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珍爱-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估师小曾和小李一块儿去了银海。
在银海,欧阳明看到的情形果然如孟总所说:一栋栋烂尾楼耸立街头,格外显目,尤其是去金滩的路上,一座座高级别墅有的已经完工,有的还只砌了个水泥坯子,更有的还只有一个地基。更令他惊讶的是,漂漂亮亮的别墅里果真在喂猪喂鸡,一排排,一群群,就这么摆在那儿,像一具具僵尸,真正可惜。可是这些都投入了大批大批资金啊!其中不知有多少企业因此而元气大伤,无法持续经营。有多少像喻少清这样的暴发户一夜之间一败涂地,一厥不振。人们盼望着再一次的开发热到来,那么这些僵尸就能起死回生。可是这开发热什么时候到来?会不会来?这可是谁也解不开的谜。看到这一切,欧阳明心情格外沉重。他想这个项目可是在走钢丝啊!弄得不好可要身败名裂。
喻少清的土地比较靠近市区,这使欧阳明稍许放了点心。这些土地除盖了一栋半楂子房子外,其余地方都是空地,长满了没膝深的野草。欧阳明问喻少清:“这些地你买多少年了?”
喻少清回道:“有七八年了。”
欧阳明又问:“国家有政策,购地三年不开发就要收回,政府怎么没收回你的地?”
喻少清说:“这个政策是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每年租部推土机把土推一推,谁说我们没有开发呀!”
欧阳明微笑说:“你倒挺会钻政策的空子。”
喻少清:“没办法,大家都如此。”
欧阳明走进野草深处,果然有推土机推出的一个个土堆。
欧阳明问瑜少清:“你为什么将几千万投到这儿?”
喻少清说:“顺潮流呗!当时掀起第二次开发热潮,说银海将成为第二个深圳,将建成东方最大的深水港,银海市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当时地价很便宜,才几万块钱一亩。如果当真成为第二个深圳,你看这些地将变成多少?到时我可是亿万富翁了。有如此诱惑力哪能不来?内地资金滚滚流向银海,最后一刹车,便变成如此僵局。”
欧阳明说:“听说银海并无建深水港条件,现在港口已经开始淤积泥沙了。”
喻少清愤愤不平说:“可不是嘛!这些搞预测的真该杀。”
欧阳明说:“真正的深水良港是钦州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就计划在钦州建一个南方最大的深水港。我去过那里,那儿可真是建港的好地方。”
查堪丈量土地之后,欧阳明一行去了一趟银海市国土局,证实了喻少清的土地使用权证的真实性、合法性。然后他们又到当地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土地行情。
这家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姓瞿,是一位从内地到银海淘金的注册会计师。他四十开外的年纪,长得浓眉大眼,嗓门宏亮,个子不高,但很结实,见欧阳明一行来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瞿所长很健谈,和欧阳明谈得十分投机。他们从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谈到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进入、谈到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恶劣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竟争之惨烈,价格之低下等等。瞿所长掌握的情况十分翔实,谈起来滔滔不绝,一套一套。欧阳明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两人竟是看法一致,谈得格外投机。后来,话题转入正题,欧阳明询问银海土地评估与验资情况,瞿所长说:“我们银海的评估市场还是挺大的,不过都是些闲置土地,可是谁也没说过闲置土地不能评呀?所以我们照评不误。”
欧阳明问:“上面有说法没有?”
瞿所长说:“至少暂时没有。”
欧阳明又问:“评估后能验资吗?”
瞿所长说:“不验资他评什么估呀?”
欧阳明闻言,心中算是有底了,他诚恳地对瞿所长说:“瞿所长,真该好好感谢你,我算心里有底了。今晚我请客。”
瞿所长说:“不不!你到银海,该我尽地主之谊,那轮得上你请客。”接着他吩咐办公室的一位小姐:“小裴!到银海大厦订个包厢,五点钟,我准时在那儿等你们。”看来瞿所长办事爽快,雷厉风行。欧阳明不好再推辞,嘴上说:“这……这怎么好意思?”
瞿所长说:“怎么不好意思,我们是同行,今后我到你们那儿,不同样要你请客吗?”
