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这句话令蒋锡礽十分错愕:“什么囚禁?你说是我被囚禁?哈哈哈哈,可笑,可笑,我能被什么人囚禁?”

    林轩察觉问题有误,随即改口:“大师,请恕在下愚鲁,您现在所处的是什么位置?”

    蒋锡礽的回答直接将林轩的心拉下了冰河:“我在挪威北极圈的‘世界末日种子库’里。”

    那个位置应该是在挪威北极圈地区一个极为孤立的小岛上,“世界末日种子库”的正式名称叫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最多可以存储22。5亿颗种子。目前该种子库已经对75万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进行了备份,即使面对核战争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等毁灭性灾害,人类依旧可以凭借该种子库中的储备重建家园。该种子库深藏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山体永久冻土层中,所处的位置比该地区历史最高海平面的海拔还要高。大门完全封闭后,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中的种子都保存在零下18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而且都封装在真空包装之内,以保证隔绝氧气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陈代谢活动。在向山体内部延伸125米长的隧道尽头的储藏室中,环境温度即使没有经过人为降温措施,也不会高于零下3。5摄氏度。那些至关重要的储藏室代表了未来农业生存发展的机会,全球几乎所有农作物的种子都会搜集到这里进行备份保存。

    林轩几年前就读过该种子库的资料,没想到今日会在与蒋锡礽的对话中提到。

    挪威在联合国的指导下筹建该种子库,是本着“为后代留下种子”的思路。

    在数年前的一份报道中,林轩读到过挪威首相说过的一段话:“大毁灭终归要来,无论是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在世界各国各族的古老经书中,都预言了同样可怕的结局。在大毁灭到来前,我们要做什么?是建造电影中的诺亚方舟漂流海上?是躲进地底岩穴苟延残喘?是发射飞船到外太空去隔岸观火?不,都不是,我们是地球人,地球使我们的家园,是孕育我们、缔造我们的根系。所以,大毁灭到来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保住地球人的根系,让它永远存在。我们一代人的生命是极其渺小的,只有六十年到一百二十年之间这短短的过程,牺牲这一代人,创造我们的根,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那么未来,到我们临终之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地球人,我们给未来留下了地球的种子。”

    一瞬间,林轩明白蒋锡礽要躲在全球顶级种子库的原因了,因为即使下一步其它各大洲相继发生星球毁灭级的战火浩劫,种子库也将毫发无损。只有这里能让蒋锡礽免于死亡,独活于地球之上。

    这种逃过大毁灭的自救方式,比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更笃定易行。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极冰墙

    想通了这一层,林轩由衷地点头慨叹:“阁下真的是选对了地方。”

    这句话既是赞美,又是讽刺。

    全球顶级种子库是为了全人类的生命延续而建,其设计、施工、维护都由联合国与挪威政府全力把控,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心力结晶大作。可是,如果少数人将它变为了末日容身地堡,那么这座建筑已经彻底变了味,充满了特权阶层的铜臭气。

    蒋锡礽思索了一会儿,似乎是在考虑着什么,随后才缓缓开口:“你懂什么?这世界上几十亿人口中,大多数不过是巨人脚下的蚂蚁罢了。既然大众为蚂蚁,那么少数精英要做的事,何须他们明白?譬如一座大厦,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不过是地基与顶梁柱而已,那些墙皮、墙砖、壁纸、浮雕、瓦片只不过是多余的装饰品。大劫到来时,保住一亿只蚂蚁的性命,都不如保住一个精英。”

    林轩点头:“阁下说的,正是中文里‘皮将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可是,蚂蚁也有自己生存的权力,不是吗?”

