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畴回答:“我看快结束了。五年围困,平原黄巾已无战力。多年来,他们的士卒靠每年冬季,私下里为我们修渠修路,出卖劳力换取食物,苟延残喘。我军一到,倒戈者纷纷。云长此时没有消息,可能是在整编黄巾,我看,可以从云长哪儿调回2个军团。”   
  沮授询问:“主公是想泰山吗?那,从云长处调回一个军团,足够了”。   
  刘备奸笑着:“知我者,子泰也。”   
  沮授手捋着胡须,嘿嘿的笑着:“五年来,朝廷没有诏命,我等虽然出兵泰山剿匪,但泰山政务却从不插手。如今,有了骑都尉鲍信这封求救信,主公正好可以挥军直入泰山。嘿,今年底,青州学府第一批文院学生正好毕业,就让他们到泰山郡锻炼一下。”   
  徐庶疑问重重,正好插嘴说:“主公,青州现有兵力多少?战力如何?为何战事一起,要从平原战场抽兵?”   
  刘备微笑着,解释说:“元直,你用了一个月,从平原走到了广绕,沿途的吏治已经观察了吧。”   
  徐庶答:“不错,我沿途看到,青州百姓三五成群,行走之间,均暗合队列行伍。此刻正是四月夏,农闲季节,若青州兵力不足,不如把乡野之间的农夫招集起来。我相信,只要发给他们兵器,这些农夫就是很好的士兵。何必要仓促从战场抽兵呢?”   
  田畴急忙解释说:“元直,你不知道,在青州,参军当兵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职业。军人家属要享受减税,战场所获,主公只取三成,其余战利品归士兵自己。这种荣誉,我们不会轻易赐予平民。平民当兵,需要从小训练,学习文化,自觉缴纳税收。然后,再与功民之子竞争士兵的位置。   
  而平民一旦当兵,退役后就可获得功民身份,可以成为职业佣兵,保护商队;也可以进入乡民卫队,负责当地治安。还可以进入公民学堂,学习知识,毕业后由地方乡老推举,成为地方官员。另外,士兵退役时,可获得退役军人会所发给的一笔退役金,也可以自己买地耕作,开坊从商。所以,平民从军,是影响到财政的大事,非万不得已,决不为也”。   
  徐庶接着问:“那主公想带一个军团去泰山剿匪吗?一个军团多少人?青州共有几个军团?”   
  刘备点点头:“好,元直既接任参军一职,军务的事越早了解越好,子泰,你来向元直解释一下,我和军师再研究研究。”   
  随即,刘备和沮授比划着地图,低声的嘀咕起来。简雍在旁,用笔记录着。   
  田畴一指刘浑和刘宙,说:“你们两个,快去收拾行装,向主母告别,等待我的命令。”   
  说完,伸手拉着徐庶,走到一边,低声说:“走,我们到旁边说话。”   
  “青州,共有11个军团,其中,战力最强的是近卫军团和青州第一第二迅驰军团,目前,第一第二迅驰军团在泰山郡平阴城驻扎,有乐进乐文谦统领,负责扎紧泰山盗匪流窜的口袋。   
  第三第四军团战力稍弱,目前在琅邪东武驻扎,由管亥管炳元统领。负责防止东海盗匪窜入青州作乱。不过,第三第四军团战力虽弱,但战力最强的第一第二迅驰军团是由管炳元一手训练,所以,第三第四军团在琅邪与东海盗匪战斗三年有余,战力也不可小觑。   
  第五军团是炮兵团,配备100门霹雳石炮,200架三弓床弩,是属于攻城军团。每十人操一石炮,每五人操一床弩。另有1500名辅助人员。   
  第六军团是辅助军团,我们叫工兵军团,主要负责战具维护、修理以及战场医护。   
  第七、八、九、十军团是新成立的军团,训练不足三年。如今,第七军团正在白狼练兵,由张飞张翼德将军统领。八、九、十军团随关羽关云长将军出兵平原。   
  2000人的近卫军团是主公亲卫,目前由太史慈将军统领,正驻扎在广绕。   
  至于一般军团人员配置,每个军团总共3500人,分为1000名长矛兵,1000格斗兵,1000弓兵,500名左右的尉官、伙夫、鼓手、军号手等等。   
  ……”   
  田畴的解释,不久就被刘备的声音打断:“子泰,元直,我们商议已定,你俩来看看,有什么补充。”   
  围拢在地图旁边,刘备指点着,吩咐说:“我决定,第八军团回防广绕。另外,乐安功民1队2队经历过博昌会战,是由经验的战士,现在论功行赏,升格为青州第11、12军团,回防广绕。   
