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侦查方向,全都指向他。”这就是星三郎的定论。

    “那现在唯一的疑点是,传说中獠牙魔是不可能离开北海道的,你如何解释?”虎梦禅师又问。

    星三郎摇摇头:“那一点根本不算是疑点,因为‘獠牙魔不离开北海道’这个说法在警视厅秘密档案中从未提及过。我怀疑,那是别有用心者故意编造出来的。这一次,一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彻底剿杀獠牙魔,为死在日本的同事报仇雪恨。”

    从这个方向看着那两人,林轩忽然觉得,星三郎身上的邪气全都不见了,而是正义凛然,为了人类的和谐美好生活而战。

    “毫无疑问,这些也是幻影。为什么每一组幻影中的人物对白、形象都不相同?为什么星三郎的样子时刻都在变化——”

    林轩闭上眼睛,把三组幻影、一组真人这四个“星三郎”全都放在漆黑的思想深处来详加比对。

    “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星三郎?哪一个才能决定今日之事的发展方向?他会是獠牙魔吗?如果他不是,谁才是……”

    无论如何,他绝不会相信原先生跟獠牙魔有关。

    “嘘——他来了!准备动手!”星三郎猛地压低了声音低叫,同时左右手腕一翻,各亮出一把有着幽蓝锋刃的军用匕首来。

第二百九十一章 真假难辨

    林轩向右后方看,果然看见原先生正疾步走过来。

    在所有的幻影中,原先生、虎梦禅师、星三郎的五官相貌、衣着服饰都是一模一样的,与林轩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完全相同。

    林轩本想出声提醒,但原先生的行动方式却让他大吃一惊,一场兔起鹘落的激战只持续了五秒钟便已经结束——

    战斗由原先生倏地冲天而起开始,半空中的他如同一只蜷缩身子的猿猴,双臂不是平展,而是一上一下向前,五指如钩,一落下就撕裂了星三郎的脖颈。那一击,远远超出了江湖高手固有的攻击模式,而是与野兽的搏击术完全一样。星三郎连一声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面口袋一样倒地。

    原先生的第二击更是诡异,他以一只手臂为轴,抵住地面,身子旋风一样飞转着向前移动,把虎梦禅师卷住。当他的身体停止转动时,虎梦禅师已经狂风折柳般倒下。

    “这简直是一场屠杀——”林轩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他印象中的原先生深沉、儒雅、含蓄、温和,江湖传说中,即使在最疯狂的激战中,原先生依然淡定自若,技击动作大大方方,充分展示了一位绝顶高手的大家风范。可是,现在的原先生,却像一只突破囚笼的巨猿,攻击毫无章法,完全是野性天成的动物本色。

    两击得手后,原先生站定,低头看着两只猎物。

    林轩看到,原先生的双眼眼珠赫然是碧绿色的,向外放射着幽幽的绿光。

    “杀心一起,就止不住了。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束缚的准绳,任何人的行为标准都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只有在这种古怪的世界里,才能得到全然的释放。杀戮,是人类最喜欢的游戏,撕裂同类的一刹那,人体内深藏的兽性宣泄出来,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啊……”

    原先生以一种非常古怪的声调低语着,根本不是一个正常人所能发出的声音,像极了暗夜深窟里的老鼠啮齿声,令林轩浑身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林轩打了个寒颤,牙齿轻碰,发出“嘚”的一声,在寂静虚空中显得格外惊人。

    “谁在那里?是谁在那里?”原先生似乎听到了林轩发出的动静,抬起头向这边看。

    林轩静立不动,全身蓄力,准备迎接对方的一击。他很清楚,自己的武功比不过原先生,两人面对面交手,只怕是凶多吉少。

    “谁在那里?出来!”原先生向这边走,一步步踏近。

    林轩有点犹豫:“要不要抢先动手?先发制人是不是略有胜机?”