欧阳明只好说:“那当然。好!好!我们恭敬不如从命了,五点见。”
欧阳明三人离开事务所后,在酒店稍许休息一会,五点钟准时到了银海大厦。瞿所长早已在那儿等候。他准备了一桌丰盛晚宴。
吃饭以后,瞿所长又安排到歌厅唱歌,直到晚上十点钟才回到下榻的酒店。
欧阳明漱洗完毕,正准备上床睡觉,“咚咚咚……”门被轻轻敲响。欧阳明心想这么晚还有谁光临?难道是小曾他们?他打开门,不想一位坦胸露背,打扮非常性感的小姐站在门口,没等欧阳明允许,就径直进门坐到沙发上。
欧阳明开始有些莫明其妙,后来想,耳闻银海的小姐厉害,难道就是这么个厉害?他刚开口问:“小姐……”不想那小姐扑向他:“老板,你按摩不?我给你按摩!”
欧阳明推开她说:“不要不要,请出去!”
小姐赖着不走,嗲声嗲气说:“老板玩玩嘛!到这里来很辛苦,消谴消谴嘛!价钱很便宜的。”
“多少钱?”这时住同室的一位陌生人插进来问道。
“按摩五十,做爱二百。”小姐毫无羞耻地回答。
陌生人从被窝里起来,开始审视小姐。
这时外面又进来几个男人,他们围着小姐像看动物似的这里摸摸,那里捏捏。这个说你的乳房太小了,那个说你的屁股还不错。
那陌生人却在和她讨价还价,典型的人肉交易。
欧阳明看到这种情景,心里难过极了。他想她也是人家的女儿,如此哪里还有尊严?哪里还有人格可言?他不由叹道:“唉!钱为何物?直教人身体相许。”他想她无非是要钱,他掏出一百元钱递给小姐说: “你快走吧!”
那小姐接过钱一溜烟跑了。那些看热闹的人觉得很扫兴,悻悻离去,同室的陌生人瞟了欧阳明一眼,想说几句什么,但终究没有说出口,倒到床上睡了。
欧阳明躺在床上很久很久难以入睡,他想起如今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 “到北京怕官小,到深圳怕钱少,到海南怕身体不好。”这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为什么有关部门不管呢?他正在胡思乱想, “咚咚咚!”门又被敲响,那位同房的老兄迅速翻身起床开门。刚才离去的小姐复来,她迅疾闪身进门,抱住了那位同房。那位同房也迅疾抱住了她,两人粘在一块进了卫生间。欧阳明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了,迅疾用被子蒙住了头。
喻少清还有一块地在海城,欧阳明他们完成银海的工作后,又渡海到了海城。
海城成了特区后,虽然比不上深圳,但特区终究是特区的规格。新修的街道,新建的超市、酒家、茶楼、娱乐城比比皆是,倒显出一种特有的繁华,给人的印象只有四个字:“灯红酒绿”。在这样一个既无工业,又非商业重镇的地方出现了一种泡沫式的繁荣。
欧阳明在完成海城土地的堪查与丈量后,拜访了他的一位老部下。当年他在红都机电厂财务科工作时的一位同事杨灿。
杨灿在海城刚建省时就下海到了这儿,来时孓然一身,可说是一无所有。凭着她的果敢与智慧,十年时间竟创下了六七个亿的资产,成为一个传奇人物。
杨灿住在海口市秀英区的一个别墅区。欧阳明一行乘车来到这儿时正是上午十时许。只见半山坡上,座落着大大小小数十座别墅。一座座别墅独成院落,远远看去却又鳞次栉比,连成偌大一片。杨灿的别墅座落在别墅区的后沿,宏伟高大,鹤立鸡群,像是一座宫殿。欧阳明一行走到跟前,真有些自惭形秽。因有电话联系,约好了时间,进门时,杨灿的车子正好在门口停下。杨灿从车里出来,握着欧阳明的手连忙表示歉意: “阳科长,真对不起!本来应该在家等候的,谁知临时出了点事,耽搁了一会儿。”
欧阳明说:“没关系,没关系,如今最忙的就是你们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了。”
杨灿说: “你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呀!听说你的会计师事务所办得不错!”
欧阳明说: “哪里哪里!哪能与你相比,不过是撑得下去而已!”
