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社会-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从现存于美洲土著中的氏族着手研究,在这些土著中可以见到氏族的原始形态;而且,要从他们身上来研究氏族组织的理论上的体制和实际应用,这比从希腊罗马人历史上的氏族来进行研究有效得多。事实上,如果我们要充分理解希腊罗马人的氏族,就必须知道美洲印第安人氏族的功能及其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    
    在美洲的民族志中,因为以前没有理解到氏族的普遍性,曾用tribe〔特赖布=部落〕和clan〔克兰=氏族〕两个字作为同义词来代表氏族。我过去的著作仿效前人之例也是这样使用这两个字的。①把印第安人的克兰同希腊罗马人的氏族作一对比,立刻便显示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再将其胞族和部落进行对比,结果也是一样。这些组织彼此一一相同,这一点无疑可以得到证明;那么,我们仍使用希腊拉丁语的原有术语自然是很妥当的。这些术语涵义充分、精确,并具有历史意义。我在本书中已应此需要而作了改换,旨在于表明这些组织一一对应的关系。    
    美洲土著的政治方式,一开始是氏族,到末了是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是他们的政府制度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现将其组织体系表述如下:第一,氏族,是具有共同氏族名称的血亲团体;第二,胞族,有亲属关系的几个氏族为了某些共同目的而结合的一种更高一级的集团;第三,部落,是若干氏族结成的集团,通常分组为一些胞族,全体部落成员操同一种方言;第四,部落联盟,联盟的成员各自操同一语系的各种方言。这种组织体系的结果形成了一种氏族社会,它与政治社会或国家有所区别。这两种社会的区别是很大的,而且是根本性的。当我们发现美洲的时候,这里既没有任何一种政治社会,也没有任何一个国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文明。就“文明”一词的本义而言,当时最先进的美洲印第安部落距离文明的开端还隔着整整一个文化期。    
    同样,希腊的部落在进入文明以前,其政治方式也包括与上述相同的组织体系,只不过最后一项有所不同:第一,氏族,是具有共同氏族名称的血亲团体;第二,胞族,若干氏族为了社会目的和宗教目的而结合成的一种集团;第三,部落,同一种族的各个氏族按胞族组织而结合成的一种集团;第四,民族,在一个共同领域内联合诸部落而形成一个氏族社会的集团,如阿提卡的四个雅典人部落和斯巴达的三个多利安人部落。这种联合是比联盟更为高级的一个步骤。在联盟的情况下,各个部落仍分别占据自己的领域。    
    罗马人的政治方式和体系也与此相同。第一,氏族,具有共同氏族名称的血亲团体;第二,库里亚〔胞族〕,若干氏族为了实行宗教上的和政治上的活动而结合的一种更高一级的集团;第三,部落,若干氏族按库里亚组织而结合的一种集团;第四,民族,联合诸部落而形成一个氏族社会的集团。早期罗马人称自己为“罗马民族”,这是十分恰当的。    
    我们发现,凡在氏族制度流行而政治社会尚未建立的地方,一切民族均处在氏族社会中,无一超越此范围者。国家是不存在的。他们的政府基本上是民主的,因为氏族、胞族和部落都是按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的。这个提法,虽与传统的意见相左,但对历史的关系甚为重要。我们只要对美洲土著的氏族、胞族和部落以及希腊罗马人的相同的组织一一进行考察,便可证实这一点。因为这种组织体系的基本单位———氏族,在本质上是民主的,所以由氏族构成的胞族、由胞族构成的部落,以及由部落联盟或由诸部落联合形成的氏族社会也必然是民主的。


第二部分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7)