    江湖“四大游侠”都是他非常敬佩的人,每次想到他们,林轩都怀着崇拜、敬仰的想法,从未想到有一天要跟他们对敌。现在,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只能竭尽全力,以求全身而退。

    十米、九米、八米……三米、两米、一米,到了最后,原先生与林轩间隔不到半步。

    林轩深吸一口气,做好了全力一击的准备,但原先生最后一步踏出,竟然从他身体上穿了过去,走到他背后去。

    林轩恍然惊悟:“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根本不是真事。那么,这些影子到底是不是原先生、虎梦禅师、星三郎留下的呢?他们三人到底谁是正义谁是邪恶,为什么每一个场景中的表现都不同?现在,谁还活着,谁已经被杀?”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他至今连人都没见着,只看到了一连串迷离幻影。

    他回头看,原先生停住了脚步,站在白色圆湖的最边缘。

    “原先生,原先生?”林轩试探着低叫了两声。

    原先生没有回头,一动不动,保持着向外张望的姿势。

    林轩退出来,眼睁睁看着刚刚的影子变成了蜡像。

    他向四面观察,随即清了清喉咙,试探着低叫:“原先生,原先生,你们在吗?你们在哪里?”

    一边叫,他一边做好了迎接一切战斗的准备,提防那三人中任何一个的奇袭。此情此景,他不敢相信任何人,连原先生也不相信。

    迷雾仍在流动着,在半空中虚构着各种匪夷所思的古怪图形。

    林轩拨开雾气,凭着感觉直线向前,越来越远离石壁的位置。这巨大的地方似乎是无边无际的,而且没有任何障碍物或支柱,平坦如数十个足球场无缝连接一样。

    “原先生,你在吗……我是林轩,我听到了你发出的信号才下来的,你在吗……”行进中,林轩又叫了两次,但四周没有任何回应。

    他不时地停下来看看脚下,这微红的地面上有着一道道弯弯曲曲的缝隙,缝隙中透出淡淡的红光,但当他俯下身子,想从缝隙中向下望的时候,却又什么都看不见。

    缝隙将地面划分成不规则的块状,小的如足球,大的如桌面,块块相连,不计其数。

    林轩看见过干涸后的湖底,地面块块皲裂,边缘翘起,像是被切面的板刀整齐割裂了似的。此地的情形,与干裂湖底类似,只不过边缘平整,还未上翘。

    “如果地面是被割裂的,一旦支撑力消失,是不是就会块块坠落下去?下面的红光是什么?不像是岩浆,因为岩浆极热,站在上面一定有灼烧感。那又是什么?红灯、含铁岩石、红宝石……”他走走停停,情绪也随着各种古怪联想而忽忧忽喜。

    不知过了多久,他看到前面的顶部出现了亮光,心中一喜,马上加快脚步,飞奔向前。

    地底困境之中,乍见亮光,他下意识地认为那一定是通向山外世界的竖井之类,亮光一定是太阳发出的。

    十分钟后,他已经接近亮光边缘,发现那亮光不是普通的日光,也不是淡灰色的天光,而是一种淡淡的白光。

    白光来自空中,而悬在空中的,不是太阳,亦不是月亮或星星,而是一个巨大的蜂巢状球体。

    那球体的悬空高度至少在百米以上,所以并不给人以压迫感。那些整齐排列的单个蜂房看起来相当规整,与大自然中蜜蜂筑成的蜂巢有着明显不同。当然,那不可能是蜂巢,而只是按照蜂巢的结构原理制造出来的一种人工建筑物。

    “人工?不不,不可能是人工,迄今为止人类的建筑技能也不可能制造出如此独特的空中楼阁。况且,它的体型一定是巨大无比的,要想把这么大的建筑物释放到空中去,然后静止不动,除非是使用航空航天类的高科技手段,但即使是如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也未必能达到这种匪夷所思的技术程度。那建筑物在百米之外,不可能从这里登上去,除非有一道登天的天梯……”

    林轩向上仰望,直到脖子酸了,才缓缓地低下头休息。

    以他的智慧,竟然无法解释那蜂巢结构存在的动力、原因、用途、出处,这实在也是前所未有的。毕竟他的知识相当广博,在阅读了大量地球未知神秘事件资料之后,他对地球上五千年来发生的各种诡异事件都有所涉猎,虽然不能过目不忘,至少也记住了提纲挈领。

