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番外 作者:顾婉音(云起书院vip2014-11-10正文完结)-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儿就算是这么遮掩了过去。辛攀秘密的养着伤,只等着好了再说。
陶君兰也没特意再去关心这事儿,只是偶尔问问李邺;。倒是府里的事儿她如今操心得多些——庄子上的出息因了那十多日的雨恐怕也要减少,庄子上的人过来送东西,都说了这个事儿。
遇到这样的事儿还能怎么办,只能是减免了庄子上的租子,好让佃户们都不至于太过艰难导致活不下去。
只是这样一来,王府的收成也要减少——且不说别的,府里这么多一日的米粮开销,那就得用银子去买了。可现在关键却是米粮根本买不到。
城中米粮价格一路攀升不说,最关键是现在城中根本没有存粮。米粮都被买空了。虽说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外往里运,可是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外头其实现在米粮存货也少了。毕竟出了一次灾,不少粮食都运去了河北。而更有不少有银子的,都会选择囤积一些粮食,防止来年因为今年的收成不佳而无粮。
所以,陶君兰这会子是有些发愁的。之前买的全是粗粮,这会子显然也是派不上用场。
就在发愁时,却是有人递了拜帖上门来求见。自称是秦夫人。
陶君兰看了拜帖,却是有些糊涂的扭头问红螺:“我可认识一个秦夫人?”
红螺便是仔细想了想,道:“是不是丈夫是五品官的那个秦夫人?”
陶君兰摇摇头:“那个秦夫人不是随着他丈夫放了外任?早就不在京里了。哪里还能来给我下拜帖。”
红螺又仔细想了想,最终摇摇头:“那的确是没有另一个秦夫人了。”
“许是不认识的想来攀交情?”陶君兰自言自语的猜了一回,想了想又看了一遍拜帖,最后才道:“既然这般,那就见罢。”
红螺就让人出去传话,不多时就有丫头领着一个年轻妇人进了院子里来。红螺站在窗口看了一眼,冲着陶君兰摇摇头:“的确是不认识。”
陶君兰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便是端坐着等着那秦夫人进来。
秦夫人进来的时候,陶君兰飞快的打量了一眼。见对方虽穿的是时下流行的料子和花色,可是颜色却都是低调素净的,便是觉得这人应该是个性格清冷的。而且身份想必也不是挺高——这一点从头饰上却是能看出来了。不仅简单,而且凤尾钗也是最少的三尾。
秦夫人低头对着陶君兰一福,口中道:“陶侧妃万福。”
陶君兰忙虚扶了一把,笑道:“快请坐。”红螺笑着请秦夫人在陶君兰下首处坐下,随后丫头捧了茶上来搁在秦夫人手边。
寒暄完了之后,陶君兰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便是含笑看着秦夫人,等着对方道明来意。其实说了这半天,那秦夫人也没自报家门,倒是叫她十分好奇。
秦夫人也是识趣,当下便是开口道:“妾夫家姓左,是汾阳侯府的一脉分支。如今妾的夫君在汾阳侯身边做个管家。”
这么一说,陶君兰顿时就明白了这个秦夫人的身份:这是左显御的妻子。
陶君兰微微一笑:“我却是听说过你丈夫。听说是个能干的;。”
秦夫人抿唇羞涩一笑,“侧妃谬赞了。他不过是做些跑腿的事儿罢了。如今我们自己也赚了些银子慢慢置办了产业起来,今儿找侧妃,是听闻侧妃想买些米粮?”
“米粮?”陶君兰微微挑眉,心中猜到了几分:“怎么,你们有米粮可卖给我?”
秦夫人含笑点头:“正是如此。我们手里有一个粮铺,也有些人脉,所以才能弄到些粮食。听闻端亲王府上要买,夫君便是差我来问问。”顿了顿又补上一句:“价格好说,只当是帮忙买的,赚几个运费就是了。”
陶君兰想了想,便是道:“这般可是不妥。如今粮食可不好弄。再说了,我们与汾阳侯府也没什么交情,这般平白占了你们便宜,回头王爷可该说我了。”
秦夫人咬咬牙,道:“其实却是不关汾阳侯府的事,只是我们这一支脉的事。侧妃着实不用担心,毕竟产业也是我们自己的。”
这么一说,陶君兰自也就明白了秦夫人的意思:“这么说,是你们这一家的意思?并不是算在汾阳侯府里的?”
