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番外 作者:顾婉音(云起书院vip2014-11-10正文完结)-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虽未曾睁眼回应,可面上,却是因为这话陡然浮现出了狰狞之色。
而此时,产婆却是一声惊喜的叫喊:“看见头顶了,看见头顶了!快给王妃含上参片,快快!吊着王妃的精气神,一鼓作气的将孩子生下来!”
一直皱眉坐在外间的太医听见了这话,顿时也是一喜,一叠声的叫道:“太好了,太好了!”此时谁都明白,若是一直孩子不出来,这么耗着实际上耗的就是刘氏的性命。之所以说保大人,便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将孩子强行拉出。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多半保不住。而眼下孩子主动往外了,那就容易得多了。最好的情况,就是产妇和孩子都能保住。再不济,也能保住其中一个。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李邺和陶君兰耳中,李邺微有些惊愕;。不过随后到底是露出了一丝笑意:孩子毕竟是他的血脉,能活下来自然是好的。
陶君兰也是微微的出了一口气,言道:“吉人自有天相。”只是心里情绪却是颇为古怪。
陶君兰和李邺也去守在了外间。也不知过了多久,便是听见一声欢呼:“生了!生了!”
陶君兰和李邺对视了一眼,随后李邺无声的将她的手握住,温热的掌心里,全是一片湿润。显然,李邺的心情也并不是那么的平静,甚至是有点儿微微紧张的。
不多时,便是有婆子将孩子抱出来给李邺看,此时孩子已经收拾妥当了,被包在早就准备好的襁褓里,只露出一张小脸来。李邺和陶君兰都忍不住的凑上前去瞧。
那婆子忙往李邺跟前凑了凑,满脸欢喜的同李邺言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是个金尊玉贵的小公子!”
李邺只看了一眼孩子,神色便是带上了些许复杂,满腔的激动最终也是因此冷淡下来。
陶君兰将这一切收在眼底,怕李邺表现得太过,当下便是悄悄的借着袖子的掩饰,轻轻推了李邺一把。又笑道:“恭喜王爷,喜添麟儿。”
李邺淡淡的“嗯”了一声,到底是没再露出什么欢喜的神色。他这样的态度,倒是让婆子不敢再说什么了,暗道奇怪:莫非王爷不喜欢儿子不成?
“王爷,这是您的嫡长子,你这次可不能吝啬了赏钱才是。”陶君兰见李邺这般,心头焦急,却是又不好明说。只能想法子暗示提醒李邺:该给赏了。一般人家生了儿子,都要给四邻送些红鸡蛋什么的,更别说是富贵权势之家了。先不说邻里,只说府里这一干人等就是首先要有赏的。
李邺哪里有不明白的?当下冲着周意一挥手。周意便是站出来言道:“传王爷的意思,府中上下皆赏月银一份!近身伺候王妃的,赏二两金!”
周意这话一出,顿时满屋子都是谢恩贺喜的声音。多赏一个月的月钱,谁不欢喜?况且主院这边伺候刘氏的,更是有二两金的赏钱拿,不仅银子有了,体面更是有了。还有什么不值当欢喜的?
陶君兰见周意和李邺如此配合默契,倒是恍然明白了:李邺心细如发,恐怕这个也是早就想好了的。所以今儿才不必言明,周意便是直接说出了这样的话。可见,要说真不在意,那还是假的。这不还是挺在意的?
这样一想,她心里倒是有点儿酸溜溜的了。若不是恰好这会子还在在肚子里动了一动,她只怕还没那么快的恢复的。下意识的捧住肚子,陶君兰微微一笑心道:又有什么可值得酸的?难道李邺还会亏待了她们母女两个不成?
倒是李邺瞧见了她这个动作,便是关切的看了一眼。
陶君兰忙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儿。不过李邺到底还是不放心,很快便是示意陶君兰赶紧回去歇着。
陶君兰明白自己在这儿也没什么用处,事情如今也算是尘埃落定了,所以只关切的问了一句刘氏的情况,得知刘氏也没什么大碍之后,便是匆匆回沉香院去了。
陶君兰这一走,倒是其他的人才敢上前来了——虽然之前也一直在,不过有陶君兰在,谁又能吸引李邺的注意力?而且这样的日子,也不好争宠;。所以,几个侍妾都在古玉芝的带领下先行避让了。此时集体上来给李邺贺喜,本以为总算能得到几分注意。可没想到的是李邺兴致缺缺,一脸疲倦的挥了挥手后,便是径直走了。留下几个侍妾在那儿大眼瞪小眼。
红蕖忍不住酸溜溜的说了一句:“自从陶侧妃进了府,王爷的眼里可是再也没了咱们。真不知陶侧妃用了什么美人计,竟是让王爷再也移不开眼了。可怜我们几个……”
话还没说完,红蕖就被桃枝狠狠拽了一下袖子。而古玉芝也脸色铁青的瞪了红蕖一眼,低声斥道:“少说几句吧!陶侧妃没进门,也不见你有什么宠爱!”事实上,即便是陶君兰没进府之前,红蕖和桃枝作为仅有的两个侍妾,一年也伺候不了四五回,一个巴掌便是数的过来了。
红蕖顿时涨红了脸,半晌才嘟哝一句:“都是侍妾,你又比我高贵了不成?凭什么压着我?”
