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梦令之宅门嫡女-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只是兄妹之情?”赵老太爷打断了六娘子的喋喋絮叨。

    “老爷!”一旁的赵老夫人闻言,温怒的瞪了赵老太爷一眼。

    赵老太爷一顿,随即呼了口气,摆手对赵老夫人道,“你以为这丫头什么都不知道?她心里门儿清的,沈家人不是说了,那礼部侍郎刘保树的夫人早就和她通过气了。”

    赵老夫人闻言,却依然不是很赞同赵老太爷的做法,“就算如此,她只是个半大不小的丫头,老爷这么说,让她要如何回答。”

    “问她自己。”赵老太爷盯着六娘子道,“丫头,外祖父只想问你一句话,你真只是把顾家小子当成哥哥看?”

    六娘子微微的红了红脸,忽而垂了眼帘失笑道,“外祖父觉得被人重视的感觉好,还是重视人的感觉好?”

    赵家二老闻言皆微微一惊。

    六娘子抬了头,目光坚定道,“谁人都道我和他是两小无猜,可信中我有提及沈家的事儿,宸玉哥哥一笔带过,只说媒妁之言未必是命中良人。沈家却是有心的,即便不是对我。”她说着微微的偏过了头,“沈家此举意在外祖父,您多年的经营只是不曾遇到良机,我知道您心有不平。如今……既有机会大展宏图,阿遥……不愿阻了外祖父。”

    “丫头……”赵老太爷薄唇微颤,眼角竟有了些湿润。

    “我不能赌沈家小四爷是不是我的良人,可既然外祖父千里迢迢亲自来了宣城,那就说明沈家的条件让您动心了。既然沈家是外祖父的良人,那阿遥愿意助外祖父一臂之力。”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五十四章 豆蔻香•初夏肃沉(上)

    洪武二十二年的春闱开的有些慌促,前后共考了三日,陆青远和陆青致一同下的考场,回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如同脱了一层皮一般瘦了不少,皆面颊浮肿眼底泛青,走路的时候连脚下的步子都是虚的。旁人若不知,只会以为他们是受了什么苦行一般刚从狱牢里放出来。

    因林氏不方便出迎,是以当天是老太太带着三娘子和六娘子在垂花门迎的两人。

    下场的时候是偏午,但陆青远和陆青致两人回来已近傍晚。膳厅一早就备了膳,老太太还特意吩咐了厨房准备了两个人平日里爱吃的菜。结果陆青远一回府,见了老太太只虚虚的作了一个揖,然后扭头直接回了迎松居,据说是衣衫也未换鞋袜也未脱的,倒在床榻上闷头就睡了过去。

    而陆青致虽还留了一丝耐心同老太太和三娘子、六娘子聊了两句,却也是拒了晚膳直接回了淡泊斋,在净房里泡了澡以后便如出一辙的倒头就睡。

    三娘子和六娘子得知后不禁面面相觑,三娘子道,“这才只是县试啊。”

    一旁的嫣娘闻言,笑道,“都是这么过来的,爹爹说越到后面越难考,早些让哥儿们试试手也是好事。”

    六娘子不禁咋舌,“我知考场难为,却不曾想两个哥哥回来会是这般面孔,但愿他们都能顺利过关吧。”

    “爹爹说两个哥儿资质不差,按着这样学下去,院试大多是没问题的,可是要再往上造就,那就要看哥儿们自己的努力了。”嫣娘笑眯眯的吐了吐舌头,一脸的俏皮。

    过了十来日,试榜高悬,嫣娘一语中的,陆青远和陆青致两人皆榜上有名,且陆青致排名还挺靠前。

    陆老爷很是高兴,赠了他两人几句鼓励的话,却也告诉他们这只是万里之行的开始,切莫因为在小小的县试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

    两人皆点头称是,不敢有所怠慢。

    然而,春闱的顺利举行却没有遮挡住朝廷日益严峻的态势。

    五月伊始,诚宪帝废诏即出,罢黜太子申,改立只有七岁的十五皇子为太子。五月中,申王发兵直指距离宣城只有五日之遥的漳州。漳州护军抵死搏拼,却抵不过申王手下的禁卫大军,短短三日,漳州失手,这意味着通往宣城的北路要道被申王囊入怀中。

    五月底,诚宪帝再次病危,咳血不止,皇后联手党羽致死反扑,却被太子的生母荣贵妃占得先机,以正统辅佐之名垂帘养心殿。皇后被禁坤和殿,党羽之首的户部尚书郭大人被压入皇狱,就地阵法八人,其中三人是皇后娘家的宗族亲眷……

