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我的土匪奶奶-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我跟李敏敏的事儿,骂了我几回,说我犯贱,花花那么好的女子不想着赶紧娶进门来,偏偏爱跟戏子鬼混,先是二娘,现在又是什么李敏敏,这样下去迟早得毁了。对奶奶的管教我坚决予以否认。奶奶撇撇嘴:“你肚子里有多少狗油我还称不出斤两来?不是我说你,你虽然不是黑骡子的种,可是却全得了他的继,好的一点没学会,净干那种没名堂的事。你也不想想,一个戏子能跟你咋样?还不是为了钱。把心收回来,把花花娶进门,生上个一男半女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跟人家订婚这么长时间了,不娶人家对得起人家吗?”
  我不打自招地问她:“花花知道我的事情不?”
  奶奶说:“我没敢告诉她,到底她知不知道我也说不清。我给你说过多少遍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冬青是什么人?是财东家的儿子,跟我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你跟上他能学出什么好来?弄不好还是他故意勾引你学坏呢。”
  可是我却不相信奶奶的说法。我想,李冬青可能是有意拉拢我,终究我们互相支援抗击日本鬼子,谁会不想跟合作伙伴搞好关系呢?要说他有意地想腐蚀我把我变成花花公子酒囊饭袋那倒未必。实话说,自从我跟李冬青交好之后,也确实过了几年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日子。他曾经带我到西安城里逛过窑子,吃过长安大酒楼的酒席,为此我还跟四瓣子红了脸。四瓣子一直当我们驻县城的联络员,现在好像忘了他的身份,对李冬青比对我还周到孝顺。李冬青对他也十分器重,还任命四瓣子当了保安团的副团长,在保安团里也开一份饷。几次到西安都是四瓣子领了两个保安团的兵跟着我们。按说有四瓣子跟随我的心就安稳了许多,起码说明李冬青对我没有什么恶意;可是,四瓣子对李冬青的态度却着实让我讨厌,他不但对李冬青一口一个李县长叫得亲热,而且也非常恭敬,动不动脚后跟就磕到一起立正敬礼,对我则有意无意疏远了许多。比方说我们逛窑子,他就亲自站在李冬青的包房外头守着,活像婊子的龟头等着收钱。而只让他的手下在我的屋子外头守着,这让我心里很不平衡,我就到屋子外头骂他们:“狗日的老子在里头跌活呢,你们守在外头听动静呢吗?滚,都给我滚得远远的。”












  四瓣子怕我,却还要跟我解释:“尕掌柜,你跟李县长都在呢,万一出个啥娄子咋办呢?”
  我把枪头子在他脸前头晃了晃说:“老子有这个就足够了,靠你能顶个屁用,滚蛋,要守就守在李冬青门口,老子门口用不着。”
  我说的明明是气话,没想到他居然真的让那两个团丁回旅馆睡觉去了,他自己则执拗地守在李冬青的门外头。过后我骂了他一顿,甚至想把他调回去换个人来当联络员,李冬青帮他说话,说他在县城时间长,情况熟悉,如果马上换人啥都摸不清楚,万一碰上紧急军情就耽误大事了。我心里也明白,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我要换四瓣子,四瓣子也不见得会服从我的命令。那个时候我整天昏天黑地地跟着李冬青鬼混,脑子里也很少认真想正经事儿,也就没有坚持换人。那段时间,城里的花花世界让我心醉神迷,有时候想干脆搬迁到热闹繁华的城里去算了,那是多么有声有色的日子,如果不是有那么一帮伙计跟他们的婆娘娃娃没法一起搬到城里去,说不准我心血来潮就真的跑到城里扎扎实实过那种吃喝嫖赌的日子去了。不管怎么说,这种日子是我自己过出来的,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跟戏子李敏敏的关系也是我自找的,是我先表现出对李敏敏的兴趣之后李冬青才帮套拉纤穿针引线地把她弄到了我的床上。所以,说他为了拉拢我我相信,说他专门要把我往沟里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想教唆我、腐蚀我,我却坚决不相信,自己不想让人家腐蚀人家哪能腐蚀得了你?再说了,那个年代的人就是那个德行,有钱的人三妻四妾,吃喝嫖赌,没钱的人一辈子打光棍,吃风拉屁,搞个戏子就说人家想把我怎么怎么样我倒觉得有些神经过敏。
  我的这种荒唐生活奶奶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她开始采取行动。这一回她没有采取一走了之的消极方式,而是积极主动地开始准备给我娶亲,她的想法是用正式的婚姻来终止我的荒唐生活。为此她耗时一个月来回奔波一千多里,专门进了一趟西安城。回到山上的时候我看到陪她逛西安的两个伙计每人背了两个比成年大肥猪还大的包袱。奶奶把我叫到她的窑里,得意地向我展示她的收获:一身藏青色的长袍马褂,外带一顶瓜皮帽,一双千层底的灯芯绒鞋。她拿起长袍马褂抖了抖让我穿上,我说:“我穿这像啥?就像财东。”
  奶奶说:“老娘几百里路给你买回来的,你咋也得试一试,看看合适不。”
  不管怎么说这是奶奶的一片心,她跑这一趟担着风险心里还想着我,尽管心里不喜欢这种老式的袍子马褂,我还是听话地穿戴起来。衣裳鞋子都挺合适,就是帽子有点小,顶在脑袋上感觉怪怪的,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奶奶围着我转了一圈欣赏着,在我身上拍拍打打地整理着衣裳的褶子,又退后两步欣赏了一阵说:“嗯,还像个新郎倌。”
  我问她:“你是要把我嫁了呢?”
