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番外 作者:顾婉音(云起书院vip2014-11-10正文完结)-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听闻太后咳嗽,少不得又关切的问了几句,听说没大碍之后,这才放了心。
宝船太监便是在心里琢磨,什么时候提醒皇帝去才合适。正思量着,便是听见大殿外头有说话的声音。看一眼不耐的皇帝,他忙小跑着去门口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第一卷 第375章 烦躁

殿外的是宜妃,宜妃是来给皇帝送汤水的。
看了一眼宜妃已经凸出的肚子,再看看宜妃越发消瘦的脸庞,宝船太监想了想,没敢拦着还是进去禀告了。
皇帝想了想,让宜妃进来了。当然,待到宜妃进来后看了一眼宜妃那高高挺着的肚子,皇帝还是十分高兴的。声音也是柔和许多,似唯恐惊了宜妃肚子里的孩子:“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日头这样毒;。”
宜妃行了礼,这才笑着回道:“是坐轿子过来的。轿子里放了冰盆,倒是十分凉爽也不觉得热。”
皇帝却是不赞同:“这样的天气,到底还是更适合在屋中养胎。”言下之意,到底是有几分责备宜妃的意思。
宜妃岔开了话题,呈上去了汤水。然后顺势就在皇帝跟前服侍。只是眼睛却是一扫,落在了皇帝正看着的奏折上。
那折子却是弹劾京城府尹的折子。
宜妃想了想,便是柔声开口:“这京城府尹被弹劾,莫不是为了端王的事儿?”
皇帝淡淡的扫了一眼,兴致不高的应了一声:“嗯。”心头虽不满宜妃随口议论朝政,可是想了想到底没出言责备。一则是给宜妃肚子脸面,二则是想看看宜妃到底要做什么。只是随口问问,还是别有用心。
宜妃却是没注意到皇帝幽深的眸光,只自顾自的说下去:“其实这事儿如何又能怪在府尹身上?端王自己的亲卫不也没个防备?要臣妾看,倒不如让那府尹将功折罪最是妥当。”
皇帝喝汤的动作一顿,随后便是没胃口的将汤搁下了。“你这话的意思,倒是端王自己不小心才会受伤了,和府尹半点关系也没有?”
听皇帝语气似乎有点儿不大痛快,宜妃忙柔声解释:“倒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这样的祸事,也非人可以预料的。所以倒是也怪不上人家府尹不是?再说府尹一直兢兢业业,之前也未曾出过什么错,这一次纵然有疏忽,也该再给一次机会才是。”
“朕记得,你的娘家和府尹却是没什么关系,怎的你却是替他说起话来?”皇帝一面含笑看宜妃,一面漫不经心的问出这话来。
只是皇帝虽然明明带着笑,可那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却是让宜妃止不住的哆嗦了一下。许是太过害怕,甚至她已经是忍不住往后退了一小步。
然而皇帝却是不允许她往后退缩,伸手抓住了她的手腕,依旧面含微笑:“你怕朕?朕记得那回你可不怕。反倒是十分大胆。”
宜妃顿时抖得越发厉害了,半晌才挤出一句话:“臣妾不怕皇上……”只是这话说出来,要多心虚就有多心虚。
皇帝盯着宜妃的面容瞧了一阵子,半晌松开了手。却又淡淡道:“以后无事不必再上御书房来了。宫外的事儿,爱妃也不必打听。好好养胎才是正经。”
宜妃不敢再做停留,忙不迭的便是告退出去了。
宝船太监一直在旁边看着,心中倒是有些鄙夷宜妃:纵然有福气怀了龙种,可到底是自身就不是个聪明的。这么折腾下去,纵然生了皇子也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命。
看着皇帝情绪不佳,宝船太监心道:得,择日不如撞日,与其琢磨什么时候提醒皇上,倒不如现在开口。“皇上,这会子天正热,不如您也去消消暑?这里离端王爷那儿近,不如过去喝杯茶?也正好瞅瞅拴儿小公子和明珠小姐?”
皇帝有些意动。沉吟片刻便是起身:“朕记得刚送了一篓子蜜瓜,挑几个大的带过去给拴儿尝尝;。”
宝船太监爽脆的应一声,心道:果然是长孙,这就是心里惦记着。
当然,想起拴儿胖墩墩的身子和年画娃娃似的脸,宝船太监也是心里喜欢的。虽说他是太监,可也是人啊,看着拴儿那摸样,心里也是疼爱得很。
所以挑瓜的时候,宝船太监就将篓子里最好最大的那几个全带上了。
一时皇帝领着一行人便是出发了。
陶君兰这头自然也是提前得了招呼的,所以等到皇帝来的时候,正好一碗加了冰的酸梅饮便是做好了。点心是芙蓉凉糕,里头加了整瓣的荷花花瓣,在半透明的凉糕里镶着,十分漂亮。
皇帝瞧着也觉得心思巧妙,少不得称赞了一回,又吩咐:“去将蜜瓜也切一个,大家一起尝尝。”
拴儿这会子坐在皇帝膝盖上,闻言也是附和:“尝尝!”