    氏族虽然是以血亲为基础的一种非常古老的社会组织,但它并不包括一个共同祖先的全部子孙。因为当氏族出现的时候,还不知有一夫一妻的婚姻,所以无法确定男性世系。联系亲属的纽带以母方为主。在古代的氏族中,只有按女性下传的世系。它包括出自一个假定的共同女性始祖、并由女性世系传下来的所有的子孙,他们具有共同的氏这一点即可为证。这位始祖及其子女、她的女儿们所生的子女、她的女性后代所生的子女、一直由女性传袭下去的各代统统包括在本氏族之内;而她的儿子们所生的子女、她的男性后代所生的子女、由男性传袭下去的各代则都属于别的氏族,也就是各属于其母方的氏族。当子女的父方尚无从确定而只有母方才能作为识别世系的标准时,这就是氏族的最古老形式。    
    我们探索这种世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中级蒙昧社会,如在澳大利亚人中所见到的例子;这种世系在美洲土著中经过高级蒙昧社会上至低级野蛮社会始终保持不变,只有个别的例外。印第安人部落到了中级野蛮社会才开始把女性世系改为男性世系,因为这个阶段的偶婚制家族开始具有专偶制的性质了。在高级野蛮社会下的希腊部落(除了利契亚人以外)和拉丁部落(除了埃特鲁里亚人以外)也都已经改成男性世系了。至于在产生这种确定父亲身份的专偶制家族方面,在促成由女性世系转变为男性世系方面,财产及其继承权起过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留待下文再说。从一种世系规则所代表的一端到另一种世系规则所代表的另一端之间,经历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整整三个期①,为时达数千年。    
    在男性世系下,氏族包括出自一个假定的共同男性始祖、并仅由男性世系传下来的所有的子孙,其证据就是这些人都具有共同的氏,与女性世系下的情况正复相似。这位始祖及其子女、他的儿子们所生的子女、他的男性后代所生的子女、一直由男性传袭下去的各代,统统包括在本氏族之内;而他的女儿们所生的子女、他的女性后代所生的子女、由女性传袭下去的各代则都属于别的氏族,也就是其父方的氏族。在彼种情况下本氏族所摈除的那些人,在此种情况下却被保留于本氏族之中,反之亦然。当专偶制兴起而父亲身份得以确定以后,处于最后形态下的氏族即如上所述。氏族由那一个形态转变为这一个形态时是十分简单的,并不包含它本身崩溃的问题。所需要者仅只是一种足够的动力而已,这一点将在下文说明。世系虽已改变为男性的,氏族组织依然如故,仍为社会制度的基本单元。如果早先不存在前一种形态的氏族,那么,也就不可能达到后一种形态的氏族了。    
    由于氏族内部禁止互婚,其成员才得免于血亲通婚的弊害,从而促进种族活力的增长。氏族的出现基于三个主要的概念,即:亲属的团结,完全以女性为本位的世系,以及氏族内部之禁止通婚。当氏族观念日益发展时,很自然地就会出现成双配对的氏族,因为男性的子女既摈斥于本氏族之外,而对于下一代的子女又同样地需要加以组织。只有同时出现两个氏族才能充分达到这个目的;这样,一个氏族的男子和女子才能同另一个氏族的女子和男子通婚;而子女们则各随其母亲而分属于这两个氏族。氏族既以团结亲属为其原则,所以它对于每一个成员所尽的保护之责,是现有的任何其他力量都办不到的。    
    我们对氏族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进行考察之后,就必然要进而考察氏族与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便于寻求氏族所适应的效用、它所授予的特权和它所产生的原则。我们要用易洛魁人的氏族作为加诺万尼亚族系这种制度的典型例子。易洛魁人把他们的政治方式从氏族发展到部落联盟,使其每一个部分都达到完备的地步,因而成为绝好的实例,可用来说明氏族组织处于其原始形态下的种种性能。当我们发现易洛魁人时,他们正处在低级野蛮社会,就这个阶段的生活技术而言,他们算得是很先进的了。他们用树皮纤维制成网、线和绳索,并用这种材料按经纬织成带子和承载重量的扁条;他们用粘土混合含硅的物质制造陶器和烟斗,放在火上烤硬,其中有些还饰以粗糙的雕刻图案;他们在园圃的土坛上种植玉蜀黍、菜豆、南瓜和烟草,还把玉米面放在陶器内煮熟后做成不发酵的面包①;他们将兽皮制成革,用以制造短裙、裹腿②和鹿皮鞋;他们以弓箭和棍棒作为主要的武器;他们使用燧石器、石器和骨器;他们穿着兽皮衣服;他们是熟练的猎手和渔民。他们建造长形的群居宅院,其大足可住下五家、十家,乃至二十家,每一座宅院过着共产主义的生活;但他们不知道用石头或土坯来建造房屋,也不知道利用天然金属。在智力和一般发展水平方面,他们可作为新墨西哥以北的印第安族的代表。F。A。倭克尔将军曾经用两句话来概括他们的军事生活:“易洛魁人打起仗来简直可怕极了。他们是上帝降在美洲土著当中的灾难。”③    
