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款花膏(加)紫菀、五味,去麻黄、半夏、杏仁。
x加味人参款花膏x 治如前症,咳嗽吐血。
紫菀 桑皮 人参 款冬花(各一两) 五味 杏仁(各七钱) 木香 槟榔 紫苏 桔梗 贝母 兜铃(各五钱)
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下。
x白玉丸x 利膈下之顽痰,去胸中之噎塞,一切咳嗽痰症并效。
南星 半夏(各五钱,俱生用) 僵蚕(炒) 白矾(各二钱五分)
上为净末,加杏仁(去皮尖,十个) 巴豆(一粒) 同碾如泥,姜汁为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看大小用。
x二母膏x 治热嗽,兼治痰喘。
贝母 知母(各一两,俱用巴豆肉七粒,新瓦上焙黄,去豆不用)
为末,姜汤调化下,蜜汤亦可。
x青金丸x 治咳嗽,化风痰,定喘息。
南星(制) 半夏(制。各一两) 明矾(五钱,飞) 辰砂(二钱)
为末,姜汁糊丸,麻子大,雄黄(三钱)为衣,姜汤下。
x梅花饮子x 治伤风咳嗽,痰喘气急,及五心烦热。
硼砂(三钱) 牙硝 芒硝 桔梗(各一两) 甘草(五钱) 贝母(五钱) 辰砂(二钱) 梅片(一分)
为末,瓷罐收贮,封固。每服一二茶匙,麦冬汤下。
x参杏膏x 治咳嗽日久,诸药不效,服此即止。
杏仁(去皮尖,砂去油,一两) 人参(三钱)
为末,和匀,每服一钱,胡桃肉煎汤调下。
x白虎膏x 治痧痘后,余毒不解,内热咳嗽,吐血。
寒水石(一两, ) 贝母(一钱) 硼砂(五分)
为末,蜜汤调下。为丸亦可。
x玉露霜x 清肺化痰,此咳嗽。
花粉(八两,水飞澄清) 绿豆粉(八两。用薄荷叶一两,同二粉拌匀,入罐煮一炷香) 桔梗 贝母(各一两)
柿霜(二两) 甘草(五钱)
将二粉筛去薄荷,加药和匀,瓷罐收贮。每服数匙,频频服之,加白砂糖四两和用。
x二黄膏x 治咳嗽有红。
生地黄 熟地黄 天冬 麦冬 大蓟 小蓟 侧柏叶(各等分,矾水浸一宿,炒)
水煎成膏,每服数茶匙。或作煎剂亦妙。
x法制半夏x 消饮化痰,壮脾顺气。
半夏(一斤,洁白者,炮去皮脐,焙干;再洗,再焙,如此七次)
用米泔水浸一宿,取出晒干。白矾一斤八两,碾细,同半夏水浸两指许,浸五宿。再用铅白霜一两五钱,温水化开,
浸一日夜,取出,置浆水内,细火煮滚,取出焙干,瓷罐收贮。每服一二粒,姜汤下。
x煮肺药x 治咳嗽日久,不肯服药,二方并效。
杏仁 款冬花 紫软 贝母 五味 阿胶 甘草(各一钱,为粗末)
用不着水猪肺一个,白蜜一两,酥油五钱和药,灌入肺管内,将绳扎紧,水煮熟,连汁食之,去药不用。
x宁肺膏x
一两清油二两蜜,半两生姜自然汁,紫菀麻黄及杏仁,桔梗细辛加添入,诃子枯矾各二钱,慢火煎熬黑如漆,临卧
每服二三匙,明朝咳嗽无踪迹。
x三奇散x 咳嗽日久不止。
款冬花 佛耳草 熟地黄
等分,为末,每用一匙。安香炉上焚之,芦管罩烟,频频吸之。单款冬花末亦效。
x灵宝烟筒x 治喘嗽。
黄蜡(三钱) 雄黄(二钱) 佛耳草(一钱) 款冬花(一钱) 艾(三钱) 鹅管石(一钱)
先将蜡溶搽纸上,次艾铺上,又将药末细细掺上,卷成筒子。用火点着一头,吸烟三四口,茶清下。
x灸法x 肺俞穴(治咳嗽不止。在第三椎两傍一寸。五壮) 咳逆灸(乳下黑肉上,五壮)
中卷
喘论
属性:(附 马脾风)
诸喘为热者何也?长夏热甚,则息数气粗,喘之为热明矣。盖肺主气,为阳。阳气流行,通条脏腑,故肺为五脏之
华盖,喜清虚,嫌滞浊。呼随阳出,吸随阴入,一升一降,阴阳乃和。若有窒碍,则阴不上升,阳不下降,阴阳乖戾,
