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5、马踏天下 作者:枪手1号(起点vip2012-07-02完结)-第5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同已经率先撤走了,再阻拦王启年的启年师救援秦州的过程当中,当周同发现启年师一部突然向着安福寺方向穿插,便立即明白一定出了大事,而现在最有可能出大事的便是勃州,只有勃州那边出了问题,王启年才会不顾秦州的安危,不管关兴龙的生死,在激战之中派出部队向安福寺穿插,那是想占据安福寺,从侧路威胁己军的后路,想得再严重一点,那便是准备在己军后退的过程之中,延迟自己撤退的步伐,从而为他们的布局赢得时间。

    周同当机立断,全军撤往虎亭,扼住虎亭,小艾河,鸦雀岭一线,使王启年不可能有哪怕一点点的机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周同甚至抛弃了自己正在前线激战的整整二个营一万人的部队。

    周同的清醒与当机立断,壮士断腕让王启年叹为观止,周同这一招让他奇兵突袭安福寺的妙招完全是重重一拳打在了空气之中,难受不已。除了咬牙切齿地吃掉周同的弃子之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同的部队好整以暇地撤走。而他,则只能驱兵赶往秦州。

    周同与屈勇杰在小艾河会师,两名洛阳的大将军相对无言。而恰在这个时候,勃州兵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裘志自杀殒国的消息传来,两人更是如丧考妣,裘志虽然因为与李氏的关系,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但并不妨碍他们两人对于裘志的尊敬,这已是大楚硕果仅存的一员老将了,没有想到这位须发皆白,年过七十的老将最后竟然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将军其实是可以不死的,即便他落到定州军手中,李清也不会难为他”周同幽幽地道。

    “哀莫大于心死,老将军将他的一生都付给了大楚,看到大楚如今一步步走向深渊,而他却无力挽救,这种感觉只怕生不如死,老将军这是不愿意活着看到大楚被颠覆,所以一了百了啊”屈勇杰哀叹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们的勇士一个接着一个的殒落,接下来,我们还有谁能为大楚保驾护航呢”

    周同眉毛竖起,重重地捶着马鞍,“屈大将军,我们还有数十万大军,还有半壁江山,还有你,还有我,还有岷州张爱民,还有幽燕的向平候爷,我们还没有输掉最后一张底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屈勇杰看着周同,“难得周将军还有这份豪气,好,哀兵必胜,我们就与李清死嗑到底,那怕最后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小艾河河水随着风声荡起微波,撞击在岸上,发出哗哗的声响,周同伸出手来,感受着空气中的风,“希望今年的冬天来得更早一些”

    “是啊,希望冬天来得更早一些”屈勇杰道。“走吧,过河,撤回兴州,袁公在兴州等着我们呢,只怕兴州已是守不住了,回到兴州,我们的第一件事便是撤退,所有的军队,所有的人口,统通都撤走,一个也不留,我们给李清留一个空荡荡的兴。”

    两人策马扬鞭,沿着小艾河大坝踏上了兴州的土地,回往秦州,恍如一梦。

    从青滩失守之后,袁方就知道这一场战役,将会以洛阳的完败而告终,匆匆回到兴州的他,立即便开始布署大撤退,他第一步迁走的就是兴州的所有富户,豪绅,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在钢刀加颈之下,这些人不管是情愿也好,还是不情愿也好,只能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带着自己的财产,一步三回头地撤出兴州,第二步便是强行驱赶百姓离开,所有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是滚滚人流。当屈勇杰,周同两人回到兴州城的时候,这里的官员们也已经撤离的七七八八,庞大的兴州城,只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城池。

    “将城一把火烧了吧”周同狠狠地道,“给定州军留下一地残骸。”

    “不必了,我们会打回来的”屈勇杰咬着嘴唇,道:“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

    袁方神情憔悴,这些天来,他几乎就没有睡觉,这样的撤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事无巨细,他都要方方面面的照顾到,整个人比起上一次,又是瘦了一大圈,原本合体的袍子,此时空荡荡地挂在身上,随风飘舞。

    “两位大将军”袁方道:“撤到平州之后,二位便看形式决定是否能守平州,如果不能守,则继续退,退到肃州。”

    “我明白”屈勇杰道:“袁公,你这是要先走一步回洛阳么?”

