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竹木牙角器收藏鉴赏百问百答-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涉及面广,器形、技法多样,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书以问答的方式,对竹木牙角器的发展概况、式样、纹饰、工艺、材质、流传情况、收藏行情等作了重点介绍,并配有许多图片供欣赏。本书按类别编排,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虽然竹木牙角器的收藏眼力的提高,有待于更多的实践,并非是读几本书就可以跃跃欲试的。读一读这本浓缩着与竹木牙角器收藏相关知识的书,能帮助你理解、体味竹木牙角器妙处之所在。


前言前言

    由于近几年来艺术拍卖会上竹木牙角器行情看好,成交几率很高,大有与书画、玉器相抗衡之势,所以许多人对竹木牙角器给予很大的关注。只是文博界、收藏界习惯地把竹木牙角器划归为“杂项”之列,就是这个“杂”字,也足以使许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这不过是一些小玩意、小摆设而已,没有什么文化含量。    
    其实,就艺术品欣赏而言,其文化含量本不在于形体的大小,也不在于风格的繁复与简练,而在于是否体现时代的精神与风貌。正如文学上的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有特定时代风貌一样,雕刻艺术也是如此,三代彝器是雕刻最早流行的艺术形式,其后又有石窟寺艺术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之间。在宏伟的艺术形式之后,便有明代小玩意、小摆设的兴起。故明清是装饰小雕塑盛行的时代,是制作小玩意、小摆设为主的时代,各种材质、各种技法的工艺雕刻纷纷登场,大放异彩,一物一器莫不雕工精妙、做工奇巧。明张岱《陶庵梦忆》记载:“吴中绝技,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镶嵌,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之治三弦子,俱可下百年,保无敌手。”    
    本书所要介绍的竹木牙角器,都是艺林珍赏之品。    
    刻竹之技是一种古老而实用工艺,自明代中期起,因文人雕刻家的参与和提倡,上升为竹刻艺术,一直流行到清代,还得到宫廷的重视,有专职的竹刻家。明清竹刻艺术有圆雕、浅雕、浮雕三种,以形制古朴、技法多样、文人风格而著称。康熙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以黄杨木为胎,用竹之内层贴于器外,雕刻纹饰,名曰“贴黄”或“翻黄”。之后,造办处又用“贴黄”之技仿制青铜器形,刀法毕肖,尤见巧思。之后“贴黄”之技传入民间,江苏嘉定、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福建上杭等地以制“翻黄”竹器而闻名。    
    木雕器物与竹刻有类似之处。明清时期,以“小器作”为特色的木雕勃然兴起,除宫廷造办处外,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地的民间木雕,异军突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浙江东阳木雕以浮雕见长,产品多为床饰、柜架、挂屏等。浙江、福建的黄杨木雕以小件圆雕为主。广东金漆木雕则以镂雕精细的建築装饰见著。福建龙眼木雕,古朴浑厚。还有硬木小器,是用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桦木、楠木等制作的文房用具和陈设艺术品,器形多样,雕饰精美,用途甚广。清代硬木小器中还嵌有犀角、象牙、螺钿装饰的,统称“百宝嵌”,更是料实工精,华美异常。    
    果核雕是在桃核或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在明代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一些上层人士把精致的果核雕视为珍宝,并和串饰挂在一起,作为装饰佩件,有的还可作为扇坠、佛珠,因而果核雕风行一时,花样不断出新。明代周晖《续金陵琐事》记载:“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蓬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钉满案,一人挽蓬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明宣德皇帝朱瞻基酷爱核雕,对核雕艺人夏白眼极为赏识,因夏白眼能在橄榄核上刻出16个形态毕肖的人物。天启年间,核雕更为盛行。明熹宗还亲自操刀雕刻。他所创作的“五鬼闹判”,形象生动,造型优美,被鉴赏家评为上品。民间著名核雕艺人王叔远创作的“苏东坡泛舟赤壁”,十分精巧,成为后世果核雕的典范。果壳雕是利用瓜果的外皮或外壳进行雕刻彩画制器,主要有匏器、刻葫芦和椰壳雕三种,虽材料低廉,却也以做工精妙而成为皇家用器。    
    骨角牙器起源甚早,以牛骨、驼骨,牛角、羊角、犀角和象牙为主要原料制器,历代均有,其中以犀角和象牙为贵,称“犀象之器”。但“犀象之器”的真正发展也是在明清时期。明代中期,海禁开放,民间贸易十分活跃,外国产的犀角、象牙输入我国,促进民间“犀象之器”的制作。象牙雕刻分宫廷造与民间造两类,宫廷象牙雕,做工精细,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俱有一定章法。广东牙雕以多层象牙球、龙船、宝塔、梳妆盒为有名,外观纤细玲珑。至于牙箸、牙簪、扇股、杖首等,在各地多有制作。犀角杯又称作“兕觥”,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清代中后期,由于犀角来源稀少,主要用于药材,因此就有了虬角雕的兴起。虬角是海象牙,断面无纹,中心呈脑状,体小于象牙,多经染沁呈绿色,所制多为小品器物。犀、象雕刻艺术与竹、木、金、玉同为艺林珍赏之品。    
    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涉及面广,器形、技法多样,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我们以问答的方式,对竹木牙角器的发展概况、式样、纹饰、工艺、材质、流传情况、收藏行情等作了重点介绍,并配有许多图片,供读者欣赏。本书按类别编排,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虽然竹木牙角器的收藏眼力的提高,有待于更多的实践,并非是读几本书就可以跃跃欲试的。读一读这本浓缩着与竹木牙角器收藏相关知识的书,对读者也是有益的,至少能帮助读者理解、体味竹木牙角器妙处之所在。