皇帝笑着拧了拧拴儿的脸颊,用银勺子舀了一点儿酸梅饮给他尝尝。早先拴儿就一直眼巴巴的看着了,不过陶君兰怕他吃坏了肚子,只敢给了一碗没加冰的。
酸梅饮不加冰,吃起来口味却是大不如,拴儿并不喜欢。所以仍是巴巴的看着皇帝的。
李邺在一旁含笑看着,也不阻拦。
“明珠呢?抱来朕瞧瞧。”皇帝也没敢给拴儿多吃,剩下的自己三两口吃完了,就让宝船太监将碗收了。看着拴儿嘟嘴不乐意的样子,便是又柔声劝哄:“祖父带了蜜瓜来,拴儿吃那个。”
李邺瞧着皇帝对拴儿的那副样子,倒是忽的想起了小时候那会的情景来。那时候,他也是备受宠爱的。那时候,他也从未想过,这些宠爱会给他带来那样的祸事。
若是他一开始就知道会是那么一个结果,倒是宁愿一直被人忽视得好。
握紧了手指,旋即又松开,李邺竭力的保持住了面上淡然温和的浅笑,将异样全压在了心底。他不会重蹈覆辙,绝不会。
一时宝船太监捧了蜜瓜上来,皇帝随手拿起一块递给李邺,笑道:“朕记得你也喜欢吃甜的。拴儿随你。”
李邺笑着接过,“小孩子都喜欢吃甜食。”
皇帝点点头笑:“这倒是,朕记得老七也喜欢吃甜的。”
顿了顿,皇帝又道:“朕记得老七和你关系不错,最近可有过来?”
李邺摇头:“许是课业繁重,抽不出时间来罢。”
皇帝的神色便是有那么一瞬间微微有些变了。不过就很快还是笑着重新说起了别的事儿。
一时明珠被被抱过来了。因皇帝要看,所以还特地叫醒了明珠,又喂了奶把了尿这才抱上来的。
皇帝抱过拴儿,所以倒是也不陌生,顺手就将明珠接了过去抱在怀中看;明珠素来是个不认生的,被皇帝抱着也不哭闹,只是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皇帝。
拴儿凑上来捏明珠的小肉手。许是觉得痒,明珠一下子笑起来。眼睛都微微眯了起来,像个月牙儿。
皇帝看得怔怔的,死死的盯着明珠的眼睛,口中忍不住喃喃出声:“果是很像。”
李邺听得分明,手指紧了紧,最后只当没听见。他当然是明白皇帝说明珠像谁。
许是因为皇帝一直盯着看,明珠到底最后还是哭了起来。皇帝醒过神来,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李邺,忙又将明珠交还给奶娘。
一下午的时光,很快就这么厮混了过去。晚膳皇帝也是留在这用的。又陪着拴儿折腾了好一阵子。
最后走的时候,皇帝心情也还算不错。
待到皇帝走了,陶君兰这才和李邺悄悄议论:“今儿皇上在这呆了这么久,只怕要不了明儿,宫里又该议论纷纷了。不过说起来,皇上真这么闲?而且我瞧着,似乎来的时候心情也不大好的样子。”
李邺微微垂眸:“想来是和朝政有关罢。”至于为什么来这儿,怕是也想散散心的意思。去别处,可没有来自家这里悠然自在。
“以后也不必费神琢磨那些点心之类的,宫里什么样的东西做不出来?”李邺不愿每回皇帝来陶君兰都忙前忙后的挖空心思服侍,淡淡道:“他若每日来,你每日都要这般不成?况且,既是一家人,更不该如此。”
陶君兰见他不甚乐意,便是笑道:“主要还是想做给你尝尝。往日你不在家中,我也没那个闲工夫,如今好不容易都有了闲工夫,不做这些做什么?”