古玉芝气得够呛,当下懒得再说,直接转身不理会红蕖了。桃枝连拖带拽的将红蕖拉走了——不走留下来做什么?白白守了一夜不说,如今李邺也走了,难道留下来继续守?笑话,刘氏这样的情况,怕是也不会再见人了,做给谁看呢?还不如回去赶紧睡觉呢!
静灵瞅着二人的背影,“嗤”的冷笑了一声,然后也施施然的走了。
古玉芝意味深长的看着静灵走远,神色更是一片思量。
陶君兰刚回了沉香院,便是被已经起身的丁嬷嬷数落了一遍:“您怎么能去产房那样污秽的地方?就不怕冲撞了?您怎么就不听呢?”
陶君兰被念叨得节节败退,连连告饶:“嬷嬷饶了我这一回吧,实在也是特殊的情况,我才去的。”若不是想到李邺被叫去的缘由,又怕李邺做出什么错误的决定,她也不一定会去。事实证明,她是去对了。若是再晚些去,只怕如今就不是母子均安的局面了。
丁嬷嬷自然也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无可挽回,虽然心中恼怒,可到底还是只能作罢。不过到底关心主院的情况,便是忙问道:“那边生了?生了什么?”报喜的人还没来这边,所以丁嬷嬷并不知道。
陶君兰笑了笑:“生了个儿子。王爷有嫡长子了。”
丁嬷嬷大张了嘴,蠕动了好几下,到底没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末了长长叹了一口气,古怪的看了一眼陶君兰,心道:怎么就还笑得出来?
丁嬷嬷是彻底的对陶君兰失望了,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跺了跺脚,郁闷的去厨房寻青姑姑诉苦去了。
青姑姑听完了,看着咬牙切齿的丁嬷嬷,“哈哈”大笑一声:“不笑难道还哭?孩子都出生了,说再多也没用!再说了,难道君兰她不去主院,这孩子就生不下来了?你呀,就是想差了。要我说,笑才好呢,让人看见了才会觉得咱们心态好呢!让那些想看咱们笑话的人,都失望去吧!”
丁嬷嬷诡异的看了一眼青姑姑,想了半晌,倒是也霍然了:“罢了罢了,别院的事情和咱们无关,咱们只管好好伺候着侧妃,让侧妃平安生产就对了。”
青姑姑拍了拍丁嬷嬷的肩膀,喜笑颜开:“对了,你这么想就对了!”;
第一卷 第179章 出门

端王喜得麟儿,阖府欢庆的同时,府里也是悄悄的变了风向。最明显的就是对沉香院的阿谀奉承少了许多,甚至有暗暗挤兑沉香院,觉得沉香院从此要失宠的人。
对于这些,在丁嬷嬷的管束下,陶君兰是半点不知情的。每日她仍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吃什么吃什么。只偶尔让人去主院那边探望一下刘氏和孩子。因为不足月又是难产,孩子的身体十分瘦小虚弱,比起正常孩子小了许多不说,就是哭声也极其微弱。那副样子,倒让人担心养不活。而刘氏的身子也没好到哪里去——生产之后,足足第三天她才算是彻底的清醒了过来。之前神智都有些恍惚,只剩下一些本能。
孩子出身的当天,刘夫人便是过来住下了。说是要看顾刘氏。对此谁也没有反对,毕竟刘夫人是刘氏的亲娘,也算是合情合理。
再说刘氏替李邺生下嫡长子的消息一传进宫中,顿时宫里就赏下了许多东西。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三人都是比赛一般的将赏赐流水似的送进了端王府。皇帝更是替这个孩子赐了名:钰。
钰者,美玉也。美玉罕见,故甚珍视宝贵。由此可见皇帝对这个孩子的喜爱。
按说这该是件欢喜的事情,然而李邺却是始终提不起兴致来。每天除了在陶君兰跟前有些笑意之外,其他时候,倒是冷着脸的时候居多。这个冷着脸,和平时神色淡然出尘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凡见过了李邺表情的人,都是能感觉到李邺从内而外露出来的冷意。
陶君兰几次想劝,都被岔开了话题。这日却是总算寻到了机会,趁着替李邺梳头的功夫,柔声劝道:“到了嫡长子,应该高兴才对,怎的整日这幅神情?让人瞧见了该怎么想?”