竹刻艺术品 一明清竹刻艺术品收藏行情(图)(1)

  答:明清竹刻是现代艺术收藏品中的一个小类别,但在各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整体成交率颇高,据《宝藏》资料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4年9月,明清竹刻拍品约700件,总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成交率达47%。  北京乾海以拍卖明清竹刻品业绩好而著名,自1995年4月到2004年8月底,九年来共成动拍卖明清竹刻器160余件,成交金额达850万元,其中单件最高价是2002年12月9日拍卖的“清中期竹雕布袋和尚诗文笔筒”,拍前估价8~12万元,最终以56万元成交。  近十余年来,中国嘉德也拍卖数百件明清竹刻器。以2003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最成功,参拍的14件明清竹刻器全部成交。其中第1210号参拍品“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万成交;第1211号参拍品“清竹根雕采药老僧”,以57。2万元成交;第1209号参拍品“明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以110万元成交。  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在2004年6月28日春季拍卖会上,参拍的56件竹木牙角器,成交32件,成交额为340。66万元,成交率为57。14%。其中竹刻器物24件,成交15件,总成交价71。61万元,成交率达60%。2005年1月12日,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迎春拍卖会上,第2539号参拍品“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以28。6万元成交;第2540号参拍品“清中期竹雕梅花笔筒”,以23。1万元成交;第2528号参拍品“清中期竹雕踏雪寻梅笔筒”,以16。5万元成交;第2529号参拍品“清竹刻镂雕踏雪寻梅图香筒”,以11万元成交。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在5月16日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第314号参拍品“清竹雕刘阮入天台图笔筒”,以31。9万元成交;第312号参拍品“清早期竹雕听松图笔筒”,以13。2万元成交;第310号参拍品“清康熙/雍正竹雕渔家乐图笔筒”,以12。1万元成交。  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古玩城,明清竹刻品的行情也见涨,2004年比2002年上升近50%。,一只清代竹刻笔筒成交价在千元以上,有清末刻竹名家款的竹刻器开价通常都在三五千元以上。  2004年1~9月,成交价格前10名的竹雕器如下:  序号:拍品名称:估价(元):成交价(元)  1:清竹雕刘阮入天台图笔筒:120000~150000:319000  2: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12000~16000:286000  3:清中期竹雕梅花笔筒:8000~12000:231000  4:清乾隆竹雕莲纹佛龛:100000~180000:220000  5:清中期竹雕踏雪寻梅笔筒:60000~80000:165000  6:清朱文友刻竹雕五老图笔筒 :30000~50000:165000  7:清竹雕五子戏弥勒:150000~250000:154000  8:清中期竹雕刘海  :150000~250000:154000  9:清早期竹雕听松图笔筒:80000~90000:132000  10:清雍正竹雕渔家乐图笔筒:30000~40000:121000