    随着时代的变迁,易洛魁人各部落所拥有的氏族在数目上和名称上已稍有差异。最多者有八个氏族,兹分述如下:    
    塞内卡部———1。狼氏;2。熊氏;3。龟氏;4。海狸氏;5。鹿氏;6。鹬氏;7。苍鹭氏;8。鹰氏。    
    卡尤加部———1。狼氏;2。熊氏;3。龟氏;4。海狸氏;5。鹿氏;6。鹬氏;7。鳗氏;8。鹰氏。    
    鄂农达加部———1。狼氏;2。熊氏;3。龟氏;4。海狸氏;5。鹿氏;6。鹬氏;7。鳗氏;8。球氏。    
    鄂奈达部———1。狼氏;2。熊氏;3。龟氏。摩霍克部———1。狼氏;2。熊氏;3。龟氏。    
    图斯卡罗腊部———1。苍狼氏;2。熊氏;3。大龟氏;4。海狸氏;5。黄狼氏;6。鹬氏;7。鳗氏;8。小龟氏。    
    这些变化表明有的部落中某些氏族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灭绝,另一些氏族则由于过分庞大而分裂为新的氏族了。


第二部分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8)

    了解了一个氏族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就会更充分地理解氏族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单元所具有的性能,也就会更充分地理解氏族是怎样进入更高级的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组织的。氏族的特色即体现在它授与其成员的权利和特权以及它给其成员规定的义务上面,这些权利、特权和义务具如下述,这也就构成了氏族法(jusgentilicium)。(一)选举氏族首领和酋帅的权利。(二)罢免氏族首领和酋帅的权利。(三)在本氏族内互不通婚的义务。    
    (四)相互继承已故成员的遗产的权利。(五)互相支援、保卫和代偿损害的义务。(六)为本氏族成员命名的权利。    
    (七)收养外人为本氏族成员的权利。(八)公共的宗教仪式(存疑)。(九)一处公共墓地。(十)一个氏族会议。    
    这些机能与属性赋予氏族组织以活力和特征,并保障了氏族成员的个人权利。(一)选举氏族首领和酋帅的权利美洲所有的印第安部落差不多都有两种不同级别的酋长,可以区别之为首领(sachem)和酋帅(chief)。其他种种级别都是这两种主要级别的异称。他们是每一个氏族从本氏族成员中选举出来的。在世系按女性下传的地方,一个儿子不可能被选作他父亲的继任者,因为他属于另一个氏族,而任何氏族只能从本氏族中选出其酋帅或首领,不得选用其他氏族的人。首领的职位是在氏族内传袭的,传袭的意思就是一遇出缺立即补选;但酋帅的职位是不传袭的,因为这种职位是用以酬劳个人功勋的,本人一死,职位亦随之而废。再者,首领的职责仅限于平时事务。首领的身份是不能够参加战争的。另一方面,酋帅之被选任是由于个人的勇敢、处理事务的机智,或在会议上的雄辩口才,所以酋帅们虽然没有凌驾于氏族之上的权威,却总是才能出众的人物。首领的关系主要属于氏族,他是氏族的正式领袖;而酋帅的关系主要属于部落,他和首领一道都是部落会议的成员。    