则生喘急矣;又有风寒暑湿,邪气相干,皆能为喘;又有七情之气,伤于五脏,亦能为喘。其症∶口张气急,胸满痰喘,
或喉间如拽锯之声。症候虽有十六,当究其源。如感寒邪,则驱散之;气郁则调顺之;脾胃虚则温理之。若小儿,无过
四症∶有肺受寒邪,咳嗽而生喘者;有肺热,痰壅而上气喘急者;有食咸酸,肺经受伤而作喘者;又有病后,气虚生痰
而喘急者,尤为难治。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手足厥冷者死。若发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喘而不休者死。
x八仙丸x 治男妇婴儿咳嗽痰喘。
胆星(一两) 半夏 款冬花 牙皂(炙) 枯矾 甘草(各五钱) 杏仁(六钱,去皮尖研) 巴豆(九粒,入
黑枣肉,火煨,存性)
为末,醋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姜汤下。
x定喘汤x 治喘 。
白果(二十个,去壳炒) 款冬花 麻黄 苏子 桑皮(各二钱) 黄芩 杏仁(去皮尖) 半夏(制。各一钱五
分)
生姜五片,水煎,小儿减半用之。
x宁肺汤x 治上气喘急,痰涎壅盛。
紫菀 陈皮 杏仁 枳壳 五味 半夏(制) 桑皮 紫苏子(各一钱) 甘草 冬花(各七分)
生姜三片,水煎。
x人参定喘汤x 肺气上逆,喘急痰响,坐卧不安。
人参 麻黄 阿胶(蛤粉炒) 半夏曲 五味 粟壳 桑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x清金汤x 治男妇小儿不拘远年近日咳嗽喘急,喉中涎响,胸满气逆,饮食不进,坐卧不安。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甘草 阿胶(蛤粉炒) 杏仁 五味(二分) 桑皮 紫苏 薏仁 贝母 粟壳 冬花
(各一钱) 人参(六分) 百合(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
x苏杏饮x 治上气喘嗽,面目浮肿。
杏仁 紫苏(各一钱) 大腹皮 五味 紫菀 甘草 陈皮 麻黄 桑皮 阿胶 桔梗(各七分)
生姜三片,水煎。
x玉华散x 治咳嗽喘急。此药调顺肺经,清利咽膈,安和神气。
葶苈(炒) 桑皮 半夏 贝母 天冬 马兜铃
杏仁 紫软 百合 人参 百部 甘草(各等分随儿大小加减)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x泻白散x 治肺气有余,咳嗽喘急,面肿身热。
桑皮 地骨皮(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x四磨汤x 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小儿郁少,备用。
乌药 沉香 白槟榔 人参
各磨水,约相等,顿温服。
x牛黄夺命丹x 治大小肺胀喘满,胸胁气急,两肋扇动,陷下作坑,鼻孔开扇,痰涎壅盛,心烦口渴,俗云马脾
风,此方神效。及辛辣浓味,肺热作喘。
白牵牛 黑牵牛(各一两。半生半熟) 青皮 陈皮(各六钱) 大黄(一两五钱) 槟榔(一两)
经云∶肺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牵牛,苦寒泻肺气,利湿热为君。陈皮苦温,理其肺气;青皮苦辛,散肺中
滞气为臣。槟榔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大黄苦寒,荡涤邪热为使。每服二三钱,姜汤下。
x皱肺丸x 专治喘。
