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三妹靠过去,打量一番,就帮田叶挑好了线,看着田叶那张细嫩的脸蛋,忍不住也起了做媒的心思。
只不知三嫂到底想给田叶找什么人家,待会儿少不得要找周氏打探一遍。
傍晚时分,周氏果然杀了一只鸡,田筝姐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为每只鸡鸭都取了名字,然后每当家里要杀鸡鸭,就会哭得一脸都是鼻涕眼泪。
人的心就是这般,随着年岁的增长,在自己尚未察觉时,就变化了。
鸡被分成了两份,一半用来炖汤,下了自己晒干的香菇进去,浓郁的香味可以把传染到整个屋子。另一半砍成块,做一道辣子鸡。
周氏做的菜式总是很够味道,尝一口就停不下筷子。
都是自家人,也不特意分男女桌,大家围拢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田老三与唐有才两个人分别弄了碗酒喝。
田叶夹了一筷子菜,问道:“娘,我们家不是没有腊肉了吗?”
田筝带回来的腊肉,被周氏洗干净切成片,放在锅子里面直接蒸熟,不用加什么调料就可以开吃。
年末时,家家户户都会做些腊肉,家里的早就吃完了,田叶当然很清楚,于是就很疑惑提了出来。
周氏尚未答话,田筝就道:“是二郎哥哥给的。”
田叶眼睛闪了下,垂下眼睑,她很明白二郎就是张木匠家的那位,握着筷子的手狠狠的往掌心里面掐。
没有人发现田叶的异常。
其实田筝也很奇怪,小时候张二郎与田叶玩的好,来往很是频繁,可是就这几年,两人关系越来越糟糕,偶尔相见也只是礼貌打个招呼,甚至一方不主动问话,另一方就绝对不开口讲话。
田筝问了几次,田叶都闭紧嘴巴不提。她见姐姐打理家事,做绣工等等都没有什么反常,所以就没多想。
那张二郎甚至更愿意找田筝说话,遇到需要来田家时,对着田叶目不斜视,反过来对着田筝时,还能扯出几个笑容来。
田筝是个神经大条的人,上辈子之所以偷偷暗恋学长,也是过了好久才意识到,结果等她醒悟过来自己喜欢学长,人家学长已经从单身优质男,变为名草有主了。因粗神经,她就没过多关注田叶的心理状态。
周氏道:“他舅家腊肉倒是保存的好,我今天费了老大劲才切成片,吃着也香。刚好用来做下酒菜。”转而就招呼道:“三妹、三妹夫你们都多次点。”
唐有才和田三妹纷纷让周氏不用客气。
唐有才抿一口酒,放下杯子后问道:“你们说的是那张木匠吗?如今他们家在县里颇有名气,就是给燕脂坊提供香皂盒子的吧?”
田老三与周氏同时点点头,夫妻俩不由自主想到若是香皂还是自家来做,他们三房的银子该是要用一间房来堆积了。
感叹了一下人生际遇无常,反过来一想,香皂已经给自家带来足够的利益,家里日子能平稳和乐的很该知足了。
田老三喝完一杯酒就不多沾,周氏马上给他打了一碗饭,他匆匆扒拉一口,然后抬头对唐有才道:“有才说的我想过了,我们就合起来开个铺子罢。”
田三妹与唐有才一听,禁不住露出喜色来,唐有才甚至等不及喝完酒,就又自发给自己满上了杯,道:“铺子我前儿就留意了。面积虽然比较小,可位置处在西街的闹市处,每天不到禁宵时分,都有人来往。”
周氏事先就了解到田三妹他们来此的目的,这时候一点不奇怪,只是问道:“那铺子买断是什么价钱?”
唐有才伸出手指比出价位,才道:“铺子的银钱我可以出八成,看铺子的活计也有我打理,三哥三嫂你们出二成,只需供应水果就行。”
两人之前也有商讨过,这时也是旧话重提。田老三之所以耗着不开铺子,就是因为担心自己不会打理铺子,如此一来,算是皆大欢喜。
当然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就利润分配如何,接下来两方人把各自的疑问提出来,然后最终就商定为五五分账,两方都很公平。
酒饱饭足,唐有才带着唐瑞洗漱后就歇息在田筝家客房里,趁着周氏在打扫灶房时,田三妹走进去悄声问:“三嫂,叶丫头的大事,你有什么打算?”