    首领的职位以氏族为基础,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氏族既是一个有组织的血亲团体,理当需要一个代表它的领袖。但就这个职位本身而言,它比氏族组织还要古老,因为我们在那些没有氏族组织的部落中也见到有此职位,不过在那些部落中,这个职位也有类似的基础,那就是伙婚群或甚至比这更早的游牧群。在一个氏族中,首领的选民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亲属关系的基础永恒不变,他的职责有如一家之父。虽说这个职位是在氏族内传袭的,但却是从本氏族男性成员中选举出来的。当我们考察了印第安人的亲属制度时,便会发现一个氏族所有的男性成员彼此要么就是亲兄弟或从兄弟,要么就是亲舅甥或从舅甥,要么就是亲祖孙或从祖孙。①这就说明首领的职位为什么常常是由兄传弟,或由舅传甥,而由祖传于孙的情况则极为少见。选举是由成年的男女自由投票,选出的人通常是已故首领的兄弟或其姊妹的儿子,尤其是死者的亲兄弟或其亲姊妹之子最容易被选上。如果以一些亲兄弟和从兄弟作为一边,以一些亲姊妹和从姊妹之子作为另一边,在这两者之间衡量,则并无孰轻孰重的区别,因为凡是本氏族的男性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选资格。在他们当中作出选择就是选举原则的功能。    
    例如,在易洛魁人塞内卡部中,每逢一个首领死去时,本氏族的成员②就举行一次会议来提名继任人。按照他们的习惯,必须在两名候选人当中投票表决,这两人都得是本氏族的成员。每一个成年的男女都被召集来,让他或她表示赞成选谁的意见,得到最大多数人同意的候选者就成为被提名的人。但还需要得到其余七个氏族的同意才算正式完成提名手续。其余的氏族为了商讨这件事按胞族举行会议,如果他们拒绝同意此人,则提名无效,本氏族就要另选别人。当本氏族所提名的人获得其余氏族认可以后,选举才告完毕。但是,新的首领仍须经过部落联盟会议的授职,或照他们的说法,叫做经过“推举”(raisedup),才能就任。以上就是他们授予“最高领导权”的方式。各个氏族的权利和利益通过这种方式来协商而得以维持,因为一个氏族的首领根据其职权乃是部落会议和更高一级的部落联盟会议的当然成员。对于酋帅职位的选举和任命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其理由也是同样的。不过,对于级别低于首领的酋帅,从来不召开一次大会来推举他就职。他们要等待首领就职时一道举行仪式。    
    氏族成员掌握选举他们的首领和酋帅的权利,在公署周围设有警卫以防篡夺权位,其余的氏族对选举有否决之权:凡此均可以体现出氏族制度所产生的民主原则。    
    每一个氏族的酋长人数通常与其成员的人数成正比。在易洛魁人塞内卡部中,大约每五十人有一个酋长。他们目前在纽约州的人口约为三千人,共有八个首领和约六十个酋帅。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比例额比从前有所扩大。至于每个部落中的氏族数目,通常也是人口数愈大则氏族愈多。各部落的氏族数互有差异,最少的仅三个氏族,如特拉华部和猛西部;最多的达二十个氏族,如鄂吉布瓦部和克里克部;一般则为六个、八个或十个氏族。    
    (二)罢免首领和酋帅的权利氏族成员保持着罢免其首领和酋帅的权利,这种权利的重要性不在选举权之下。在职者虽然名义上是终身职,实际上却必须行为良好才能保持其权力,因为人们有罢免他的权利。首领就职的象征性说法叫做“头上戴角”,被罢免就称为“摘角”。在分布很广的人类各部落中,往往把角当作职位和权能的象征,这或许如泰勒所提示的,是由于有角的雄性反刍动物看上去威风凛凛,才引起人们这种联想吧。一个酋长的行为如不称职,人们就会对他丧失信任,这就足可以有理由把他罢免了。首领或酋帅倘被本氏族的会议按正当手续罢免,以后就不再被视为酋长而成为一个普通人了。部落会议也有罢免首领和酋帅的权力,用不着等待本氏族采取行动,甚至还可以违反本氏族的意愿。氏族成员由于具有罢免权,并不时地行使这种权力,才能够维持主权来控制他们的首领和酋帅。这一点也反映了氏族的民主制度。


第二部分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9)

    (三)在本氏族内互不通婚的义务在本氏族内不通婚,这虽是一项否定性的命题,但却是基本命题。氏族组织显然有一个主要的目的,那就是,要把那位假定的始祖的一半子孙分离出来,并且禁止他们相互通婚,因为他们是血亲。当氏族刚刚出现的时候,一群兄弟同他们的一群妻子互相婚媾,一群姊妹同她们的一群丈夫互相婚媾,氏族对这一点并不禁止。但是,它却企图排斥兄弟同姊妹间的通婚,凭借我们现在正讨论的这项禁令办到了这一步,因为这种禁令是有正当理由可说的。如果氏族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