竹刻艺术品 一明清竹刻艺术品收藏行情(图)(2)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王世襄、袁荃猷藏竹雕器成交一览表  拍品号:拍品名称:估价(元):成交价(元)  1200:当代范遥青刻虫王对垒图臂搁 :10000~20000:66000  1201:当代朱小华刻吕洞宾臂搁 :8000~15000:33000  1202:当代范遥青刻百合花臂搁:8000~15000: 44000  1204:当代徐素白刻江寒汀画月季草虫笔筒:30000~50000:96800  1205:当代范遥青刻钱行健画荷塘清趣图臂搁 :10000~20000: 55000  1206:当代范遥青竹林雉鸡图臂搁 :12000~25000 :154000  1207:清竹根雕蛙:15000~25000:198000  1208:清中期山水人物扇骨 :10000~20000 :33000  1209:明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 :100000~150000:110000  1210: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100000~150000:264000  1211:清竹根雕采药老人 :500000~70000 : 572000  1212:明乐舞图笔筒 :60000~100000 :132000  1213:明双螭纹透雕香筒:100000~150000:330000


竹刻艺术品 一明清竹刻艺术品收藏行情(图)(3)

  北京翰海竹雕器成交四万元以上拍品前20名  拍品号:拍品名称:估价(元):成交价(元)  1:清中期竹雕布袋和尚诗文笔筒 :80000~120000:560000  2:清中期竹雕八骏图笔筒 : 50000~70000 :418000  3:清中期竹雕兰亭集会笔筒  :120000~180000:33000  4:清中期竹雕刘海戏金蟾: 80000~120000:33000  5:清竹根雕寿星:16000~26000: 330000  6: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12000~16000:286000  7:清中期竹雕一统万年摆件:40000~60000  :242000  8:清中期竹雕梅花笔筒:8000~12000 :231000  9:清中期竹雕刘海戏金蟾 :150000~300000:220000  10:清早期竹雕高士闲趣笔筒:250000~350000:220000  11:清中期竹雕如意:  30000~50000 :176000  12:清竹雕人物坐像 :20000~30000:176000  13:清中期竹雕踏雪寻梅笔筒:60000~80000:165000  14:清文竹雕梅花鼻烟壶:20000~30000:154000  15:清竹雕文具(十一件): 150000~200000:154000  16:清竹雕五子戏弥勒:150000~250000:154000  17:清中期竹雕刘海:150000~250000:154000  18:清中期竹雕仙人乘槎:50000~80000:132000  19:清竹雕携琴访友花插: 20000~30000:132000  20:清中期文竹雕松竹梅兰方盒:80000~120000:132000


竹刻艺术品 一明清竹刻器的收藏有哪些特点?(图)

