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顺口熘-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四运动初动员,运动功绩永难忘。 
'注释' 
①知识分子:指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后来他们中间有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者。②“兼容并包”: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招能纳贤,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③群英:指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④三大提倡三反对:指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狂人”:指鲁迅的《狂人日记》。⑥两文:指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⑦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⑧大钊文章:指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1919、5…6)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①列强侵略 一战侵华数日本,人民反帝高潮兴。 
②封建统治 军阀统治危机深,独裁混战民难忍。 
 卖国列强代理人,阶级矛盾为根本。 
2、阶级因素 民族工业又发展,工人壮大罢工频。 
3、思想因素 民主科学新文化,思想解放民觉醒。 
 十月革命传中华,指明革命道路新。 
4、直接因素 巴黎①列强欺国人,正义要求②全否定。 
废除特权不承认,激发国人爱国心。 
二、概况 
1、第一阶段 五四北京起风云,学生游行口号频。 
 (1919、5) 废除特权拒签约,内除国贼主权争。 
 火烧曹宅③总罢课,全国学生皆响应。 
2、第二阶段 上海声援罢工兴,运动中心转申城。 
 (1919、6) 工人阶级初登台,五四运动初获胜。 
 罢免国贼④释学生,和约拒签民欢欣。 
三、影响 
1、性 质 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彻底超前人。 
2、各阶层作用 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知识分子⑤来领导,席卷全国各阶层。 
3、思想方面 启导觉悟促团结,席卷全国一百城。 
促进马列广传播,中共成立有理论。 
4、革命范畴 中国革命方向新,世界工运一部分。 
 五四工人领导新,民主革命新里程。 
'注释' 
①巴黎:1919年,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一战后分赃会议,由英法等国操纵会议。②正义要求: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一战中日本夺取的山东特权等要求。③曹宅: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④罢免国贼: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⑤知识分子:指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 7)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 件 
 ①阶级基础 中共成立多原因,阶级基础早奠定。 
 民资发展多工人,五四登台领导新。 
 ②组织基础 早期组织①沪首建,中外建立纷纷兴。 
长沙武汉京济南,广州巴黎与东京。 
 ③思想基础 五四马列传播频,宣传马列到基层。 
 马列工运相结合,成立政党顺民心。 
 ④国际指导 国际②代表来中华,政党成立有促进。 
2、成 立 中共一大定纲领,名称中共说革命③。 
 (1921、7) 共产主义为目标,成立机构④有核心。 
 中心任务亦确定,组织工人领工运。 
3.意 义 中共诞生意义深,革命面貌焕然新。 
①性质 工人阶级新政党,领导人民闹革命。 
②领导新 中国革命新统领。代表中华各阶层。 
 ③理论新 马列主义来指导,新型政党为人民。 
 ④目标新 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人民奔光明。 
二、“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 
1、政治因素 战后列强又侵华,扶植军阀再瓜分⑤。 
 军阀混战⑥民难忍,两大统治压人民。 
2、制 定 中共“二大”沪举行,分析国情定纲领。 
 ①分析国情 社会革命两性质⑦,对象动力⑧两分明。 
 ②制定纲领 共产主义为高纲,反帝反封低纲领。 
 ③加入国际 加入国际为支部,二大召开意义深。 
3、意 义 民主革命定纲领,中国革命方向明。 
三、工人运动首次高潮(1921…1923) 
1、概 况 “一大”确定党中心,组织工人为工运。 
 百次罢工多取胜,二七罢工达峰顶。 
京汉铁路总工会,同盟罢工敌人惊。 
直系镇压成惨案。工运失败教训深。 
2、教 训 封建列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革命阶级要联合,统一战线须建成。 
'注释' 
①早期组织: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于上海、北京、济南、武昌、长沙、广州以及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②国际:指共产国际(1919—1943年)③革命:1921年党的“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④机构:指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⑤再瓜分:1922年初,英美日等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协议。⑥军阀混战: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取胜。⑦两性质: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⑧对象动力: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 
一、背景 