李邺这才满意了,又道:“也不必都拿出来给他尝尝。”
陶君兰一面心中笑叹他小气,一面柔声哄劝:“横竖东西都是做得多,拿出来的大家一处尝尝,也是应该。况且,他对拴儿是极好的。”
不得不说,皇帝对拴儿的确是极好的。拴儿觉得那蜜瓜好吃,一人就吃了小半个——蜜瓜最大的也不过只有砂锅大小,再除去瓤,也没剩下多少。
因为这个,皇帝便是吩咐宝船太监将剩下的蜜瓜都送过来。若不是宝船太监提醒,太后那儿怕都是尝不到的。
当然,这样也有替拴儿和李邺招风的嫌疑。以前李邺不会说话也就罢了,如今……怕是许多人心里滋味都不同了。
比如,皇后和康王。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苦笑一声:“以后再给拴儿添两个伶俐的丫头。让人看紧些。”
“无妨,康王府这次总会有人生男孩的。到时候也就好了。”想起康王府里乱糟糟的情形,李邺冷笑了一回。“但愿康王妃真如表现出来的那般贤良淑德才好。”
陶君兰听着李邺这口气,总觉得康王府约莫是要出事儿?;
第一卷 第376章 英嫔

这日下午,英嫔闲来无事便是来寻陶君兰说话。
正好这所宫殿里有个水凉亭,这样热的天儿,坐在里头最是凉快不过。所以陶君兰就在水凉亭里设了瓜果和茶点招待英嫔。
水凉亭修建起来也不算复杂,只是需得有活水才好。用竹子打通做成水管,将新鲜活水引到凉亭顶上,再任由水从凉亭顶上垂落下来,只留一面让人进入,其他三面便是等于用水帘做了垂纱。既能降温,又能遮住亭子里的情况不被人看见;为了遮挡阳光,宫中巧匠又在亭子顶上放置数盆绿萝,绿萝枝条垂下,被水帘冲刷得晶莹碧绿。闪闪发亮。既好看又能起到实际作用。
这样的水凉亭,即便是在最热的下午,也是十分凉爽的。还伴随着水帘叮咚的声音,像是天然弹奏的曲子。
英嫔笑着赞了一句:“我竟是不知宫中还有这样的亭子,说起来,这倒是个好地方。果然皇上是疼端王的,指了这么个宫殿。”
陶君兰自嘲一笑:“可惜端王是享受不到了。”
英嫔听了这话,顿时面上也是收敛了笑意,轻叹了一口气:“谁曾想竟是会出现这种事儿。我本以为端王肯定能够查出事情真相……”
“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的。”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抿了一口花果茶,“八公主绝不会平白失去这个孩子,纵然王爷如今受伤了,可还有别人会帮着查这事儿的。”
英嫔也尝了一口茶,随后笑着摇头:“今儿找你却不是为了说这个的。我心里明白,这事儿总会有人偿还的。其实今儿来,是因为我今儿听说了一件事。”
陶君兰微微有些诧异,便是看着英嫔等着她开口。
英嫔笑道:“你是不知道,前两日皇上忽然训斥了宜妃。勒令宜妃在自己宫中养胎。”
这下陶君兰也忍不住挑眉了:“哦?皇上不是一向宠爱宜妃?”
“你也知道。”英嫔笑意更甚:“可正因为如此,才更让人觉得奇怪呢。更奇怪的是,宜妃刚见了皇后,下午就去见了皇上,之后就被勒令在宫中养胎。”
这话的意思是已经再明显不过了。陶君兰心中一动,几乎是忍不住的便是言道:“你是说,这事儿和皇后有关?”
“而皇后之前刚见了康王妃。”英嫔面上带着笑意。随后又压低声音,“这两日,不知多少人上折子,弹劾京城府尹。”
说完这话,陶君兰顿时就明白了:“宜妃在替京城府尹说话了。”
英嫔捻起一颗水润的葡萄,慢慢的将皮剥成了倒垂莲花瓣的样子。看上去无比的悠然。
陶君兰也随后捻起一颗随手剥了。
“皇后看来不是很喜欢宜妃。”葡萄有些酸,陶君兰被酸得眯了眯眼睛,随后才又开了口:“后宫不得干政,宜妃这般不亚于是撞在枪口上。皇上必定不会喜欢的。”
英嫔点点头:“换做是谁,也绝不会喜欢的。”
所以,若真是皇后让宜妃做的这事儿,那么绝对就是皇后在故意坑害宜妃了。至于目的,兴许就是为了让皇帝厌恶宜妃?
“我以为宜妃和皇后已是同谋了。”陶君兰笑了笑,略有几分嘲讽。
英嫔同样嘲讽的笑了:“都到了皇后那个地步,还需要什么同谋?顶多是宜妃靠拢效忠罢了;。”
靠拢效忠吗?陶君兰微微挑眉,却是又觉得不太像。宜妃那个态度,瞧着可不像是效忠皇后了。而且,当时皇后气得一病不起,又怎么会轻易的接受宜妃的投靠?
“说起来,宜妃那肚子可比一般的孕妇大些。”陶君兰忽然的想起这件事情来,笑着问了一句:“莫不是怀了双胎?”