秦夫人点点头,眼神有点儿巴巴的:“也不敢说是攀上交情,只是想有点来往罢了。他日若是有合作机会,再能合作就行了。”
“你们就不怕汾阳侯知晓了?”陶君兰玩味冲着秦夫人一笑。“毕竟,汾阳侯府和端亲王府的过节,你们应该是清楚的。若不是因为王爷,老汾阳侯也不会……”
秦夫人神色一变,随后却是起身朝着陶君兰郑重行礼:“当年的事,的确是汾阳侯府不对。只是事情毕竟过去多年,我们也被赶出了汾阳侯府,还请侧妃不要因此就不愿与我们来往。”
秦夫人的态度很是诚恳,姿态也是足足的。
陶君兰轻叹一声,示意红螺扶了秦夫人起来,末了才又道:“这事儿却不是我不愿和你们来往。你们的心意我已是明白了。我只是担心你们那头罢了。不过你既如此说,那我也就放心了。合作这事儿,只要双方都有利,自然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也没有道理不愿意。”
秦夫人一听这话,几乎是喜出望外。当即便是连连道:“多谢侧妃。”
陶君兰笑了笑:“米粮的价格你们也不必太低了,照着市价来罢。少赚一些就是了,不然我也不好意思。日后你若是闲了,也可以过来寻我说说话。我每日在家也是无事。巴不得有人过来寻我呢。若不是一摊子事儿走不开,我是肯定要时时出门的。
又说了一阵子话,秦夫人便是起身告辞了。
陶君兰也没留,只亲自送到了院门口就作罢。
待到红螺替她送了秦夫人上马车回来,她这才与红螺笑道:“不曾想瞌睡遇到送枕头的。”
红螺是知道陶君兰一直想着是不是能和左显御那头搭上线的,当下也是抿唇一笑:“可不是瞌睡的遇到送枕头的?这下可好,米粮也有了着落。侧妃也不必再犯愁了。”
陶君兰苦笑一声;“哪有不犯愁的时候,不为了这个,总还有别的事儿。”;
第一卷 第421章 突兀

左显御让夫人秦氏走了以这么一遭,目的其实就是在试探。想来刘恩是将她的意思隐约透露了一二,所以左显御这才有了这样的举动;。只是左显御显然还并不信任她,所以这才只是先来提了一提交易的事儿。
想来,左显御的打算便先是米粮,接着才是对付汾阳侯了。
不过,左显御的手段可是真不错。这样的时候,居然还能弄到米粮来做人情。可见其本事了。当然,由此可见,左显御显然并不是什么心甘情愿屈居人下的。否则,也如何会悄无声息的替自己置办下这么一份产业?
秦氏说只是一家米粮铺子,可是陶君兰却是觉得并不只是如此。
这事儿陶君兰交给了刘恩,让刘恩找人办妥此事儿。
末了刘恩叫人带话进来,只说左显御手底下却不只是米粮铺子这么简单,而是一家粮行,各处都开了铺子。京城这边却是并不显眼,主要是在南方。
这显然就是为了避开汾阳侯的耳目了。不过,以汾阳侯那个草包的样子来看,只怕左显御真开在他眼皮子底下,他也未必能发现。
一转眼到了七月十四。
因今年是灾年,再加上前不久京城外才进行了一场屠杀,所以便是显得格外的隆重和清冷。
周围几个寺庙早早的发了要大行盂兰盆会,以行超度之事。
陶君兰自然少不得是要捐赠些银子的。
因怕九公主不知道习俗,陶君兰特派了一个有经验的嬷嬷过去说了一说。也叫她给寺庙捐赠一些。另外,也在当日于家中设瓜果香烛供奉陶家先祖。
结果回来却说九公主那头早就预备下了,陶君兰听闻,顿时忍不住一笑心里十分满意:“她却是有心了。”能这样处处想着陶家,以陶家媳妇自居,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如今也就只盼着九公主再怀上孩子,替陶家开枝散叶了。
八公主倒是派了人过来问陶君兰要不要一起进宫去。七月十四供奉先祖,作为皇家子孙,李邺和拴儿都是要去太庙祭拜的。陶君兰自然是也要带着拴儿进宫去。
八公主还让人传话,说是她给皇后太后都抄了经,以作祈福之用。
陶君兰自然知道这是八公主提点自己面子上的事儿也要做一做。毕竟皇后“病了”这么久,着实也是该是她们这些儿媳妇表孝心的时候。
其实陶君兰也给寺庙多捐了银子,用以超度孤魂野鬼,好给太后积攒功德,添福添寿。
至于皇后,她没暗地里请巫师作法让皇后早些病死,已算是仁慈了。至于替皇后抄写经书祈福,她有那个功夫,倒不如陪着拴儿玩会儿。
当然,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陶君兰当即便是应了八公主,打算一起进宫去给皇后请安。同时又吩咐人去请了九公主。几个人一路,她也不必单独和皇后说话,这是最妥当的。
皇后现在,大约是恨死她了罢?在皇后看来,她许就是那种背主忘意之人。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对于皇后,她从来只是一个棋子,一个棋子何必对掌握自己命运,随意利用自己的人有忠心?
