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1章 很不厚道地笑了
罗伊人缩了缩脖子,这帮正值青春期的家伙,个个食欲都好得令人咂舌。她还是埋头苦干多烤点吧……
“小伊妹妹……”齐晏一脸哀怨地挤到罗伊人跟前。
“我单独给你烤几串。”罗伊人被他的表情逗得忍俊不禁,不等他说完,就爽快地取了几串腌好的鸡翅,放上碳烤架,开始刷调料、翻面、再刷调料,再翻面……
齐晏这才满足地晃回自己位子,少不了又当着众人炫耀一番,结果可想而知,被几个死党合伙灌了几杯生啤。
罗伊人看到后,忍不住大笑。不过手上的动作没停,大家喜欢吃她做的烤串,她开心都来不及。
“我来。你去吃一点。”
越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她身边,抢过了她手里的活计,还把一串烤得金黄酥脆的土豆饼递到她嘴巴,让她不得不张开嘴巴咬了一口。
“没关系,我中饭吃得饱,肚子还不饿。齐晏哥他们大老远飞到这里,还没吃过什么东西呢。”罗伊人边吃边说。
不过,见越祈烤鸡翅的动作不是一般的熟练,就让贤地退到一边,却也没离开,而是站在旁边,不时给他递个盐罐子、辣酱胡椒什么的。
偶尔回头,往齐晏等人所在的方向望了眼,见几个大男生正和越龙拼生啤,齐子暄则陪着母亲在聊天。无论她俩聊的话题内容是什么,至少母亲这会儿看上去非常愉悦。
偏着头想了想,罗伊人拿肩膀轻轻碰了碰越祈,“越祈哥,刚才暄暄姐找我说了一个事……”
她把齐子暄想和她签署《海外代理权协议》的事,挑重点说给了越祈听,末了,征询他的意见:“这个事,你怎么看?”
越祈闻言,晦明莫测地看了她一眼,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又添了好几串蔬菜、海鲜,反复刷烤,直到香味飘得老远,勾得齐晏几个连声追问“烤好没”、“饿死了”,才挑出几串烤翅和年糕之类的,往那几个死党跟前一丢,撂了句“还饿就自己动手”,然后带着半扎生啤和一杯鲜榨的杨桃菠萝汁回来了,把余下的烤串全张罗到一个干净的不锈钢盘里,带着罗伊人来到秋千架旁。
不用猜,鲜榨果汁是给她的。
罗伊人谢过之后,拿起杯子小啜了一口,满足地眯起眼。
“如果你以后不想分心海外市场,齐子暄倒确实是个好人选。”
越祈没头没脑的一句,罗伊人却听懂了。
“你也赞成我把海外代理权放给她是吗?”
“我说了,前提是你自己不想管。否则,还是抓在自己手里最稳妥。目前或许还看不出什么,但我相信,要不了几年,国际贸易将会成为业务输出的主流。”
越祈言之凿凿的预测,让罗伊人不由多看了他一眼。这家伙!还真是天生的生意人,居然有着如此敏锐的市场洞悉力。
即便是前世未曾接触过国际贸易的她,也知道再过八年,也就是2001年,华国将加入世贸组织,此后,国际贸易一飞冲天,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但凡和进出口业务沾点关系的国内企业,或多或少都能赚到老外的钱。就连大学里的国贸专业,也一度成为热门中的热门。
但她并没打算报考国贸专业,和人打交道从来都不是她的长处。
她喜欢安静、喜欢静物胜过和人打交道。
前世因为想帮那个人,所以压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头来却还是被各种嫌弃,甚至被抛弃。
重生一世,她有敏感的嗅觉异能和随身实验室相助,凭此赚得了一笔又一笔不菲的收入,她和母亲的生活,早已不再是问题。所以,接下来,她想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越祈哥,我想好了,高中毕业后,我想报考京华大学的化学专业,将来做一名出色的调香师。”
“好,那其他的事,交由我来解决。”越祈像是早就知道她的答案似的,丝毫不做考虑地应下了。
过了年,他已经十六岁了,等十六岁的生日一过,从事各项民事活动,就不再需要代理人了。有些事,处理起来也会方便许多。
罗伊人不知道越祈是怎么和齐子暄谈的,总之,没过几日,齐子暄就拿来了一式三份的《海外市场独家代理权协议》,协议内容对双方都很公道,协议有效期暂定三年,三年后,若是双方仍有意向,可视市场情况约定续签。
