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是郭圣通的宠儿,刘焉一直都被阴丽华和刘庄格外关照。按规矩,皇帝不召,亲王是不能随意离开封国,更不能随意进京城的。这是为了预防诸王图谋不轨的铁律。但是刘焉却是个例外,他什么时候在封国呆腻了,随时可以回洛阳,完全听凭自由,不必请准。阴丽华叮嘱她的儿孙们善待郭圣通的家族,而且要牢记她曾经做过他们十七年的嫡母、嫡祖母。因此必须将郭圣通视作母亲、祖母来看待。 
  这一点,不但明帝刘庄做到了,连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都牢记在心。中元三年,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北巡路过真定时,特地和郭氏家族聚会,赏赐万斛粟米和五十万钱。章帝还以晚辈的身份,在刚刚迁葬返乡的郭昌郭主墓前以“太牢”的祭祖礼节叩拜。 
  公元64年正月儿子登基十年的时候,62岁的阴丽华去世了。不久与光武帝刘秀合葬于原陵。 
  后来的东汉皇族,虽然不是每个皇后都能像阴丽华那样善待丈夫的其他嫔妃,但是确实再没有发生过杀害废太子和非己所出皇子的事情。这不能不说与刘秀和阴丽华的身体力行、传为家训分不开。 
  十年后,在拜谒原陵的前一夜,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刘秀和母亲阴丽华在陵畔漫步,恩爱之情一如自己从小就看熟的景象。从梦境中醒来,五十岁的汉明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哭得死去活来。悲伤的刘庄下诏,在祭殿两边种下二十八棵柏树,代表“云台二十八将”守护父母的平安。 
  两千年岁月已过,原陵仍然屹立,邙山边黄河畔,他们相携相伴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辨。     
·8·                
喜欢做和尚的皇帝萧衍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是个马上皇帝,也是个喜欢做和尚的皇帝。这就是有名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县)人。他原来是南朝齐的官员,后来逼齐的皇帝“禅让”,自己建立了梁。萧衍做皇帝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出众的谋略 
  464年的一天,萧顺之家的第三个儿子出世了。父母为他起了个小名,叫练儿。孩子长到六七岁时,该上学了,父亲又给他起了个学名——萧衍,字叔达。 
  一个官员家中生了个儿子,这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是,由于这个孩子后来当了皇帝,成了“天之骄子”,“贵人自有异相”,他的出身也便被涂上了好多神秘的色彩。据说,萧衍生下来时样子就很奇特:两胯骈骨顶端高高隆起,舌头和右手上还有文字,身上不时发出神异的光彩……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不足为信。 
  是萧衍的杜撰,还是无聊文人的帮闲?不得而知。其实,这也不是萧衍的发明创造。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每个朝代都在制造着神话,编织着谎言。中国古代的悲剧是,善良的人们只知对皇帝顶礼膜拜,把宫廷看得无比神圣。其实,宫廷绝不是圣洁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骄子,宫廷里到处充满着血腥、污秽和阴谋。 
  古代创业之君,在血腥厮杀中登上帝位以后,为了抬高门第,总要找个名人当祖宗。萧衍没有那么幸运,姓萧的祖上没出过皇帝,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把汉高祖的第一功臣、丞相萧何当作自己的祖先。 
  不过,萧衍和萧齐皇族却是同宗。从血缘上来看,萧衍和齐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族弟,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他父亲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好友被称为“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眺、范云等。沈约后来写了《宋书》、《齐纪》等书,而谢眺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在隋朝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官吏的选拔基本上是世袭加推荐两种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注重门第观念,不是名门望族的人,想做官是非常困难的。萧衍因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刚做官时就是在卫将军王俭手下,升官的机会比其他人要多。 
  果然,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也很出众,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户曹属官。因为他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被提升为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他回去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 
  在封建时期,官吏遇到父亲去世,必须回家奔丧守孝三年,否则要受到法律处罚。当时的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结合在一起的,叫做“礼律合一”,即礼教要求的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其他的要求也有很多,例如自己所做的官职有和父亲名字同字或者同音的不能做官,要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调整。做官的当地的地名也不能触犯父亲的名讳。 