    当天夜里,多年未出的“宵禁令”从皇宫传出,朝中有乱,初夏肃沉,虽十五皇子正承诏书登太子之位,可这太子毕竟只有七岁,且荣贵妃虽母家有势,却重在对付皇后和申王,是以诚宪帝这一倒下,朝中各方势力皆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申王虽被废太子之位,可多年盘亘高位手下势力已成,皇后娘娘虽暂居下风,可皇后母家乃大周百年爵位之家——姬家,其实力本就不容小觑。这之后,五皇子祁王,六皇子肃王、八皇子靖王、十一皇子贤王皆羽翼丰满,虽单支而出不免薄势,可若是几个已封了王的皇子联手相博,那无论是对踌躇满满志在皇位的申王而言还是对虽为正统却位高不稳的太子而言,都是一股非常大的威胁。

    …※※※※※※…※※…

    话说自从赵家二老来了宣城以后,六娘子就时不时的会去赵府的老宅小住。林氏乐的清闲,陆老爷睁一眼闭一眼,六娘子住的舒坦了,索性小住成了长住,如此一来,反倒是三娘子和嫣娘两个隔三差五的要往赵府的老宅子跑了。

    “这么说三丫头的婚事是定在六月初了?”赵老夫人喜欢三娘子和嫣娘那活络大方的性子,一来二去却是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外孙女一般宠着,平日里没事儿也会拉着她们几个小辈闲聊解闷。

    “是呢,外祖母。”对赵老夫人的称呼,三娘子和嫣娘都随六娘子喊。

    “哟,这么看来阿遥真是不懂事儿,一会儿外祖母就把她赶回去。”赵老夫人说着睨了一眼一旁在给她剥荔枝的六娘子,“哪儿有天天让快要做新娘子的姐姐往外头跑的,合该她自己回去,偏生要赖在我这儿。”

    “外祖母这儿可舒坦呢,没得那些左右让人局促的规矩,又没有娘的念叨,又听不见爹爹的骂声,便是连我都愿意赖在外祖母这儿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就难怪六妹妹了。”一旁的嫣娘听了,不等六娘子开口,却先替她挡下了话锋。

    赵老夫人听了哈哈大笑,连连抱着嫣娘拍了两下道,“瞧着卫先生一本正经的,倒是生出你这么个古灵精怪的闺女来。”

    “外祖母可不许同我爹爹去告状。”嫣娘说着从六娘子手中抢过了荔枝,然后递到赵老夫人面前道,“我就借花献佛一下,外祖母吃荔枝。”

    六娘子见状,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然后将一篮子的新鲜荔枝捧起塞到了嫣娘的手中道,“既要借,我便大大方方整篮子给你。”

    “六妹妹且别吃醋,今儿我给你带了好东西过来。”嫣娘抿嘴笑了笑,然后从随身带着的小布包中取出了一个信笺道,“琪姐儿的信写的可真勤,我记得上一封信也才是一个多月前才写过吧。”

    这几个月,嫣娘和六娘子、三娘子的感情升温的特别快,三人几乎是同进同出的。闲聊间,六娘子便将之前琪姐儿的事儿也告诉了她一些,是以嫣娘虽未曾见过杨凤琪这个人,可却是对她那些小小的壮举耳闻能熟的。

    话说杨凤琪四月底的时候刚刚做了新媳妇,嫁的是寅州城柳家嫡出的二少爷。这柳二少爷年纪轻轻已是举人,且性子柔默温文尔雅,和琪姐儿的火爆脾气刚好成了对比。是以成亲没多久,琪姐儿就写信给六娘子抱怨着相公太文弱,自己总是被他气的半死偏又发作不出来的窘事。六娘子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初衷,将第一封信读给了三娘子和嫣娘听。

    这之后,嫣娘和三娘子便成了琪姐儿来信的忠实读者。六娘子始料不及,觉得似有些透露了琪姐儿的隐私,总觉不妥,便回信将这事儿告诉了她。谁知琪姐儿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大肆鼓励鬼点子颇多的嫣娘给自己出些主意好在同柳二少爷的较量中胜了这个文弱书生。

    六娘子看了,不禁为琪姐儿捏了一把冷汗。因为从信中琪姐儿的描述看,柳二少胜不在力而在理,琪姐儿这般横冲直撞的性子要想占上风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看信的事儿赵老夫人自然也是知道的,听嫣娘这么一说,就知接下来是她们几个姑娘家要聚首独处的时候,便知趣的站起身道,“年纪大了就是经不得累,你们且先闹着,晚上在这儿吃了晚饭我派人把你们三个一同送回去。”说罢她看了六娘子一眼,然后转身出了屋子。

    见赵老夫人的身影消失在了门扉处,六娘子方才转身问三娘子道,“日子定在六月初几?”