因罗伊人未满十六岁,所以,该份协议仍是由罗秀珍代理签署。自此,“伊人”品牌的花草制品,踏上了国际之旅。
另外,齐子暄念念不忘找罗秀珍签“伊绣”女装的海外独家代理权。可因为“伊绣”是罗秀珍和陆均的合伙产业,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所以,在罗伊人一行人结束南沙洲之旅返家之际,齐子暄得知罗秀珍的合伙人陆均,此刻不在广城而是在余县,也包袱款款地跟着他们去余县了。
齐子暄的目的很明确:找陆均,并说服他出让“伊绣”女装的海外独家代理权。
对于齐子暄说一不二、风风火火的处事风格,罗伊人哭笑不得。
然而,更令她想不到的是,齐子暄此行,不仅收获了“伊绣”的海外独家代理权,还赚到了一个才艺双全的二十四孝好老公。当然,这是后话了。
……
在南沙洲一直住到初七,一行人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各回各家。
罗伊人回到余县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行李,准备搬家去海城了。
不过在这之前,她没忘记履行承诺:带骆芸去碧霞镇参观花卉基地和护肤品公司,并由她挑选中意的护肤用品。
两人在皑皑白雪的群山间,击掌定下了“京华大学不见不散”的约定。
正月十一,是罗秀珍根据老黄历挑选出来的搬家吉日。
这一天,左邻右舍只要在家的,都出来送行了。特别是楼上的方奶奶,不仅带着儿子媳妇下来帮他们搬家,还执意塞了枚翠绿色的玉佩给罗伊人,说是她媳妇回南城娘家带来的。
看着这玉佩的玉质,罗伊人心知定不便宜,于是摇头摆手不肯收。
“你要不收,我就回家取钱去,把你们娘俩这半年来送我们的东西折成钱还给你们。”方奶奶故意虎下脸。
罗伊人只得收下了。
“方奶奶,这是我和妈妈在海城的住址,你们以后要是去了海城,记得来找我们,我给你们当导游,带你们去玩。”罗伊人抄了个地址给方奶奶。电话号码仍旧是原来那个手机号,方奶奶是知道的。
“好好好,乖孩子。”方奶奶慈祥地摸摸罗伊人的头,心里感慨万千: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这么温婉顾家的媳妇,居然还有人家嫌弃,真不知那些人的脑袋瓜子里都塞了什么东西!草包也不见这么笨的……
那厢,罗秀珍已经把事先准备好的伴手礼,一一分赠给了左邻右舍。余下两份,她是留给袁律师的。
袁律师工作忙,家里又有女儿要照顾,所以平时和她们娘俩的往来并不多,但一有空,也会带着女儿来找她们玩。彼此间的关系,早就从最初的律师和委托人,转成了交情甚好的朋友。
这次搬家,袁律师因为有个案子要跑外县,没能来送,但在前一天的电话里约好了,日后有机会,一定带着女儿去海城看望她们。
罗秀珍把这两份伴手礼,寄放在了方奶奶家,让袁律师得空来取。
这些伴手礼,是她们娘俩在南沙洲精挑细选的,回来后,又添了几份手工护肤品和花草茶,拿出去送人还是非常有面子的。
趁着母亲拉着方奶奶说话,罗伊人又回屋转了一圈。
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可带。院子里栽种的花花草草,前阵子就被她移栽到了陶土盆里,分赠给了骆芸、朱晓玲和左邻右舍。
至于其他,她们娘俩当初搬进来的时候,只带来了随身软物,后来添的那几件家具,在出发去南沙洲时,就被她收到了实验室。
两辆从罗家带出来的凤凰牌自行车,在过去的半年间,先后被偷了。
这个年代偷自行车的很多,而且专挑女式自行车下手,真的是防不胜防。
两辆自行车都被偷了以后,因为学校、菜场都离家挺近,母女俩平时外出的机会也不多,罗秀珍就没再买新车。倒是为这次搬家省了事儿——保镖君开来用于搬家的休旅车,很难放自行车。
海城的新家是精装修的,楼上楼下都铺着实木地板,楼梯也是实木扶梯,厨房、卫生间里则是镶着淡雅花纹的白底瓷砖、地砖,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想来是用不着这些旧家具了。而随身实验室虽小,挤一挤还是能放下的。反正都是橱柜、书架一类的,本身就有收纳功能,倒也省的她把一些花花草草、瓶瓶罐罐搁地上了。