1、必要性 列强封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2、可能性 统一战线能建成,有利条件略说明。 
①中共“三大”(1923) 二七罢工教训深,中共“三大”穗举行。 
 a内容 决定合作建统战,合作方针初确定。 
 党内合作①三独立②,四大阶级③结同盟。 
 b评价 “三大”召开促合作,大会局限略说明。 
革命领导未确定,右倾错误埋祸根。 
②国 民 党 合作对象国民党,有利革命略说明 
真正革命民主派,建立根地有威信。 
二次护法④又未成,孙文转变改组兴。 
③共产国际 首倡合作起马林,建议改组劝孙文。 
 国共合作办军校,共产国际指导合作兴。 
二、国民党“一大”(1924、1) 
1、内 容 二四“一大”穗举行,改组问题共讨论。 
①组织合作 公布宣言⑤定纲领,合作局面喜形成。 
 个人身份全入党,党内合作同革命。 
 ②三民主义 与时俱进新三民⑥,反帝侵略民平等。 
 一般平民有民权,节制资本地平均。 
 联俄联共助农工,三大政策⑦为核心。 
2、纲领异同 国共民革目标明,纲领异同略说明。 
①相似处 两党合作有基础,纲领相似反帝封。 
 三民主义低纲领,任务相近共抗争。 
②不同处 两党纲领有区别,阶级不同为根本。 
 人民民主分田地,共产主义要实行。 
3、意 义 国共合作统战兴,开展国民大革命⑧。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5) 
 1、目 的 国民革命武装兴,黄埔军校⑨为革命。 
 2、特 征 政教军训皆重要,培养爱国新精神。 
 3、作 用 建立军队有基础,军人摇篮育贤能。 
'注释' 
①党内合作:指共产党员以个人加入国民党。②独立: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仍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③四大阶级: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④二次护法:1921…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再次举起护法旗帜,准备北伐,后因陈炯明叛变而失败。⑤宣言:指1924年《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⑥新三民:指新三民主义。⑦三大政策: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⑧大革命:1924…1927年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⑨军校:1924年在广州黄埔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发展(1926、7…1927、3) 
一、背景 
1.组织条件 北伐条件已奠定,国共合作齐抗争。 
2.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群奋起,思想宣传①民觉醒,。 
3.后方基地 广东根地又巩固,建立国民革命军。 
4.军阀分化 玉祥政变后革命,军阀分化②利人民。 
5.直接因素 国民革命敌人惊,直奉勾结③反革命。 
 国民政府受威胁,主动北伐兴战争。 
二、概况(1926、7…1927、3) 
1、北伐进军 北伐战争反帝封,统一中国除三人④。 
 ①解放南方 攻克两湖战两桥⑤,占领武昌灭吴军。 
 南北合击占南昌,进军闽浙取沪宁。 
 国民政府迁武汉,南方解放北兴军。 
 ②进军中原 五原誓师⑥冯玉祥,进军中原⑦似风云。 
 武汉派兵攻河南,郑州会师败奉军。 
 南京派军亦北进,占领徐州势喜人。 
2、工农运动发展 湘赣建立总工会,工人纠察助北征。 
 ①工人运动 汉阳罢工断军火,省港工人随军征。 
 上海工人三起义,陈周⑧领导败敌人。 
 ②农民运动 三省⑨成立省农协,湖南农运是中心。 
 打土豪,分田地,农民政权武装新。 
 “一切权力归农会”,支持北伐成主人。 
 考察农运有报告⑩,歌颂农运“好得很”。 
3、汉口九江收 国民革命重创英,制造惨案⑾民抗争。 
 复英租界(1927、1) 汉口九江收租界,收回权益意义深。 
三、北伐胜利因素 
 1、政治方面 北伐胜利多原因,国共合作为根本。 
 2、军事方面 集中兵力各击破,将士英勇党先锋⑿。 
 3、民心方面 工农支持助战争,军阀分化利革命。 
'注释' 
①思想宣传:指1924年底至1925年春,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宣传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②军阀分化:指冯玉祥等人脱离封建军阀控制,倾向革命。③直奉勾结:1926年,吴佩孚和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④三人:指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⑤两桥:指汀泗桥、贺胜桥。⑥五原誓师:1926年秋冯玉祥率军在内蒙古西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⑦中原:指河南一带。⑧陈周:指陈独秀和周恩来。⑨三省:指湖南(湘)、湖北(鄂)和江西(赣)。⑩报告: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⑾制造惨案:1926年秋到1927年春,英军在长江流域先后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九江惨案和南京惨案。⑿党先锋:指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所属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第四军被称为“铁军”。  
 

 

 
 
 第一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 
一、工农武装起义 
1、背 景 中外镇压大革命,阶级关系大变更。 
 蒋汪政变民资叛①,挽救革命起义兴。 
2、概 况 八一南昌起义兴,周贺朱叶刘②统领。 
 ①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分两路,转战湘南海陆丰。 
 (1927、8) 打响反抗第一枪,人民军队初诞生。 
 ②八七会议 中共政策大变更,八七会议纠右倾。 
 (1927、8) 武装反抗国民党,土地革命总方针。 
 决定秋收兴起义,武装夺权③思想新。 
 思想组织大整顿,挽救革命方向明。 
 ③秋收起义 湘赣秋收闹革命④,旗号工农革命军。 
 (1927、9) 进攻长沙初受挫,文家⑤决定转乡村。 
 三湾改编党领导,进军井冈根地兴。 
