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生命真相当中,我们的祖先早已探知,生命真相的能量并不单纯地依赖于饮食,饮食并不是唯一途径,而人体上存在着更多能够吸收更高质量的途径,要开启它们。所有开启的一切方法,都是为了获得能量。这个能量,就是老子所讲的德能、道光德能。道光德能一旦能进入人体内,就可以改变人生命的质量,同时也能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大脑的左脑应用和右脑应用。在两千五百年以来,人类都是在拼命使用左脑,而很少出现积极使用右脑的方式。一旦出现使用右脑的人才,一般都成为社会的主流、发明创造者,这就是两千五百年以来的共性现象。包括爱因斯坦、牛顿,他们都习惯于使用右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都是左撇子,都是左手为用。很多的音乐家、画家,包括达芬奇都是左手画画,很多特别有造诣的人,包括当今美国的政治家奥巴马,他也是左手签字。所以说,都是反映主动使用左手,常常是积极主动开发右脑生理功能。
在这几千年以来,毕竟是左撇子少。在中国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的制约,到目前,社会统计全社会的左撇子大概在3…4%,但是现在德国的左撇子比例占到22%。这说明教育模式跟是否同步开动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相关,简单跟西方的脑科学结合的话,就是左脑主持智能思维,右脑主持慧识思维。如何使智能思维和慧识思维同步发展,并且规范在德的能量直接滋养之下,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就是我们德慧智的整体理念。
我们就用一个旋极球,旋动中包含阴极、阳极、中极三个理念的图标,来表述这种理念,中央用德来稳定阴阳变化。因为中央一旦有了德育,牢牢地以德的能量、德的品格的教育作为一个主导,就形成一个中轴,就稳定了,阴阳围绕它转动的时候不会形成波峰。不会像太极那样,形成脑袋大尾巴小,你强我弱交替,这样的格局就消失了,而是一种平衡发展。智和慧平衡运用,同步开发,就能进入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当中。受众也能同时开发自己的智和慧,同步进行运用。这样,可能就容易使中国的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更有机会培养出来。
当然,这个德慧智教育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从小抓起,一步步按照两千五百年前的优秀教育思想和西方现在智能教育的优秀思想以及我们本土上还保存的一些教育理念,这三元合一,进行整体的资源整合。思想、方法整合形成一个整体。我们正在进行着这些工作,并且组织了一些国内的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团队去开发、研究它。
教育台记者: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去推广经典诵读工程?您对经典诵读工程有什么评价?
熊先生:经典诵读工程,基本上我们的许多前辈都已经开创了。包括台湾的王财贵教授,他多年前就在台湾、国内推行经典诵读。
但是,分析当前整个经典诵读情况,跟道德文化、根文化联接起来的比例不太多,主要是诵读儒学经典比较多,而道家的经典很少采用。但是极少数采用了诵读老子五千言的,常常又创造出一些奇迹来。比如说,北京的李洪彬现象,他是熟读了五千言以后能够倒背如流。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这也就是老子的思想在起作用,老子五千言的能量性在发挥供能。开展普通的经典诵读,一般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都归到经典诵读里面了,实际上我觉着有的是属于艺文里面的,而不是属于经里面的;有的是属于典里面的,而不是经里面的。我们不能走历史的老路。真正的经,一定是慧智型的文章,而不是智能型的文章,这是一个显著的标准。在创作的时候,是作者慧识的流露,还是智能的构思,这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把智能构思所形成的文章当成了经典,那么没有能量场波性,谐振性就缺乏,不能对受众产生一种启迪的作用。古代那些圣贤所写的经文,常常是在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下所诞生的,具有很高的能量品质,阅读它们、诵读它们,就能真正产生与故人居、与古人谋的现象。这个现象很容易产生,特别在孩子身上,这个表现特别明显。
在推广诵读上,目前一般的诵读遇见了一个瓶颈区,普遍的反应就是采用一般的诵读,孩子变乖了、遵守纪律了,但是创造性方面同样还是没有爆发出来。他们还并没有达到记忆力超群,成绩、创造力、独创性等方面,还没有表现出中国人的优势来,这说明了还是局限在宋明时代理学时期的诵读方式,还是应该再往历史上追寻。比如说,宋朝、明朝时期,我们国家的创造力还是比较高的,在当时的国际上还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宋明以后创造力急剧下降呢?跟明代砍了诵读《易经》有关系,把《易经》也剔除了,只读《四书五经》,理学整理出来的八股文,以八股文取士,所谓的八股文编修的经典完全跟根文化断绝了,通过《易经》进行接续和连接的作用就消失了。所以,到了明代晚期以后,世运很快削弱、微弱下来,再加上闭关自守,又不能把西方的文明接续起来。
当年莱布尼茨看到中国的《易经》以后就大吃一惊,启迪了他在数学方面的造诣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他曾经写信到中国来,要求加入中国国籍,但是当时我们的国家认为“我乃中土大邦,汝乃外夷”,对他不屑一顾。当时,他倒建议在中国成立科学院,如果当时能够开关,接受人家的建议,早期在北京建立一个科学研究院的话,我看那个接续起来会非常快的,这都是历史了。
教育台记者:您本人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其中之一就是“中华经典诵读形象大使”,您如何做这个形象大使的,是否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的活动?
