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王花-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泰山冰峪的人马出动了。
  从泰山冰峪到太行山北的顷苍,路途几乎上千里,只不过赤缕仙子这些女中枭雌个个均是武功高于,没有几天功夫,她们更到了太行山区。
  她们沿路打听顶苍观,不少人指着云南之处。
  果然,赤缕仙了发觉那顶苍观处在—座高岭上,那里山势陡峭,深涧绝壑,令人有如履云端之感。
  渐渐的,赤缕仙子对身边的四婢道:“这地方真不错,高山山青.水秀涧蓝,比咱们冰峪幽静可爱多了。”
  春兰笑道:“小姐说的不错,这儿真美!”
  荷花道:“咱们就在这儿住下了。”
  桂花笑道:“杀了顶苍观的道土,咱们作出家人。”
  冬菊也笑了。
  “咱们打扮成道姑模样,一定迷死许多男人。”
  这些厉害的女人笑了,便跟上来的几十个大脚女人也都“咯咯”的笑起来了。
  深山荒林中,赤缕仙子这些女人聚集在林子里,她们饱餐一顿,马匹藏好之后,立刻往岭上攀去。
  这几十个女人奔到顶苍观山门前,忽见观内走出两个女子,娇媚的模样真不赖,轻摆柳腰走出来。
  赤缕仙子只一看,不由冷笑道:“出家人也不善.道观中还养着女人呐!”
  冬菊道:“小姐,他他是带‘妻’出家呀!”
  赤缕仙子沉声道:“你听错了,只有带‘发’出家。”
  她见两个女子回身往观内跑,抖手两点寒星出手。
  便听得两个女子尖声叫着倒下去。
  “哎……哟……”
  女子的叫声,立刻引得观内暴吼声,刹时奔出十几个年轻道士。
  这些道士们手上握着剑。
  “哪里冒出你们这群女妖,敢来顶苍观撒野!”
  赤缕仙子不是来同这些道士们讲理的。
  她率人来是杀人的。
  她不但要杀人,而且要一个不留的杀光,而且……
  而且她已下了决心,决心夺取这座卜分壮观的道观。
  只听她一声尖叱:“杀!”
  就在她的吼叱声中,几十个大脚女人举刀便同十几个年轻道士干上了。
  赤缕仙子不出手,她与四女婢已往道观中走去。
  这顶苍现的规模还真不小,进得观后更发觉这地方很宽敞,不但广阔,而且山水秀美,可爱极了。
  赤缕仙子与四婢走到观后,迎面三个女人与五个道士在工作,有的劈柴有的造饭,见赤缕仙子五人过来,几个男女吃一惊。
  “你们……乱走呀!”
  “快退出去……走!”
  春兰吃吃一笑,她与桂花二人忽然迎向这几个男女,二人挥刀如闪电,霎时间一个也不留,全死了。
  赤缕仙子看一遍,她笑了。
  缓缓的往前面走,只见一群大脚女人来了。
  “小姐,干净了咧!”
  什么干净?
  一个人也不剩,全部杀光是也!
  赤缕立刻命她的大脚女人到各处再详加细找,观内的库房均打开,一切列册造帐。
  赤缕仙子很愉快,就算是鹊巢鸠占吧,事情还真的十分顺利。
  她立刻派两个大脚女人转回泰山的冰峪,把夺下顶苍观之事向她的老娘报告。
  这件事江湖之上甚少人知道。
  只因为这顶苍观太荒僻,位在高山之中,加上罗刹鬼婆的名号,谁敢惹?
  于是,赤缕便奉她老母之命,在这顶观经营起来了,然而江湖上出现个红衣教,红衣教主便是赤缕仙子。
  而红衣教教主变成女道士,顶苍观的女子全部是女出家人。
  出家人对赤缕仙子这批人是无甚关系的,因为人间各种烟火她们一样也不缺,哈,日子过得惬意呐!
  时光匆匆的流过,事情有旧也有新,流走的事何须提,未来的瓜葛江湖上永远扯不清。
  十七年了吧!
  十七年是个很长的日子,但十七年对顶苍观观主红衣教主赤缕仙子而言,只不过小事一件,因为……
  因为她摄取灵山之气勤于修炼秘笈,便也养身有术,看上去仍然不过十八九二十岁的美佳人。
  她甚至比十七年前无分轩轾。
  第四章 女郎中图谋不轨
  唔!
  是一个桃李争春的季节,素有世外桃源之称的临溪镇,更显得春光明媚,柳黛含烟。
  尤其环绕镇上的大清河,碧水清波,涟漪荡漾,在山光云岚,群芳斗艳中,真如画里一般!