再说了,皇后做的那些事儿,哪一样不是叫她恨不得皇后去死?
考虑到日子和如今的局势,陶君兰选了一件深紫色的裙子,上头的花纹也是稳重大方的;。这个时候若还花里胡哨的,让人瞧见了难免觉得她不知百姓疾苦。就是首饰,她也挑的全是素净的,也尽量少了又少。
待到进宫后,自然还是先去太后那儿请安。
去了的时候,太后正在佛堂念经,陶君兰等人也不敢打扰,就在旁边候着。待到太后念完了一段经文睁开眼睛笑道:“你们来了。”
几人这才上前去给太后问安。
太后又问了几句各家准备的供奉事宜,这才叹了一口气:“今年年成不比往年。加上上一回的事情,你们多给孤魂野鬼烧些值钱罢。这虽说不是朝廷的错,可到底他们也是可怜。”
太后说的是那些在城门外被“驱散”的流民——这件事情,对外说的是驱散,可是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儿,大家心里都清楚。
陶君兰见太后这般,忙道:“我已给了寺庙捐赠银子,请他们做法事超度孤魂,好让他们安息。太后您放心罢。”
太后点点头,道:“你是个思虑周全的。”
这话便算是夸奖了。随后太后有忽然问了一句:“刘氏如何了?”
陶君兰一怔,有些不明白太后是突然想起了这事儿还别有用意,顿了顿后才答道:“还是老样子,并没有什么起色。只是或许是病得久了,脾气却是越发古怪了起来。”
“刘家人如今也都没剩下几个了。”太后又叹了一口气:“当初看着还行的刘家,一转眼便是衰落了下去。”
陶君兰越发吃不准太后的意思。只是一味的附和:“是啊,谁曾想到会如此。”
“邺儿如今已是端亲王,刘氏作为端亲王妃一直病着,着实难当大任。皇上也是有意重新给邺儿娶个新的王妃。”太后说这话的时候几乎是紧紧的看住了陶君兰。
陶君兰闻言,几乎是忍不住的使劲抿了抿唇。神态也是有些维持不住——她留心到天后说的是“也是。”也是代表什么?代表有这样想法的不仅是皇帝,或许也是太后的意思。
陶君兰见太后等着自己表态,只能勉强一笑,张了张口却是发现自己着实无法昧着心意说这是好事。想了想却是转而替刘氏说了几句好话:“王妃虽说久病,可毕竟是为了给王爷生养子嗣才落下的病根。而且,王妃没病之前,也无甚过错,这般的话却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是啊,是有些不近人情。可是有什么法子?毕竟端亲王府着实是一日不能没有女主人的,你说呢?”太后仍是看着陶君兰。
陶君兰咬紧了牙。袖子底下的手却是微微带了几分轻颤。
太后这是在逼她表态。
她想这里头必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的话太后又何至于如此逼她?眼下这个情形和局势;。又哪里是给李邺娶王妃的时候?
最终,陶君兰只能继续勉强的扯出笑容,道;“这事儿妾却也是不知。妾这样的身份,哪里能做主这样的事儿?
此时九公主终于是忍不住开口打圆场:“太后真是的,好好的说这个做什么?再说了,眼下这样的局势,又哪里是办这样事情的时候?就是太子的册封大典也是往后延了。太后您纵疼二哥,却也不能忘了大哥啊。”
九公主又是娇嗔又是半真半假的抱怨,倒是一下子将气氛缓和了过去。
八公主也开口道:“太后。拴儿还在外头候着呢,您难道不想看看他?”