周氏一顿,接着笑道:“心里有几个人选,还得再看看。”
田老三夫妻俩给三个孩子早已备置好了成亲的银钱,田叶的婚事迫在眉睫,可附近村落都找不到好人选。
自家孩子怎么瞧都是好,配给谁也觉得不行。田老三甚至对周氏说道:“叶丫头迟几年再嫁不迟,咱们养的起。”
他如花似玉的闺女,从小乖巧听话,想想真舍不得嫁出去。田老三至今还沉浸在孩子们小小一只,需要他抱着的景象中。
田三妹略微一笑,道:“人选不怕多,三嫂是该仔细挑。你要不介意,我那儿有个不错的人家。”
周氏便道:“我求之不得,三妹给我说说。”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当然是希望她日子和顺。周氏找女婿,首先要挑家境好的,其次就要找那种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的小伙,再次就得挑公婆温和的人家。
于是,这么一通筛选下来,总是选不到合意的。按照田老三夫妻的意思,就是要就近找女婿,最好能是同村人。
曾经那张木匠家的二郎,便上了周氏的人选名单,可惜观察后,被她剔除了。原因是张二郎母亲不是个省心的,且那张大郎媳妇也泼辣的很。就是在眼皮子底下,周氏也担心田叶会被欺负。
想多了,周氏叹一口气,静静的听着田三妹细说。
田三妹道:“是我那堂大伯的二孙子唐清风,比叶丫头大两岁,能读书识字,且如今还能管着家里的绸缎铺。”
计较起来,唐家日子远远比不上堂大伯家,那三侄子相貌清秀俊朗,言行举止不俗,田三妹就想着与田叶十分般配。
周氏听闻了田三妹详细的解说,心里也动心了,道:“你那堂大嫂为人怎么样?”
田三妹道:“我与她来往虽不多,可她为人还是不错的,并且只是二儿子的婚事,要求不高,我们叶丫头绝对合她意。”
唐清风不是长孙,将来分家后,要出去自立门户,但他小小年纪就很有手段了,田三妹一点也不担心田叶跟着他日子不好过。
周氏心思动了,便拜托田三妹回去探试一下对方爹娘的意思。可以的话,最好两方父母能见个面,她也瞧一瞧那唐清风怎么样。
姑嫂蹲在灶房里打扫,一便闲话着聊,做完了活,周氏就催促田三妹赶紧洗漱后歇息。
田三妹进入客房时,唐有才已经打起了呼噜,唐瑞睡在床中间,四仰八叉的躺着,望着一对父子的睡容,田三妹无声的笑了。
她脱了外衣躺过去,唐有才眼睛挣扎了几下,醒过来,道:“你跟三嫂说了什么?怎这样久?”
田三妹就把自己做媒的事讲给丈夫听。
唐有才听了,便道:“清风那小子是个有能耐的,不过你还是让三嫂他们细细看过后,再决定罢。”
女人家婚后到了一定年龄,就有爱给别人做媒的毛病,唐有才纳闷的想。
田三妹一怔,随后点头道:“不消我说,三哥三嫂肯定要费心思打探清楚的。”
人都道田三妹婚后简直是泡在蜜罐中,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那大嫂子陈氏就不省心,这些年一直给她难堪,特别是陈氏年前终于生下来儿子后,更是唆使着公婆闹分家,把二房分出去,她大房的儿子才能继承家业。
这也是为什么唐有才与田三妹为什么要寻上田老三,急着自立门户的原因。
第71章
日落西山时分;田筝坐在家门旁的小溪流边,突然意识到自己穿越大风朝已经六个年头了;掐着手指细数下来;除了开始做出香皂然后霸气侧漏了一回,她这六年竟是像混吃等死一般;没做过啥有意义的事。
眼见周氏为了姐姐的亲事上下奔波;田筝恍然惊觉她也只比姐姐小两岁而已,再过得两年……
不!也许不用那般久,娘亲应该也在帮她慢慢物色丈夫人选了罢?