    “可以肯定,它从来没在任何资料上出现过。”他下了结论。

    蜂巢结构处于一个直径数百米的不规则圆井中,井筒呈喇叭口形状,下小上大,没有任何人工开凿痕迹。

    林轩用心观察,井壁是粗糙山体,很多地方都能借力攀爬。如果井口能通向山外,那他就有信心由此处逃生。

    蜂巢结构的背景是一片白茫茫的冷光世界,林轩手中没有望远镜,所以视界的极限只有七百米左右。他极力向上望,感觉那冷光不像是自然光。正常的自然光来自于天幕,喜马拉雅山脉区域内的天幕大多数时候是湛蓝的,即便是飘雪的阴天,也应该是浅灰色而非白色。

    林轩综合考虑,确定不可能借助这里逃生,也明白自己无法抵达那蜂巢结构,所以只能放弃,继续寻找原先生一行人。

    恰好,当他不经意间回头时,看到极遥远处有三条人影急匆匆地赶上来。

    “是谁?难道又有人穿过了隧道进来?”林轩一惊,随即躲进侧面的暗处。

    几分钟后,那三人走近,竟然是原先生、虎梦禅师和星三郎。

    这一次,林轩又是吃惊又是困惑,因为在绳索上那一战,三人已经正面交锋,原先生、虎梦禅师合力重创了星三郎,彻底控制了局势。可是,现在看他三人的模样,竟然毫无芥蒂,并肩而来。

    “又是蜂巢结构——这与我们在断崖上看到的应该是同一个,它的存在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星三郎首先开口。

    “指北针全都失效了,我们怎么辨别方向,确保是沿着垂直于石壁九十度的方向前进?要知道,在庞大的地底结构里,每错一度,我们就要多走数百米甚至数公里。”虎梦禅师说。

    指北针只能在地表起作用,一旦深入地下,在各种矿藏、磁力线、引力误差的影响下,不失效也会发出混乱指示,让探险者无所适从。

    “我用的是‘五步丁字尺法’确定方向,每走五步,就会开始一轮测量,确保步步正确。现在是性命交关的时候,我绝对不敢马虎。”星三郎回答,“到了这里,再向前四倍距离,就能到达从前测算到的地球浅表层分岔口。”

    “我终于知道它是什么了——”一直沉默向上仰望的原先生突然开口。

第二百九十二章 绝地中的天启

    “是什么?”虎梦禅师问。

    “那是宇宙构成的最基本结构,要想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就必须选择一个最科学的结构形式——或者说,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自然淘汰的进化结果,均匀六面体的蜂巢结构,能够抵御各方面来的压力,始终保持均衡受力。它之所以能自由飘浮在空中,其原理应该是众力平衡的结果,它化解了所有星体的吸引力、星球间的排斥力、宇宙震颤波的分解力……”原先生伸展双臂,高高地向上举起,做出拥抱那蜂巢结构的姿势。

    “可是,这里是地球的最低处,它怎么会在这里?是……是‘天启’?”星三郎皱着眉,极力思考后,迅速找到了另一个答案。

    “没错,是天启,隐藏在地球内部,给地球人留下通往光明之路的路标。”原先生回答。

    林轩忽然记起了那位穷尽毕生之力探索“大山心脏”的阿拉伯高手:“大山有心脏吗?是否可以这么看,大山的心脏只不过是深藏在石头内部的宝藏?金银珠玉是宝藏、钻石秘籍是宝藏,但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类自己杜撰制造出来的金钱类宝藏,阿拉伯高手心中的宝藏则远远超越了这些,寻求的是对人类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天启’。只不过,他用‘心脏’来代替‘天启’,是一种更容易让世人接受的说法。那么,他现在是否已经找到了想要的‘天启’呢?”

    他还想到,许多藏地之外的智者,把藏传佛教中最宝贵的“伏藏”转换了概念,将其称为“天启地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人类的智慧来自于天,要想将这些智慧隔代相传下去,没有上天给予线索是万万做不到的。所以,无论是伏藏师还是掘藏师,都带有“天启、天命”的成分。

    既然原先生将蜂巢结构看成是“天启”,那么它的神秘之处究竟在哪里呢?