    精英不能因为自己的独特性而泯灭人性,将同类的生死置之度外,甚至用大量同类的死换来自己的生。

    一战、二战中出现了太多此类例子,最终证明,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任何精英妄图践踏人民而登上霸权王座,都是不可能的。

    “蚂蚁?生存?权力?这是何等可笑而迂腐的理论?你这人真是无用至极。普天之下,真的只有魏才有资格跟我讲话,其他人全都是无胆鼠类。也罢,就算只有我们两个,也能创造出最光明的未来!”蒋锡礽说完,突然转身,要离开全息投影的范围。

    在这种远程对谈的过程中,任何一方都无法限制对方的行动。如果蒋锡礽离开,也许这种沟通就彻底结束了。

    林轩在那一瞬间看到了蒋锡礽身边的一件东西,蓦地脱口叫出来:“大万字?”

    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万字图案,但能被称为“大万字”的只有神山冈仁波齐峰半山腰上天然形成的那个。

    神山给林轩留下了太多悲痛的记忆,所以,他对那个图案已经异常敏感。

    现在,那图案就在蒋锡礽身后的某个地方,高度与林轩的视线平齐。

    林轩立刻想到:“蒋锡礽的前世是绒布寺伏藏师,与冈仁波齐峰距离不远,对于神山大万字当然会有自己的理解,把大万字图片带在身边情有可原。他在研究它吗?他在两世之中对它的研究会有什么进展?既然他在两世之中都忘不了对神山大万字的研究,那么大万字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林轩不止一次在梦中看到那个著名的“大万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那是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在喇嘛僧众的心目之中,佛陀曾在此转*,现在仍有五百罗汉常住于此,是最殊胜的佛山道场,也是佛经中所记载的德斯雪山和须弥山。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雍仲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祖师敦巴辛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从天而降,此山即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五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正因如此,藏地所有具有“掘藏”资格的掘藏师都将“神山”作为寻找伏藏师的首选之地,因为很多对自己脑中的思想懵懂无知的“准伏藏师”都会在潜意识驱使下赶到“神山”朝圣拜谒,以寻求解开思想谜题的方法。

    “难道是神山开启了蒋锡礽脑中的伏藏?上一世和这一世同样如此?”林轩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多,以至于令他头昏脑涨,无法继续思考下去。

    “你懂什么?你说什么?你知道什么?”蒋锡礽回头,一连三问。

    三个问题意思接近,但语气却是前倨后恭,说到“你知道什么”的时候,蒋锡礽的态度已经变得极为和善。

    林轩无声地踮起脚尖,平伸双掌,由指尖至掌心轻轻蜷曲,反复三次,平息内心的激动。

    他很清楚,自己刚刚那句话能引得蒋锡礽回头,已经是切中了对方的要害。

    “告诉我,你知道什么?”蒋锡礽又问。

    “神山大万字,那雪山裂隙直达的某处。”林轩简洁回答。

    蒋锡礽陷入沉默,稍后忽然命令:“你把室内的灯全部打开——不,你的左手边,椅子扶手下面有一个按钮,连按三次。”

    林轩把手伸到椅子扶手下,找到那个豆粒大小的开关,轻轻按了三次。

    一道光柱由头顶直射下来,将他与椅子一起罩住。

    这道光柱与笼罩蒋锡礽的光柱颜色一模一样,林轩能够猜到,此刻自己也处于全息投影的系统之内,真人影像已经送达超级种子库内,与蒋锡礽面对面交谈。

    “年轻人,我猜,你对很多事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冈仁波齐峰那座神山存在了亿万年,那大万字也随大山的屹立而亘古存在,天下人都看得到。可是,那又能代表什么呢?”蒋锡礽缓缓地问。

    林轩反问:“蒋大师,你背后悬挂着神山的照片,未必只是为了观赏对吧?”

    蒋锡礽一怔,立刻问:“照片?我这里何来什么照片?”