李邺抿了抿唇,一动不动的任由陶君兰在自己头上作为,神色微缓和了几分:“你只管安心养胎,这事儿我有分寸。”
然而陶君兰却是怎么也不信这话的,当下叹了一口气:“你若真有分寸,就该知道不应如此。你这样,外头都传闻你不喜欢这个儿子,将来只怕还有更难听的。明明是好事,你该高兴才对。”
李邺苦笑一声,第一次直接敞开了自己的意愿:“我的确是不喜这个孩子。”
陶君兰一怔,捏着梳子久久不能回神,半晌才喃喃反问:“为何?”她一直以为李邺是只不喜刘氏的,对孩子毕竟还是喜欢的。毕竟那是他的血脉,他怎么也不会不喜。可是没想到今儿李邺却是如此回答……实在是叫人太意外了;李邺神色冷冷:“原本,我从未想过会和刘氏有孩子。这个孩子,本就是意外之中的事情。若他是个女儿也就罢了,可偏偏他却又是个儿子。还是嫡长子,又是父皇的长孙。有了这层层身份,助长的只会是刘氏的气焰。”
说来说去,到底还是刘氏的缘故。陶君兰微微松了一口气,低声相劝:“孩子终归是无辜的。你这又是何必?既来之,则安之。总有法子的。再说了,生产这事儿让王妃的身子坏了,只怕好几年都缓不过来。等她缓口气,孩子也都大了,该去读书了。在她身边的时候就更少了。你好好教养着,总不会坏的。”倒不是她残忍,想要让人家母子分离,而是这样的局势却是最好的。并不是从她的角度看,而是从李邺的角度看,也是从孩子的角度是养在刘氏身边,只怕李邺会越来越不喜这个孩子……而孩子也不知道被刘氏教养成什么样。
若将来嫡长子偏激了,误以为是她让李邺有了这幅态度,到时候她和她的孩子,日子就难过了。
陶君兰忍不住想,自己的确是个自私的人。
李邺看了陶君兰一眼,几次欲言又止,最终长叹一声;“罢了,你说得对,是我偏激了。”只是他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儿,可是做不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每次看见孩子,他就忍不住想起孩子的来历,想起那时候刘氏的所作所为……再大的喜欢,也都烟消云散了。
“怎么说也是你的第一个孩子,好好操办吧。这也是咱们王府的脸面。”陶君兰想起正事,便是出声建议;“再让人往寺庙和道观都添香火,也是为那孩子祈福。”
李邺闻言失笑:“才刚满五天,你就想到办满月酒了。也未免太早了。”
陶君兰微微一笑:“你不是要出门?在你出门之前,先将这些都安排好才是。”
李邺这才想起了今儿他打算和陶君兰说的事儿,当下郑重了颜色,转身握住陶君兰的手道:“我出门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陶君兰对此早有预料和准备,当下虽然忽闻消息,倒是也不觉得多少惊讶,只“哦”了一声后,便是无言了。
“应该要去些时日。我会尽量赶回来过年。”李邺言简意赅,一脸歉然。
陶君兰微微一笑:“那我晚上替你收拾行李。”只是她心里却是明白,眼下离过年已经很近了,现在出门,怕是无法赶得及回来过年了。这样说,实在只是说一下而已。
李邺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歉疚更甚。
当天夜里,陶君兰便是亲自替李邺收拾了行李。考虑到要赶路怕是不能带太多的衣裳,陶君兰就只给准备了三件换洗的衣裳,其中有两件都是大毛的。另外还准备了一条狐皮大氅,这个保暖是最好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囊烈酒,一些常备的药丸,另外就是银子和金子。分别用几个荷包装了,给李邺放在身上不同的地方。反正但凡是能想到的,都给李邺准备了。
好在她还算是有分寸,没给李邺收拾出一个巨大的箱笼出来。虽然包袱仍嫌有些大,但是也都还好。
末了陶君兰问李邺:“你带谁出门?还是周意和王如?”