款冬花 知母 秦艽 百部 紫菀 贝母 阿胶(各一两) 杏仁(四两,去皮,另研) 糯米(一两,炒)
各为末,羊肺一具,先将水灌入,看容得多少,即用此水煮杏仁令沸,滤过,灌入肺中,以绳系紧,同糯米煮
熟为度,捣烂,和前药为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皮汤下,量大小用之。
x无价散x 治马脾风。
朱砂(二钱五分) 轻粉(五分) 甘遂(一钱五分,面裹煨熟)为末,每服三分,姜汤调下。
x紫金丹x 治年久 喘,日夜不卧,只一二服可愈。
淡豆豉(一两) 白信石(一钱五分)
同碾成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十丸,冷茶汤下。
紫金膏 (即此方)将豉信碾膏涂碗内,用艾熏一时辰,取下加珍珠末一钱。用如前法。
服药后忌一切热物。
x定喘化痰方x
猪蹄甲(四十九个,洗净,每个入) 半夏末 白矾末(各三分)
入罐内固济,火 ,勿令烟出,研细加麝香一钱,瓷罐封贮。每服大者一钱,小者五分,姜汤下。
x鲫鱼丸x 治肺经久受寒邪,喘 痰盛。初发其寒从背起,冷如冰雪,渐渐喘促,气不相续,痰涎壅塞,咯吐不
出,坐卧不得,莫可支吾,两肩耸竖,背曲如弓,困惫垂死。一服见效,未效再服神验。
鲫鱼(重一斤者,不去肠鳞肚,近头处开一孔,入) 白砒末(一钱),将鱼入竹管内,外用青蒿捣泥固济,候干,
火
竹管通红存性,去鱼未烧过者,再加蛤粉三钱,绿豆粉丸,麻子大,朱砂五钱为衣。每服七八丸,赤糖汤冷下。忌一
切热物,大人服十丸。
x内金丸x 专治喘 。
鸡内金(二十个) 白砒(二钱) 黄丹(五钱) 牵牛(五钱) 葶苈(五钱)
各碾细,露星月下七宿,再入半夏末二钱五分,同碾,枣肉为丸,再露二宿,朱砂为衣,如前服法。
x雄黄丸x 治症如前,并盐醋等 哮吼。
雄黄(五钱) 半夏(一两) 白矾(三钱) 信石(一钱) 巴豆(一钱去油)
将矾信同炒干,研细,再入前药,姜汁糊丸,绿豆大,辰砂为衣。每服五六丸,茶清冷下。
x如圣散x 治诸般喘嗽,年久不愈。
蝙蝠(一个,去头,炙令焦干)
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大者二钱。
x十六般喘哮方x
阿胶(一两,蛤粉炒) 马兜 甘草 半夏 杏仁(各一两) 人参(五钱)
为末,每服一二钱,临睡用后引调下∶
心嗽,面赤,干葛汤下;胃嗽,呕吐酸水,蛤粉汤下;肝嗽,眼中流泪,乌梅汤下;胆嗽,不睡,酸枣仁汤下;脾
嗽,不思饮食,吊恶,生姜汤下;膈嗽,痰涎内结,姜汤下;肺嗽,上气喘急,桑皮汤下;劳嗽,骨蒸,秦艽汤下;伤
风暴嗽,姜葱汤下;冷嗽,姜葱煎汤下;气嗽,腹痛满,青皮汤下;喘嗽带红,当归汤下;肾嗽,连脐下痛,糖饴汤下;
喉中拽锯,生姜、半夏汤下。
中卷
呕吐论
属性: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受盛,脾司运化,人身赖之以生,将养乖宜,致有呕吐之患。呕吐之症,非止一端,各从症治。或为寒气内蓄;或为暑气所干;咚为饮食所伤;或构结而气逆。须辨明是何症呕吐,寒则温暖之;暑则清凉之;停食当
从消化;痰积必须顺桌。有未周之儿,或乳母夏月当风取凉;或冬月触冒风寒,此乳乳儿,亦令呕吐,随其冷热而治之。
凡小儿乳不可过饱,若满则溢,亦令呕吐。胃之纳乳,如器之盛物,杯卷之小,不可容巨HT 之物,雨骤则沼溢,酒
暴则卮翻,理必然也。
x青金丹x 专治吐逆。
水银(八钱) 硫黄(一钱)
入铫内,慢火化开,将柳条拨炒,或有烟焰,以醋洒之,结成砂子,碾细,糊丸,麻子大。每二十丸,生姜、陈皮
汤
下。
x定吐紫金核x 治冒寒呕吐,及胃气不和。