  临淄守军(龚景家丁),几经战事,也算是老兵,升格为青州第13、14、15军团,以东莱之地20万亩,辽西白狼之地30万亩,向龚使君后人换取临淄守军1万2千人。   
  命令:平原战事平息后,黄巾士兵汰弱选强,编成青州第16、17军团,立即开始整训。   
  命令:青州第13、14、15军团(临淄守军)立即开始整编,一个月后,随近卫军团、第五军团开赴泰山剿匪。   
  命令:征召天马部族骑兵3000,出云第5、第六军团,迅速增援平阴乐进守军。   
  命令:三韩增派3500守军,随张合增援碣石。”   
  田畴低头打量着地图,问:“主公,原先答应的是平原黄巾编为4个军团,现在只给他们两个军团编制,恐怕不妥。”   
  徐庶也急忙附和说:“青徐黄巾为天下黄巾战力之最,青州兵闻名远近。而青徐黄巾都在泰山、平原两郡,几经战斗,活下来的都是勇悍之人,只留下7000人,恐怕日后会再次造反。”   
  刘备讥笑着说:“青徐黄巾虽号称百万,但几年来,我们不断压缩他们的活动区域,我看,有15万士兵就不错了。按照我们的挑选标准,平原郡挑出一万士兵,已经很不容易了。泰山郡再挑2万,这已经到了五中取一的比例,够高了。再说,如果我们扩军太多,经济上承受不了。告诉于毒,我们可以为他保留四个军团,但两个军团我们养活,另两个军团,他自己负责发薪,发甲胄兵器。”   
  田畴点头答应:“也好,平原黄巾虽然战力勘用,但劫掠成性,压缩他的人手,让这些人务农务工,明年,平原郡将是我们的又一个粮仓。”   
  徐庶主动请缨:“主公,庶初来此处,不同军务,愿和子泰一起,编练平原军队。通过这番编练,我可以熟悉青州军务。”   
  刘备点头赞赏:“好啊,通过自己的手,整训一次队伍,从小处见大处,一定会对青州军制了如指掌。元直,期待着你成为我的左膀右臂。”   
  抬起头来,目视着诸将,刘备朗声说:“诸位,我们曾经以两个军团,外加雷骑狼骑2000人,击溃了20万青徐黄巾主力。如今,我以五个军团之力,压向泰山,此战,我军必胜。告诉将士们,追随我,去获得自己的功勋。”   
  中平六年五月,何太后派人召大将军何进入宫。何进详细问明情况,方敢驰入。原来:灵帝长子辩,为何太后所生,轻佻无仪,灵帝意欲舍嫡立庶,又恐何太后与兄长何进有怨言。上军校尉蹇硕,为灵帝所亲信,早已窥透上意,灵帝病竟不起,自知顾命难宣,没奈何与蹇硕密商,叫他拥护次子。   
  灵帝死后,蹇硕欲先诛杀何进,然后立皇次子协,偏又为潘隐所败露,不能逞谋,只好听命何太后,立皇长子辩为嗣主。何进问明原委,放胆入宫,奉皇子辩即位,尊何后为皇太后。   
  当时,刘辩年才14,不能亲政,遂由何太后垂帘临朝,大赦天下,年号改为光熹。自灵帝架崩到刘辩登基,20天之久,灵帝仍未发丧。灵柩停在宫中,夏日了恶臭四溢,洛阳之人经过皇宫,均掩鼻而行。可怜,生前搜刮无数的灵帝,死后获得这样待遇……   
  与此同时,青州大军整训完毕,在刘备的亲自统领下,响应骑都尉鲍信的呼救,进入泰山剿匪。随行大将太史慈、张飞、管亥、侍卫长叶天、侍卫长厉尉,各统一个军团,以青州前所未有的强大阵容,杀进泰山郡。                  
第四章 群雄割据 第四节 奸计    
  光熹元年(中平六年)五月十四日,青州大军自齐国最南方的临朐城,跨出了青州疆界,进入兖州泰山郡。这次,是刘玄德亲自带队,共出动了五个军团,消息传到徐州,徐州大恐。   
  琅邪国国都开阳城中,骑都尉臧霸下令全军戒备,前黄巾盗匪孙观、吴敦两人,奉陶谦的命令,提兵一万进驻蒙阴附近的费城,尹礼率一万守军,进驻相隔50里的华县,呼应费城守军。臧霸帅精兵三万在开阳,与费城,华县成倒三角之势,严密监视着青州军的动向。而徐州大将曹豹,则统帅精锐的2万丹阳兵,进驻琅邪郡南部的高阳城。   
  徐州,总共动员了不下7万的士兵,监控青州不足2万人的军队。可惜的是,这七万军队只知道躲在城墙中,瑟瑟发抖的看着青州军在不远处驰骋。   
  兖州刺史刘明,好清谈时政,本人武力不彰,又看不起武夫,所以手下也无大将可用。多年来,他屡受我军欺凌,此时此刻,无计可施。只好一边飞报朝廷,一边拨送粮草,犒劳青州兵。   
  “这么说,我军应骑都尉鲍信所请,前来解围的事,朝廷已知道了——”莱芜城中,刘备拖长了语调,询问着兖州信使。   
  得到信使肯定答复后,刘备翻身询问军师沮授:“我军前锋到了何处?”   
