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弥儿-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可以很容易地想一个办法躲避大雪,不再到他们那里去看她。临时的措施当然很好,
但当春天到来,大雪一融化,就只好结婚了;所以我们应当考虑一个一年四季都适用的
办法才行。
    “你想和苏菲结婚,可是你认识她还不到五个月!你之所以想娶她,不是由于她同
你相配,而是由于她使你感到喜欢;难道说你爱她就保证她同你是相配的,难道说最初
是彼此相爱的人以后就不会变得彼此相恨!她是一个很有品德的人,这一点我是知道的。
一个人光是有品德就行了吗?两个人都为人诚实就算是两个人相配了吗?我担心的不是
她的品德而是她的性情。一个女人的性情哪里是一天就可以看出来的?你知不知道要在
多少种情况下观察才能把她的脾气观察得透彻?四个月的爱情就能保证你会爱她一辈子
吗?也许离开两个月你就会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的,也许你一离开,马上就会遇到一个人
把她从你的心中完全排除的。也许你回来的时候,你将发现她对你冷冷淡淡,其情形恰
和她现在对你亲亲热热的样子形成对照。感情和她的品德是不相干的,她也许依然是那
样的诚实,但她已经不爱你了。我相信她将来必然是同样的忠贞,但是不经过一番考验,
谁敢向你担保她仍然爱你?反过来,谁又敢向她担保你仍然爱她?你要等到已经用不着
考验的时候才去考验吗?你想等到你们两个人已经不可能分离的时候才互相了解对方的
真正性情吗?
    “苏菲还不到十八岁,而你也刚刚才满二十岁,这是恋爱的时候,但不是结婚的时
候。在这样的年龄就想做父亲和母亲啦!啊!要想把孩子们抚育好,至低限度你自己就
不能是孩子。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女人因为还不到年龄就生男育女而败坏了身体和
缩短了寿命?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而长得很瘦弱?如果母亲和孩
子都同时发育,如果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一份养料分给两个人,结果母亲和孩子都得不
到大自然所定的份额,两个人岂不是都长得不好吗?如果我对爱弥儿的认识不错的话,
他就会宁可晚一些结婚,娶一个健壮的妻子和养育健壮的子女,而不愿意为了满足自己
急切的欲望就牺牲他们的生命和健康。
    “现在来谈一谈你自己。你急于想做丈夫和做父亲,可是你考虑过做丈夫和做父亲
的人有哪些责任吗?当你成为一家之长的时候,你也就成为国家的一个成员了。怎样才
是国家的一个成员呢?这一点你知不知道?你研究过做人的责任,可是做公民的责任你
知不知道呢?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政府、法律和祖国?你知不知道你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
够生活?你知不知道你应当为谁而死?你以为你什么都懂得了,而实际上你是一点都不
懂的。在占有社会秩序中的一个席位以前,你应当研究和了解什么地位最适合于你。
    “爱弥儿,你应当离开苏菲,我的意思并不是叫你抛弃她。如果你能够离开她,不
同她结婚,对她来说,那是太好了。你现在要离开她,以便在回来的时候更适于做她的
丈夫。你不要以为你已经配得上娶她了。啊!你还有许多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啊!你要
去完成那高尚的使命,你要学会忍受离别的痛苦,你要去获取忠贞的报偿,以便在回来
的时候,使你有能够体面地同她在一起的权利,能够不需要她的恩赐而是直截了当地要
她报答你,答应你的求婚”。
    由于这个年轻人还没有经历过自我斗争,还不习惯于用意志去克制欲望,所以很不
服气,他表示反对,他同我进行争论。即将到手的幸福为什么不要呢?她愿意嫁给他,
而他不娶她,这是不是意味着他看不起她?为了要学习他应当知道的东西,为什么就一
定要远远地离开她呢?即使说非离开她不可,为什么又不让他等到他和她已经结成了不
可分解的关系,有了保证之后才离开呢?总之,他的意思是:等他做了她的丈夫之后,
他才愿意跟着我走;等他们结了婚之后,他才能够放心地离开她……“正是为了要离开
她,所以才必须先同她结婚,亲爱的爱弥儿!你这种想法是多么矛盾啊!要是一个男子
在他的情妇不在身边的时候也照样能够生活的话,这个人的确是值得我们称赞的;然而,
一个做丈夫的人就不应当在没有必要的时候离开他的妻子了。你不要狐疑不定,我已经
看出,你这样并不是出自本心的,你应当大着胆子去告诉苏菲说你不能不离开她。好了!
