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队已走远了,老乡们还围住首长不放。主席说:大家请回吧,我们不久还会回来的!老乡们前簇后拥,把首工们送出村口。主席走出好远,还不住地回头招手。周副主席也连连招手向群众告别。    
    队伍沿着大理河川向东进发。河道时宽时窄,依山回转,一路上,来回只见过河。有的地方架个小桥,有的地方搁着几块石头,骑马倒显得累赘,主席索性下马步行。一路上跟我们说说笑笑,遇到河水浅的地方,主席就踏着河里放的石头,三脚两步地跳过去。有的地方水深,没放石头,也没架桥,主席连鞋袜也不脱,跟我们一起水。大家走一路,唱了一路歌。    
    陕北的8月天气,早晨还是清清凉凉,太阳一当顶,立刻像发了大火。人们的衣服汗湿得要流下水来,石头好像也烤得冒烟。渐渐的,歌声断了,大家热得只是张口喘气。主席是最能体察同志们情绪变化的,见大家沉默不语,便把头上戴的草帽取下来了说:同志们很辛苦呵!一句话把大家的兴致又鼓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这才走了几步,哪说上辛苦!这比长征差远了!咱们苦啥,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敌人才苦呢,老叫咱们牵着鼻子走!主席笑道:说得对!敌人的命是苦哇,人地生疏,从南到北,又没有群众支持他们,拖也被我们拖垮了!我们吃点苦,可是换来了胜利。    
    傍黑到了清阳岔,这是个靠近沙漠的小镇子,4月间路过时,主席曾在镇公所住了几天,并且在这里发出了《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的指示(指中央1947年4月9日的通知)。那时候,敌人刚侵占延安不久,气焰正盛。仅仅过去五个月,我们打了几次大胜仗,敌人就已经疲于奔命了。现在,战局正循着主席指示的方向发展。只是这次长途行军,中央机关后边背着五、六万敌军,这担子也够沉重呵!可是我们相信,只要把敌人调动过来,胜利终归会属于我们。    
    在清阳岔住了一夜,天明继续出发。行军头两天,虽说冒着盛暑骄阳,还算轻松。敌人走得紧,我们也走得紧,敌人走得慢,我们也走得慢,隔着一两天的路程,却又不让敌人脱钩。可是一到火石山,情况突然变了,敌人竟然不吃不喝,一路紧追。    
    天气也似乎故意刁难,人停雨歇,我们一上路,雨又下起来了。由小崖子到巡检寺,雨一直不停,主席连棉衣都湿透了,浑身没点干爽的地方。黑灯瞎火,看不见路,号房子的人到前面去了,一时找不到住处。人们站在雨地里,互相招呼着。我们好容易过齐腰深的河水在街上寺庙的对过,找到一间小房子,请主席进去避雨。主席问:周副主席他们来了吗?我们忙派人去接。周副主席正在指挥各单位过河进村宿营。主席一直站在雨中,等首长们到齐,都安排了住处才进屋子。    
    因为连日冒雨行军,马搭子上又没有雨布,里面的被褥全湿了。虽然今天路上,饲养员老侯把自己的旧大衣盖在马搭子上,仍然挡不住雨淋。我们刚解开湿漉漉的被子,主席摆摆手,就把油灯拨亮,开始工作了。那一夜,我们点了一堆湿柴,烘烤衣服。主席屋里的灯光,也一直亮到天明。    
    对我们来说,行军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在主席和首长们说来,情况就不是这样简单。主席不但要策划全国各战线的人民革命斗争,而且要直接指挥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行军途上,哪怕是临时休息,报务人员也马上架起电台,让主席跟各地通报。一到宿营地,不等卸下马搭子,主席就开始办公,批阅电报,起草指示;端起饭碗,手里还离不开文件。周副主席和其他首长也同样如此。不管炕沿,缸盖,碾盘,石头,随处一坐,就是办公桌。别人行军,他们也行军,别人休息,他们却不得休息。因此比平日驻留一个地方,更显得劳累、忙碌。    
    越靠近绥德,行军速度越加快了。这几天,榆林前线不断传来胜利消息,西北野战军已扫清外围,消灭敌军五千多人。敌人急如星火赶往应援。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敌人前面抢过绥德,把敌人牵到我们指定的地区。主席尽管劳累,仍大踏步走在前边。十一日夜间,翻上一架山梁,主席忽然问道:现在几点了?我说:两点五十分。主席说:好!我们的部队已经撤离榆林战斗了!    
