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5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辽宁边墙内外,需要大量的人口和牲畜,这些东西就地贩卖就能获得厚利。。。。。

    这时候,东征大军都已经回返关内,众人突然发现,从前斩首几十个脑袋难如登天,现如今几百个首级也简单的很,草原上那些商人组织的护卫队伍,就已经快要把科尔沁部打垮了,大家都是奇怪,从前畏之如虎的这才草原强豪,原来是这样的土鸡瓦狗吗?

    回到京师之后,按照规矩本来应该是举行盛大的阅兵,还要太庙献捷之类的仪式,不过万历皇帝统统没有举行。

    至于为什么,京师那边也有消息传过来,万历皇帝私下曾说,王通不在,朕就算阅兵也感觉无趣,还是节省些银子吧

    目前有三支兵马已经是定下来,谭兵要去山西,历韬则是去陕西,孙鑫可能会去宁夏一带,然后归化城那边要专门安排,齐武会派往那边。

    有些事情说起来也是比较古怪,王通掌握大军的时候,朝廷内外都是猜忌提防,唯恐他有异心,可等王通自贬去了松江,万历皇帝和朝中大臣们选择留在京师周边的虎威军各团的时候,却又反了过来。

    自然要选最放心的,历韬、孙鑫、谭兵等人虽然也是天子亲信,不过他们身后也有这样那样的背景,比如说历韬和宣府以及蓟镇的关系,谭兵和商团武装的关系,孙鑫和京营的关系,这些都是不能留在京师的。

    但韩刚不同,韩刚是王通的舅子,和王通关系这么近,这样的人想来会对万岁爷忠心耿耿,一定要留用的。。。。。。

    虎威军被打散分拨到各处,这个原本在预料之中,很多人还以为在此之后,虎威军一系就要崩溃,天津卫就成了肥肉,不过蔡楠成为了御马监提督太监,李虎头封侯,两人依旧是坐镇天津卫,这个态度打消了很多人的妄想,当然,御马监如今在宫中各衙门中也是不断被虚化,已经成了武职太监的一个加衔衙门存在,职能从军事更多的向经济上转移,管理内库,经营皇庄皇店等等皇家产业。

    天下间都是瞩目虎威军下一步的动向,边镇如何裁撤,辽镇改为辽宁之后的变革,以及相应的人事安排。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几次朝会之后,朝廷下旨说是如今北地丰收,为了减轻江南各处的负担,减少漕粮的数额,自然相应的银两也不下拨。

    但通州到天津卫的河道却开始大规模的征发民夫疏浚拓宽,天津卫又在兴修港口,天津卫几个船厂都接到了打造福船的订单,天津卫的粮商们也得到了消息,明年官府将要在天津卫采购粮食。

    这实际上是朝廷要把南方供应北地的粮食从漕运上转移部分到海运上来,漕粮每年耗费极大,除却本身的费用之外,方方面面都从其中得利,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样的利益集团自然不可能一下子拔除,徐徐图之还是做的到。

    而且关外大胜,朝廷的威信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大家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到了这上面,稍许的改动很多人都不会关心太多。

    归化城以及周边地域的收上来的赋税都是归入内库,这次辽镇边墙外户部再也不愿意放过了,现在可不是收税少就贤明的时候,田赋萎缩,就只能在各处商税上打主意,偏生几个大头都在内宫,万历皇帝又是抓着不肯放,松江府那边倒是说归户部国库,奈何那边是王通盯着,而且一时间不能见效,所以只能在关外这边做文章了。

    户部选派了一批人过去,奈何边墙外那些垦殖庄子不是辽宁军头的部众,就是京津勋贵的家仆,双方彼此都是不对付,可谁也压不倒谁,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搞个平衡,倒是按照规章制度交钱了。

    这个消息传回京师,倒是让很多人惊讶了一番,大概想明白了如何才能收税上来的道理。

    京师发生的很多事,对王通来说没什么稀奇,尽管很多都是发生之后二十天甚至一月左右才到他这边,不过大体都能预测到,都在辞官奏折那一系列谏言的方向上,不过是或多或少的偏离罢了。