反倒是隔壁的101,折腾了两个月装修一新,结果才住半年就要搬离了,倒是便宜了房东,罗伊人很不厚道地笑了。
第92章 有独立空间了
谁知,越祈朝她晃了晃手里的两份文件。
罗伊人抢过来一看,好嘛!这厮居然把101、102都给买下来了。
说起来,如果手头有余钱的话,她也想多置几套房子。反正钱存银行也没多少利息,买房子的话,放不了几年就会大涨。
可惜,海城的新家一买,手头积蓄所剩无几,再想想这套小公寓熬到拆迁或是大涨,至少还得等上七八个年头,还是算了。
被越祈刺激地精神恹恹,可一想到搬去新家后,她就有个独立空间了,马上又恢复了先前的兴奋。
新家是排屋性质。考虑到罗秀珍日后需要请帮工、助手,可能还需要给帮工、助手提供住宿,越龙和罗秀珍商量后,索性把楼下两户也一并买了下来。
也就是说,如今这栋四层楼的四户连体别墅,房主就他们两家。楼梯口的电子门一锁,和独门独户没什么区别,安全多了许多保障。
而且这么一来,一楼对出去的庭院也属于他们的了。
本来,选了三四两层,虽然附赠一个楼顶花园,但地面庭院和地窖就享用不到了。如今可好,整一栋都是他们的地盘了,想怎么改造怎么改造。
越龙买下之后,第一时间就让人把两家庭院之间的栅栏给拆了,两座庭院合成了一座,并在院子里安了把秋千椅,天气好的时候,坐在上面,晃晃悠悠地翻翻书、喝喝茶,不失为一件浪漫的事。
更让罗伊人兴奋的是,一口气买了两套房,母亲的工作室解决了,她也将有一个完全属于她的独立空间了。
排屋的上下两层,不像公寓跃层,楼上面积通常都要矮小点。排屋的每层面积,都是差不多大的,当然,格局可以不同。
所以,她的独立空间是顶楼一整层,约莫一百二十来方,分别是卧室、书房、卫生间、起居室,原先的客房,被改造成了专属她使用的实验室。
起居室和封闭式阳台相通,阳台一侧,有道木质扶梯,直通楼顶花园。楼顶花园是半敞开式的。半敞开式的好处就是,雨雪台风天不容易漏水;天好时,又能在花园中央支个架子晒晒被褥、衣物什么的。
楼顶花园和对门是相通的。恰好,对门住的是越龙父子俩,除了安全有保障,还能在天热的时候,吃过晚饭,相邀在楼顶聊天吃水果。
罗秀珍的卧室安在楼下,因为工作室就在一二层,所以她本来没想要在家里布置书房,而是想留出个客房,日后骆芸或是方奶奶他们来海城了可以住。
不过经越龙一说,最终还是把书房安在了家里。
越龙的理由很简单,却又很中肯:书房是工作重地,放在工作室总归不安心。至于客房,完全不用考虑,他不是也买了两套吗?楼下那套暂时不用,就专程用来招待客人。譬如越祈那帮子死党,再譬如两家在余县的亲朋好友。当然,来的客人要实在多了,就直接住酒店去,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纠结。
于是,母女俩就没在家里留客房。楼上完全成了罗伊人的天地,楼下除了客厅、厨房、洗衣房共享,其他房间都由罗秀珍支配。
哦,还得留个储藏室。
自从和越龙父子俩做了邻居,又和陆均成了生意上的伙伴后,家里陆陆续续多出许多吃的用的东西。哪怕母女俩时常送人,也消耗不完。
再加上罗伊人为“伊绣”做代言,四季服饰很快就填满了她的衣柜,随时有淘汰下来的衣服,可虽然是淘汰下来的,这些衣服也还都很新,放到外面,都是时新货,扔掉未免可惜,就先收在储藏室里,等哪里有捐衣活动了再拿出去捐掉。
再看罗秀珍的工作室,和住房一模一样的面积,楼上的房间改成了衣样展厅、布匹仓库和日后助手帮工们的宿舍。楼下则是设计裁剪室、挂烫室和来客接待室。
厨房和卫生间当然不能少。这个年头,外卖生意还不流行,这一片又是高档住宅区,街头小吃摊很少能见到。出去吃还不如自己烧方便。
好在菜场离得还算近。可能相看房子之前,越龙专程考察过。
出了小区门,对面就是个大型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隔壁,还有个综合性小商品市场。做衣样时,要是临时想到用什么小装饰,还能随时去小商品市场里淘一淘。