  到公元493年,齐武帝病重时,当时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后立自己喜欢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权。后来事情败露,王融被入狱赐死。对于王融的如意算盘和悲惨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 
  齐武帝去世后,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很生气,打算把他废掉,另立皇帝。在和萧衍他们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爷的反对。” 
  萧鸾则说:“现在的众王爷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这个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个,这两个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那个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先是废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干脆自己做了皇帝,这就是齐明帝。 
  在这场骨肉相残的权利角逐中,萧衍为齐明帝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立下了汗马功劳。萧鸾做皇帝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建阳县男,采邑三百户。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在以后的几年中,萧衍的军事、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南齐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韬光养晦 
  齐明帝以篡得位,名分不正,总害怕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子孙起来推翻他。为了根绝后患,他对高、武子孙大开杀戒。齐高帝十九子中除十一人早死外,其余八人都是被他杀死的;齐武帝二十三子中除七人早死外,其余十六人也全部死在他的手里。在齐明帝统治的五年时间里,高、武的孙辈们每天也都是战战兢兢,不知大祸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还是免不了被诛戮的命运,只有少数人由于一些大臣的保护,才侥幸活了下来。 
  零陵内史范云是竟陵王萧子良的故吏,萧子良在世时,二人相处甚密。所以,萧子良死后,范云非常注意保护他的子孙。一天,范云乘齐明帝召见的机会,对他说:“太宰文宣王(萧子良)活着的时候,曾对我说过,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身处一座高山之上,山上面有一个深坑,文惠太子先掉下去了,接着武帝也掉下去了,最后文宣王自己也掉下去了。文宣王又说,他掉进深坑里之后,看见您身穿御袍坐在御床之上,不知这意味着什么?他嘱咐我不要轻易向别人泄漏。” 
  齐明帝听罢,流着眼泪对范云说:“文宣王有恩于我,我不能辜负他!”从此,他对萧子良的后代的态度有别于其他宗室。就这样,由于范云的这一通胡编乱造,使得齐明帝放过了萧子良的后代。不过,萧子良的儿子们后来还是让东昏侯萧宝卷杀掉了。 
  498年,高、武旧将王敬则起兵反抗齐明帝,奉豫章王萧嶷(齐高帝子,死于齐武帝时)之子萧子恪为主。萧子恪不从逃走。齐明帝想借此机会杀尽高、武子孙,于是把各诸侯王悉数召进宫中。他命自己的子侄呆在中书省,高、武子孙呆在西省,每人只许携带侍从两人,超过此数即以军法论处。诸王年幼者也要由乳母陪伴入宫。当夜,他命人备办棺材几十具,准备三更时将高、武子孙全部杀掉。但到三更时,齐明帝却没有醒转过来。中书舍人沈徽孚等决定将此事拖着不办。黎明时,齐明帝方才醒来。他认为这些诸侯王命不该绝,于是,赏了他们一顿酒饭,又都放出宫去。 
  齐明帝杀害诸侯王的时候,大都是在夜间派士兵包围住宅,硬行砸开门窗,呼啸而入,并将其家产全部没收。而且,每次杀人的时候,他都要流泪。因此,每逢他焚香祷告、呜咽流涕时,左右的人就知道明天一定有大规模的流血。最可注意的是永泰元年(498年)正月的那一次,他一口气杀掉萧铉等十个诸侯王。杀人之后,才命令有关部门告发那十个诸侯王谋反,要求处死他们。事情的奇妙之处恰恰就在这里。齐明帝接到报告之后,不但没有批准,反而义正词严地大加申斥,加以批驳。有关部门于是站在神圣的法律的立场上,冒着皇帝震怒的危险,再度请求,坚持前议。齐明帝这才迫不得已,向法律屈服。这是齐明帝无数小动作中的一个,有关史书早已把他的真实面目揭露无疑。 
  齐明帝不但屠戮高、武子孙,对一些功臣宿将也横加猜忌,晚年尤甚。功臣宿将人人自危,纷纷寻找出路。498年4月,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起兵反抗齐明帝,几天之中聚众十万人,一直攻打到建康附近。这次叛乱虽然很快便被平定,但也给齐明帝以很大打击。不久,他便在忧惧中死去。 
  处在变乱之秋,萧衍不但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演。他深谙韬晦之略,处处藏其锋芒,以避免刻薄寡恩的齐明帝的猜忌。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把功劳归于齐明帝的英明决策和属下将士的英勇善战。每当得胜回潮,他总是主动上交兵权,遣散部曲。齐明帝性喜节俭,萧衍也刻意仿效。他衣着朴素,饮食简单,有事出门时从不招摇,经常乘坐简陋的牛车。几年的韬光养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萧衍的品德才干,得到了朝野士大夫、文臣武将们的普遍赞誉,齐明帝也对他另眼看待。因此,尽管齐明帝猜忌群臣,专事诛戮,却始终对他恩宠如一,视为心腹。 
  495年,北魏孝文帝乘南齐内乱,率兵大举南伐,派大将刘昶、王肃进攻司州(今河南信阳)。刘昶是宋文帝的第九个儿子,曾任徐州刺史。465年,宋前废帝刘子业诬刘昶谋反,派兵讨伐。刘昶武装反抗失败,被迫丢弃家小,只携一名爱妾逃往北魏。因他学识广博,颇有文采,北魏很重视他,妻以公主,拜为侍中、征南将军。 