  临溪镇,毗邻太行山麓,为河北通往山西,一条必要的过经山道,因是背山面水,交通极感不便,镇上人,也正因为这自然形势,随与外界,逐渐脱离,土地肥沃,遍山果木树,在生活上,倒也优裕自足。
  每到月中,或是月初,镇上都有个集市,所以一到这天,倒也四方云集,熙攘往来,偶尔由远处赶来此卖草药的,耍猴戏的,变戏法的,更凑合成,这远乡僻壤的融洽情趣!
  这一天——四月初一,正是临溪镇逢墟的日子,时光还未到午,街上已是人潮滚滚,热闹非凡。
  突然!人声喧闹,竟发现了位手摇串铃的女道士。
  那女道士也不过二、十光景,生就一副鸭蛋形的脸儿,一双明澈晶莹的眼睛,苗条的身材,娇巧的打扮,再加闪动的两个酒窝,真可算是道地的美人胚子。
  那个年头,女人仍旧守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训。
  所以镇上人这一“发现”,真透着又惊,又喜,何况又是这种风华绝代,美艳照人的女郎中呢!
  刹那的时间,人潮都堆挤了上来,这时那女道士,看了看围绕四周的人群,檀口轻吐,说道:“各位乡亲,贫道来自太行山顶苍观,系奉恩师之命,行医济世,不论任何难医杂症,均可凭仙丹解救……”说到这里,轻盈的一笑。
  又接着道:“贫道看病,全为救人济世,决不收施主们分文,各位本家呀,家中如有病患,不妨一试!”
  那女道士刚讲完,人群就爆了锅的一般,你也要看,我也要看,有病的要看,没病的也要看,这一来,可把那位女郎忙坏了,足足两个小时,女道士擦擦脸上的汗,喘了口气道:“谢谢各位照顾,现在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看丁,好在我这两天还不打算走,诸施主如要继续诊治,可到本镇长兴客栈找我。”说完又是甜蜜的一笑,向“观众”点了下头,人儿就走了!
  不到二天,那女道士已疯狂了临溪镇暨附近村镇的人,“仙丹”还是真灵,看过病的人,十、九都是药到病除,再加上看病不要钱,那就不怪长兴客栈门口,大摆长龙,女道士被看成救苦救难的菩萨化身了。
  一天天的过去,女道士已在人们的心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信仰,不但临溪镇是如此,就是方圆百而八十里的人,又哪个不撬起大拇指,称一声活神仙呢!
  那女道士,一看这种情况,不由的从心里笑了起来,独自打算:“趋势已成,机会难再,我还是早点着手吧!”
  五月初一,又是临溪镇的集市,今天来的人,显得比往日多,就连那些不出闺门的姑娘们,也居然出动了,这是为了什么?原来都是来听女道士讲道的!
  镇上有一座火神庙,是平日唱庙戏,人口最能集中的地方。
  这时人们都聚拢了来,一到午刻,那女道士,率同几位地方有头脸的“士绅”走上了庙台,台下也跟着哄动了起来。
  稍停,人声渐静,女道士扭动娇躯,走向台口,满面严肃的打了个稽首,说道:“真感谢各位乡亲的爱护,所以月来,与地方上,相处得宜,也使我能完成师命,建立不少劲德,本来贫道,已打算离开此地,云游他处,无奈地方,诚意挽留,盛情难却,又加……”说着面色突然一紧。
  又接着道:“贫道默察天机,近时日、月,当有黑、白二气缠绕,黑为熊武,白为白虎,乃主疾疫流行,血光萌现之兆,不久各地将遭到空前浩劫,本地也难脱此难……”
  说着一顿,看了下近乎呆滞的人们,又补充道:“如能解脱此厄,必得有极大功德,方能力挽天造,贫道已和地方士绅谈过,若有建一道院,每日顶膜祷告,也许能邀上苍化解今日请各位来,就是希望大家,踊跃捐输。”
  女道士说完,接着那几位士绅,也发表了不少高见,无非是如何盖庙,如何捐款之事,这里也勿需细说。
  临溪镇本来是富饶的,又加上对女道士平日的尊崇,所以修建道院之事,倒也轻而易举,不到一月,火神庙变成了“山水庙”,这是因为火神庙的地点适当,而庙门面山临水,也自自然然,就用这“山”“水”二字,作为新道院的名称了。
  道院建立好,免不掉挂红、渡金、开坛,热闹了二番,就由地方上公推几个人物联名聘请女道士为主持,这一来,朝香暮鼓,晨昏祈祷,那些善男信女们,每日跟着女道士,搅在一起,也打成了一片。
  半个月过后,有一件令人迷惑的事发生,就是山水观里突然又来了十数位妙龄道姑,而且那“女郎中”竟然宣布,未经准许的人,不得进观门一步,由是观门紧闭,那一度香火鼎盛,热闹气氛,竟一变而为冷森森的光景,人们虽然议论纷纷,但仍以为“劫难”临头,这么多女道士来,一定是为了祈祷天地,为地方谋善果吧?