3、意 义 中共领导三起义⑥⑦,独立领导局面新。 
 人民军队初创建,城转农村根地兴。 
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0) 
1、实 践 上 秋收余部⑦到井冈,领导工农闹革命。 
 ①井冈星火 土地革命游击战,工农革命政权兴。 
 朱毛⑧会师建红军⑨,星火燎原遍各省。 
 ②燎原全国 井冈湘赣鄂豫皖⑩,赣南闽西海陆丰⑾。 
 湘鄂赣⑿来闽浙赣⒀,洪湖湘鄂⒁桂红军⒂。 
 农村根地十多省,革命武装十万人。 
2、理 论 上 总结革命有三文⒃,革命道路详说明。 
 ①革命道路 农村根地围城市,夺取城市获全胜。 
 ②道路依据 科学理论源国情,社会性质是根本。 
 北伐战争民觉醒,革命形势向前进。 
 必要条件是红军,重要条件党统领。 
 ③“工农武装 土地革命游击战,根地建设三部分。 
 割据“理论 马列国情巧结合,工农割据思想新。 
三、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军事建设 国府三次剿红军,朱毛策略超前人。 
 (1930…1931) 红军退敌连三胜,避敌主力诱敌人。 
 集中兵力歼敌军,军事思想初奠定。 
2、政权建设 中国革命势喜人,农村根地十多省。 
 (1931、11) 反对“围剿”三连胜,召开大会⒄政权兴。 
 中华政府⒅多举措,宪法大纲都瑞金。 
 政府军委⒆两主席,朱毛担任民欢欣。 
3、经济建设 民主革命靠农民,土地革命在乡村。 
 ①土地革命a路线 依靠农民限富农,消灭地主工商兴。 
 划分阶级分敌友,调动革命积极性。 
 b作用 废除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大变更。 
 农民政治翻了身,发展生产又参军。 
 ②农工发展 农业生产第一位,互助合作水利兴。 
 军需民用两工业,根地兴办利人民。 
 敌人封锁被粉碎,红色政权东方升。 
'注释' 
①民资叛:指民族资产也跟随着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②周贺朱叶刘:指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③武装夺权:指“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④革命:1927年毛泽东领导。⑤文家:指文家市会议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的山区进军。⑥三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⑦秋收余部:指湘赣秋收起义余部。⑧朱毛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⑨建红军: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⑩湘赣鄂豫皖:湘赣指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指徐向前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⑾赣南闽西海陆丰:赣南闽西根据地由毛泽东、朱德建立,后来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海陆丰指彭湃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⑿湘鄂赣:指滕代远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⒀闽浙赣:指方志敏建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⒁洪湖湘鄂:指贺龙建立的洪湖、湘鄂边根据地。⒂桂红军:指邓小平建立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并创建红军。⒃三文:指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⒄大会:指1931年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⒅中华政府: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⒆政府军委:指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3) 
一、三十年代初日本侵华(1931…1933) 
1、原因 a内因 近代日本侵华频,东方会议①图满蒙。 
 经济危机②袭日本,人民抗争激矛盾。 
 b外因 国府全力剿红军,日本侵华机可乘。 
2、九一八事变 侵华事件九?一八,日军炮轰东北军。 
 (1931、9) 国府下令不抵抗,奢望国联③来调停④。 
 日占东北建伪满⑤,扶植傀儡又殖民。 
3、进犯长城 日本西取山海关,热河沦陷犯长城。 
 (1933) 进攻察省⑥占多伦,华北危机日渐深。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3) 
1、原 因 日本侵华步步深,民族矛盾渐上升。 
 国府妥协不抵抗,全国声讨反日侵。 
 中共宣言⑦振人心,抗日救亡运动兴。 
2、概况 ①东北 东北抗日义勇军,嫩江⑧率先败敌人。 
 中共组织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 
 抗日联军⑨后组成,三人⑩领导立功勋。 
 ②华东 爱国人士亦抗争,抗日反蒋旗帜明。 
 民保同盟⑾兴申城,争取民权释“犯人”。 
 ③华北 冯吉组织察抗军⑿,收复多伦败日军。 
 ④华南 “福建事变”建政府 ⒀,蔡李⒁领导签协定⒂。 
 蒋日进攻察与闽,两军⒃失败业未竞。 
'注释' 
①东方会议: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力图控制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②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③国联:1921年成立于日内瓦,是英法控制的国际组织。④调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国民政府请求国联调查团到中国,作出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的结论。⑤伪满:指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以傅仪为傀儡的满洲国(1932…1945)。⑥察省:指察哈尔省。⑦宣言:指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