一行人边说边走,已进了大门来到厅屋。这是一间百十来平米的大厅,大厅内除了金鱼缸、盆景、雕龙嵌凤的红木家具、真皮沙发、文物收藏之外,一张卷形楼梯十分醒目,几乎占了大厅十分之一,上面的铁花金饰都十分讲究,还有金花米黄的镜面砖铺地,黑金砂大理石砌阶,一切都显得富丽堂煌,豪华高贵。然而又显得自然流畅,并无着意雕饰痕迹,给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众人左顾右盼看了一会,然后分宾主坐下。用人献上茶点,杨灿开口问道:“阳科长什么时候到海城?”
欧阳明回道:“前天才到,我心里老惦记着你,所以一办完事就登门拜访了。”
杨灿说:“谢谢!想不到阳科长还记着我们这些老部下。”
欧阳明说:“如今你是名人喏!我怎能不记得!”
杨灿说:“什么名人?多几个臭钱而已。唉!说到钱这东西,真是一个神奇的家伙。早几年我从内地过来,一文不名,一个在街上拖板车卖西瓜的婆姨,有那个认识你。”
欧阳明试探着问:“听说杨总初来时很不容易。”
杨灿说:“哪是不容易,简直是艰难岁月!”杨灿心直口快,具有男人性格。她很快就讲起了她的发家史。
杨灿原是红都机电厂的一名普通会计。八十年代初,海城建省时她丢掉铁饭碗随着南下大军下了海。来到海口时,口袋里所剩无几。在这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地方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在内地一番雄心壮志,想到海城拾宝掏金,可是到了海城却不知从何下手。后来她在工地上看到许多民工们蹲在地上吃盒饭,突然想到做盒饭也许是个门路。她想凭她多年做家务练就的一手烹饪技术,炒出的盒饭一定不会泛味。于是她买了几块水泥瓦,在工地上捡了几根废木头,请人搭起一个窝棚,开起了一家湘菜盒饭店。下海的民工中湘人多,自然都喜欢吃湘菜,不想她一炮打中,盒饭店的生意一下便红火起来。生意好是好,可是赚头不多,仅是微利。尤其是要起早贪黑,忙这忙那,又要买菜又要煮饭还要收钱打饭等等。每天从早上四点多钟起来,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没有须臾时间休息。手上没钱,她不敢雇人,只好自己撑着。如此一来,不到三个月她就累病了。小病引发大病,接着她大病一场,吃药打针把手上挣的一点小钱全花光了。这时她真想打退堂鼓,卷起铺盖回家。可是回去又干什么呢?自己已经辞职,并且信誓旦旦地发誓不混出个人样来决不回去。此时若是回去,可真是脸上无光啊!杨灿下海前在红都机电厂当了个小小会计。当时她的最大指望就是接替欧阳明当个小小科长。那时内地的市场经济还未起步,会计是社会的第三等人,最被人瞧不起。因为她看到了这一点,她才下决心冒然丢掉铁饭碗下了海。如果此时回去绝对不可能再进厂,因为对她的辞职,厂里颇有微词,此时若去求他们,自然只会给他们笑话。回不了厂,也就只能在海城四处寻找发展机会。若说发展机会,海城比内地机会可多多了,倒不如在这里再忍受一个时期。再说她开盒饭店虽只两三个月,但是她看到了曙光,尝到了那种赚钱的滋味,这种滋味远不是那种拿几十元钱工资可比。她想海城的确是一块掏金宝地,只要找到机会,幸运一定会降临。
本来她想去找一份会计工作重操旧业,可是她对会计工作烦透了。搞会计辛辛苦苦却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钱滚滚而来却都是别人的。她决心另辟溪径,走出一条有发展空间的路来。
当时正值酷署,街上买西瓜的很多。她打听到在文昌买西瓜只有角钱一斤,到海口可买到四角多,赚头很大。于是她买了一部板车,每天凌晨买一车西瓜拖到海城卖。作为一个女人家要干如此繁重的劳动,其艰难是可想而知。杨灿在讲到这段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
艰苦的卖瓜生涯经历了一段时间,不久,幸运果然降临了。
有一天,她在文昌进西瓜,听到两个本地村民谈话。虽然他们说的是海城话,但她经历这些时日,海城话也能听懂一些。他听一位村民说: “那片山至少有两千亩,五十元一亩算来要十万块钱,我们上哪儿去弄这十万块钱啰?”
另一村民说:“是嘛!村上是无人敢租,听说如果村上无人租就要外租了。”
杨灿听到这话,忽然灵机一动,心想这可是个机会。便问那位村民:“老乡,刚才你说租山,那是怎么回事?”