  然而,谁能料到,从此把一向民风淳朴,耕守斟乐的临溪镇,以及方圆百里的人们,带入了无边的苦海,空前的厄运!
  原来那女道姑,法名静修,乃是江湖闻名丧胆,赤缕仙子的首徒,那赤缕仙子,貌若桃花,心如蛇蝎,竟然勾结异族。
  本来明朝末年,已是朝政腐败,国势衰微,因而引起了内争外哄,远处关外的满族,早巳心怀叵测,窥伺中原。
  所以不惜重金厚帑,联络江湖人民,以为内应,赤缕仙子,一身奇功异能,威镇武林,满族哪肯放过,于是派遣心腹,许以重愿,那赤缕仙子,也就违心诛己,甘为鹰犬了。
  自从赤缕仙子,勾结异族后,真是处心积虑,邀功讨好,除了在太行山建立巢穴上,并派得力门徒静修,假医术行道,相机成立“红衣教”,再以教的力量,广收教徒,扩大力量……
  写到这里,读者也该明白,女郎中——静修,到临溪镇的原因啦!
  山水观,连着几天观门不开,地方上竟有人染了疫症,那疫症传播得好快,不几天,已把临溪镇,以及附近村镇的人传染上了,紧接着牲畜也遭了殃,人们已意识到,这难道是女道士游的劫难吗?
  又过了两天,牲畜死亡遍野,人们也到了生死边缘,这一来,天愁地怨,人心惶惶,都不约而同的拥聚到山水观。
  可是观门关的铁紧,但门口却贴了张红色招贴,只见上面写道:“上天干怒,人力难违,瘟疫猖獗仪上苍薄惩也,现本主持,已亲赴顶苍观,跪求恩师红衣教教主,倘得邀怜,诸施主当可有救,敬希默祷通诚,稍耐时日。”
  众人看完,不由得口中呐呐,黑压压的跪下了一片,忍耐着、挣扎着、期待着,不知过了几天,那些可怜的乡巴佬,才盼到观门开了!  突然一阵阵柔迷乐声,由里面传出,紧接着一对对的旗锣伞扇,一列列的提炉吊香,雁翅排开,站立观门左右,跟着钟鸣鼓应,十二个一身红色裤褂的汉子,各捧仪器,导引出一顶小轿!
  小轿是由两名大汉相抬,左右前后,有四位女道姑扶持,轿子到了观前平场落地,轿帘启处,香风一阵,众人不由一惊,跟着一怔。
  原来下轿的,正是众人引领而望的“女郎中”,只见她换了一身装束,头挽云髻,身着红罗道服,腰系粉红丝带,浑身上下,紧凑俐落,轮廓分明,那隐隐的胸前双峰,也在这薄似蝉翼的服饰中,暴露无遗。
  静修扫了一眼呆若木鸡,仅有喘息之力的群众,然后轻吐主语,说道:“天降灾难,在劫难逃,进幸渚施主,献神捐庙,默祷通诚,幸蒙顶苍观恩师红衣教教主赤缕仙子,大发慈悲,允救众生。”
  说着语音一停,那双秀目,陡现威凌,又接着道:“不过!这次浩劫太大,虽能幸逃疫症,但难避兵劫,恩师为感诸君,通诚祈祷,修建观院。已允诺在临溪镇,成立红衣教分坛,只要各位诚心皈依,即可转危为安,化难成祥。”说着面转轻柔,微微的一笑。
  又接着道:“现本人已得恩师慈谕,派为本镇分坛坛主,不日再建立支坛,扩大功果,那时我们就是一家了,各位现在回去,三日内所染疫症,均可痊愈。”
  说完,乐声又起,静修坐上小轿,一声娇呼,又串同各执事,进了观门,接着那门儿又关了起来!
  说来令人难信,那些染疫症的人,果在三日完全康愈,这还用说,更把静修视为神灵了。
  可是哪里知道,这疫症之流传,以暨自然的痊愈,却是静修等做的手脚啊!