鼓起勇气来,你既然是不服从理性,那你就要听从另外一个导师。你还没有忘记你同我
所订的信约。爱弥儿,你必须要离开苏菲,我要你这样做。”
    听完了我所说的这些话,他低着头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来,用很坚定
的语气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走?”“一个星期以后,”我回答道:“必须使苏菲对我
们的走在思想上有一个准备。女人是比较软弱的,我们应当对她们做一番安排;对你来
说,这一次走是必不可免的,然而对她来说就不是这样了,所以我们应该原谅她不能够
象你这样以巨大的勇气来对待这件事情。”
    我很想把这两个年轻人的爱情的故事继续讲下去,一直讲到他们分别的那一天为止;
不过,我花费各位读者的时间已经是够多的了,因此,让我们长话短说,把他们的故事
在这里告一结束。爱弥儿敢不敢象他刚才向他的朋友那样向他的情人表示坚决的态度呢?
在我看来,他是敢的;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坚决,正是由于他对苏菲的爱情是十分的真诚。
如果他不花什么代价就可以离开她的话,他反而会不好意思去向她说的;他以罪人的身
分离开她,对一个心地诚实的人来说,这个角色总是很难承担的,因此,他的牺牲愈大,
则他在使他去遭遇牺牲的人的眼中看来便愈值得尊敬。他并不害怕她对他离开她的动机
发生误解。他每看她一眼,就好象在对她说:“苏菲呀,你要了解我的心,你要忠实于
你的爱情;你的情人并不是一个没有品德的人。”
    至于自尊的苏菲,她是竭力以稳重的态度来对待这突然的打击的,她尽可能表现得
无所谓似的。但是,如同爱弥儿一样,由于她没有斗争和胜利的经验,所以她坚定的样
子不久就软下来了。她情不自禁地时常哭泣和战栗,她害怕爱弥儿会把她忘掉,因此,
对这次分离更加感到伤心。她不当着她的情人哭,她从来不向他表示她的担心;她在他
面前尽可能克制她的情感,甚至连气都不叹一口;她的眼泪是向我流的,她的苦是向我
诉的,她是把我当做她的知心的。妇女们是很聪明和善于伪装的。她愈是暗中在抱怨我
的专制的做法,她愈是对我表现得很殷勤,她知道她的命运是掌握在我的手里的。
    我安慰她,我竭力使她放心,我向她担保她的情人,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担保她
的丈夫是忠实于她的;只要她也象他对她那样的忠实,我向她保证他两年之后就会同她
结婚。她对我是相当地尊重,所以她相信我是不会骗她的。我现在成了他们之间互相的
担保人。他们的心,他们的品德,我的正直,以及他们的父母的信心,所有这些都使他
们对他们的命运放心。不过,只要一个人的心很软弱,即使他有理智,那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觉得这一次分离就好象是再也不能见面似的。
    这时候,苏菲想起了欧夏丽也曾怀抱过一番隐忧,她认为她现在正好处在欧夏丽的
地位。我们不可让她在他离开的时候再产生那种狂热的爱情。“苏菲,”我有一天向她
说道:“你和爱弥儿互相赠送一本书吧。你送他一本《太累马库斯奇遇记》,使他可以
学一学太累马库斯的样子;让他送你一本你所喜欢的《旁观集》。你可以在这本书中研
究诚实的妇女有哪些天职,而且随时想到两年以后就要尽那些天职。”互相赠送一本书,
结果使两人都感到喜欢,使他们彼此都产生了信心。可是最后,伤心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他们非分离不可了。
    那位可敬的父亲(我一切都是同他商量着办的)在我向他告别的时候拥抱我,并且
把我拉到一边用很沉重而略带严肃的语气说道:“我已经尽了我的一切力量使你感到喜
欢,我知道我是在同一个重荣誉的人一起做事的;现在,我只有一句话向你说了:请你
记住你的学生已经吻过了我的女儿的嘴唇,签订了婚约。”
