交谈。

    然后就问:“你怎么想出这四句对句的?”

    “知州,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那个侄子。”

    “你那个侄子倒有才气。”

    也不知道有没有才气,好象臭名却是有的。犹豫了一下,说:“他以前作风也恶劣,只是这段时间学好了。”

    “哦,知错能改,也是好的。”

    “嗯。”

    “不知是你那家侄子?能不能让本官见上一见?”认为既能出了这四个对句,才气有了,说不定自己培养一下,还能得一个青眼的美名。

    “就是我大妹家的独子。”

    “那个郑家子啊……”吓得不敢吭声了。

    事情也传出去,皆不相信,认为是张大朗搜肠刮肚,想出来的四句对句,替自己侄子正名的。就包括查账的那件事,张大郎都是幕后的推手。看到没有?张家出手了,请了两个高明的人,一个掌柜,一个账房,去了郑家的布帛行。

    这件事也传到了孟州。

    但崔有节居然,还相信了郑州传来的说法。

    不相信这小子有这么好的才气。才气,还是自己小女儿才气最好啊。可惜了,是一个女儿身,否则以她的才情,培养一下,二十岁考省试,未必不能通过。

    这个黑天冤枉……

第十七章 好兄弟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过了立春,武三郎带着六个公子哥,来到郑家拜访。

    大娘有些皱眉,儿子好不容易学好了,与这群坏伴再交往,弄不好又能“改正入邪”。

    但此次查账过程中,武家三郎出过大力的。至今还有一个账册副本放在他房间保管,以防万一。

    只好迎了出来,一看,更皱眉。

    七个少年,大者十四五岁,小者与儿子同龄,都是好家境的子女。全部身穿着锦裘,头戴着四角小幞头,有的手指上还戴着玉板戒,大冷的天,手中摇着纸扇,七张干干净净的小白脸,溢不住的轻浮浪荡。

    大娘是没有从现代穿过去,否则以为这七个少年,不用打扮化装,都能演电影里面地主恶霸家的坏儿子。

    几个少年唱了一个肥诺:“大娘好。”

    “好……好。”

    “郑郎君呢?”

    “他在书房看书。”

    “能不能让我们见一下,”是客气的说法,直接就进去了。

    大娘一个妇道人家,又老实,能拿这群少年乍办?

    来到郑朗房间,郑朗正在写字,一群公子哥好象看到大熊猫一般,牛家二郎啧嘴:“朗哥子,这个字写得好啊,能比拟李西台了(指李建中,前期宋朝文人以临募飞白、二王与欧褚颜柳为主,大家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李建主,后唐主李煜、林和靖)。”

    “三郎,以后有出息了,别忘记咱春哥,”朱家的大郎朱少春无耻地拍着郑朗的肩膀。

    七嘴八舌,乱蓬蓬的一团。

    郑朗看着这几个不知忧愁的少年,哭笑不得,说道:“我们出去说话吧。”

    来到后厢房的客厅,让柳儿与四儿斟上茶,问道:“诸位,前来,有何贵干?”

    武三郎说道:“郑大郎,马上就到了元宵节。”

    “嗯,还有三天,怎么啦。”

    “我们一道去东京游玩几天如何?”

    元宵节乃是宋朝最热闹的节日。主要就是张灯观灯,各州县都会张灯结彩,灯的品种也多,珠子灯、无骨灯、羊皮灯、万眼罗灯、走马灯……还有许多灯上写着灯谜,供人猎射。

    最繁华之所,还是汴梁城。除了无数达官贵人,富豪绅士家门挂起各色奇异罕见的灯笼外,自正月初七起,皇宫御楼与官衙前,官府还会用灯笼搭起山林形状,宛如灯山。天黑后,一旦全部点亮,金碧相射,锦锈交辉,再好的形容词,都形容不出来那种壮观富丽的景象。

    除了灯外,在年前,对着宣德楼,在开封府衙外设置大型山棚,广邀各方异士,表演幻术与杂技歌舞,观者如山。若是一项表演精彩,赢得的喝彩声,能声震整个东京城。除了这些活动外,官方与民间还组织了一些表演活动。

    不考虑到边患与软弱的军事,元宵节的东京城,那可以说是真正的盛世辉煌。所以后来有一句诗,直把杭州作汴州。

    但是京城居住着多少达官贵人?这几个少年人,居然敢纨绔到汴梁,可见他们胆子之大。

    郑朗写的那篇文章,也确有其事的,原来的郑朗与这群纨绔子无所事事,真在冬天里跑到少室山转了一圈子。松下那两个老者在下棋,也是真的。几个少年跑过去观看也是真的。只是两个老者没有说那番话,倒是几个少年站在边上胡言乱语,将两老者气得三魂冒火,七窃生烟,一怒之下,将棋子棋盘收起,扬长离开。

    崔有节是看到文章的新意,若知道这个真相,就是郑朗写出米体真味,有可能当场将那张短笺撕碎!