    秋天的松江府虽然寒意渐重,可上海县以及周围却愈发的热闹,不说别的,已经是有几个大仓库先建了起来,仓库里面屯的都是从北边运来的碱和皮货,北边的船只还在源源不断的前来。

    算计着时间,应该是来不及在封海之前赶回去了,他们来到松江府,卸下北地的各项特产,然后装满江南的各色货物,仅仅凭着一条运河和那些并不方便的陆路沟通,远远满足不了南北双方的需求。

    比较有趣的是,天津卫那边过来的大船,很多都是用条麻石作为压舱的,结果松江府缺这个,这些石头都是卖了个相当不错的价钱。

    碱、皮货、产自关外的人参、松子等等,这些货物都是江南的俏货,难得来了这么大的量,价钱想必也是便宜的,而且好在去了还能销售出自家的货物,两利两便,何乐而不为,一时间真是众商云集,热闹非凡。

    原本松江府和各处一样,这货物过一次卡子都是缴一次税的,这次也是改了规矩,入松江的货物不收税,出松江的才收税,这看似少要了钱,可实际上却是吸引到了更多的商人到来,户部和御马监派到松江府的人收钱收到手软,联想起辽国公没来松江时候的冷清局面,当真是赞叹敬服。

    廖浪那边在太湖和江南各处江河湖泊上抓贼捕盗的活计还在继续,人一批批的送过来,但松江府各处的治安却是大好,王通也习惯了每天到街上和工地上走一圈,看看江南风情,看看热火朝天的建设,让他心情颇为愉快。

    十一月初二的时候,王通接到了护卫们的禀报,说是宅子周围有人探头探脑的窥伺。。。。。。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ipooo,轮回9,天天打渔”三位老朋友的打赏,谢谢大家

正文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求大人做主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求大人做主

    宅子周围有人探头探脑的张望,这个对于王通来说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事情了,自从他有了自己宅子之后,就有各种各样的人盯着,有敌人,也有自己人。

    “没工夫和他们纠缠,撵走了就是。”

    王通对这个也懒得理会,现在他已经等于是赋闲的状态,也不愿意生这个闲气了,杀鸡儆猴的事情都是做过,松江府内掉的脑袋足够镇慑一干宵小。

    江南殷实偏于清淡,王通的家眷之中,翟秀儿和卢若梅倒是本乡本土,吃的习惯,韩霞、张红英、宋婵婵他们三个,就不那么适应,而且江南风景虽然秀美,但离开自己的乡土,年轻的女孩子并不是那么习惯。

    饮食用度上倒是好说,一艘艘从北边过来的船只都知道奉承这个,只是这思乡之情却没办法,韩霞想自己的哥哥,想自己的叔公,张红英和宋婵婵的情绪也不高,王通如今时间也比从前宽裕了许多,少不得要在家陪妻妾说说话,王夏一天天长大,这个让王通也是高兴。

    不过,对一名领大军征战四方,统管内卫的男人来说,这样的家庭生活实在是闷了些,所以王通经常要出去走走,定期在城内和码头那边溜达,算是巡视,也算是放风,居家男人的无奈就是如此。

    十一月初前后,张红英和卢若梅都有了怀孕的症状,请来医生诊治之后确认了这一点,王通这个身份地位才有一个儿子,在这个时代属于标准的人丁不旺,王通自己虽然觉得没啥,却有不少人替他操心,这次的事情也算是双喜临门,本地王通手下的人都是上门道贺,弄得隆重非常。

    王通自己也是高兴,不过也有些小插曲,比如说宋婵婵和翟秀儿都是满脸笑容的忙内忙外,和大家一样的高兴,可实际上却不同,韩霞和王通提醒过,说宋婵婵和翟秀儿都偷偷的哭过,尽管王通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内宅女眷的地位多少和有无子嗣相关,女人们自己心里都是想得很多。

    少不得王通又要去安慰,又要多陪了几天,翟秀儿这边还好,宋婵婵则一直是疑神疑鬼,怀疑当年是不是被人喂了什么药,导致现在没个消息,王通这边又专门从南京城请来了名医诊治。