  答:对明清竹刻器了解甚少的人,往往看不懂,一个竹刻笔筒竟会值几十万元。原因在于把普通竹刻品与竹刻艺术品混为一谈。刻竹之技出现甚早,但最终成为竹刻艺术品,却始于明代中期,此后近三百年来又一直有文人艺术家不断地参与、研究刻竹之艺,才形成了以文人风格为特色的明清竹刻艺术。所以,竹刻艺术品的收藏,与书画作品的收藏特性是一样的,收藏的重点应是明清民国时期的文人竹刻名家的作品,而并非是这期间的工匠作品。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在价格上吃亏。明清竹刻器有如下一些特点:  (1)竹刻器的工艺水平和作者的名气:竹刻是小件工艺雕刻品,材料十分平凡易得,价值不高,所以竹刻器的工艺水准之高低,是否为刻竹名家所作,便成为决定竹刻器市场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明清竹刻器的收藏特性与书画作品极为相似。有著名刻竹名家铭款的竹刻器,其收藏价值自然要比普通竹刻器要高许多倍,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问题在于明清以来,并不是刻竹名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上镌刻铭款,许多做工优秀的竹刻器就没有铭款。所以,如见到一些刻工很好的竹刻器上,虽无刻竹名家款,也切不可错失机会。竹刻器本身所显示的刀工、艺术水平与风格流派,也是很过硬的指标。  (2)竹刻器的保存状况:竹刻器多为传世品,少有出土物,加之竹刻器也易于保存,故一般品相都较好。但确有因收藏不当造成品相较差的,会直接反映到市场价格上。竹刻器的品相是很重要的,要收藏就收藏品相好的精品,品相很差的、甚至已腐朽的竹刻器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这一点与其他收藏品是不相同的。  (3)竹刻器的年代:竹刻器的年代也不是越老越好,这一点与其他收藏品不同。竹刻器最老的年代也不能早过明代中期。一般来说,竹刻艺术的盛期在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年间,那些讲究刀法、精镂细刻又注重构图的文人竹刻器主要出现在这个时期。从嘉庆、道光年间起,竹刻艺术便开始衰退,文人艺术家只喜欢在平面上作浅刻拨镂;那些以表现刀法、精镂细刻、深浮雕的竹刻器,特别是圆雕竹刻,文人艺术家基本上不做了,也做不了。如有,也是当时工匠的仿制品,虽然其中有不少工匠之作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也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但终归是因功力与艺术修养差了许多,作品缺乏神韵。  (4)在任何时候,竹刻艺术品的高端价格都是由文人竹刻名家的作品支撑的,而并非是这期间的工匠作品。艺术品和工匠制品是在艺术上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两种竹刻器,在价格上应当有较大的差距。  (5)市场成交价格:随时注意明清竹刻器的市场成交价,也很重要。应当说,那些由社会公认的文物鉴赏家、收藏家鉴赏收藏过的精品,真伪不存在问题,艺术价值、收藏保值性也毋庸置疑。这样的成交价就很有关注的意义,可以作为是明清竹刻器价格的风向标。  (6)有专门研究家认为,根据近几年国内市场的走向,竹雕器还有较大的市场运作空间,特别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经公认的收藏大家鉴赏收藏过,或是经过著录的作品,将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目前大量中端拍品的价位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远未达到理想价位。


竹刻艺术品 二竹刻之技与竹刻之艺有何区别?(图)

  答:竹刻是在竹器表面上进行雕刻装饰的技艺,其历史极为久远。我国长江流域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竹子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生长快,再生性强,是人类最早利用且用途广泛的天然材料之一。别的用途且不说,在纸张尚未发明以前,古人将竹子劈成竹片,编缀成片,蘸漆在其上书写文字,叫“竹简”。“惟殷先人,有册有黄”,至少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竹简,直到纸张开始普及的东晋,竹简才消失。又如竹笏版,是官员上朝面君所用礼器,也有记录文字备忘的功能。《礼记·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在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宋代,竹刻之技有很大发展。据陶宗仪《辍耕录》记载,高宗时有巧匠詹成,所造鸟笼“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这是在竹品有微刻的记载。然而,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竹刻器实物,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它们都是2000多年前的竹雕实用工艺品。  从明代中期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繁华,文化发达,人们重视物质文化生活,随着房屋、私家园林的大量兴建,硬木家具的流行,书房的陈设时尚化,人们对于文房用具的艺术品位提出了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