    郑朗有些犹豫不决,脑海里还储存着《东京梦华录》里的一些文章,也想看一看如今宋朝王都的繁华。可想到家中几位娘娘的担心,立即做了拒绝,说道:“诸位,今年不行,去年家中发生了许多事,我再离开郑州去东京,不大好。要么改天我去郑州城,宴请各位如何?”

    对朋友,几位“好兄弟”还是很讲理的。

    去年在明珠楼,郑朗被打得半死,吓得几位大少爷多少天都不敢出门。

    郑家又似乎发生店里面的掌柜想侵吞财产的事,虽然处理了,余波未了。但他们更不相信,真是郑朗查出账目漏洞的。用小刀子敢,查账,好兄弟有这能力么?

    岑大郎摇着小扇子,叹息一声说:“说倒底,还是明珠楼那个小姐害的。”

    “这个骚女子,郎哥子,要么我替你出一条主意,你花点钱,将那个小姐买下来。”

    “嗯严三哥子,你知道买那个妖精得花多少钱吗?她可是明珠楼的行首,摇钱树。”

    “四郎,能有多少钱,花上三千缗,就是一头猪来买,老鸨也将她卖掉了。”

    严家三郎说得粗鄙之极,两个小丫环听了后,捂着嘴在边上窃笑。

    “三哥子,算你有理,可三千缗钱,不是三百缗钱,上哪儿弄这么多钱?”朱少春怀疑的问:“还有,买那个害人的妖精回来做啥?”

    “钱嘛,问题不大,朗哥子此次清查他家的布帛店,为家里挽回了不少财产吧。郑家就朗哥子一个独子,开口向几位大娘娘讨要一些钱帛,大娘娘能不给?余下的钱,我们几个再垫一些。那个小姐岂不就能买来了?”

    “三哥子,买来干嘛?”

    方法看似可行,自己几个人,每一个人拿上千缗钱,是拿不出来的,但是在家中想一想办法,每一人拿三四百缗钱,大约还是可以。再加上郑大郎拿一个大头,钱就凑足了。

    终不是小数字。花那么多钱,买来总得有一个用场。

    至于狎妓,几个少年大多数半发育半不发育之间,倒没有想过这么多。就是狎,也是好玩的味道多过狎的味道。

    “买来报仇啊。那天晚上害得我们丢了那么大的面子,整个郑州城都在谈我们八兄弟,将她买来后,每天用皮鞭子抽,用竹棍打,只要不出人命,是小妾,官府也管不着。然后我们也经常过来,用脚踹,有拳头揍。”

    “不错,三哥子主意好。”

    “还不够,要让她下田干活,每天太阳晒,风吹雨淋,象男人一样耕田。做不来,也要用鞭子抽。”

    “劳动也不够的,在扫厕棚,倒盂桶,每天晚上要跪着服侍洗脚。”

    几个少年越说越兴奋,眼睛放着绿光,象七匹来自北方的狼,兴奋不止,嗷嗷直叫。

    可怜边上的两个小萝莉。原来站在边上窍笑,听着听着,冷汗满面,连里衣都几乎感到汗湿了,小脸儿更是害得惨白惨白,身体骨儿直哆嗦。

    PS:小姐在北宋是专指妓女,也是一种骂人的称呼。

第十八章 诗社(一)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郑朗也听不下去,道:“诸位,咱是男子,与一个小姐有什么好计较的?”

    几个少年全部闭上了嘴巴。

    欺负自己不是娄烟,而是高衙内。但人家二十几岁了,同样有一群狐朋狗友,岁数比自己都大,难道要请哥哥帮忙,肯么?自家爹爹还不得将自己皮扒掉!