    袁方摇摇头,“不,我去勃州。”

    周同一惊,“袁公,你去勃州干什么,那里现在可是危机四伏,袁公目标如此之大,白狐费尽心力想要拿获与你,你怎么能自投罗网?”

    袁方苦笑,“不能不去”从袍袖之中抽出一本折子,“你们看看”

    屈勇杰满腹狐疑地接过折子,“是裘老将军的遗折?”

    袁方点点头,“这是裘老将军的麾下包勉将军送回来的,我已经看过了,你们瞧瞧吧”

    打开折子,屈勇杰一目十行,随着对内容的了解,屈勇杰的手也渐渐地颤抖起来,“神威大炮,威力一至于斯?裘老将军竟然对前路悲观到如此地步,竟会建议陛下在保全宗嗣的条件下,向李清投降?”

    周同一听,劈手夺过折子,匆匆看完,脸色已是阴沉的要滴下水来。

    “如果这不是裘老将军的折子,而且裘老将军已经自尽殉国,我会立即杀了包勉。”袁方叹了一口气,“但是裘老将军在决定以死报国之前,还写来这一封折子,那是对大楚的前途完全没有了希望才会有的举动。”袁方颓然道。“裘老将军是希望大楚宗嗣不灭啊”

    屈勇杰沉默半晌,道:“袁公,包勉还是留不得啊”

    周同反驳道:“屈大将军,以包勉的身份,在投降定州军之后,完全可以保全富贵,但他仍然决定返回来送裘老将军的折子,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啊,我们怎么能杀了他?这不是让将领们寒心的举动吗?”

    屈勇杰欲言又止,袁方阻止了周同再说话,“周将军,屈将军,你们都有道理,包勉我已经让小三押送返回洛阳,一路之上,不会让任何人与他有一点接触,所有一切都有小三打理。杀或者不杀,让皇上决定吧。更何况,我们还需要他亲口讲述一下对方神威大炮的威力”

    屈勇杰忽然反应过来,“袁公,你去勃州,是想一探神威大炮的究竟?”

    袁方微微点头,“我一定要去,如果有可能,我会弄一门大炮回来。”

正文 第九百四十九章: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

    收费章节(12点)

    第九百四十九章: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

    定州水师百余艘千料战舰搭载着近两万士卒沿莱河而上,他们的目标是平州的云池港,在此登陆之后,既切断了兴州与平州之间的联系,又可以进而袭击平州。

    吕大临田丰集团则沿勃州突入兴州,下马槽的李锋布扬古骑兵与凤离师郭全所部与过山风统率的锐健营,海陵营会师之后,越过小艾河,占据鸦雀岭,亦杀入了兴州。

    吕田集团加上孟均健,马珍的五万羌兵合计十五余人,过山风与郭全所属近八万人,水师两万余人,定州总计二十五万大军扑入了兴州。

    李清抵达翼州之后,翼州旋即成为整个战区的指挥中心,一道道命令从这里飞扬各个战区。

    王启年的启年师完成任务之后,掉头又回到全州,进入遵化,整个启年师再一次被划归给陈泽岳集团,王启年亦奉命到翼州与李清会合,陈泽岳所部在得到启年师三万余人,旋风营一万余骑兵的加入之后,总兵力亦澎涨到十万余人,在陈泽岳的指挥下,以青阳为前进基地,全军进逼东林。

    而在十一月,杨一刀所辖的中央集团军与萧远山的二万幽燕精锐,以常胜营王琰所部为先锋,兵出斜谷,主动向洛阳向平所部发起进攻。

    数个战区同时发力,洛阳周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秦州城,过山风步履沉重地跨进满地的废墟,关兴龙麾下包括横刀师在内四万余名官兵所剩无几,看着盔甲之上满是血污的关兴龙微笑着向自己走来,过山风不由有些哽咽了,大步走上前去,一把将关兴龙拥在怀里,用力地捶着他的后背,“辛苦你了”