    这两个情人的表情是多么不同啊!爱弥儿表现得十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眼泪大把大把地流在苏菲的父亲和母亲的手上,流在苏菲的手上,哽哽咽咽地拥抱苏菲
家中所有的人,反来复去地老是讲那么几句话。要是在另外一个场合,象他这样语无伦
次地讲了一遍又一遍的话,会引起大家发笑的。至于苏菲,她面色苍白,眼神幽暗,没
精打彩地站在那里动也不动,既不说话,也不哭泣,也不抬起头来看任何一个人,甚至
连爱弥儿也不看一看。尽管他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也不能改变她的表情;
她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对他的哭泣,对他的拥抱,对他所做的这一切,好象都没
有什么感觉似的;在她看来,他已经是早就离开她了。这种表情,比她的情人所表现的
那种哭哭啼啼、难舍难分的可怜样子还动人得多!他看见和感受到了苏菲的这种表情,
他的心都碎了。我用了很大的气力才把他拉走了;如果我让他在那里再呆一会儿的话,
也许他就不愿意走了。我感到高兴的是,他走的时候看到了这种悲惨的样子。万一他将
来受到什么人的诱惑,使他忘记了苏菲对他的情感,那么,我就要提醒他在启程那一天
所看到的情景,这样一来,只要他的良心未死,我是一定能够再把他带回到她的身边的。

    游历

    有些人问,年轻人出外游历是不是好,并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许多争论。如果我们
换一个提法问,已经出外游历过的人是不是好,也许争论的意见就没有那样多了。
    滥读书的结果是有害于科学的研究的。当一个人自以为他已经晓得了他在书本中读
到的东西时,他就以为他可以不去研究它了。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
的无知的人。没有哪一个世纪的人所读的书有如本世纪的人所读的书这样多,然而也没
有哪一个世纪的人所知道的东西是象本世纪的人所知道的东西这样少。在欧洲所有的国
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是象法国这样印行过那么多历史、文学和游记之类的著作的,然而
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象法国这样对其他民族的天才和风俗知道得那么少的。书籍多了,
反而使我们不去看世界这本书了;或者,即使去看的话,每一个人也只是看他所看到的
那一页的。要是我不知道确实有人说过:“怎能做一个波斯人!”我一听之下,还以为
这句话是民族偏见最重的国家的人说的,还以为是最爱散布民族偏见的女人说的。
    一个巴黎人自以为他了解所有各种民族的人,其实他只了解法国人;在巴黎城中,
成天都有许多的外国人,然而在巴黎人看来,每一个外国人都是特别奇怪的,在普天之
下是找不到第二个的。必须在仔细地研究过这个大城市的有产者之后,必须在同他们一
起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你才能相信他们尽管是那样聪明,但同时也是十分愚蠢。令人奇
怪的是,他们每一个人也许都读过十来遍有关一个国家的著作,然而在真正见到那个国
家的人的时候,他们仍然是感到迷惑不解的。
    要透过作者的偏见和我们自己的偏见去看出事情的真相,这的确是不容易的。我这
一生中曾经读过许多游记,然而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哪两本游记对同一个民族的叙述是一
致的。把我所见到的一些情况同我在书中所读到的情况一加比较之后,我终于决心把所
有一切游历家的著作都束之高阁,后悔我不应该把我的时间用去读他们的书,并由此而
深深相信,要做各种各样的研究,就应当实地去观察而不应当仅仅是念书本。事情确实
是这样的,因为,即使游历家们个个都是很忠实的,但他们所叙述的也只是他们所见到
的或想当然的情形,他们必然要用自己的看法给事情的真相涂上一层虚假的颜色。如果
还要进一步分析哪些是他们的谎言和坏话,其结果又将怎样呢?