熊先生:社会公益性的活动,原来也是我的一个宗旨。
我尽量不取利于民,而是奉献于民。所以,我早期在各地的演讲基本上都是义务性的、公益性的,尽量先把大家都唤醒起来。在一般普遍意义宣传国学这个领域上,就尽自己所能,当好这个公益大使,尽量争取做得更好一点。
因为现在经典诵读经历了这十年过程,有很多的人进入了功利化阶段了,实际上违背了老子思想上的一个原则“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真正有用的东西是在“无”里面的。在没有欲望,没有什么贪欲,没有过多的追求心下的内容,才是真正有用的,才是生命的真谛。
所以,我们作为根文化的研究者要恪守这一点,不要追求有相的东西,不要追求过多的拥有,应该安平乐居。对于社会的奉献,相反应该放在第一位,多为他人着想,多为别人考虑,尽量少考虑自己。而且考虑自己多了以后,在生理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考虑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使用的左脑,那么就处在自我封闭的状态,能量自我封闭。考虑自己的时候,都是用的左脑;而在考虑别人的时候,就启动了右脑的生理功能。所以说,为什么佛学思想、道学思想、儒学思想都教人要爱,要把自己的小爱扩展成大爱,这也是主动用有形的方式和心理活动的方式去启迪右脑的慧性思维,使它展开。所以在这个工作上,国学的宣传上尽量去多安排一些有益、体现出爱心的公益性的活动。我们要自己做出表率来,实际上成人的言和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是模仿型的,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全息性地、整体性地进入他们心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这个教育就是失败的。现在教育的很多现象在孩子们身上失败,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根本就不买大人的帐。
教育台记者:前两天,我专门拜读了您的书——《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究竟什么是慧性图文教学法?它跟我们传统的学习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熊先生:慧性图文教育法,主要是提倡早期顺应儿童生理发展不同阶段的规律性,掌握教育的契机,顺应生理转换规律当中的慧性逐步被后天智能封闭、压抑、丢失的生理现象,我们采取一种主动的保护措施、爱护措施,保护孩子们的图文思维。因为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的,自己如果记忆良好的话,就有这样的记忆片段残存。比如说,孩子们早期都是存在图像思维的,为什么爱看图识字,因为孩子们有图像思维存在的。我们小时候喜欢看图画,那些小人书,我小时候经常站在巷子口,放了学还要看一个小时,看完了才回家去,也就是童话思维是孩子的一个思维阶段。
还有一个是神话思维。图文思维、童话思维、神话思维,可以说是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重演律,是生命现象的一种重演律。这种重演率,是我们人类社会进入到智能阶段以后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和忽视的。因为我们很多的父母,虽然在运用看图识字教孩子,也画一些小人书,让孩子看一看,来勾起他的童话思维,甚至有时候用一些神话故事来进行普遍的培养,但这都不是主动的,不是积极的,而是在冥冥当中,有一种力量引导人们去使用。
如何把这种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和感性都升华到教育理念上来,我觉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符合孩子的生理重演律。这个生理重演律,一旦被我们放大并培养起来了,那么他始终就会保持一种慧智同运的状态,慧性就得到良好的保护。所以,在这个工作上应该看到优势,而且事实也是可以的。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符号到图、到画、到文(图文表述),最后才过渡到文字。西方在腓尼基时代,直接丢失了图文思维最基本的工具,可以说丢得干干净净,直接进入了拼音文字,没有象形过程。后来有些学者研究的时候,把他们拼音文字的符号加以象形化、图像化,用它来教育孩子们,实际上也就是想重新接续中国的这种模式,用图文思维来培养孩子们的慧识。
教育台记者:慧性图文学习法和慧识学习法,是不是一回事?
熊先生:基本上是在一个范畴,它主要的目的是开启慧识。
因为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用图文的方式;然后,才能进入到第二个的图画方式和第三个的神话方式。
教育台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孩子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不把孩子教笨呢?您有什么建议和方法?