提起拴儿,太后的态度总算是缓和下来。笑道:“那我们赶紧出去罢。”却是丝毫没了方才那般的态度——仿佛一切都不过是南柯一梦,或是一场幻觉罢了。
陶君兰落在后头,却是手脚冰凉,连汗水都是冷的。心里更是说不出的复杂。
她心里很清楚,太后提起这事儿,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正所谓空穴起风,未必无因。
刘氏久病,又做了那样的事儿,太后不喜欢刘氏是在情理之中。或者说,当初她将刘氏做的那些事儿告诉太后的时候,就该猜到会有这一日。
只是那会子,她却是没想到,有朝一日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如今李邺成了端亲王,又得了皇帝的信任,太后心里也未必没有要让李邺去和太子一争高下的意思——甚至其实太后一直都是知道李邺的志向。所以,在这个时候给李邺找个合适的岳父作为后盾和支持,显然也并不是什么很让人惊讶的事情。
若她是太后,她也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即便是知道这些又如何?她心里不也一样是不乐意李邺再娶了哪个女子进门?别说重新娶个王妃,只说再纳妾什么的,她都是不愿意。
或许刚进府的时候她还想着要装大度装贤惠,可是现在,她却是半点也不愿意了。随着时间越长,相处得越久,她就越是舍不得将李邺分给别说。许是李邺将她宠坏了,可是她的本心就是如此,无法更改。
说她小气也罢,说她不懂事也罢。她如今最在乎的还是李邺。至于名声什么的,却是已经无关紧要的了。
她甚至是有些惶恐——若是李邺听了这话,会如何选择呢?毕竟有个好岳丈,的确是能帮他不少的。而她能为他做的,却是十分有限。
陶君兰心里清楚,她怕是又钻进了牛角尖。可是这一次即便是知道,她也自己钻不出来了。反而越想越是觉得不安,越是惶恐,越是害怕。
因了这事,接下来太后和别人说话,她却是一句也没听进去。直到太后让她们去皇后那儿请安,若不是九公主悄悄的拉了拉她的袖子,她这才回过神来。
出了寿康宫,九公主压低声音劝道:“太后也就是那么一说,如今哪里可能给二哥娶新的王妃?而且,刘氏那边也得有个说法啊。你别着急。纵然真娶了新人,难道又能越过你去?”;
第一卷 第422章 牛角尖

陶君兰只用了一句话便是将九公主说得哑口无言,她苦笑着问九公主:“若我这会儿非要给静平再塞几个女人,你可愿意?”
九公主顿时就住了口,面色都有点儿凝重了;。看了陶君兰几眼,欲言又止。
陶君兰摆摆手:“不过是这么一说,我哪里会做这样的事儿?你且放心。”
九公主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低头不言了。
八公主在旁边看着,轻轻摇了摇头,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提醒陶君兰:“一会儿见了皇后,你可不能是这般了。”
陶君兰也是知道这么个道理,忙收敛情绪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看到皇后第一眼的时候,陶君兰心里却是“咯噔”了一声。
她一直以为皇后被关了禁闭,又被收了管宫的权力肯定是十分失意的。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她看到的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一段时间不见皇后,比起之前的形容枯槁病入膏肓的样子,皇后却是突然恢复了健康。不仅面色红润丰满,就是头发也润泽了不少。至于精神自是更不必说了,眼里的点点精芒几乎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威势。
纵然没了实权,可是皇后的气势还在。皇后依旧是皇后,那个风光无限,尊荣无比的国母。
陶君兰收回目光,垂下眸子掩住自己的情绪,更是微微低了低头怕人看见自己不经意流露出的那一点子讶然之色。朗声同八公主九公主一同向着皇后行礼。
皇后笑着赐了座,不过和以往和善的笑容不同,如今的皇后看陶君兰的时候,却是带上了威势和冷淡。
陶君兰趁着皇后喝茶的动作看了一眼皇后的手腕——她给的那串佛珠,已然是不见了。她顿时恍然过来:怪不得皇后身子突然恢复了过来。却原来是这个原因。
当然,没了毒素的继续侵害,按理说皇后的病情也只是会稳定下来,不会再恶化罢了。可是看皇后如今的样子,却显然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皇后应该仔细调理过身子了。只是不知道皇后到底发现没发现她自己中毒了?又发现没发现那串佛珠的秘密?
本来陶君兰还是十分自信的,可是现在……她却是不那么自信了。她甚至隐隐觉得,皇后应该是什么都知道了。
这个想法让她微微有些发慌。她想,今日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诸多不顺遂?
不过心里的这些想法却被她掩盖住了,她只端坐着,带着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