一位村民见她是贩西瓜的,便斜着眼问她:“你想租?”
杨灿见问,心想不能被她小看,可得牛气一点,便说:“当然,如果合算,当然想租啰!”
另一位年纪较大的村民心底较好,温言说道:“我跟你说这可是桩好卖买。我们村上有两千亩山地要发租。”
杨灿:“怎么个租法?”
年长村民说:“五十块钱一亩,租五十年。”
杨灿一听,心里可乐了。两千亩地租五十年,海城这儿是热带雨林,什么种子都能落地成材。可是两千亩地租金是十万元,这十万元到哪儿去弄?杨灿凭她那敏锐的洞察力,她觉得这绝对是桩好买卖。“我一定要把住这个机会。”杨灿在心中暗下决心。她想,管它,先套套情况再说。于是她问村民:“你们村长在哪儿?我想找他谈谈。”
村民说:“他就住前面不远,我带你去。”
在村民的带领下,杨灿很快找到了村长,了解到的情况果然如村民所说。杨灿办事干脆、爽快、利索。她身上虽然只有隔夜粮,心里却想办通天事。她果断地作出决定,与村长草签了一份意向合同。
这一天,她没有再卖西瓜,她买了过海的船票,径直回到了湖南。
在湖南,她游说亲朋好友,费了大约一个月时间,终于筹到了二十万块钱。她揣着这二十万块钱再次返回海城,到文昌正式签下租赁合同。租下后种什么东西?她首先想到的是热带就必须种热带植物,决不能种西瓜之类的东西。那么种什么热带植物呢?她想起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给工宣队送芒果之事,她想既然芒果那么珍贵,我就种芒果吧!没想到她这一抉择,给她铺平了一条飞黄腾达之路。
主意拿定,她回湖南招募了百十名民工到文昌开荒植树。经过半年多时间,两千亩山地已种得差不多了,所余十万元除了开销民工工资、生活费用、买苗买肥等费用外,还尚有积余。因为她是会计,在算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本领,她紧打细算,一分钱作两分钱用,到头还积余四万多元。当时正值深圳的股票风潮,她果断决策,将四万多元全部买了股票。想不到她这一宝又押正了。经过几个来回,四万元变成了四百万元。这一下她马放南山,如鱼得水,手中有了钱,便可大展宏图了。她专门请了一批人护理那些芒果树,接着又在海城的繁华地段开了一家湘菜馆。开张后生意火爆,财源滚滚而来。
不久,幸运又一次降临。当时国家颁发政策,要大力扶植热带植物的种植,杨灿的芒果林很快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国务院热带植物扶植办公室的领导专程到海城调查考察了杨灿的芒果林,并亲自接见了杨灿。而且国务院领导给海城省政府,海城各大银行作了指示,要大力支持和扶植杨灿的芒果林,要人给人,要钱借钱。这一来,省长亲自接见,各种媒体蜂涌而至。于是乎,杨灿像坐上了直升飞机,一下成为名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钱给钱,其事业何愁不发。
“去年,我的芒果林已全部挂了果,收获了第一批芒果,收入嘛!这是商业秘密,我不便向你们透露。”杨灿诡密地笑了笑,她那微胖的脸上荡漾着一种得意: “我有了资金,以后又办了一家夜总会,一个酒家,一支出租车车队,反正海口只有这些事好办,我想组成一个杨氏集团。上个月请会计师事务所来整体评估,净资产已有六点七个亿。当然主要还是那些芒果树值钱,今后每年都要带来不少收益”。
“银海开发时你没有去炒地皮吗?”喻少清很关心此事。同是一个赶海人,对杨灿的成功他当然很羡慕,心灵深处少不了也有几分嫉意。他想要不是自己在银海摔跟斗,说不定也会创下这样的家业,所以对扬灿有没有参加银海炒地皮很感兴趣。
“没有。”杨灿回答说:“我没有去赶这个热闹。我倒是在海城炒了一点地皮,收益不少。海城的地皮很好炒,我花一万元一亩的地价买了一个小岛,如今那儿已成为黄金海岸了。地价一下标升到一百万一亩,你们看这收益是多少?”
喻少清佩服地点了点。他想如果不是自己晕了头何至如此,可惜他在海城的地离×;×;市区太远,暂时还没有一点升值的动静。
此时欧阳明突然发现屋子里少了什么人,便问杨灿:“哎,你家李工上哪儿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