白茯苓(一两) 藿香叶 枇杷叶(姜汁炙去毛。各六钱) 砂仁(二钱) 官桂(二钱) 木香(二钱) 干姜
(三钱) 白术(五钱) 丁香(一钱五分)
枣肉为丸,朱砂三钱为衣。每服一丸,姜汤下。
x烧针丸x 治吐泻。
黄丹(二两) 生矾(一两) 朱砂(三钱)
枣肉为丸,桐子大。每用二三丸,针签灯上烧存性,米泔化下。
x香胃九仙丹x 治小儿一切呕吐,及男妇反胃噎塞。
人参 甘草 南星 木香(各二钱) 半夏(五钱,制) 枳壳(一两,麸炒) 枯矾(一钱) 豆豉(一两) 浓
朴(五钱,姜制)
为末,候晴夜露一宿,人参、浓朴煎汤作糊,作饼子,慢火焙干。每服一饼,姜汤下。
x辰砂五苓散x 治受暑毒,心烦呕吐,小便不通,大便频泄无度。
赤茯苓(二钱) 猪苓 泽泻(各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官桂(三分)
水煎,和朱砂末五分服。气虚加生脉散∶人参(五分) 麦冬(一钱) 五味(十粒)
x益胃散x 止呕吐,进饮食,益脾胃,宽胸。
茯苓 陈皮 藿香(各五钱) 白豆蔻 砂仁 木香(各三钱) 丁香 甘草(各二钱)
为末,每服一钱,姜汤下。
x清膈饮x 治伏暑呕逆。
香薷(二钱) 茯苓(一钱) 人参 半夏 甘草 檀香(各五分)
淡竹叶二十片、粳米百粒,水煎。
x人参藿香散x 治脾胃不和,呕逆不止。
人参 白术 藿香 枇杷叶(各一钱) 丁香 良姜 甘草(各一分) 木瓜(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x白豆蔻散x 治脾胃不和,腹痛呕吐,饮食不进。
枇杷叶(姜炙去毛) 白豆蔻 陈皮 川芎 甘草 人参 木瓜 黄 (各一钱)
生姜三片,枣一枚。
x定吐良方x 治吐逆,诸药不效,此方立验。
半夏(二两) 生姜(二两,锉碎) 官桂(五钱)
生姜、半夏顺手同炒,令香熟为度,方入官桂再焙,用纸铺地上,出火毒,去焦屑。每服二钱,水煎。
x万安丹x 治胃气伤冷呕吐。
半夏(制) 白术(各一钱) 附子(五钱一个,炮) 硫黄(一钱) 朱砂(五钱)
为末,姜汁为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汤下。
x丹方x 治吐泻立效。
硫黄 滑石(各等分)
每服一钱,米汤调化下。
x灸法x 中庭穴(立止吐泻,在 中一寸陷中,灸三壮。)
中卷
霍乱论
属性:霍乱者,何也?原胃气虚弱,内伤饮食,外感寒邪。此症多行于长夏秋初,湿热交蒸之际。日受生冷之积,夜复感
于寒邪,阴不上升,阳不下降,阴阳否塞,而成斯症。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齐痛,吐泻并作,甚则转筋,
有声有物而吐利者,此乃其症也,名曰霍乱。又有心腹齐痛,有声无物,吐又不吐,泻又不泻,烦躁闷乱,甚则转筋入
腹,须臾不救,名为干霍乱,俗云搅肠痧者是也。脉洪大者易治;脉微手足厥冷者难治。若遍体转筋,舌卷肾缩者死。
仓卒之际,用冷水一半,滚汤一半,加盐少许,名曰阴阳汤,引其必吐宿食殆尽,为妙。重甚者,用艾脐下灸七壮。切
不可用寒凉之药。治法;宜引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散寒消食,分利阴阳。不可便吃米饮汤,热汤投之即死。待平静半
日后,方可与冷稀粥汤方妥。冬月霍乱,宜用五积散;夏月霍乱,藿苓汤主之。凡转筋不止,男子手挽其阴,女子手挽
两乳,甚妙法也。
x藿苓汤x (即藿香正气散合五苓散) 治藿乱心腹卒痛,上吐下泻,增寒壮热。