  奶奶说:“不是把你嫁了,是要给你娶媳妇呢。”
  她这一说我才明白,这身衣裳是她给我准备的结婚礼服。我想到了跟二娘、李敏敏的事儿,担心地问奶奶:“我还能娶媳妇吗?”
  奶奶说:“当然要娶媳妇了,花花还等着呢。男人都是属狗的,在外头荒唐上一两回就跟狗在野地里尿了一两泡一样,成家立业之后收了心就好了。俗话说浪子回了头,拿金子都不换么。再说了,你总不能拿那个戏子当媳妇吧?再过两年她老了,跟你在一起人家还当那是你妈呢。”
  娶花花我倒也挺愿意,我听去过张家堡子的人回来讲,花花这几年长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朵花,好看得不得了。我本来已经对娶花花不抱什么希望了,我估计她肯定已经知道了我的荒唐事儿,我猜想她知道了这些事情肯定不会再嫁给我了,所以我也没再敢往这件事情上想过。今天听奶奶的意思好像我跟花花的婚事肯定得办,心里不由就七上八下的,说不上是高兴还是紧张或者不安。












  奶奶又从她那个大包袱里头拿出来一套大红的裙子,还有一双红色的绣花鞋,鞋上绣着一对鸳鸯:“这是给花花买的,女大十八变,这几年你没有见花花,长成仙女了,与跟你勾搭的那些戏子一比,就像凤凰比母鸡。”
  奶奶边说着边把红裙子铺到炕上用手抹得平平展展的,然后又提溜起来让我看:“好看不好看?”裙子的衣襟上绣着喜鹊登梅的图案,图案是用金银丝线绣成的,看上去非常华贵、喜庆。
  “这裙子花了我二十块大洋呢,一头牛的价钱,也算对得起花花了。”奶奶自言自语地说着。我的脸有些发烧,这句话等于说我对不起花花,确实,我对不起花花。
  奶奶仔细把裙子折叠好又包了起来,看我傻愣愣地站在地上,就说:“把衣裳脱了,叫你穿的时候扭扭捏捏地不穿,穿上又不脱了,我就是叫你试一下,迎亲拜堂的时候再穿。”
  我把衣裳脱下来给了她,她又仔细地折叠起来,跟花花的裙子包到了一起。突然嘻嘻嘿嘿地笑了起来,从包袱里往外掏了一炕的杂碎玩意:小孩子的衣裳帽子、拨浪鼓、长命锁、银镯子,还有两双老虎模样的小鞋……
  我奇怪地问她:“你买这些做啥呢?给胡小个子的儿子买的?”