    “六月初八。”三娘子眼神闪烁,脸颊飞过一抹嫣红,可却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这样着急?”六娘子口气中难掩失落。三娘子这一嫁,虽还在宣城,可到底是为人妇了,便不同现在做姐妹一般日日住在一个屋檐下想见就能见了。

    三娘子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是啊,王家前两日就已经搬来宣城了,而且现在外头不太平,父亲的意思是既都准备好了,便就早些家,宫中……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出事儿,父亲怕我和大姐姐一样给耽搁了。”

    六娘子点点头,“父亲考虑的周全,反正横竖王家都来了,以后若是姐姐不方便,我便上门去寻姐姐玩。”

    三娘子瞪着眼用手指点了一下六娘子的额头道,“没个正经姑娘家的样子,哪儿有做姑娘的天天往旁的府邸跑的。”

    “姐姐还不是经常来外祖母这儿找我玩。”六娘子撇了撇嘴。

    “那怎么一样!”三娘子正色道,“按着先夫人,我便也是应该喊赵老夫人一声外祖母的,可王家……诶罢了罢了,等我安顿好了就接你过来玩,你一个人切莫胡乱行事。”

    “三姐姐放心。”嫣娘在一旁听了笑道,“她就是个嘴上厉害的,可性子却懒的很,再者她若想跑,赵老夫人也是不会允许的,老祖宗精明着呢,哪儿容她这般乱折腾。”

    “有道理。”三娘子抿着嘴冲嫣娘点点头,“你是旁观者清。”

    见嫣娘“咯咯”的笑了起来,六娘子一跺脚,伸了手就去挠她的痒。嫣娘最怕痒,连连站起来往三娘子的背后去躲,一来二去,三人闹做了一团,欢声笑语频频传出屋子,震飞了枝桠上避阳栖息的鸟儿,却是给这略显闷热的午后平添了一抹豆蔻娇韵。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五十五章 豆蔻香•初夏肃沉(下)

    三娘子出嫁的那天天气已经开始热了。三娘子被院子里树上的蝉闹得前半宿一直没睡好,直到转凉入了深夜,方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是以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整个人都迷糊的没了精神。

    林氏的肚子已经显怀,害喜的症状倒是比之前两个月减轻了不少。且大夫隔三差五的都会来替她把平安脉,总和她说腹中胎儿稳健妥帖,白日没事儿还是要多缓行缓动,这样临盆之时才好生产。

    林氏深以为戒,所以三娘子成亲的这天她早早的就起了,忙前忙后的活络有神,众人瞧她气色红润神韵饱满,也就放心的让她去张罗了。

    这天,四姨娘哭花了两次妆,要不是六娘子在一旁强忍着替她抹眼泪,只怕到三娘子披上红盖头的那一刻,四姨娘的眼睛都是红肿的。

    不过六娘子也没好到哪里去,一大早哭了一场,三娘子换嫁衣的时候又抹了泪,惹的三娘子绷着神经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末了才从首饰盒子里取了一块羊脂玉递给六娘子道,“早年父亲给了我一块质地不错的璞玉,我让玉器店的师傅打了两块,今儿一块给你,我这儿留一块……”

    “三姐姐干什么,又不是从此再也见不着了。”六娘子嘤嘤的抽了帕子。

    “呸呸呸!”三娘子哭笑道,“我只当自己是要长命百岁的,不过是留个念想,姐妹一场,咱们各自嫁了人以后也定不能生分了。”

    六娘子闻言紧紧的握着手中的玉佩,郑重其事的点头道,“那是自然,我还指望过两年三姐姐好好教教我为人妇的要领呢。”

    三娘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紧紧的抱了抱六娘子。而就在这时,外头红袖报传,“姑娘,赵老夫人派人送礼来了。”

    三娘子闻言忙起身出门去迎,回来的时候她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小红匣子,繁复雕花,喜上眉梢。

    “外祖母怎么没来?”三娘子回屋坐下,有些狐疑的问着六娘子,“却是派了方妈妈过来的。”方妈妈是伺候赵老夫人多年的妈妈,这次来宣城,她也一并从怀阳跟了过来。府上一般的小事儿是劳不到方妈妈大驾的,今儿方妈妈能来给三娘子送这份贺礼,瞧得出赵老夫人对三娘子出嫁这件事儿的重视。