    林轩立即回答:“我刚刚看到,你转身之际,墙上挂着神山大万字的照片。”

    两人在快速对话后各自怔住,林轩看蒋锡礽的表情不像撒谎,也就是说,对方所在房间里的确没有照片。

    “你真的看到了?”蒋锡礽追问。

    林轩先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才清清楚楚地、一字一句地回答:“我发誓,我真的看到了。”

    蒋锡礽闭上眼睛,沉思了至少一分钟,猛地睁开眼,挥手吩咐:“启动机关,让林先生看到我们所做的工作。”

    很快,蒋锡礽背后的场景迅速扩大,原来那是一个宽敞的施工现场,到处都能看到脚手架、钻机、电线之类。很多穿着加厚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忙碌着,在一面白色的高墙不断地丈量划线。

    之前林轩已经知道,蒋锡礽是在挪威孤岛的超级种子库内部,地面之下全都是永久冻土,比寒冰都坚硬。看现场这种情形,似乎工人们正打算破坏那面高墙。

    “那面墙属于哪里?难道你们想——”

    林轩只说到这里,就被蒋锡礽挥手打断:“年轻人,不要低估了我们的智商,以为我们是要凿穿种子库的防护墙,偷盗里面的种子。我可以告诉你,这面墙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这些工人、工具、器材全都是种子库管理层授权给我使用的,目的就是打开这面墙。我们的行为完全合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种子库的安全。”

    其实,林轩说到一半,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了。

    种子这种东西在某些时候比黄金更珍贵,因为它能让沃土长出粮食,解决地球人的食品危机,让一切生物果腹生存。比起冷冰冰的黄金,它才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可是,它毕竟不是黄金,凿壁偷种子没有任何意义。

    “那面墙有什么怪异之处吗?”林轩问。

    蒋锡礽似笑非笑地看着林轩,并不急于回答。

    在那种场景下,的确没有一处位置方便悬挂图片,而且神山图片与北极冰墙毫无干系,把图片挂在那里没有任何理由。

    林轩没有再问,因为他能想到,再问下去,蒋锡礽也未必会实话实说。

    “年轻人,可惜啊可惜!”蒋锡礽叹了口气,“你没有像魏先生一样的探索精神,如果现在看到这冰墙的是他,一定会马上问我三个问题——”

    林轩沉住气,稳稳坐定,等着蒋锡礽自说自话。

    夜幕沉沉,魏府中一片死寂,只有这间书房里亮着两道奇异的光柱。

    林轩并不感到疲累,只是对那冰墙充满了怀疑。

    面对蒋锡礽,他忽然觉得自己对于“伏藏师”这一身份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很多藏学专家眼中,普遍认为“伏藏师”属于“善”的那一类型,认为前辈高僧大德在寻找某个人作为“思想隐藏者”的时候,一定会考察、遴选许久,直到确信那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将思想传达到对方的脑中,进行永久的封存。

    现在,林轩认为那种看法一定是错的,因为蒋锡礽眼中偶尔闪出的狡黠目光,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这是一个思想深邃、极度诡诈的人。”

    蒋锡礽终于沉不住气,假笑着继续说下去:“哪三个问题呢?其一,他会问,冰墙是否跟北极圈冰盖下的前苏联重武器研究所有关?其二,他会问,难道那是传说中的外星人坟墓?其三,他会问,那是不是南北极磁力封锁线的入口——也就是上一代地球人消失的‘不察之渊’?”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察之渊

    “我不知道。”林轩淡淡地回答。

    其实上面三个问题是近百年来各国围绕北极圈的所有权纷争不断的主因,以俄罗斯和前苏联为例,他们都自诩是地球最北端的强国,对于北极圈有着无可辩驳的所有权,所以二战后一直积极开发北极圈,在冰盖下修建了相当多的重工业、超前武器实验室,而且成效非常显著。据秘密资料显示,昔日美国击溃日本时使用的两枚*废弃物早已经在1945年冬天被秘密运抵冰盖实验室,大约十一个月之后,前苏联就拥有了超过三十枚同样的武器,核能与轰炸效果是老式*的百倍以上。有了这种强有力的开疆利器,前苏联才能傲视全球,成为地球上唯一能跟美国博弈的大国。