  “我给他买啥呢,他有了钱自己买去。你跟花花一成亲马上就得有娃娃了,去一回西安城不容易,我就把该买的东西买上了,省得到时候屎憋到沟门子上了才现找茅房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奶奶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着替我办喜事。她专门托卫师爷到城里找瞎子算了命,说本月初六是黄道吉日,于是她就开始大张旗鼓地为我准备娶亲。她把狗娃山堡子里里外外到处都贴满了喜字,我的窑洞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炕上铺了新被褥。过去用来接待客人商量事情的厅房张灯结彩,准备当做拜天地的喜厅。然后点上艾蒿把我的窑洞里里外外熏了一遍:“得冲一冲晦气,你跟你二娘做下的事情不正道,花花人家可是黄花大闺女,这可是明媒正娶的正经媳妇。”奶奶在百忙中还不忘这样提示说明她的意图。在这件事情上对花花而言我确实有愧疚,奶奶这么说我只能红了脸傻笑。
  到了迎亲的那一天,一大早她就给我穿戴整齐,长袍马褂头上戴着瓜皮帽,瓜皮帽上还插了两根缠了红绒线的竹棍棍,胸口上戴了大红花,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猴子,奶奶就是耍猴的。到了山下我才发现她不仅在山上作了准备,山下头弄得更热闹更铺张。那匹大黑马也披红挂彩,跟我享受同一个级别的待遇,似乎它要跟我同时娶亲。跟我不同的是它已经有了伴儿,一头健硕的驴,跟大黑马一样也是披红挂彩,两头畜生站在一起倒像是它们要拜天地了。奶奶告诉我那头驴是给新娘子骑的,本来她想找一匹马,后来怕新娘子不惯骑马,就找了一头驴代替。
  李大个子不知道从哪找了一帮吹鼓手,坐在一挂马车上咿哩哇啦地吹奏着唢呐,嘀里咚咙地敲着锣鼓。李大个子也穿戴得整整齐齐,头上还扎了一条红带子,跑前跑后地忙活。奶奶告诉我她让李大个子充当婆家亲戚跟我到张家堡子接新人,因为李大个子儿女双全,又是张家堡子的女婿,人头熟。马车的后面跟了一大队伙计,这些伙计们穿着破衣烂衫活像一帮叫花子,跟叫花子不同的是他们每人都带了枪,显然,他们既要担负陪我迎亲以壮声威的任务,还担负着保护我跟新娘子安全的重任。我们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伙计们不但能吃饱穿暖,据我所知谁也有一身两身换洗衣裳,再怎么着也不至于在我大喜的日子穿得这么破烂不堪,带着这么一帮叫花子去迎亲,不是明摆着给我丢脸么。我叫来李大个子问他:“这些狗日的咋回事情?把好衣裳都留着自己成亲的时候才穿吗?这不是有意臊我的皮么?”
  李大个子说:“尕掌柜这你就不知道了,这是有讲究的,叫花衣锦食,讨个吉利。”
  说话间迎亲的队伍出发了,最前头是吹鼓手,紧跟着是我,我骑着奶奶的那匹打扮得花里胡哨活像新郎倌的大黑马,后面跟着那条打扮得花里胡哨活像新娘子的驴,再后面就是破衣烂衫扛着枪的伙计们。我奇怪了,自始至终最忙碌的奶奶却没有跟着我们来,她站在村口一只手搭在额头上遮挡着耀眼的阳光,目送我们这支奇形怪状的迎亲队伍。我扯转马头奔了回去:“奶奶,你咋不去呢?”












  这种时候她不去我心里就没了底气,到了张家堡子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一概不懂,总不能到了花花家门口喊一声:“花花跟我当老婆去”就完事了吧?即便那么简单喊一声就行,我也喊不出来呀。如果奶奶跟上去,这一切麻烦都有她顶着,我就省事多了。
  “奶奶是寡妇,哪里有寡妇跟上迎亲的呢?你快去,啥事情都安排好了,你一句话都用不着说,平平安安给我把媳妇接回来就成了。”
  李大个子见我返了回来,也跟了回来,站在我的马下面扯了扯我的裤腿子说:“走吧,奶奶说得对着呢,这是讲究。”
  我勒转马头领着迎亲队伍朝张家堡子进发,走出去很远了我回头张望,奶奶还站在村头看着我们,身影小小的,单单的,我突然觉得奶奶挺可怜的。