    “到底还有祖母、母亲在,外祖母说免得见面尴尬,也就作罢了。”六娘子叹了口气,忙转了话锋道,“姐姐且打开看看,我缠着外祖母多日了,外祖母都捂着这礼物瞧都不让我瞧一眼。”

    三娘子闻言,笑着打开了红匣子,两人探头看去,只见里面静静的躺着一只小巧的玉镯,一支雕工别致精细的玉嵌珠翠玉簪,还有一对水滴形的耳坠子。三样东西材质一样,看得出是出自一块玉身的,玉色明润,盈盈粉清,煞是可爱。

    三娘子见了,心中喜欢,不禁弯了眉眼道,“改明儿我定要好好去谢谢外祖母。”

    “那是。”六娘子打趣她道,“不仅要谢谢外祖母,等我成亲了姐姐还要再备一份礼物给我,不然我可不依的。”

    “你个狭促鬼,等你做新娘子了,还怕少东西么,只怕到时候我送的你都未必看得上了哟。”

    “姐姐屋里都是好东西。”六娘子见状佯装着张望道,“我瞧着那酸木枝多宝阁架子就挺好的,做工精致不说,且上头还有个罩纱的架子,不会落灰,看着就是高档货。”

    “得得得,你且看中什么都拿走,只要你屋子里放得下,我就送。”三娘子被六娘子逗的笑出了声,连连拍着她的肩膀惹得发髻上的凤冠喜珠乱颤……

    …※※※※※※…※※…

    三娘子这一嫁,陆府内宅中顿时就显得冷清了许多。

    而因为一举得力,陆老爷望子成龙的心态就强烈了些,是以便转了方向,让楚先生单教松哥儿启蒙初学,而卫先生则重点教陆青远和陆青致的课业。剩下的六娘子和七娘子两人,陆老爷也一并免了她们的家学,只让卫先生每半个月布置她们一次描红课业,以便指导。

    用陆老爷的话说,姑娘家家的,写得好一手小字,绣得好一团扇面,纳得好一双鞋子,即便嫁了人也不会被夫家瞧不起了。

    六娘子对陆老爷的决定并无异议,只是不想成日里的待在陆府让也觉得日日无趣的七娘子寻开心各种找自己的茬,是以她依然隔三差五的会往赵家老宅跑,闲得的时候还会带上嫣娘一起。

    而卫先生久闻赵老太爷的大名,敬仰日深,所以对未出阁的女儿总是时不时的往外头跑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不多言其他了。

    其实嫣娘因为卫先生的关系和六娘子一样,启蒙都很早,且这些年也读过些七杂八乱的书,所以夏午闷热闲来无事,赵老太爷总是会带她们两个去书房避暑,一来指导指导她们描红练气,二来则会说些生趣野史给她们听,丰富丰富她们的眼界。两个小丫头常常听的忘乎所以,直等赵老太爷说的口干舌燥了还不肯罢休,惹的赵老太爷哭笑不得。

    不过入了六月,赵老太爷明显就忙了起来,不仅上门拜访的门生同僚日渐增多,有的时候老人家都是清早出门子夜回府,接连几天和他打不着正面那都是正常的。

    因为出入赵家老宅的人多了起来,嫣娘便也知趣的不常往赵府跑了,连着六娘子进出也觉得不太方便,于是就多半只能乖乖的待在陆府了。

    不过这两日赵老夫人身子欠恙,似有些着凉,虽让大夫瞧了说是并无大碍,只嘱咐要按时吃药切莫操劳,但六娘子不放心,还是带了包裹住回了赵府,日日在老夫人的床榻边伺候不怠,倒是做足了乖巧听话的模样。

    这日晌午,赵老夫人刚吃了药汤睡下,六娘子觉得无趣,便想着偷偷跑去赵老太爷的书房顺一本书过来打发时间,却在走到窗棂边的时候,听到屋子里传出了一个沉稳温润的笑声,“聿白这次亲自去怀阳找您可不是我出的主意。”

    “没九爷的口谕,他一个毛头小子又怎敢在我面前横冲直撞的。”

    “老师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笃定的。且不说沈家之前同老师的交情,单说这些年聿白单凭一己之力就闯出了一番作为,老师就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的。”

    “阿遥养在我跟前娇嗔乖张,若是到时候和沈家小四爷合不来,我心疼外孙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