藿香 紫苏 大腹皮 陈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半夏曲 浓朴 白芷 白术 猪苓 泽泻(各等分) 官桂(少)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x二香散x 治夏月内伤生冷,外感风寒,霍乱转筋,浑身壮热。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紫苏 藿香 茯苓 半夏 大腹皮 白芷 香薷 扁豆 黄连 桔梗 麻黄(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热服。(即藿香正气散合香薷饮)
x加味理中汤x 治霍乱吐泻,肚腹疼痛,手足厥冷,脉来沉细。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干姜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
x附子理中汤x(本方加)附子 治手足厥冷,脉沉细。
x治中汤x(本方加)青皮、陈皮 治心腹膨胀。
x五苓苏木汤x 治霍乱吐泻,外感寒邪。
白术 茯苓 朱苓 泽泻(各一钱) 官桂(三分) 紫苏 木瓜(各五分)
生姜一片,水煎,临服入少许。
x不换金正气散x 治霍乱吐泻,下痢赤白,及四时疫症,山岚瘴气,寒热往来,不伏水土并效。
茅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藿香 半夏(制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
x木瓜汤x 治霍乱转筋,上吐下泻。
木瓜(二钱) 茴香 吴朱萸(各一钱) 甘草(六分)
生姜五片,水煎。儿小者减半。
x立应散x(胃家有热难停食,胃冷无绿纱水浆,二症皆令儿呕吐,又家圣药是生姜。此方主之。)
生姜(一两) 盐(二两)
同炒变色。三岁儿五分,童便一杯,煎服。大人倍用。
x灸法x 霍乱已死,心腹有暖气者,纳盐脐中,灸七壮。
中卷
泄泻论(附)宿食
属性:泄泻之症,经云有五。所谓五泄者∶曰胃泄、脾泄、大肠泄、大瘕泄、小肠泄。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
腹胀满,泻注,食则吐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肠鸣切痛,大便色白;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小腹
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茎中痛。名则有五,泄非一端。有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能运化而作泄者;有饮食
过伤,食积停滞而作泻者;有久阴动湿而泄者;有寒暑调理失宜而作泄者;有乳母自病;儿吮热乳,而作泻者。脾虚则
温补之;停食消导之;积聚随缓急而下之;动湿则辛散而渗之;寒暑则随时令冷热调理之;乳母有疾,问其症而治之。
泄泻初起,不可便用补剂,恐宿食不消,反生他症矣。证见五虚∶脉细、厥冷、少气、泄痢、不食,为难治。
x保和丸x 治一切食积,泄泻酸臭,呕吐不食,心膈膨胀。
山楂肉(六两) 神曲(四两) 半夏曲(三两) 茯苓(三两) 陈皮(二两) 连翘 萝卜子(炒。各一两五
钱)
为末,水叠为丸,姜汤下。
大安丸(本方加)白术(三两) 治脾泄。
x木香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