英嫔其实对这事儿也是有所怀疑的,被陶君兰这么一问,便是越发的觉得狐疑。“这怎么可能?若是怀了双胎,太医怎么会诊断不出来?若真怀了双胎,只怕宜妃的低位还要高呢。”
陶君兰点点头:“这倒也是。”
“八公主身子好多了。”英嫔岔开了话题,“九公主去看了她几回。听说九驸马的伤势也是有所好转了。”
这大约是陶君兰最想听的事儿了。当下感激的看了英嫔一眼。她当然清楚,这是英嫔故意说给她听的。
英嫔笑了笑:“待你出宫了,也替我多关心关心八公主,劝慰劝慰她。”
陶君兰自是没有不答应的。
随后二人又说了一些琐碎的事儿。便是将一下午轻松的打发了过去。
从那之后,英嫔闲来无事的时候倒是喜欢过来和她说话。用英嫔的话来说:“宫里这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难熬的,不寻些事情打发时间,日子可怎么过?”
有一回皇帝因来得早,还碰上了英嫔。英嫔也没有邀宠的意思,行了礼后便是淡然离开了。那幅样子,像是全然没将皇帝放在心上的样子。与其说皇帝是她的君主,倒不如说更像是个陌生人。
反正冷眼看过去,她觉得这两人可一点不像是共同生养了一个女儿的样子。
不过皇帝的女人太多,只怕像是英嫔这样的也是不少的。但是陶君兰看着,总觉得奇怪。
夜里陶君兰便是和李邺提了一嘴。李邺倒是习以为常:“也没什么不正常的。英嫔好歹还生养了八公主。后宫里,多的是只见过父皇几面的。有些甚至一辈子连见也见不着一回。”
陶君兰虽然听人说起过,可是不知是不是因为英嫔的缘故,今日听了这番话,只觉得异常的真实,以至于她甚至微微打了一个寒噤。
一辈子,连皇帝一面都没见过,那该是多可悲?
“不过英嫔也算是看得开的。”李邺淡淡开口:“到底是将门之女,和普通女子是有些不同。当年自从得了八公主之后,父皇便是不怎么去英嫔那儿了。”
当然,英嫔也未必没有拒之门外的意思。他父皇那样忙,不肯在女人身上花心思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英嫔是个能干的,将八公主平安养大了不说,还给八公主选了个如意郎君。”李邺笑了笑,语气是难得的赞许:“你无事和她多亲近亲近也是没有坏处。”
陶君兰笑着应了:“我瞧英嫔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呢。有其女必有其母,八公主那般人品,想来英嫔也坏不到哪里去;。我瞧着她消息倒是很灵通。”
“英嫔人缘不错。”李邺点了点头。
如此陶君兰便是和英嫔来往得频繁了一些。
与此同时,皇帝更是对明珠越发宠溺了起来。纵然明珠还小,可是却也拦不住皇帝变着法的展现出对明珠的宠爱。
如今明珠的摇篮是最好的安神紫檀木做的,上头镶了吉祥八宝,更有无数的珍珠串成珠帘,给明珠做成一个风铃来。
明珠的衣裳,更全都用的是最轻最柔软的阮烟罗,以及最是清凉贴服的冰肌缎。这两样不管是哪一样,都是再珍贵不过的东西。就是皇后那儿,每年也不会有太多的进贡。而事实上,今年只怕所有的进贡都用在了明珠身上。
这样的宠溺,哪怕是公主也是比不上的。而事实上,皇帝已经跟李邺提过,打算册封明珠的事儿。
以李邺的身份来说,明珠纵然被册封,显然也不过只能是个郡主罢了。可是皇帝的意思是,却是打算封为公主的。
这显然就说不过去了。
好在李邺一口回绝了。也不知父子两如何说的。皇帝倒是没再坚持下去。
若是这事儿真成了,她敢说端王府肯定有要瞩目了。不过在那之前,李邺首先就会出名。当然不会因为李邺自身,而是因为李邺生了个好女儿,并因此得到皇帝的看重。
当然,对明珠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对于皇帝为什么如此宠溺明珠,陶君兰心中自也是有数的。就因为一个可笑的理由——明珠长得十分像她的祖母。
陶君兰甚至觉得有些讥讽——若是真这么在乎当年的贵妃,皇帝就该好好的护着贵妃,而不是今日空将一腔感情寄托在一个乳娃娃身上。这实在是太可笑了。在以不作为导致贵妃离世后,皇帝其实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不是么?再做这样的事儿,只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外加觉得可叹。
当然,还会让人觉得憎恨。比如李邺。
她一个外人都如此,更别说眼睁睁看着自己母妃离世的李邺。
陶君兰觉得,或许这辈子李邺都不会原谅皇帝,原谅他这个父亲。当然,换做是她,大约也是如此。毕竟,皇帝可真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