  沮授翻动着地图,回答:“离沂源城尚有20里。”   
  刘备恼火的说:“前锋速度太快。告诉张翼德,他一个人跑到前面没用,仗,不是由他一个军团打的。要与全军配合,配合,要采用滚动式行军方法。再不明白,我撤他的职。”   
  沮授微笑着说:“这些话,你告诉翼德也没用。来人,给第11军团参军李平李长远传令,命令他就地扎营,等待我军大部队靠拢。告诉他,由于前锋速度太快,不知道呼应后军,给他记过一次,以儆效尤。至于翼德将军么,主公自有惩罚”。   
  看着兖州信使告退,沮授提示说:“主公,其实,翼德将军所为,并不为过。救兵如救火,以翼德的勇猛,第11军团的训练有素,即使对上黄巾军,也吃不了亏呀。”   
  刘备长叹一声,走到了门口,手扶着门框,看着军士们忙碌,半晌不语。   
  沮授试探的问:“主公是在担心,朝廷知道我们越界后,会有申斥吗?”   
  刘备再次长叹一声,悠悠的说:“鲍信被围,是我安排的。”   
  沮授大惊:“如此荒诞之言,怎能出自主公之口,禁声。”   
  随即,沮授走到门口,小心的探头看了看情况,吩咐说:“卫士,禁止闲杂人员靠近,警戒时,不准靠近门窗。”   
  缩回头来,沮授仔细的关好大门,走回了刘备身边,缓缓的坐了下来。   
  “记得博昌会战吗,我们在黄巾军中有个奸细,所以我们对黄巾行动了如指掌,那个奸细一直由子泰负责联络,现在,也是该揭底牌的时候了,他就是目前的泰山盗匪首领杨凤。”刘备面无表情的揭开了迷底。   
  沮授仰起脸来,盘算了一下,问:“我只能想到两个理由,可这两个理由都不充分。”   
  刘备带着淡淡的微笑,说:“君姑且试言之。”   
  “兵围鲍信,应该是龚使君去世时安排的,为何会选在此时安排,难道主公是想躲开青州,让新任州牧无法交接,甚至无法进入青州?可我再一想,这个理由不充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主公不可能一辈子不让新州牧进入青州?   
  除非,主公另有后着,希望藉此机会缓冲。但这也不充分,依主公家世,名望,以及战功,只要稍加活动,几年前,拿个州牧之职也不过份。可主公一直隐于龚州牧身后,其中必有深意。授鲁钝,看不透这个。但观主公近日并不忧心谁为新州牧,再说,青州各郡,除北海外,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谁为州牧,关系不大。所以,主公必不是为这个理由,兵围鲍信。”   
  刘备端起了茶杯,借饮茶的功夫,用衣袖挡住脸庞,瓮声瓮气的说:“君且再言之。”   
  沮授深深的喘了口气,继续说:“第二个理由,是我刚才想到的。泰山盗首杨凤既然是我们的人,主公还要带5个军团到泰山郡,莫非徐州臧霸?可是,我仔细一想,这个理由也不充分。   
  今上去世,我等到现在没有吊唁,虽然,朝廷至今还没发丧,我们不吊唁也说的过去。但新君登位,我等不遣使祝贺,反而兴兵图谋琅邪郡,如此,恐怕会召来很多非议,以主公仁义之名,必不会这样做。”   
  刘备叹了口气,无意识的把玩着手中的茶杯,忧心忡忡的说:“人生,最痛苦的是,在前途茫茫时,看不见前进的方向。比这更痛苦的是,看见了前进方向,却不得不按历史前进的脚步,一步步走去。”   
  沮授摸摸脑袋,问:“主公此话何意,授不解?”   