熊先生:不把孩子们教笨,主要就是需要我们家长、做父母的人,本身要主动培养起自己对根文化的爱心,热爱它,并且研究它,掌握一些根文化的理念,同时掌握一定的生理知识,分清左右大脑的分工。这个方面非常重要。
再一个,就是幼儿教师也要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家长、学校、幼儿园都把它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十六岁之前保护慧性充分开发,使他们的重演率完整再现,并且真正转化成为他们每一个人现实教育中的实践过程。在
这里,仅仅是大人的认识还是不够的,首先大人首先要认识。因为大人过了十六岁以后,就进入了纯粹的后天阶段。如果先天阶段,在十六岁之前,没有培养起慧识来,肯定是后天的智能用事占主要性。大人的判断、处理问题,一般都是一种经验型的、惯性的、智能片面运作的方式,很少有灵感直接产生。因为灵感是要在放松身心的状态下,比如说睡眠状态下,比如负压急剧降低的状态下,比如颤动的环节当中,灵感、直觉就迸发出来。一般左脑在运动,而要想它同步出现就很难。
所以,大人在掌握慧识教育的理念上,也是要有一个培训的过程,我们就考虑不断进行亲子教育。当怀着孩子的时候,就使父母知道如何爱护孩子的慧识,用心灵交流。其中有个心音交流的方法,就是用你的心去和孩子的心进行交流,而暂时不用语言去交流,或借助语言用心来交流。
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模块,都已经从传统医学的角度,从传统道医的角度、传统中医的角度和西医研究的成果,把它整合在一起。当然,最根本的是将心里面道家所说的心神、心理活动和大脑的生理功能整合成为一块,构成非常符合每个人生命真相的教育模块,利用这个模块来进行前期的认知。父母认知了、老师认知了、学校认知以后,就很容易保护住孩子的慧识不被破坏。因为成人教育孩子是有很多错误理解的,比如说三岁之前的孩子是立体思维,他看问题的时候,前后左右他比大人看的深入得多,但是他没办法用语言表述。
这是我自己的经历,我记得我小时候的事情,但是说不出来,最多用哭声、笑声、笑脸来表达而已,没有启动语音。但是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果成人真正到了一定的境界,实际上成人是可以用心感应到的,母亲也可以感应到孩子的这种思维现象和他心里面的喜悦和痛苦。到了四岁到七岁时,就基本上进入了平面思维,就失去了立体思维的感觉了,像平面扫描似的思维。在孩子三岁左右,教孩子认字的时候,指着一个个的字教孩子认识非常痛苦。所以,中国古代有个九宫的方法,要让人认识有相的生命和现象,必须遵循洛书的规律;要使人认识天的规律,就必须遵循河图的教育办法。河图和洛书,是两个能产生《易经》的基本元素。
教育台记者:跟我们平时的看图识字不一样吧?
熊先生:它不是不一样,比如它可以演化。
教育台记者:我们平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很可能去看中医,或者看西医,或者看中西医结合。我还没有听说过“道医学”,究竟什么叫“道医学”?它究竟有什么作用,通过什么手段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熊先生:一般的传统中医,是源于道。
道医,是在比较高的层次上将人体生命真相理顺和观察清楚以后,将能够入世、能应用到社会人群当中的内容,通过教育的方式形成了传统中医。所以,中医里面就包含了气血学说、五行六运的学说。等等学说的产生,都源自于道学领域。而且,它的经络学说、对人体气血经络学说的认识,也源自于道。同样的原理,道学里面认识生命经络的话,比如说八脉道,对于进入肠道当中的有些内容就省略了。比如,带脉本身有很多条,在常人身上,由于不通过一定的内证,不去天人合一,只有这一条带在运行,其它的都处在一种干枯封闭的状态,就像黄河断流了,没水在里面,它也就不再现了。
从这些现象就可以看出来,一般的中医理论构架都源自于道,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就肯定有一个道医。
道医研究什么?常医、一般的中医,研究的是疾病的内因和外因,这有点跟西医相同。但是,道医还研究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本因。这就是我书上提出了一个本因学说。本因学说,是道家的核心。内因和外因,都可以被西方和中方采用,但是内因和外因又含有阴阳,西方只研究了白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而中医却研究了白里面和黑里面的双重因素,在内因和外因中进行研究。
所以,中医和西医比较起来而言,更系统化、全局观化。跟西方医学的局限性、分工非常细的状态下,是不相同的一种医学研究领域。而道医学正因为把握住了本因,所谓本因有点类似于基因、基因信息,就是自己的基因缺乏了某种东西、物质、片段、染色体,形成了自己的基因疾病。道医在研究本因,就发现自己的能量体在历史上发生了缺如。每个人都有本因因素,现代医学从超微观水平发现基因元。基因元一旦缺乏了某一个片段,就会产生基因疾病。
西方现在才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道医学同样已经早在数千年以前完成了观察。而且,这个观察是将有相的能量场,我刚才讲了,任何事物一旦有相以后,都是双重的,就是既有太极白,也有太极黑,我们的祖先因为太极黑里面的东西决定了太极白的生、成、长、养、衰、亡,太极黑里面对有相的物质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祖先就牢牢把握住太极黑当中所观察到的东西,进行了记载,而构成了本因学说。
本因学说,跟德、德性密切相关。为什么说有的家庭虽然兴旺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财富继承超不过三代?就跟他们的德逐步下滑有关,即社会上所说的,把福报消受完了,这个家族也就完了。但有的人掌握了这个基因学说,掌握了本因,比如说范仲淹,他作为宰相就对家训要求很严,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帮助了很多的人,拥有财产了,不视为己有,而关注周围的民众生存,使他的家族兴旺了四十几代,这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