    南北两极是地球上未被大规模开发并破坏的净土,任何一个靠近北极圈的国家都不会让前苏联坐拥宝库,所以北欧、北美都相继将自己的国旗插上了北极圈。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所以人间不可能存在永远的净土,到了最后,地球表面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打上国家归属标签,被无限细分。

    在藏地时,林轩早就想到,总有一天,青藏高原这所谓的“地球第三极”总有一天也会被瓜分掉,本来没有边界的大山被强行划上国境线,“合理之极”地分配给几个近邻国家。“私有、贪欲”是人类的本性,当一个泱泱大国被赋予了“人性”时,这种“私有、贪欲”也毫无例外地被表现了出来,永不停止地掠夺资源,将自己的国家围墙越砌越高,直至上接青天,下达冥界。

    其实这是非常疯狂的一件事,水满则溢,山高则崩,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庄子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并留下传世之书《道德经》《南华经》,用那些经过数十年冥想得来的真理名言教育后人。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真正值得珍藏、玩味、鉴赏、冥思的就是这一本本古书,今人却本末倒置,将帝王将相的洗脚盆供之高阁,以为那是传世古董。

    不懂历史的人终归要走向灭亡,不看古书的人,也早晚迷失于物欲的包围之中,那才是世人最大的悲哀。

    藏地三年,将林轩的五脏六腑全都涤荡了一遍,使他越发变得能够清醒地看透周围这物欲横流的世界。

    那么无论是外星人坟墓还是“南北磁力封锁线”所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即地球磁极的禁区。全球最大的外星人讯息杂志《飞碟探索》曾发表研究成果,称南极圈与北极圈内都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封锁线,它们能保护地球磁极的正常工作。随着地球磁极的磁性减弱,该封锁线的力量已经变得相当衰微,如果在某个时机发生一次大爆炸,封锁线将全面崩溃,造成南北磁极的异变。在模拟实验中,一旦地球磁极消失,地球立刻停止自传,成为悬浮在宇宙中的死亡之球。

    至于“不察之渊”则跟地球人本身有关,指的是上一代地球人为了躲避星球浩劫,打通地球内部空间,龟缩其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不察之渊”的名字是从一个爱斯基摩猎人说出来的,该猎人曾经在冬季狩猎之时,驾驶的雪橇跌入了冰川裂缝,幸好被“不察之渊”中的人救活,并送回了远处。那些人告诉这个猎人,两代地球人的文明程度和知识范畴相差太大,所以还是各自生活,不强求相认。

    种种迹象表明,该“不察之渊”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即使那名字因为爱斯基摩猎人的音译而显得不够规范,也无法遏止探险家们对于该地的搜寻热情。

    按照物理学家、地质学家、灾难学家的推断,在某些地形复杂的环境中,各种辐射、地震、毒瘴、洪水都有可能失去威力,无法毁灭一切。那么,如果在特定的时间里,有一部分人恰好躲在那种环境里,就会逃过大劫,成为末日幸存者。当他们意识到地球表面已经进入洪荒时代之后,自然会寻找更适合生存之地,遁入远离危险的秘境中。

    林轩曾经读到过一份文献,某位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地质学家说过,既然地球人将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成为“三极”,那么,在这些特定的极点之上,一定会产生某种违反常规的事。那么,藏地传说的“香巴拉之国”与南北两极传说的“上一代地球人”都是同样的意思,两个传说的核心思想,全都是“一群人避难隐居”。

    那地质学家甚至断言,只要找到“香巴拉”,就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不察之渊”。到那时候,人类就能找到对抗末世大劫的方法,而不必穿越太空,迁居到其它星球去。地球是人类永远的家,与其舍近求远,不如自力更生。

    以上三个消息都极大地刺激了北极圈探险的热潮,无数探险家由四面八方飞向北极,试图在这块处女冰盖上开创自己的人生伟业。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全球其它地区的探险业停滞不前,多达七千名探险家齐聚北极圈,带着各种各样的探险工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