  王肃的父亲王奂,曾任南齐雍州刺史。493年,王奂因事触怒齐武帝,满门被诛杀,只有王肃得以逃脱,奔往北魏。王肃出身世家大族,熟悉典章制度。北魏孝文帝对他很重视,多次亲自召见他,商讨军国大事。北魏的各种典章制度,大多出自王肃之手。他在孝文帝改革中,起了重大作用。此时任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 
  刘、王二人身为南朝叛将而见重于北魏,自然对孝文帝感恩戴德,矢志效忠。两人率大军二十万,将义阳城(今河南信阳北)围得水泄不通。魏军昼夜攻打,义阳危在旦夕。 
  得知义阳危机,齐明帝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可是,当部队行进到距义阳一百里的地方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齐军将领们都畏惧魏军的强大,再也不敢前进了。 
  这时,萧衍挺身而出,主动要求担任先锋。王广之见状大喜,将手下精兵悉数交付萧衍。萧衍率军连夜进发。他避开大路,专取捷径,很快抵达义阳城外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此地距魏军阵地仅有几里路程,但齐军抵达时,魏军根本没有发觉。 
  等到天一亮,魏军突然发现贤首山上遍插齐军旗帜,因为不明齐军虚实,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而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司州刺史萧诞下令打开城门,亲率齐军扑向魏军大寨,同时顺风放火。萧衍见状,也率山上齐军冲下山来。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魏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山谷间到处都是魏军的尸体,鲜血把河水都染红了。王肃、刘昶弹压不住,只好退走。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清点战利品时,一个士兵发现了一箱文件,连忙献给主将。这些文件中有一封北魏孝文帝刚刚发来的敕书,敕书上写道:“听说齐军中有一个名叫萧衍的将军,非常善于用兵,你们如果和他相遇,一定要倍加小心,最好是坚壁不战,等我率大军赶来。如果上天保佑,擒得此人,则江南不难平定。”这个消息很快在齐军中传播开来。从此,萧衍的声威大振。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497年10月,北魏孝武帝亲自率领大军进攻雍州(今湖北襄阳)。雍州在当时控扼南北,为汉水上游重镇。雍州刺史曹武率众抵抗,屡为魏军所败。齐明帝连忙命萧衍和右军司马张稷赴援。接着,又命度支尚书崔慧景总督雍州诸军。他们到达襄阳时,雍州的五个郡已被魏军攻陷。 
  次年三月,齐军进驻邓城(今湖北襄樊市北)。北魏孝文帝率十余万魏军突然杀到。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萧衍知道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就很疲惫,需要休整,现在又遇到强敌围困。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实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 
  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回退兵的。况且,我军新败,士卒缺乏斗志,此时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否定了萧衍的意见。 
  魏军集结完毕后,便向齐军展开冲击。崔慧景见魏军势众,惊惧失色,便想引军退走。萧衍扣马极谏,崔慧景坚持不从,命士卒打开邓城南门,狼狈向襄阳方向逃走。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在经过离邓城不远的闹沟时,败兵争先抢渡,魏军乘势掩杀,齐军死亡无数,闹沟几乎为之断流。 
  萧衍见各路齐军全部逃走,只得整齐队伍,且战且走,也向襄阳方向退去。由于平日约束得法,尽管值此败军之际,部队伤亡甚大,萧衍却仍然全师而归。这次战役后,齐明帝以萧衍为辅国将军,代理雍州刺史。这是永泰三年(498年)七月的事。过了几天,齐明帝便死掉了。 
  萧衍到任后,延揽人才,积极经营,实力迅速膨胀,从此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为他几年后东下灭齐、建立梁朝奠定了基础。   
  反对东昏侯 
  齐明帝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以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为辅政大臣,时称“六贵”。萧宝卷又宠任左右嬖幸茹法珍、梅虫二、丰勇之等八人,号曰“八要”。他治国无术,却很残忍,做皇帝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爱护,妄加杀戮。他猜疑雍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萧衍对朝廷图谋不轨,遂派人前往行刺。不料,行刺者未照旨行事,反把此事告诉了萧衍。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 
  500年11月,萧衍召集部将说,主上(指萧宝卷)昏瞆暴虐,罪恶超过商纣王,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废除他,另立新帝,以兴旺国家。随即建立大本营,集结部众,拥兵万余人,战马千余匹,船舰3000多艘,积极准备推翻齐帝。萧宝卷得知萧衍举兵起事的消息,即派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率军3000人在上任途经江陵(今属湖北)时,会合西郎中长史萧颖胄袭击雍州,消灭萧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