  不到一个月,临溪镇分坛,以及环绕四周的支坛,都成立了,这时静修率同其他女道土,分赴各处讲“经”说“法”,并把红衣教立教的宗旨,也夸大的宣传一番!
  这一天,静修召集分支,支坛的各主要人员面授机宜,并宣布:八月初一,举行红衣教受礼大会,顶苍观的红衣教主,将亲来参加主持。
  这个消息传出,真是轰动了半边天,人们都以惊喜神往的心清,期待着这令人迷惘而又欣奇的日子。
  到了八月初一,滚滚的人潮,都齐聚在山水观的广场上。原来红衣教,开坛设教就在这里,这时会坛早已搭好,远远望去,倒也巍巍峨峨,美轮美奂,坛之上下,都是用各型木板,构筑而成,高有三丈,纵深方圆,也在两丈开外,顶棚用竹柏之类扎制,邻厢上下,一色的红罗细缎,左右竖有两个条匾,写着几个金色大字。
  上联是:普渡群迷,应觉大难临头,何去何从;下联是:慈航指引,需明红衣设教,为君为卿。
  台子上,设有神桌、神案,挂像、条屏、笙箫笛管、铙拨罄钟、暨爆竹纸蜡、提炉吊香,真是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台子下,早已排好了五个队,每队约三百人,俱都是一身红衣短裤褂,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各队队首,均设有一个大纛,纛上丝带飘扬,按着五行,分成红、黄、蓝、白等各色,中央同样的绣着,一只栩栩欲生的五彩金龙。
  这时静修率同四位女道士,分别站立大纛之下,倒也威风凛凛,秩序井然。
  不旋踵间,只见一位红衣披发妙佳人那么高雅的举步登坛,手中发器只一看便知道全是金制。
  她双目含威,神色庄严,口中不断念念有词。
  忽然,她转身抬头,面朝天空一声喧号,所有弟子们立刻跪了下来。
  这时候,众人一看,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香火已燃,炮声相连,有个道姑手中拂尘平举间,坛边的三眼子冲天炮连三声,打雷似的直冲云霄。
  声音太响,吓的人们忙举手捂住双耳。
  便在这时候,那妙道姑一声低呼:“护法使者何在!”
  只这么一声呼叫,只见台下有五个道姑齐声应:“遵法旨”!
  只见五条红影,像脱弦之弩,平地飞约有四丈多高,紧接着,“帘卷西风”身儿凌空倒转,“寒鸦觅巢”式,罗带飘扬,香风四溢,静修等五人,不前不后,齐落台上。
  静修等,这一卖弄武功,台子下真是疯狂了,吼声、掌声、呼笑声,乱成了一堆,这也难怪,像这种武林轻功绝学,看入那些“凡夫俗子”的眼内,还不等于“公鸡下蛋”透着“邪”门吗!
  台子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台子上也在这当儿,商讨完毕,这时静修转向台下一声娇呼后,朗朗说道:“现教主仙驾将到,各教友应按照日前规定,小心从事,千万不要,轻举妄为,呼吼骚动,教主来后,一切仪注,应听从司引静庵的命令,教主走后,由本人主持,举办一次‘野火’晚宴,大家痛痛快快的,吃吃玩玩,以为本日之庆。”
  说着面挟寒霜,态度突的一变:“各位务须认清,今日开坛大典,确关心着,你等的身家性命,和尔后的祸福休咎,所以对教主,更要诚惶诚恐,一切惟诚,倘一不慎,后悔莫及。”
  说着,忽然由台子前方,远远的,出现了个白点,那白点愈来愈大,挟着一股尖锐的啸音,逐渐……
  突的!一声鹤唳,一只庞大无比的朱睛钢啄,千年白鹤,已折腾盘旋当空,这时静庵司引,忙不迭的一声高呼:“教主仙驾已到,各坛主恭迎!”
  一语方闭,静修等已在这话起活落之际,红影飘飘,儿条俏影,纵入当场。
  紧接着,钟鼓齐鸣,乐声盈耳,震耳砍聋的爆竹,五色迷人的烟阵,已把整个的“坛”,笼罩在一种迷幻的情景中,遽尔,声静烟逝,台子上,竟出现了,那只高可及人,英姿挺拔的白鹤,还有万目期待的红衣教主——赤缕仙子!
  台上,台下,好像因为这种眩奇的气魄所镇慑,肃静的有点怕人,成千成万的人,竟然连一点声息都没有……
  这时赤缕仙子,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