    那名医倒是有本事的,一番诊断之后给的结论就是时候未到,不要着急,这才算宽了几个女人的心思。

    这段时间的经历,对王通来说,当真感觉疲累,说是焦头烂额也不夸张,实在是无趣的很。

    上海县知县、县丞一干县内有品级的官员都是知趣的准备辞官了,有的人明白道理,有的人看着上海县一天天兴旺发达起来,还琢磨着继续留用,不过都是很“巧合”的经历了一些事情,然后心惊胆战的准备辞职了。

    眼下松江开埠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知县的位置也成了美差,很多人也是琢磨过,但王通的意思很明白,这个位置他定下了,大家又都是自动自觉的缩了回去。

    在京师为王通系统收尾的杨思尘马上就要来松江了,他有一个举人的身份,做这个知县也不过分。

    王通身边的文人不多,吕万才如今已经是正四品的顺天府丞,徐广国也是正三品的地方大员,只有这杨思尘一直不求什么,这次的知县位置杨思尘实际上都在推辞,还是王通说要有个放心的人管住这一块,他才接受。

    一切开展起来之后,上海知县的位置会虚化的很厉害,所以说白了他还是作为王通的文书幕僚,或许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杨思尘才接受的。

    吴二已经是成家,他娶得兖州府一位地方大豪的女儿,这位大豪多多少少也和私盐有些关系,这个就不必说了。

    吴大吴二已经是分家,倒不是日子过得不好,而是过得太好,吴大在天津卫和塞外这条线上俨然是一方大豪,不少子侄都是跟着做事,王通去往南方,吴大这边有些舍不得北边的场面,可又觉得跟着王通,肯定会有更好的机会,所以兄弟合计,吴二跟在王通身边的日子也久了,这次就跟过来,家中子侄族人愿意来的,也可以跟随前往。

    吴二来到之后,在王通的授意下,先是领着人将松江府境内的私盐清了一遍,这一行利润非常丰厚,王通却未必看在眼里,但贩运私盐的队伍往往都有刀兵,这可是麻烦祸害,不能留着的。

    官盐是个扯淡的东西,松江一府的吃用自然还是要看这私盐,而且松江府自己的盐场早就崩坏,这私盐生意顺理成章的就交给了吴二这边来做,虽说此处私盐价格不高,可也是好大的生意,吴二又在皮货生意上有份子,当真是感觉自家来对了。

    在一干人的策动下,京师已经准备授给沙东宁松江守备的官职,王通掌握大军的时候,朝廷对他百般限制,如今他居住在松江,万历皇帝却想着尽可能的给他特权,显出自己的优待和恩典。

    相对于虎威军各团总如今最低也是参将的层级,沙东宁这个守备算不得什么,但好在是王通可以管辖,方便而已。

    卫队中的史七也有了官衔,他是由京师锦衣卫衙门直辖的百户,分驻松江,因为王通就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所以史七就近接受直辖,而且大家都明白,如果松江开埠到最后能有天津卫的规模,那么这个百户变成千户也是情理之中。

    史七“私下”开的武馆依旧还在,所用的地方就是查抄的那两个贼窝寺院,这次清剿海盗也是有些孩童被带回来,有的是海盗们抓来的肉票和苦力,有家眷的自然放了回去,有些已经是孤儿,就被收容了起来。

    这个在寺庙里的“武馆”还经常有些“教头”来授课,别看仅仅是一个武馆,可花费差不多有王通那老兵卫队的一半,耗费很大,不过这一处的银子是不走公帐和公费,都是由宋婵婵那边专门拨出来。

    出身江南的水贼廖浪得了个江河巡检的官职,虽然巡检是个九品武官,但这实际上是将松江府所有的水路控制起来,位卑权重,没有亏待。

    说是手下人各有各的位置,实际上正常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左右都是在上海县的勾当,大家各司其职而已,沙东宁倒是三天有一天不在,因为要去松江府内的各处堡垒和千户所验兵校阅,免得出什么篓子。

    上海县的规制若是放在北方,足够府城的规格了,即便是在没有开埠的时候,就是繁华异常,开埠之后,各处豪商都是住在城内,这更是锦上添花。

    从辽国公府到县城,走路需要半个时辰左右,在各处整肃后,王通经常在护卫的陪伴下,便装来城内走走看看,县城不小又是繁华,总是有不少看的。

    王通身穿便装,一干亲卫们也都是便装,前后跟随,这样的队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大人物,也不敢来招惹,至于上海县城城门守卒,那都是参加过辽国公的宴会的,更是不敢怠慢,只作看不见。