田筝很明白,这就是她将来的命运,她一直都很清楚她的一生就该如周氏一般,选好了丈夫;嫁过去,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在平淡安稳中过完一辈子。
说实话,早有心理准备,所以田筝并不排斥这样的生活。即便排斥,田筝又能怎样呢?她唯一期盼的,就是如娘亲那般幸运,嫁给了爹爹这样的良人。
不求婚前已是两情相悦,只希望婚后互相珍重,相濡以沫到老。田筝相信,不论古代还是后世,大多普通女性所求的,该跟她差不多罢。
忽然脑子一转,与其等田老三和周氏决定丈夫,要不从现在起,她自己偷偷留意着,遇到合适的丈夫人选,她可以默默观察对方人品,行的话大不了就大胆上前追求。
不,不,作为一个矜持的姑娘家怎么能做这样大胆还伤风化的行为啊!说出去别人唾沫星子都要把你淹死。唉……
看着屋前五年如一日溪水的潺潺流转,感叹岁月如梭,田筝控制不住脑子里胡乱飞蹿的惆怅之情。
她突然有些寂寞了,不管再如何把自己代入稚童,田筝都无法掩饰自己有着成年人独立的思维。她常常思念上一辈子的父母哥哥,也深爱着如今的家人。现在生活亦温馨而平顺,可是,这无法消弭她因未知的前方路途,而不可避免升起的迷茫又恐惧的心态。
也许,她该给自己找点事做?即使不能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也该弄些力所能及的事打发寂寞时光。
“筝筝姐……开饭了。”田玉景站在门前,朝溪水边喊话。
田筝匆忙结束了混乱的思绪,整理了下衣裳,就往家里走。
屋子里八仙桌上摆了几个简单的饭食,田老三坐在上首,周氏捧着菜碗刚从灶房出来摆在桌上,田叶正给家里人装饭。
田叶抬头看着田筝,问道:“筝筝,你先吃饭还是喝一碗汤?”
“姐……我自己打饭啦,我要喝碗汤先……”田筝赶紧道。天气愈发炎热,没有汤水喝还真吃不下饭。
田家餐桌上也只是葱段鸡蛋花汤,家里养的鸡多了,鸡蛋就不需要像之前那样斤斤计较,光是卖鸡蛋,又不能总是卖得完,而且天气热,鸡蛋很快就变质了,所以周氏经常就给家里人煮鸡蛋吃。
饭桌上随便说着话,田老三突然道:“阿景,你真的要跟着三姑夫在县里铺子学习?”
田玉景听到这话,赶紧端正坐姿,目光直视着爹爹,然后道:“爹,你就让我去罢。我每周只去个三四天,还有两三天在家呢。”
三姑夫唐有才自从与田老三商议后,与家里老父老母还有哥嫂报备,以分家的代价获得同意后,很快就联系了那铺子的主人,拿着分家得的银钱买下来铺子。
目前水果铺一切事宜即将准备完毕,等待开业时,田玉景突然提出要去铺子里,因为他喜欢算账,珠算和心算都很不错,一时间磨刀霍霍着想大干一场,所以想揽下铺子里账房先生的职务来。
田老三与周氏都不想打击儿子的积极性,只是考虑到他年纪太小,犹豫了很久还是不同意田玉景的祈求。
田玉景没办法,只能自己求到了唐有才面前。唐有才是一位常年打理自家铺子的人,少不得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心思比田老三他们重,一时间以为三哥三嫂是因为不放心他管铺子时的账目问题,所以才派了田玉景监督。
唐有才一深想,觉得没有什么,于是同意了田玉景的请求。
田老三听闻唐有才要把自家儿子带在身边教学,他是很乐意让儿子多学点本事的,于是心思又开始动摇了。
田老三凝视着田玉景那张还略显稚嫩的脸,道:“你想去就去罢!”
“爹爹!”田玉景欢呼一声,马上丢了碗筷,就想去房间里面找田老三爱喝的酒出来,刚拉开椅子呢,就被周氏拦住了。
周氏道:“饭不吃,你干甚去?”
田玉景如霜打的茄子,焉了。田筝见此,领会了他想做什么,一点不给面子的拆台道:“娘,阿景想给爹爹拿酒呢。”
周氏皱紧眉头,瞪了一眼儿子,道:“好好吃你的饭。”
田老三原本并不嗜酒,也不像田老汉一般抽旱烟,但是自从建了果园后,每日里干的活多,且亲朋好友都不支持他弄果园子,他有想做出成绩来,一时感觉压力剧增,就爱喝点小酒解解压力。谁知的,这一喝上,就有瘾了。
为了丈夫的身子着想,周氏不得不限制他喝酒。
总之,在田老三把果园里的一些应季水果用牛车拉了送往泰和县时,田玉景收拾了行头跟着走了。
没了弟弟在身边,家里突然有些清冷。
田筝自从那日想找点什么事情做时,就一直在观察有什么是她能改变的,比如园子里鸡鸭下的蛋,吃不完后可以弄皮蛋,咸鸭蛋之类的。
或者弄茶叶蛋?卤蛋?
