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海迪-美丽的英语-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匠贝茨说,石头就是我的生命。我总是在做白日梦……在我所有的梦里,好像每次都梦见有一块石头在里面。) 
  Farm worker Acuna 是一位墨西哥移民,比起其他很多美国本地的工人来说,他和他的家人总是受到种种歧视和剥削。他说, 
  I remember when we just go into California from Arizona to pick up the carrot harvest。 It was very cold and very windy out in the fields。 We just had a little old blanket for the four of us kids in the tent。 We were freezing our tail off… 
  Working in the fields is not in itself a degrading job…But the growers don’t recognize us as persons。 That’s the worst thing, the way they treat us。 Like we have no brains。 Now we see they have no brains。 They have only a wallet in their head… 
  (我记得我们刚刚从亚利桑那到加利福尼亚去收胡萝卜。田野里很冷,风很大。在帐篷里,我们四个男孩子只有一条又小又旧的毯子。我们冻得要命…… 
  在田野里劳动并不是下贱的事……可是农场主不把我们当人。更糟糕的是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就好像我们是没脑子的。现在我们看清楚了,他们才没脑子。他们的脑袋里只有一个钱包……) 
  College professor Hunter said, I’m a college professor。 As a munications specialist, I train students to bee more sensitive and aware of interpersonal munication — symbolic behavior, use of words, as well as nonverbal behavior。 I try to ignite(原意是点燃,此处的意义为激发)symbols in your mind, so we can e to a point of agreement on language…… 
  (大学教授亨特说,我是个大学教授。作为一个交际专家,我训练学生们,让他们了解人际交往,对象征性的行为,词语的使用,以及非语言的行为变得更敏感。我试图激发你心灵中的象征物,这样我们就能在语言上找到一个共同点……) 
  I’m high on the work because it is the way life is going to be — persuading people。 We are municating animals。 We are persuadable animals。 It’s not an unethical thing。 
  (我十分珍视这项工作,因为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劝导别人。我们是交际的动物。我们也是劝导的动物。这并不是什么不道德的事。) 
   Work is the way life is going to be。 这句话堪称格言,却是一个普通人说出来的,我相信,这也是他的肺腑之言。叙述就是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为只有心里话才能真正被人接受,被人相信,我想这也是叙述的真谛。Hunter教授戏称自己为persuadable animal,可能他已经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本性使然了。 
  在Working这本书里,人们都是敞开心胸在叙述,没有任何羞涩和腼腆,也没有任何自夸和隐瞒,不是哗众取宠,也没有躲躲闪闪,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所以他们的叙述才会被美国的老百姓喜爱。 
  我觉得,说自己的事是最容易的,所以,说英语最好从说自己开始。不必怕说错,说错话用错词是常有的事,婴儿从呀呀学语开始,不知道说过多少错话,用错过多少词,可是最终还是学会了说话。学说英语也是一样。就连地道的美国人,在叙述的时候也免不了说错,何况中国人说英语呢? 
  当然,英语的基本功是必不可缺少的,这包括正确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词汇,比较全面的语法知识,必要的英美概况和文化背景,还有广泛的阅读,良好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基本功不扎实,自然就不敢开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与别人交流的欲望。我喜欢和人们交谈,遇到有美国朋友来看我,我们总是一边喝咖啡,一边海阔天空地神聊。说不明白就写,写不明白再说。这样用英语和朋友交谈真的是件快乐的事。 
  叙述,就是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有时候我真希望能和我的美国朋友们在一起,竹筒倒豆子,痛痛快快地用英语聊天,这样聊一段时间,说不定将来也能写一本像Working那样的书呢。 
  对了,在Working这本书中,美国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超乎我的想象。一位面包房的经理Stepkin说: 
  Work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being alive。 It tells you who you are。 It’s gotten so abstract。 People don’t work for the sake of working。 They’re working for a car, a new house, or a vacation。 It’s not the work itself that’s important to them。 There’s such a joy in doing work well。 
  (人活着,工作是基本的需要。工作告诉你,你是谁。这样说起来是很抽象的。人不是为工作而工作。他们是为了汽车、新房子,或者度假而工作的。工作本身对他们并不重要,而工作做得好,就有这么一种快乐。) 
  有人问Stepkin: 
  When people ask you what you do, what do you say?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干什么的,你会说什么呢?) 