    战局真是瞬息万变!还是小河会议的时候,我们不少人就已知道,出击榆林、诱敌北上,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直接配合陈谢大军南渡黄河,使敌人应接不暇,同时拔掉这个反动堡垒,也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缴获的军用物资,又可以支援解放战争。可是为什么忽然又要“撤退”呢?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便问了一句:主席,咱们主力撤出榆林战斗了?黑夜里,看不清主席的面容,可是语调无比的坚定:我们要选择有利时机,打他的援兵!这一下,敌人的阵势就乱了!——原来锺松匪部已自长城一线进抵榆林附近了。    
    我们深信,不管敌人多么阴险狡猾,都逃不出主席的深谋远虑。榆林不打了,那就是说,已经在另外的地方,给敌人挖好坟墓了。叫敌人背着榆林,加重一点负担吧。别的不说,光粮食就是个难题。从河套运,要通过沙漠,汽车走不动,骆驼没草吃。从南边接济,道路完全被我们封锁。早晚有一天,敌人不是投降,就是活活饿死!    
    果然我军骤然撤退,造成敌人骄横的气焰。锺松一到榆林,便马不停蹄,分兵三路南下,跟踪“追击”,并且叫嚷着要“一战结束陕北战争”。哪里知道,它的脖子已套上了绞索哩!    
    到李家崖,正是下午。我们把马搭子抬到荫凉下,主席和首长们又聚在一处开会了。吃过饭,主席才斜靠着马搭子坐下。我们劝主席进屋休息,主席说:马上就要出发。敌人离绥德近了,我们要赶过它才行。随即站起来走了几步,好像要驱逐困倦似的。    
    六十里急行军,来到黄家沟。这里离绥德只有三十里。深更半夜,人困马乏。正待烧水做饭,谁知来了报告:刘戡率领七个旅,正猛扑绥德。任弼时同志忙来请示。主席决然地说:敌人是快速部队,我们也是快速部队。我们还要赶过敌人!    
    夜漆黑,黄土粘泥的路非常难走。前面就是绥德城了。人们加快了脚步。绥德大桥横在眼前,桥头有民兵把守,四处静寂无声。我们过了桥,到底把敌人甩在后面,敌人要把我们截在无定河以西的狂妄意图完全破灭了!    
    忽然,后面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炊事员老高提着饭盒,喘吁吁地跑来说:主席,吃饭吧!原来出发时主席没有来得及吃饭,老高到底抓紧集合的间隙,做了些疙瘩汤。主席说:既然做了,请周副主席、弼时同志都来吃点吧!    
    从来都是这样,主席不愿意自己生活上受什么特殊照顾。有饭就一起吃,挨饿就一起挨。行军时偶尔买了个西瓜,也是大家分吃。有时我们干粮吃完了,主席省下馒头,分给我们。    
    有人鞋子穿烂了,主席又把自己的鞋子,拿来给他穿。战争期间买不到纸烟,有时河东送来些纸烟给主席,主席也分给大家抽。这次虽说只有一点点面汤,主席也没有忘了其他首长们。    
    一过绥德,部队行动方向转为正北。刘戡扑了一空,立刻又尾追上来。主席得到报告以后对周副主席说:好哇!敌人可以不吃不睡,我们也可以不睡不吃。走!于是部队一路疾进。


第四部分第89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5)

    表面看来,中央机关的处境非常艰险。前面是自榆林南下的敌人节节进逼,后边又有刘戡七旅追兵。两路敌人将近十万人马,齐头向我们压来。这一次敌人又企图把我们中央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无定河和黄河之间的狭小地区。我们不理会这些,仍照预定路线继续行进。当部队到达井儿坪的时候,骑兵侦察报告,敌刘戡距我六十里,已经宿营。我们也正准备宿营,接着又有情报说,北路敌人已到了米脂城北的镇川堡。于是部队未肯久停,继续赶路。    
    连日急行军,主席不吃不睡,因此异常疲劳。刚一上马,就晃了一下。主席忙又跳下,大步走去。我们看出主席是在极力抑制困倦,忙支好担架。主席笑道:怎么,又让我上担架么?我说:主席太累了,同志们都愿意抬呀。主席边走边说:大家也都很累呀!你们愿意抬,我可不愿意坐!长征时也准备了担架,一路上都是抬病号和伤员。坐担架可不是好事,不是生病,就是负了重伤!我们都禁不住笑了。    
    白天行军,太阳像贴热膏药,紧紧贴在身上,胸前背后都成了水洗的了。我们心里更紧张,时刻担心着首长们的安全。看行军方向,是奔葭县。有人就揣测着,是不是会过黄河。有人又提议应该劝主席和首长们先过河,摆脱敌人,在河东指挥作战,不是一样吗?正议论着,后面忽然有人报告,周副主席病了。主席听了一怔,问清情况,便说:快拿担架去抬周副主席!    