田筝穿越之前,某个海岛民众还在嘲笑着□□人都吃不起茶叶蛋,她只想呵呵一笑,哪一天她还有可能回到现代,第一件事就要上网发帖狠狠嘲笑回去:来战!谁敢说我大□□人民吃不起茶叶蛋!古代老祖宗早就吃上了好么?
想法太无聊了,田筝抚额,阻止了自己的神展开。
之前就说过,大凤朝历经一百多年国泰民安,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勉强填饱肚子,于是乎,民以食为天,人自然而然都会在吃饱后追求口味。这直接导致了饮食业的发展,各种美味可口的做法相继诞生。
鸡|鸭蛋都是普通食材,那些种田文中出现的咸鸭蛋、卤蛋、茶叶蛋目前都有,皮蛋田筝也见过。
老田家为什么很少做咸鸭蛋皮蛋这些,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盐巴太贵。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古代设有专管盐的行政部门,造私盐贩卖私盐可是要杀头的大罪,以田家的境况,宁愿在鸡蛋坏掉之前卖了,卖不完就自家人吃了,也不想费盐巴做咸蛋。
这些穿越女惯常起步用的方法,田筝都放弃了。
另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田筝家不缺吃喝,银钱的事爹娘会自己承担下来,不需要儿女们抛头露面,像这次水果铺的事,不消田筝提及,自然还是发展到她理想的一步了。
莫非她只能混吃等死?田筝一时间很是郁卒。
一天中唯有清晨觉得头脑清醒,今天她留在家里做早饭,刚才从茅草房里搬出一捆柴火来,打了水准备洗菜。
突然听到门口有人敲门,田筝丢下手头的事走过去打开门,见是张胖婶,忙道:“张婶,您快进来呀。”
张胖婶是个热心的妇女,田筝一直记得她当年采摘金银花卖钱时,都是托张胖婶去县里卖,且对方分文辛苦费也没收。
对着张胖婶很是亲切,想去给她拿东西招待一番,被张胖婶劝下来,她直接开门见山道:“筝筝啊,你家里还留着干核桃吗?我来借点回去。”
“有啊,你等着,我去仓库找找。”核桃是去年秋季时在山里摘的,炒干后保存起来留着想吃时吃。
田筝搬了一竹篓出来,就问道:“张婶您要多少啊?”
张胖婶蹲□子挑拣,并道:“并不要多少,我自己来选吧。这是为了我那堂侄子定亲时做饼馅用。”
有人定亲?田筝好奇的问道:“是哪个人啊?”
“是二郎。”张胖婶道,她在竹篓子里挑挑拣拣,选那种质量好的,像是想起来什么,又道:“筝筝还不知道罢?定的是他大舅家的闺女。”
原来是张二郎。表哥表妹结亲什么的,血缘太近将来生孩子怎么办?田筝不由自主的问道:“什么时候啊?他们不是亲戚吗,也能成亲?”
张胖婶选择好了,站起来笑道:“你小姑娘懂什么呀,二郎他娘跟他大舅不是亲的,当然能成亲了。”
其实张胖婶与张二郎的母亲张钱氏关系一般般,张钱氏忙不开,才拜托她帮着做定亲的喜饼,缺了馅料,才找到田筝家来。
那张钱氏身世凄苦,依着乡下人的话,就是克家的命。原来她出生没几个月,她娘亲就过世,尔后三年,父亲也因病去世。家中剩下了十二岁的亲哥哥,同族的大伯见他们兄妹孤苦伶仃,同情心骤起,便把张钱氏接过去当女儿养。
那大伯与他们家早已出了五服,家中三个儿子都比亲哥哥岁数大,于是张二郎只能叫别人大舅。
张钱氏遇见了潜力股,命好的嫁给了张木匠,特别是搭上了燕脂坊,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她本来就是一心向着娘家的人,早就想把二儿子与大哥的女儿配对,这样更有理由帮扶娘家人了。
张胖婶这一通解说,田筝终于明白了。
乡下地方没那么多礼数,省去繁复的步骤,只需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