    星三郎从背包里取出一架黄铜单筒望远镜,快速拉开,变成六节、一米长度的超级镜。

    他举着望远镜向上看,迅速向其余两人汇报:“蜂巢结构距离地面一百米,它背后的空间无限延展,已经超过了望远镜的极限。除了蜂巢结构,这巨大的深井里没有其它可关注的东西。”

    虎梦禅师问:“你这架望远镜的观测极限是多少?”

    星三郎立刻回答:“是一千米至一千三百米,如果观测条件足够好,大概能看到一千五百米之内的所有物体。”

    原先生补充:“我们由悬崖下降了五百米左右,又横向移动了两公里,理论上来说,是距离它近了一点点。如果有合适的工具,我们就能到那里面去。”

    虎梦禅师摇摇头:“到里面去又能怎样?既然是天启,其最具价值的部分并不在里面,而是它在整体上给人带来的教诲与启迪。”

    星三郎则说:“要想登上去,最可靠的工具是射钉枪和钢缆,但我怀疑,那蜂巢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热气球一样,微妙地维持着自身的平衡,一旦有外力贸然加入,只怕会酿成大祸。”

    听到三人的对话,林轩觉得都有道理,每个人都从自己的江湖阅历出发,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天启出现之处,必定有另外的说明文字。”林轩记得,中国古代的智者已经总结出来这样的规律。

    “天启出现之地,必有文字说明。”原先生接着说。

    他和林轩之间仿佛有某种心灵感应,林轩刚想到,他已经说出来。

    星三郎转头看了原先生一眼,似乎有些犹豫。

    “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什么?”虎梦禅师问。

    “是啊,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星三郎悠悠地附和着,“地球轴心、绝世宝藏、珠峰秘密……这片高原上埋藏着太多不解之谜,值得我们去慢慢挖掘。江湖上也有很多人觊觎着地球轴心的秘密,但我们总算抢先了一步,提前到达这里来了。”

    “走吧。”原先生向前指了指,当先迈步,进入了那深井投射下来的光圈,整个人突然变亮了很多。

    星三郎还在犹豫,但虎梦禅师也迈步进了光圈,把他自己留在后面。

    林轩藏在暗处,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星三郎。他知道,星三郎袖子里藏着淬毒的匕首,那种蓝汪汪的颜色正是利刃沾上剧毒孔雀蓝之后的独特表现。

    星三郎等虎梦禅师离开十步,立刻反手一抹,袖子里弹出两把匕首,刀柄隐藏在掌心里,刀刃则半插在袖筒中。

    “走啊?”原先生回头招呼。

    星三郎一步一步踏入光圈中,看似表情平静,实则暗藏杀机。

    “这深井就是悬崖下的核心吗?天启的文字应该在哪里?”林轩一直隐忍不动,但也做好了飞扑过去搏杀星三郎的准备。

    原先生走到光圈正中,也就是蜂巢结构的下方,猛地弯腰,向地下指着:“看这里,这里就是天启的线索。”

    虎梦禅师迅速跟过去,两人并肩看着地面。

    这种情形下,星三郎只能是走过去,跟另外两人保持一致。

    “这是什么文字?”虎梦禅师问。

    原先生举起右手,用食指在空中比划了几次后,低声回答:“是古藏语的一种。”

    星三郎已经走到两人的右侧,低头看了看,点点头说:“的确是,我判断它是藏族西部方言的一种,似乎是巴尔蒂人的文字。”

    原先生又比划了几次,低声读起来。

    林轩侧耳谛听,原先生所读的,果然就是古藏语中的分支巴尔蒂话。

    所谓巴尔蒂话,是指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巴尔蒂斯坦大部分居民所操的语言,欧美的国外学者一般视之为藏语西部方言。巴尔蒂斯坦中的“斯坦”是波斯语的音译,意为“地区”。巴尔蒂人自称其所在地为巴尔蒂尤尔,“尤尔”也是藏语的音译,意思同样为“地区”。中国藏族和拉达克人称这一地区为“巴尔蒂”,称其居民为“巴尔蒂巴”。伊朗传教士称这一地区为tibet…khord,khord即波斯语“小”的意思。故此,巴尔蒂斯坦又有“小西藏”的别称。

    林轩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在此地出现巴尔蒂话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他对这种语言略知一二,因为巴尔蒂斯坦位于数国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