    我们赶忙抬着担架往回紧跑。原来周副主席过于劳累,流鼻血了,正坐在草地上休息。我们忙把担架撑开,副主席说:你们快点去照顾主席,我一会就好的。大家再三劝说,周副主席才坐上去。    
    在行军路上,周副主席和其他首长一样忙碌,吃得少,睡得少,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布置和安排。有时,为了分担主席的重任,总是睡得更迟一些,起得更早一些,除了有特急电报,总不肯惊扰主席,往往他自己睡上一两个小时,就被秘书叫醒几次。他的鞋子磨穿了,也不让人知道,怕同志们为他费神操劳。不料一上担架就把破洞露出来了。同志们说:周副主席,你的鞋底露出袜子来了。周副主席笑笑说:透了吗?怪不得走路硌脚呢!    
    说着已走到主席跟前,周副主席又要下地行走,主席忙把他按住。在担架边走了一程,主席微笑着对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的担架,到底用上了。这叫做有备无患。大家都笑了。    
    离米脂二十里,部队便离开大路,转向东边的山沟里。半天光景,到了一个集镇,叫乌龙铺。    
    大路上很少遇见老百姓,可是一拐进山沟,人渐渐多了,地里有人作活,路上有人挑担。再往里走,正逢集会,人来人往,买东卖西,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敌人还没来过这里,老百姓安谧如常。一见这种情况,主席立刻告诉群运组的同志,集中起来,向老乡们宣传坚壁清野。    
    行军队伍通过热闹的集镇,惊动了人们。有人认出队伍前头那个高大的人,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整个陕北正处在战火中,在艰难的日子里,人们想起自己的领袖,困苦就变得容易忍受,胜利就有了希望,幸福也有了盼头!而现在,毛主席仍在陕北,和大家同甘共苦,他那安静的笑容,镇定的神态,立刻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念和力量。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满腔激情,把全部的爱都从心底呼出来了:“毛主席万岁!”主席在马上也亲切地向大家招手,人们拥了上来。队伍完全卷入热情的人流中,几乎挪不动脚。群运组的同志立刻趁机展开宣传。    
    在乌龙铺住了一夜,又向东走。傍晚忽然下起大雨,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白花花的大雨斜着从天上倒下来,水从头顶流到脚跟,每人身上都像有无数股喷泉。雨大风狂,推着人走,哪还睁得开眼。队伍无法行进,只好进了村子。    
    这里是曹庄。找到个破窑洞,主席、周副主席连忙召集开会,研究行动路线。衣服上的水流了一地。    
    狂风怒吼,战马嘶鸣,眼前一片漆黑。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已睡下。几株老槐树,成了临时避雨的地方,大家往一块挤。有人望着屋里跳跃的灯光说:黄河就在前面,这回准要过河了。立刻有七八张嘴反对道:主席说过,不打败敌人,决不过黄河!果然,不一会儿,任弼时同时冒着风雨跑来了,说:部队行进方向不变,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从首长的神情,我们已预感到大战迫在眉睫。哪里料到,就在同一时刻,我们英勇善战的西北野战军已自四面八方,向沙家店一带运动集结,正对敌三十六师压缩包围。    
    不到一小时的工夫,消息传来,刘戡匪部自乌龙铺又出动了。任弼时同志报告了主席,主席说:好吧!敌人这么积极,我们也起身吧!    