李邺想了想摇头道:“周意留在京里,王如跟着我;。不过还有别的侍卫和家丁。”似乎明白陶君兰的担忧,他又补充了一句:“安全是无虞的。只是赶路罢了。”
陶君兰又些意外周意不跟去,末了道:“要不还是周意跟着一起去吧,京里应该也没什么事儿……”一向周意和王如都是跟着李邺的,只带一个,她担心李邺想用人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
李邺摇摇头:“京里的消息也很重要。而且正值年关,周意也得帮我处理些事情。”
陶君兰这才不说了。只第二日又让青姑姑做了一些烙饼,准备了一些熟的肉干,分成几包准备到时候给李邺带上——外头的伙食肯定是没有家里好的。若是再一味的赶路,只怕还真是的吃不上饭。所以准备些这个,虽然干硬一些,可好歹耐饿。
李邺离开得很快,第三日一大早便是出发了,他是悄悄走的,府里的人大约除了陶君兰之外,也没人知道。所以自然也就没有践行那一套。就是陶君兰,虽然起身相送了,可李邺也没让她送出大门口,只让她送到了沉香院的门口。
李邺走后,陶君兰便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也不怎么见人,更不出门。横竖她怀着孕,谁也不会要求她出去见人。除了每日无聊些之外,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适应。当然,对李邺的担忧也是有的,不过她心里明白,李邺此行只是视察,应是没有任何危险的。
李邺走后的第十天,沛阳侯夫人抽空过来了一趟。一见了陶君兰,便是劈头问道:“我问你,端王爷是不是出门了?”
陶君兰点了点头。
沛阳侯夫人顿时急了,一把抓住了陶君兰的手:“那你怎么也不派人过来知会我一声?!”
沛阳侯夫人的态度太过急切,语气也有些不好,陶君兰抿了抿唇,抽回手掠了掠鬓发,淡淡道:“王爷出门不过是公事,再说了,这是端王府的事情。我缘何能告诉娘家?再说了,纵告诉了母亲,母亲又打算如何?”
沛阳侯夫人一愣,有些意外的看住了陶君兰。
陶君兰静静与之对视,倒是丝毫没有心虚的意思。
半晌沛阳侯夫人苦笑一声,言道;“你却是误会了!我哪里是你想的那个意思!而是这件事情兹事体大,并不简单是视察!”
沛阳侯夫人这一句话,顿时就将陶君兰的心给悬了起来,当下也顾不得道歉,便是急切追问:“怎么回事儿?”
沛阳侯夫人倒是也不和她计较,三言两语将事情简短说了:“北方积雪成灾了!多数房屋一夜被压塌,天寒地冻的,难民多得很!可偏因为积雪缘故,朝廷也没法救援,所以那边现在民心躁动,对朝廷意见十分大!谁这个时候过去,都要冒险!”
“怎么会这样?!”陶君兰失声惊呼,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她一直以为李邺这次出门肯定没有安全,可没想到……怎么办?“现在派人去,将王爷追回来!”这也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出来的法子了。
沛阳侯夫人苦笑一声:“怕是追不回来了!这几日下雪太大,许多路都被封住了!而且只怕他也快要到了北方了!”;
第一卷 第180章 比较

沛阳侯夫人带来的消息实在是不能让人有任何的放松。事实上,陶君兰觉得自己的心都快揪起来了。担心,害怕全都浮上心头。
“那现在怎么办?”陶君兰有些着急。
沛阳侯夫人摇摇头:“只能在家等消息了。另外,也再多派人手过去。这头我们再努努力,让朝廷快些想法子赈灾。”
陶君兰点了点头,随后又皱眉:“这样大的事情,我怎么竟是半点也不知。”
沛阳侯夫人看了陶君兰一眼:“这消息,京城里如今一共也没多少人知道。是你大哥告诉我的,我才想起之前端王爷似乎请缨要去视察,这才又过来问了一句。谁曾想竟是晚了一步。”
“多谢母亲告诉我这事儿。”短暂的惊慌失措过后,陶君兰此时的脑子里已是渐渐冷静下来。
“这事儿你也不必太担心,到底是皇子,又是正儿八经封的王爷,身边人也不会少,怎么也能周全的。”一反方才的焦灼,此时沛阳侯夫人倒是反过来劝她了。话也说得缓和了,那副笃定的架势,倒像是果真知道李邺肯定会没事儿的。
陶君兰勉强一笑:“王爷肯定会没事儿。”
沛阳侯夫人又劝说保证了几句,看着陶君兰渐渐平复下来之后,她便是转移了话题:“什么时候办满月酒?”
“这事儿王爷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