  他说,I make bread。 (Laughs。) 
  (我做面包。)(笑声) 
  这会儿我在想,要是有人这样问我,我会说: 
  I also make bread, but my bread is not for eating, but for reading。 
  (我也做面包,不过我的面包不是吃的,而是读的。)


小米勒的故事

  The Story of Little Milo 
  小米勒的故事 
  我曾经翻译过一部有趣的美国小说,书名叫《小米勒旅行记》,作者是美国人诺顿·加斯特(Norton Juster)。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它出版后很多成年人也都很喜欢。诺顿·加斯特是一位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作家,虽然这是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作品,但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觉得新鲜,它不像《哈里·波特》(Harry Potter)的故事有太多的魔幻色彩,而是让语言在故事中闪烁光芒,翻译每一章几乎都能让我感到英语的奇妙。 
  当然,要想把这本小说翻译得准确又漂亮却是很困难的。也许我们翻译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比如,我们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也理解了作者的意图,甚至清楚地知道了作者要表达的一切,可是拿起笔进行翻译时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地停顿下来,为了找到正确而富有表现力的汉语对应原文的句子耗尽心力。有人说,翻译一本书总会比创作一本书容易,但是我相信,每一位认真翻译过文学作品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要把另一种文学语言变成自己的母语作品,翻译家的精神劳动与原创作者的劳动是一样艰苦的。除了具备深厚的语言素养,还要不厌其烦地查阅词典和资料,来弥补民族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小米勒旅行记》的英文原名是The Phantom Tollbooth。这种Tollbooth 有点像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只不过它是无人值守的,过往的车辆只要往投币机里投几枚硬币,就可以在公路上行驶了。不过,这个故事不是讲公路收费站的,而是讲一个小男孩儿的历险记。 
  小米勒原来是一个不爱动脑子,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怎么打发时光的小男孩儿,他对周围生活中的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他说,“我没有一件想做的事,也没有一个想去的地方,在生活中连值得我看一眼的东西都没有。”在家里他就想到学校去,可到了学校又想回家。有一天,小米勒回到家里,忽然看见他房间的角落里有一个大包裹,上面附着一个天蓝色的信封,上面写着——To Milo who has enough time。小米勒第一次好奇而激动地打开了包裹,原来是一辆汽车和一个公路收费亭,还有一张地图,于是,他开始了一次奇特的旅行。 
  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有一种童年时读书的快乐,但是翻译这本书时却不断遇到障碍,我常常要为一个句子,一段话,甚至一个词琢磨好几天。比如有一个地方,我已经记不清翻译和修改过多少遍了: 
  有一天,小米勒来到一个叫沉睡之地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各种颜色的瞌睡虫,它们有的趴在他肩上,有的趴在他的鞋上,这些瞌睡虫总是在睡觉,有的刚对小米勒说完一句话就睡着了。看着那些瞌睡虫,小米勒忍不住咯咯地笑起来。 
  别笑了!小米勒忽然听见一个瞌睡虫说,在这里笑是犯法的! 
  小米勒就问它们: 
  Well, if you cant laugh or think, what can you do? 
  (在这里不许笑也不许想,你们能做什么呢?) 
  有一个瞌睡虫说: 
  Anything as long as its nothing, and everything as long as it isnt anything。 
  (在这儿无所事事就是做了一切,一无所成就是成绩辉煌。) 
  它们接着说: 
  Theres lots to do,we have a very busy schedule—— 
  (要做的事情多着呢,我们有一张安排得很紧的日程表——)
  At 8 oclock we get up, and then we spend 
  (八点钟起床后我们这样安排,) 
  From 8 to 9 daydreaming。 
  (八点至九点做一场白日梦) 
  From 9 to 9:30 we take our early midmorning nap。 
  (九点至九点半我们迷糊一会儿) 
  From 9:30 to 10:30 we dawdle and delay。 
  (九点半至十点半我们闲混打发时间) 
  From 10:30 to 11:30 we take our late early morning nap。 
  (十点半至十一点半我们打个小盹儿) 
  From ll:00 to 12:00 we bide our time and then eat lunch。 
  (十一半至十二点我们等着吃午饭) 
  From l:00 to 2:00 we linger and loiter。 
  (一点到两点我们闲逛游荡) 
  From 2:00 to 2:30 we take our early afternoon nap。 
  (两点到两点半我们睡一小觉) 
  From 2:30 to 3:30 we put off for tomorrow what we could have done today。 
  (两点半到三点我们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 
  From 3:30 to 4:00 we take our early late afternoon nap。 
  (三点半四点我们睡一会儿) 
  From 4:00 to 5:00 we loaf and lounge until dinner。 
  (四点到五点我们等着吃晚饭) 
  From 6:00 to 7:00 we dillydally。 
  (六点到七点我们消磨时光) 
  From 7:00 to 8:00 we take our early evening nap, and then for an hour before we go to bed at 9:00 we waste time。 
  (七点到八点我们睡个预备觉,然后捱到九点上床睡觉) 
  As you can see, that leaves almost no time for brooding, lagging, plodding, or procrastinating, and if we stopped to think or laugh, we’d never get nothing done。 
  (你看,我们几乎没有功夫去想事儿,去埋头苦干,去耽搁时间,如果我们停下来去想去笑,我们就永远什么事也做不成。) 
  You mean youd never get anything done, corrected Milo。 
  (其实你们什么事也不做。小米勒纠正它说。) 
  We dont want to get anything done, snapped another angrily,we want to get nothing done, and we can do that without your help。 
  (我们什么事也不想做。另一个瞌睡虫怒气冲冲地打断他,我们什么也不做,不用你管。) 
  You see, continued another in a more conciliatory tone, its really quite strenuous doing nothing all day, so once a week we take a holiday and go nowhere, which was just where we were going when you came along。 Would you care to join us? 