    “咱们府外盯梢的人这就没了?按照原来的规矩,近处靠近不得,远远盯着总是有的吧”

    王通走在路上,很是奇怪的问道,跟在身边的沙东宁笑着回答说道:

    “公爷不知道,开始的时候有三路人马,公爷发威之后就都是撤了,后来只有一个人在那里,那人现在也是躲得远。”

    正说话间,后面一名亲卫却上前低声说了几句,沙东宁皱皱眉,回头看看,有些无奈的说道:

    “那人还跟上来了”

    王通回头看了眼,倒不用什么侦缉的手段,直接就在身后远处发现了,是一个身穿长衫的中年人,正在跟着,看那样子倒是有隐藏痕迹的需要,不过那遮遮掩掩的动作反倒是让他更加的显眼。

    “什么人?”

    “说是本城一个缙绅的庶子,读书也没个功名,成家分了点产业过日子,没听说他和官府或者地方上有什么麻烦,所以属下们也没太理会。”

    王通点点头,眼看着就是到城门这边了,看到王通过来,城门处的差役和守卒都是急忙的目不斜视,做忠心办差状,他们对王通可是害怕到了极点,第一次看到王通过来的时候还上前磕头,结果被训斥了一通,现在都是老实了许多,只作看不见了。

    一干人进城之后,王通喜欢去城西弄海街小酒馆坐坐,那小酒馆别的还好说,无非是干净些,但那酒却是从绍兴运来的上好黄酒,滋味醇厚,配上本地的鱼干,很合王通的胃口,他喝一点,看看街上人来人往,是个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今日走到了门前,对这位熟客,店里的掌柜伙计也隐约猜到了身份,奉承的格外殷勤,看他过来,伙计已经是出门热情的招呼。

    王通笑着刚点头,却听到身后一阵骚乱,有人大喊:

    “求大人做主啊”

    

正文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郑家豪奴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郑家豪奴

    不管是江南江北,百姓们喜欢看热闹的心思始终是有的,一听有人喊这个,“呼啦”一声一大群人聚集了过来。

    王通的护卫们立刻是组成了个圈子,将人挡开,沙东宁却是喝道:

    “人多太杂,你们立刻动手赶人”

    有动手这个命令,护卫们立刻是开始打人,看着王通这一干护卫都是豪奴做派,拳脚又是厉害,想看热闹的心思终究是比不过吃痛,人也就散开了。

    后面喊“做主”那人已经被擒住,连嘴里都被一根棍子塞住,动不得说不得,王通皱了皱眉,大踏步走进了酒馆之中,开口说道:

    “人先带过来。”

    不用沙东宁这边说话,酒馆的掌柜已经知趣的请客人们离开,并且不算大家的酒菜钱,王通坐下,伙计动作麻利的温好黄酒上了小菜,然后也都是躲了出去。

    对这酒馆知道进退的做法,王通倒是心下赞叹,到底是江南地方,伶俐眼色胜出北地不少。

    “请公爷做主”

    就是先前在府外打望那人,倒是在王通的意料之中,只是这人一被带进来就是不住的磕头求告,不多时额头已经见血,王通迟疑了下,转头问沙东宁说道:

    “这个就是你们安排的?”

    被王通这么一问,沙东宁也是愣住,反应过来才小声说道:

    “公爷,若是属下安排定要禀报的,怎么会做这等糊涂差事。”

    杨思尘那边曾有信笺过来,史七等人也是类似的意思,说王通来到松江之后,行的都是雷霆手段,镇慑立威已经足够了,也要收拢人心,当然,王通所做的事情大都是对地方上有好处,不过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也看不出什么效果,不如做些事来收拢人心。

    这些事里,最能得人心的莫过于为民做主,当街有人磕头喊冤,然后王通主持公道,这个好似戏文的段子定然会让闲人百姓叫好。

    今日这事,实在是太像了,也难怪王通有此一问,不过也就是随口说罢了,如果真是沙东宁安排的,那就会让人质疑他的办事能力有问题。

    “说说,什么冤情你不去报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