  刘备站起身来,背对着沮授,脸上带着不可捉摸的表情,开口说:“新皇登基前,上军校尉蹇硕秘不发丧,矫诏召大将军何进入宫,意图诛杀。如今,何进之妹何太后所生皇长子刘辩登基,刘辩年才14,不能亲政,何太后垂帘临朝,大将军何进专政。在这种情况下,何进能饶过想杀他的上军校尉蹇硕吗?   
  朝廷禁军,皆由蹇硕掌握,何进想要动手,会采取什么方式呢?士子大臣,久受中官(宦官)压迫,若有机会铲除蹇硕,他们会是什么态度呢?子正(沮授),君且试为我言之”。   
  沮授悚然而惊:“原来主公为此事,躲出青州呀。嗯,这到有意思了。”   
  刘备随手从桌上抽取了一封信扎,递给沮授:“这是京师送来的情报,何进掌权,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他同录尚书事。征何颙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与同心腹。   
  因袁氏累世贵宠,何进引袁绍为助。挑选袁绍为参谋。这是何进的全部班底”。   
  天下万物,以人为本。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看一件事能否成功,看看运作这件事的班底,就知道八成了。   
  袁绍累世公卿,极端看不起家世不如他的人,而来往名士的交相夸奖,助长了他的骄傲,这家伙来头大,势力大,派头大,然而又魄力小,谋略小,肚量小。他是一个现实社会中的泡沫人物,曾经把自己吹涨得不可一世,高山仰止。以这样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为参谋,这件事的结果可想而知。   
  何进,屠夫出身,因为妹妹当上了皇后,故此获得高位。虽然他与士子交往密切,但他的出身却让士子们看不起。这决定了他对自己的身份敏感,对侮辱不能容忍,所以,他绝不会放过宦官蹇硕。   
  而何进是靠着何太后当上了高官,这又导致他对何皇后言听计从。何皇后与宦官来往密切,且性格优柔寡断。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何进虽有荀攸之志,郑泰之忠,大事如何能成。   
  至于北军中侯何颙,那是个废物,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不提也罢。   
  沮授看着这封名单,欲哭无泪:“中官势大,掌握中枢和禁军,若是大将军能够缓缓图谋,等掌握大权之后再行锄奸之事,事或有所成。但袁公本初,性急骄横,从不把太监放在眼中,此刻掌握大权,恐怕不会奈住性子。我估计,他不但欲将蹇硕诛杀,且拟尽诛宦官,扫清宫禁——看来,朝廷又要动乱了”。   
  “不止呀”刘备摇首,叹息说:“朝廷动荡,天下岂能无事?子正,你为我心腹,今日此屋中别无他人,我就把话实说了吧。我要你立刻回青州,替我办三件事,其一:让子泰(田畴)来替换你;其二,你以私人的身份上下联络,要求个郡官员只服从我的命令;其三:以我出外征战为理由,不受朝廷的乱命。”   
  沮授点头:“子泰来军中,我明白主公的意思,是想借此机会与杨凤假打一场,一边拖延时间,一边为杨凤今后谋个好出身。可是,第二点我就不明白了,以主公治理青州的名望,以主公和朝中大佬的关系,以青州官员和我们的关系,若是青州六郡十二国六十五县官员一起推举,主公谋个州牧之职,不成问题。为什么我们还要设计迎接新州牧?名不正则言不顺,主公不如直接拿下州牧之职。   
  朝廷现在内忧外患,我们的推举,朝廷不见得否决,主公,下定决心,乘此时也。”   
  “天下大乱,方兴未艾;大浪淘砂,刚刚开始。出头的椽子先烂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一个人挡在我们面前,只要他放手,我们就把青州再治理几年,你刚才说过,若我们再有几年的时间,那就更好。我们就是要找个人,在我们面前挡几年风雨。   
  青州猛将皆在我手下,青州雄兵都由我训练,任何一个人,只要稍聪明点,不会和我们为难,若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