  从狗娃山到张家堡子有五十多里路,大家兴高采烈腿也就快了,吃晌午饭的时候就到了。老远就看到村口迎出来一大坨人,李大个子就蹿了出去,从身上挂的兜兜里掏出铜钱给迎上来的村民每人手里塞一两个铜板。看来这又是一种讲究,村里人得了铜板就自动让开了一条路,我们就顺着人体组成的窄胡同穿了过去,来到了花花家的门口。让我惊愕的是花花家门口竟然站了八条大汉,手里都拿着一握粗的枣木杆子,凶神恶煞般地守住了门口不让我们进去。李大个子呼哨一声,我身后的伙计们一拥而上,跟那八个大汉打了起来。这还了得,不管怎么说我尕掌柜也不是等闲人物,什么人竟敢阻挡我娶老婆?我正要掏抢镇压,当然,我不会用枪朝人身上打,可是朝天鸣枪吓唬吓唬他们也未尝不可。混乱中李大个子手疾眼快按住了我的手:“尕掌柜,这是讲究。”
  又是讲究,哪里有这种在新娘子家门口打架的讲究?我放弃了掏枪吓唬他们的打算,这时候才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打,只是你来我往地做样子。我的一个伙计不小心一枪托子磕到了八条大汉之一的脑袋上。大汉吼叫一声脑袋上流了血,看样子他真疼了,人一疼就容易急眼,大汉抡起枣木杆子真的打了起来,顿时我的两个伙计也挂彩了,血流满面,破口大骂。伙计们跟守门的大汉们都红眼了,有人骂有人吵有人拼命挥动老拳、棒子、枪托朝对方身上头上招呼,眼看着就要酿成一桩血案,把这门婚事变成名副其实的红白喜事了。这时候李大个子才急了,破口大骂:“狗日的耍一下就成了么,咋闹成真的了!快停下,快停下……”
  这种乱哄哄的时候谁还会听他的,他的喊声骂声混杂在斗殴的喧闹声中如同雨滴混杂在瓢泼大雨里,根本显示不出来跟别人的喊声骂声有什么不同。李大个子真的急了,只好朝天上放了一枪,弹药的爆裂活像雨中的一声炸雷,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镇住了,一起停下手朝我们怔怔地看。李大个子赶紧又喊:“狗日的耍一下就成了,咋闹成真事情了?快来领赏钱。”说着就从他的包里朝外掏大洋,人们见到大洋立刻拥了过来,李大个子又喊:“不要乱,不要乱,一个个来,谁拿了双份谁就烂爪子呢。”
  于是人们自觉地排起队到李大个子跟前领大洋。几个伙计也跟着排队,李大个子一脚一个把他们踢了出来:“狗日的哪有迎亲的要赏钱的?滚到一边去。”他只给那八个守门的大汉发钱。那几个大汉拿了钱便忘了刚才的恶斗,忘了身上的伤痛,嘻嘻哈哈地高兴,有几个可能用手抹过脸上的血污,那张脸活像刚从猪肚子掏出来的下水,血淋淋的惨不忍睹。领了大洋大汉们便让开了路,李大个子急忙招呼我:“尕掌柜,快进去把新娘子背出来,要是有人阻挡就给钱。”说着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大洋塞到我的手里。
  我下了马进了这个我非常熟悉的院落,张老爷子蹲在正房的门口咧了没剩下几颗牙的大嘴笑着,银白茂盛的胡须又让我想起了那场关于胡子跟毛的斗争。我叫了一声爷爷,正要给他跪下磕头,他摆摆手拦住了我,用烟袋锅子指了指西屋,我就按照他的指点进了西屋。花花穿了奶奶给她买的红裙子,头上盖了红盖头,呆呆地坐在炕沿上。她奶奶也穿了一身藏蓝色的新褂子陪她坐着,另外还有几个我不认识的闺女媳妇在屋里或坐或站,见我进来就堵到花花前头嘻嘻地笑。我想看看花花变成什么样儿了,伸过手揭她的盖头,被一个媳妇打了一巴掌,别的女人们顿时嘻嘻哈哈地笑着过来阻拦。我明白了,这又是什么讲究,就没敢再揭,按照李大个子指点,给屋里的每个姑娘媳妇塞了一块大洋,她们就让开了。我背起了花花,她顺从地爬到了我的背上,花花不沉,背着她后背上软乎乎的挺舒服。我刚从屋里出来,从大门外拥来一帮子娃娃,堵住了我的去路,伸出手嚷嚷着:“新郎倌,甜甜嘴,甜甜嘴……”我知道这又是要钱呢,干脆从兜里掏出剩下的大洋漫天一撒,娃娃们都扑到地上抢大洋,我趁机冲到门外,把花花朝驴背上一放,正要上马,李大个子说:“尕掌柜,得给新媳妇牵驴呢,出了村子才能骑马。”












  于是我就牵了驴朝村外头走,村里的老乡们围拢了看热闹,李大个子一路散着准备好的洋糖洋烟,用甜蜜的糖和苦辣的烟分开了人河。吹鼓手奏起了喜乐,伙计们鸣放着鞭炮,我们就像突围一样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好容易出了村子,我把驴交给了伙计,自己跨上了马,急急忙忙跑,一直到看不见村子了才松了一口气。李大个子指挥着我的伙计们举起枪朝天射击,乒乒乓乓的响声在山野间回荡,花花骑的驴惊惶地打着响鼻团团乱转,刺鼻的硝烟味儿飘散过来,我问李大个子:“这又是什么讲究?”
  李大个子说:“这倒没什么讲究,奶奶说让我们出村的时候放几枪镇镇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