    岑大郎愤愤不平的说道:“要么这样,他不是喜欢去明珠楼吗,我们伏在他回去路上的某一个巷口处房屋顶上,等他回来时,来一个万石齐发。”

    两个小萝莉早就吓跑了。

    武三郎心思更“细腻”,道:“不行,我们爬人家屋顶,人家让我们爬吗?”

    “要么来一个背索!”牛二郎眼里冒出凶光说道。

    这是一种传说,说少数偏远的地区,有些歹徒为了谋财害命,手中提着一根绳索,看到对象过来,与他擦肩而过,突然伸出绳索,勒住了对方的脖子,往自己背上一背,拖上十几步,此人气阻,会立即毙命。

    只是一种传言,却没有听说准确的案例。况且那是成年人的作为,凭借这几个少年,能将高衙内那个大人背动?气得,过过嘴瘾。

    胡言乱语了一会,几人离开。

    郑朗安心的学习起来,又多了一份任务。

    无论是为了雅兴,或者为了刻丝,必须要学绘画。其实一旦决定下来,这些仅成了他学习的理由。喜欢收藏怎么能不喜欢书画呢?为了甄别真正书画,在他硬盘里珍藏了许多资料,包括各代大家的真迹图片,以及手法。比如绘画的用笔,运墨,破皴,勾线,布局,染色。但在前世仅是爱好,一次实践的机会都没有用上。

    大家的真迹,岂是他能收藏到的。

    可心里面对这些雅骚的事,十分喜欢,与前世不同,前世手中的经济甚是可怜,每天还要为生存奋斗。这一世没有那个必要了。

    随着布帛行收益转好后,一家人足以维持一种小康的生活。

    “还是做地主好啊。”心中不由叹息一声。

    在练习书画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学习。收藏也要懂历史的,不懂,就无法甄真赝之分。他经济实在很可怜,买不起大部头的实体书,于是下载了《辞源》,未必所有古字全部收集于内,大多数古字与集注,都收于这本书了。

    崔有节努力没有成功,使他无法进入雎阳书院深造,可这本《辞源》则成了他很好的老师。不懂处,从脑海里翻一翻,就能明白九成的意思。学习实际是一个很枯躁的过程,但对于他这种很宅很散慢的性格来说,却不成问题。

    一年眨眼过去。

    这一年中,他几乎没有外出过,只是在端午节被几个“好兄弟”强行拖出。还欠他们一顿饭。结果几个少年宴间居然吃多了一些酒,酒吃多了,又是纨绔的性子,在观舟时,与人发生了冲突。

    然后群殴起来。

    擒贼先擒王,郑朗在中间算是岁数小的,可是最有名的,敢拨小刀子。一群人还没有群殴,首当其冲就向郑朗冲来。郑朗一看形式不妙,咱有一个成年人的心灵,可只有一个孺臭未干的身躯,好汉不吃眼前亏,拔腿就逃。就是这样,依是被人狠揍了几拳,跑到家中痛疼了数日。

    仅一次,使他的名气又上了一层楼。

    娘娘来劝他,大舅来劝他,做了再三的保证,咱今年再也不出去了。但正因为这件事,又有一个机会错了过去。

    本来因崔有节的请求,晏殊还是放一点关心的。郑州的几个对句,他在应天府,最后也听说了。心中在犹豫不决,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他舅舅为了亲外侄花费的苦心。是一个举子,终有些学问的,若是苦思几月,想出这几个绝对,倒是有可能的。那样,没有提拨的需要。但另外一个可能,假若此子真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呢?

    不是没有,比如自己,再比如故去没有多久的大臣陈彭年,十三岁就写了万言《皇纲论》。若是这样的人才,给他一次机会又有何妨?

    心中主意不定,不怕是人才,就怕不是人才。自己在宋朝略有名声,无论接见谁,那怕是一个贩夫走卒,也会传扬天下。假如还继续是原来的动小刀子的纨绔子,自己这一生名声就污了。

    不久后,就听到端午群殴事件。传到了应天府,会成什么样子?离事实不知差了十万八千里。

    晏殊听后,一声长叹,崔有节是好心,可此子不可教了!

    郑朗偶尔也到村头转了转,却遭到了大量白眼。心态也很好,我将来不是凤凰,也会是一只白天鹅,何必计较?终没有多大意思,就是天鹅,也不愿意自己找上门去,遭人白眼抽。

    转了一次后,反而将自己真正关在家中。

    你说你是白天鹅,得有洁白的羽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