    既然有些人向我们吹嘘读书的用处,我们就让那些生来就爱读书的人去采用这个办
法好了。同雷蒙·路尔的办法一样,这个办法也有一个好处:它可以教会他们夸夸其谈
地讲他们根本就不懂得的事情。它还可以把一些年方十五的人训练成柏拉图,在一小撮
人中间大谈其哲学,并且照着保罗·吕卡斯或塔韦尼埃的话向人们讲埃及和印度有怎样
的风俗。
    我认为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即:任何一个人,要是他只看见过一个民族的人,便
不能说他了解人类,而只能说他了解曾经同他生活过的那些人。因此,我们又可以换一
个方法来对游历提问题了:“一个有很好教养的人是不是只了解他本国的同胞就够了,
或者,他是不是还需要普遍地看一看各种民族的人?”这样问法,就没有什么可争论或
怀疑的了。你看,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有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看你对那个问题是
怎样提法的。
    不过,为了研究人类,是不是需要跑遍整个的地球呢?是不是要跑到日本去观察欧
洲人呢?为了要了解一个民族,是不是要把那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一一加以研究呢?
不,一个民族中的人是极其相似的,所以用不着分别地去研究他们。你观察过十个法国
人,就等于观察了所有的法国人。至于英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我们虽不能说看见过十
个英国人或其他民族的人就等于看见了所有的英国人或其他民族的人,但有一点是肯定
的,那就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独有的特征,这种特征虽不能单单从一个人的身上
归纳出来,然而是可以从几个人的身上归纳出来的。正如你见到过十个法国人就等于见
到了所有的法国人一样,你只要对十个民族的人做一番比较的研究,你就可以了解这些
民族的人了。
    为了要增长知识,仅仅到各个国家去跑一趟,那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怎样在那些
国家从事一番游历。为了要进行研究,就需要具备一付眼光,并且把它贯注于你想要了
解的事物。有许多人在游历一阵之后,所受到的教益还不如他们从书本中受到的教益多,
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不懂得怎样动脑筋去思考;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至少可以得到作者
的指导,但在他们自己去游历的时候,他们反而是不知道看什么东西好的。另外有一些
人,在游历一阵之后,也是得不到什么教益的,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增长知识的愿望。
他们的目的是这样的不同,所以要他们抱着学习的目的去游历,是不大可能的;对于你
无心观察的东西,你是不可能仔仔细细地去看它一番的。在全世界的各个民族中,法国
人是最喜欢到外国去游历的,但是,由于他自己的习惯太多,所以往往把不属于习惯的
事情也看作是习惯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法国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象法国这
样有那样多的人出去游历。但尽管这样,在欧洲所有的民族中,法国人虽然比谁都看到
过更多的其他民族的人,但也只有法国人对其他民族的人了解得最少。英国人也是爱游
历的,但他们游历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都是相反的。英国的贵族爱游
历,而法国的贵族则从来不到外国去游历;法国的人民爱游历,而英国的人民则从来不
到外国去游历。我认为,这个差别正好表明英国人是值得称赞的。法国人到外国差不多
都是为了去发点小财,而英国人不到外国去发财则已,如果要去发财,就要带着充足的
金钱去经商;他们到外国去游历,那是为了到别个国家去花掉他们的金钱,而不是为了
去营谋生活的;他们为人极其骄傲,决不愿意到国外去做低贱的事的。这就可以使他们
比抱着另外一个目的到外国去游历的法国人在国外更能增长许多的知识。然而,英国人
也有他们的民族偏见,而且他们的民族偏见比任何人都多;但是,他们之所以有这种偏
见,其根源在于他们内心的感情而不是由于他们的无知。英国人的偏见产生于骄傲,法
国人的骄傲产生于虚荣。
    正如受文化熏陶最少的人一般都比较聪明一样,不常到外地游历的人出去游历一次
反而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其原因是由于他们不象我们这样爱去看那些琐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