    这一战,如果不是关兴龙在发现不对之后,当机立断放弃虎亭,安福寺,小艾河,将所有兵力集中到秦州城周力,力保秦州城不失的话,整个战役的走向那还得另说。深知自己判断失误的过山风惊魂之余,不由对关兴龙更是感激不已,如果秦州丢失的话,那自己就百罪莫赎了。

    “主公召我去翼州,这一次不知会怎么收拾我?”过山风惴惴不安地道。“这一次我险些铸成大错,主公想必恼火无比,搞不好会扒了我的军服”

    关兴龙笑道:“虽然出了一些岔子,但结局却是无比美好,主公固然恼火,但过将军却也不必担心,还有什么比现在的情形对定州更有利呢?以前的两翼进攻,中原固守策略稳妥是稳妥,但进程却慢,现在虽然惊险无比,但却收到奇效,过将军虽然有错,但也有功。主公向来赏罚分明,对将军必然是有赏有罚。”

    过山风苦笑一下,“这一次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主公焉能饶我?”

    关兴龙道:“我也在应召之列,将军是主将,我是副将,有什么责任,我们当然是并肩当之。”

    拍拍关兴龙的肩膀,“好兄弟,这一次连累你的横刀师被打残了,如果主公仍然让我统率大军,我必让你的横刀师重振旗鼓,到时候,你看上谁,谁便归你,看上那一支部队,那一支部队便调入你的横刀师。“

    关兴龙大笑,“如此,我便先谢谢过大将军了,将军,我们出发吧,可不敢让主公久等。”

    翼州,李氏宗庙。

    李清点燃一柱清香,恭敬地向李氏列祖列宗上香叩头。看着离他最近的那一面牌位,李清轻声道:“爷爷,大局已定,我们李氏入主中原指日可待,你在九泉之下可以放心了。”

    在他身后,李退之领着一干李氏宗族的宿老,一齐向着牌位鞠躬行礼,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经此一役之后,李氏几已可以确定将成为未来的皇族了。

    分主次坐定,不够资格与会的李氏成员退出大厅。

    “族长”李退之向李清行了一礼,虽然李退之是李清的叔叔,但一来李怀远临死之前已将族长之位传于李清,二来李清将会成为李氏千年以来的第一任皇帝,便是李退之,现在也是对李清恭恭敬敬。

    “目前大局已定,洛阳放弃兴州,退守平州,肃州,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发起最后的总攻?”

    李清微笑着道:“这一次的大战,虽然我们最终获胜,但其实我们也是受到了极大的损伤,特别是过山风所属的东方集团,几乎被打成半残,而无论是勃州,还是青州,秦州,兴州,都几乎成了废墟,为了应付这一次战事,定州本土竭尽全力,这些年来积累的一点底子几乎被掏空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冬天,我们将没有能力发起第二次战役。”

    “也就是说,今冬明春,将进入休战期”李清道:“我们将利用这个难得的休战期,整顿兵马,调集后勤,为明年的最后总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李退之连连点头,“欲速则不达,族长如此安排甚好,大局握在我手,什么时候发起最后的总攻,将由我们决定,而洛阳,现在只能背动等待,经此一败,他们再也无力向我们发起反攻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要小看他们。”李清道:“毕竟他们还拥有半壁河山。”

    “族长明见”李氏宿老们一齐躬身。

    “虽然拿下最后的胜利还尚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有些工作我们现在已经要作准备了”李退之看着李清,道:“不知族长如何处理周皇?”

    李清沉吟了一下,“周王是一个聪明人,不会恋栈不去,我想,这一次等我回到定州,他就会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了。即便他看不透,像卫刚这些原周朝老人也会点醒他的。”

    李退之一下子兴奋起来,“也就是说,周王会退位,而将皇位禅让给族长。”

    李清笑道:“当是如此,不过我还暂时不想接过来。”

    李退之笑道:“那是当然,总得做足姿态,让周皇连下个七八道诏书之后,族长在勉为其难地上位。”

    厅内一众人都是大笑起来,虽然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但有时候,这些场面上的东西,却还是要做足的。

    “李氏终于登上这片大陆的最高峰了”李退之叹道:“不枉了老爷子数十年的谋划,当然,如果不是族长您的横空出世,我们李氏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来好笑,当时老爷子还准备跟萧氏联手呢”

    “爷爷高瞻远瞩,我所不及也”李清道。

    “族长登位之后,准备将都城放在那里呢?是定州,洛阳,还是翼州?”李退之问道。

    “以叔叔之见呢?”