  (你看,有一个像劝架似的接着说,我们一天到晚没事可做已经够紧张的了,所以,我们每个星期都放一天假,到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去。你来的时候我们正要到那儿去呢。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吗?)
  翻译了这一段话,我真觉得作者了不起,他这样描绘了一群滑稽的懒虫。可是这一段话看着简单,却很难翻译。比如这段话里有好几个nap,要是都翻译成打瞌睡,译文读起来就会很乏味,比如说: 
  early midmorning nap 
  late early morning nap 
  early afternoon nap 
  early late afternoon nap 
  early evening nap 
  这样的短语从字面看,很难找到对应的中文。于是我就把好几个nap 分别翻译成了“迷糊一会儿”,“打个小盹儿”,“睡一小觉”,“睡一会儿”,“睡个预备觉”……这样既表现了瞌睡虫的特点,又照顾了上下文的衔接,读起来也比较顺畅。还有,wed never get nothing done和youd never get anything done这两个句子,看起来相似,其实却有根本的差别,我分别把它们译成了: 
  我们什么事也做不成。 
  你们什么事也不做。 
  什么事也做不成,这是瞌睡虫为自己找借口,而小米勒却用“其实你们什么事也不做”揭穿了它们的懒惰,难怪瞌睡虫要生气了。 
  在这本小说里经常出现像nothing, nowhere这样的词语,如果照词典上的释义翻译成“没有什么,没有东西,任何地方都不”,不但生硬,而且也表达不了人物的情态、语气,所以只能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来翻译。比如,把go nowhere翻译成“到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去”,也许这正是作者的幽默感。另外,in a more conciliatory tone这个短语,如果直译,就不太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所以我把它译成了“像劝架似的”。 
  《小米勒旅行记》里有一章是描写声音的,在翻译这本书以前,我曾以为英语的象声词不如汉语的丰富,可是看了小米勒遇到一位“噪音医生”(Doctor of dissonance )的故事,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噪音医生”叫狄斯乔德,他有一辆专门制造噪音的货车,那里面像个实验室,桌上和架子上的一大堆瓶瓶罐罐里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噪音,比如: 
    roar(咆哮声) 
  bellow(呼啸声) 
  screech(尖叫声) 
  bump(扑通一声) 
  crash (轰隆一声) 
  cry(哭喊声) 
  bang(突然巨响) 
  bong(当当声) 
  smash(碰撞声) 
  swish(嗖嗖声) 
  swoosh(哗哗的流动声) 
  snap(劈啪声) 
  crackle(爆裂声) 
  whistle(汽笛声) 
  gong(铜锣声) 
  squeak(吱吱的叫声) 
  squawk(咯咯的叫声) 
  …… 
  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
  在我的翻译笔记里,还保存着狄斯乔德医生和小米勒的一段有趣的描写: 
  He began to jump around the wagon, snatching bottles from the shelves until he had a large assortment in various colors and sizes collected at one end of the table。 All were neatly labeled: Loud Cries, Soft Cries, Bangs, Bongs, Smashes, Crashes, Swishes, Swooshes, Snaps and Crackles, Whistles and Gongs, Squeaks, Squawks, and Miscellaneous Uproar。 After pouring a little of each into a large glass beaker, he stirred the mixture thoroughly with a wooden spoon, watching intently as it smoked and steamed and boiled and bubbled。 
  (他(狄斯乔德医生)开始在货车里跳来跳去,从架子上拿下一些瓶子,然后把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瓶子都堆在桌子的一边,每个瓶子上都整齐地贴着标签:高声叫喊、轻声哭泣、砰砰、当当、轰隆、砰啪、嗖嗖、哗哗、噼啪、瞿瞿、嘘嘘、咚咚、轧轧、呜呜,以及各种混杂的噪音。他把每个瓶子里的东西往一个大玻璃烧杯里倒了一点,然后用一把木匙子把混合液彻底搅匀,全神贯注地看着它冒烟,冒汽,沸腾,冒泡。) 
  啊,你能想象得到吗?狄斯乔德医生要让小米勒把那杯液体喝下去,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 
  小米勒在他的旅行中,结识了很多朋友,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怪物,翻译他们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小米勒最亲密的朋友是一只叫咔答的钟狗,小米勒和咔答刚认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