    雨势凶猛,人们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着路径。闪电一停,黑暗立刻把人紧紧捆住,迈不开腿。耳边只听见轰隆隆的震响,大水挟着巨石,由山头冲刷下来。人们互相传告着:“小心!”可是,喊声连自己都很难听清。    
    黎明时,雨才住了。部队来到葭芦河边。山上山下,到处是白花花的水。葭芦河突然比往常宽了许多,把路挡住了。    
    这个意外的情况,急得我们满头冒汗。河的两侧是高不见顶的大山,中间是湍急的水流。按时间算来,后面敌人离我们顶多有三十里。地形这样不利,光这一点警卫部队,能不能坚持到首长们安全转移呢?再看主席,正和首长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会,有说有笑。忽地,后边传来密集的枪声,不一刻工夫,大炮也轰轰响成一片。原来是野战军的一部,已在侧击敌人。只见主席从容地站起来说:好,就这么办!任弼时同志立刻命令出发。    
    部队临时改变了方向,突然由东向西北方向行进。西北边是高峰陡壁,山路崎岖,下边还有羊肠小道,上边但见云雾缭绕,甚至连小路都找不到了。主席下了马,招呼说:上山吧!大踏步走到前头去了。汪东兴同志特别告诉后边的警卫部队,把转移时路上的痕迹去掉。主席说:没有问题,就是在这里竖块牌子,注明“毛泽东向西北山上转移”,那些蠢货也毫无办法。听主席这样说,大家都笑了。周副主席含笑对汪东兴同志说:有备无患。还是去掉吧,让敌人多找一会儿也不错!    
    走到半山,山下又响了几枪。周副主席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回事?主席也站住了,把草帽拿在手里,慢悠悠地说:是敌人来了吗?找了块石头坐下,又说:好吧,我们等它,看看是个什么鬼样子。后边有人前来报告,是对岸民兵打枪。误会弄清了,主席才站起来说:没有事,咱们再走!    
    爬到接近峰顶的一个山包上,回首东望,太阳像个火球,从紫雾里滚了出来。葭芦河水不过是一线细流。遥看黄河,在崇山峻岭间,显得特别柔顺,没有那种啸叫暴跳的野劲。披着阳光,格外秀美,使人心旷神怡!多少天来的紧张劳累,立时消散。大家被这美妙的景色吸引住了,都站着向下眺望。    
    这时候,刘戡率领着队伍闯到葭芦河畔,找不到我中央机关的踪迹,便认为我们从葭县过了黄河,于是在河边上架起大炮,朝葭县城猛轰。葭县恰在这座山的对面,炮弹开花,阵阵狼烟,在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到现在,我们更加了解主席判断的准确,是由于熟悉敌人情况,充分掌握了敌人行动规律的原故。身背着五、六万敌人,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紧张的白天,冒着盛暑骄阳,排除艰难困苦,翻山涉水,披风沐雨,长途跋涉,终于把敌人引到指定的地方。如今任务完成了。主席微笑地站在顶峰,欣赏着气象万千的祖国大地。


第四部分第90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6)

    就在山顶上,有个不大的村子,叫白龙庙。居高临下,形势险要。周副主席觉得主席过于疲劳,打算在这里宿营。周副主席说:这地势对我们有利,司令部可以住在这里。主席也说:对,就在这里住下。把警卫部队布置好,敌人要上山,还可以打它三个多钟头,到那时再走不迟。    
    天黑时候,敌人在葭县以西一带,点起了大火,烈焰冲天,山上看得真切,好像近在咫尺。汪东兴同志忙去向周副主席汇报,副主席出来看了看说:把警戒部队布置好。不要告诉主席,让他好好睡吧,他太疲劳了!谁知主席在屋里听到了,大声说:汪东兴啊!不要担心,现在不是他们的天下,是我们的天下了!    
    后半夜下起了大雨,山下的敌人,被水冲得呜呜呀呀乱吼乱叫,又是打枪又是打炮,给自己壮胆。我们却一夜好睡。    
    清晨,雨下得更猛,整座山,白茫茫的,像挂了瀑布。我们下山的时候,简直是被水推着走,脚也站不住。马是不能骑了,主席就跟我们挽着手走。    
    下到沟里,往北,到了葭芦河上流。大水淹没了河床,也不知有多宽。先头部队找到一处最窄的河面动手架桥。那里跨河有两座巨石,正好做桥基。只是水势湍急,看了叫人头晕。    
    主席走到河旁,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并且拿起一根树枝,插到河里测验流速。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早忙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