    李退之道:“以我的看法,翼州位居中原要冲,又是我们李氏的根基之地,当以翼州为都城”

    李清看了一眼厅内的李氏诸老,众人都是一脸的赞同之色,显然是认同李退之的说法了,想以翼州为未来王朝的国都,李清笑了笑,没有回答,对于未来定都何地,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不过翼州肯定是不行的。

    翼州是李氏的根基,但却不是李清的根基所在。而且都城是一国之政治文化的核心所在,定都一地,便将带动周围大片地方的发展,而翼州本身便是膏腴之地,繁华无比。

    “定都之事事关重大,还是暂缓吧,这些事情我还要路一鸣等人商量,不过叔叔等人亦可以与我们定州核心层的官员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虽然没有从李清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但李退之等人仍然是心满意足,作为李氏一员,马上就将成为皇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氏从此可就天下第一大族了。

    深夜,李清却丝毫没有睡意,搬了一把椅子,独坐在亭院之中,仰头望着天上的明月,若有所思。

    李文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主公,夜深了,明天诸多大将都要回到翼州议事,您还是休息一下吧”

    “没事儿,别说是一夜不睡,便是数天数夜不眠不休,我也抗得住”李清笑道:“我还年轻着呢,没到七老八十的时候”

    听到李清如是说,李文不由有些惶恐起来,“主公春秋鼎盛,但也得爱惜身子啊,你一身肩负着天下,可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啊”

    李清叹了一口气,“李文,我眼下正在想着这个问题啊”

    李文奇怪地问道:“不知主公在想着什么问题,竟然这么时间还没有得到一个准确地答案?”

    “李文,你说说,这片大陆之上有史以来,共有多少个王朝存在过?”

    李文一愕,李清这个问题问得奇怪之极,想了一会儿,终是没有数过来,“主公,自有史以来,存在过的王朝没有一千,总也有八百的。”

    “是啊,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在想,这些王朝的开国君主们应当都是英明无比的人物,远的不说,别说大楚朝的开国皇帝英武大帝,他的雄才伟略便令我异常折服啊”

    “主公不必妄自菲薄,英武大帝的确非凡,但比起您来,他还是大大不如的,不说别的,单说征服蛮族,远航海外这两项壮举,英武大帝可都是没有做到的而纵观历史,也没有任何一位帝王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主公才是有史以来最为英明的开国之君”

    李清笑了笑,“每朝每代的开国之君都是英才,而在接下来的数代之中,也会励精图治,但为什么到得最后,总是一代不如一代,以治于庞大的王朝最后都轰然倒塌呢?李文,你说说,大周如此,大楚如此,我们以后,也会如此吗?”

    李文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清现在想的却是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是他无法回答的,因为这是一条历史铁律,没有那个王朝能永远的延续下来。

    李清也不指望李文能给出答案,站了起来,悠悠地道:“好在我还年轻,总是能想出办法来的”

第九百五十章:安得猛士兮守四方(6)
 
    王朝尚未正式成立,即将成为王朝首任皇帝的李清居然就在想着怎样避免子孙后代守不住江山的问题,这才李文看来,实在没有必要,纵观史书,没有那个王朝的每一任皇帝都是雄才大略,实际上,除了开国之初的几位皇帝能励精图治之外,更多的皇帝都是在深宫之内长大,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赶上祖宗的那份才能呢?或许聪明才智尚有过之,但那份坚韧,毅力,却绝不是温室之中能够培养出来的。

  这是定律,非人力所以改变也。

  李文也没有将李清的话放在心上。

  第二天,王启年却找到了李文的府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