考虑到四套房子都是大户型,两家四口人又都有自己的产业,压根没多少时间收拾房子,于是,越龙让下属帮忙请了个四十来岁、手脚勤快的大妈,每天过来搞卫生,并在工作室做顿中饭。
这么一来,越龙出门上班、越祈和罗伊人各自上学,也不必担心罗秀珍忙到忘时不吃饭了。
何况,陆均已经在为罗秀珍找助手了,到时助手一来,也是要吃饭的,总不能让罗秀珍这个老板给助手做饭吧。
总而言之,母女俩对这新家再满意没有了。
不过,好不容易积蓄下来的存款大缩水也是事实。
两套海城近市中心的精装修排屋,即便是九二、九三年房价低迷期,也是极不便宜的。
罗秀珍又不喜欢按揭,觉得按揭利息太高,而且一次性付款的话,总价上还能再打个九折,于是大手一挥,两套排屋都选择了全额付款,几乎把存款耗了个精光。
得亏越龙拿到的是内部价,这要是市场价的话,还得再贵个二三十万。
不过开发商的老总也不亏,同样以内部价,问越龙预订到了一套还在建造中的温泉别墅。
提到温泉别墅,罗伊人的心就开始淌血。
她之所以攒着钱不敢乱花,不就是在等温泉别墅开售嘛!可老妈死活不肯按揭,她也只好歇菜。
翻来覆去看着存折里那串可怜兮兮的数字,她都能看到温泉别墅在和她挥手告别了。可又不能找老妈吐槽,谁让搬去海城的主意是她出的……唉……作茧自缚啊……
不行!她得想个办法,如果没能在温泉别墅开售之前,存够首付款,就去找越祈,让他给自己争取个内部价中的内部价。哼哼,谁让那主意的罪魁祸首是他呢,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她攒不够钱买别墅,他怎么的也得意思意思……
搬家很顺利,既没堵车,也没出其他岔子,抵达海城时,正是下午三点,和预计时间差不离。加上天气好,心情也跟着好,虽然还没出正月,可看着新小区里那盛开的迎春花,隐隐有春暖花开的迹象了。
这个小区叫“海悦花园”,开发商的老总是海城本地人,如今和越龙相交甚好。
自去年年中开盘以来,“海悦花园”离马路近的多层公寓到目前为止,已经售罄一空了。只有靠后门这片比较安静的排屋,因为面积大、总价高,大部分还在开发商手里。
越龙当时买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小区的排屋。小区离市中心近,大门外的马路四通八达。排屋因为靠后门,后门出去就是海城的护城河,离大马路和别的住宅区都有点路,相对比较安静。离两个孩子即将入学的实验中学也不远,走走顶多二十分钟,骑自行车就更快了,还有公交车可直达。
最最主要的是,他相中的这栋排屋仅是四户连体,东边是绿化园,离其他排屋隔了个大花坛,西边和其他排屋之间,也隔着一条能容纳两辆小车同时进出的弄堂,相对比较独立。而且,两家住同一栋排屋,用同一个楼梯,地面庭院和楼顶花园都是共享的,出入楼梯的电子门一关,和住在一起没什么分别。
……
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几天,罗伊人欢快地投入到了新家的布置中。
由于是精装修,而且这个年代的开发商还是比较诚信靠谱的,说是精装修,用的材料很货真价实,和样板房几乎没有差别。所以,除了客房、书房的家具,以及沙发巾、桌布巾、靠枕一类的软饰需要自己添置外,其余全都包含在内了,不需要再做什么布置。罗伊人花心思捣腾的是一楼的庭院和楼顶的花园。
庭院里,原本就铺着一层软密的草坪,两侧院角各栽着一株月桂树。
可考虑到母亲喜欢自己栽种调味品,而草坪被翻土改种其他植株后又像块牛皮癣似的很难看,于是,罗伊人和越祈商量后,订做了两套造型别致的露天花架。
花架的材质是南方松防腐木料,风吹日晒也不易腐烂。每套花架各有十二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培土凹槽,加起来的总面积也有七八平方。
她把两套花架分置庭院两侧,一架用来种辣椒、茴香、紫苏以及葱姜蒜一类的调味品。另一架的培土凹槽里撒了些易存活又不用经常打理的花卉种子,有太阳花、非洲紫罗兰、旱金莲、三色堇、常春藤等,都是越祈拿来给她的。粒粒种子饱满,也不知他是从哪儿买来的。
第93章 转学生是乡巴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