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计智典-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祢衡随后坐在大营门口,以三尺大杖击地,痛骂曹操。曹操很头痛,对孔融说:“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如何。”曹操就不怀好意地将祢衡推荐给刘表。    
    刘表颇重其才,但祢衡仍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刘表与一批文士正在草拟章奏,久拟不好,祢衡看不顺眼,竟将章奏撕毁丢掷在地,刘表当场错愕。想到曹操推荐祢衡给他,怕是要借刀杀人,但他不想弄脏自己的手,便如法炮制,把祢衡推荐给脾气猛爆的江夏太守黄祖。有一次,黄祖在蒙冲船上大宴宾客,祢衡出言不逊,不仅羞辱黄祖,还骂他“死公”,黄祖一怒之下,将他杀了。    
    


第一部分借刀杀人(2)

    叫你自废武功    
    在一些现代国家,运用舆论迫使不适任的官员下台,便是借刀杀人。企业界有一款“杀人”招式很不文明,就是将“不够死忠”、“非我族类”的干部派去当部门主管,命他对该部门整顿、裁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有一家报社,新的老板入主后,命总编辑当刽子手,进行大裁员,裁得“横尸遍野”之后,新老板接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总编辑裁了。    
    这一计发展到极致,是叫人自废武功。曾经有一个人,被派去担任经理,当了经理之后,他的任务是把这个公司撤掉。有史以来,借刀杀人之计都没这么狠过!    
    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借刀杀人”有着多元、丰富的涵义:“刀”,是指同业、舆论、对手、第三者,是一种可以假借的力量,善用之,事半功倍。同业的整合,可以改变产销秩序;舆论的运用,可让交通部长为空难事件或沉船事件负责下台;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刺激我方成长。借得巧妙,这些“刀”都化作了“力”。    
    借力相互掣肘    
    在东方式的管理中,最独特的是“派系管理”,不论政党、社团或公司,普遍存在“次团体”、“派系”、“帮”等小圈圈,彼此间相互制衡,就是借刀杀人的延伸。整个组织内部,用派系去牵制派系,派系之间合纵连横,相互掣肘,既可整合歧见,又不致一派独大。各股势力维持动态平衡的“共治”模式,有时候比集权的管理模式有效,它依赖的是“借力使力”。日本的最高领导人深谙借力之道,特别讲究“派系平衡”,便是这个道理。    
    一个大力士纵然拥有“倒曳九牛”的神力,也不过是一个大力士,派50个人就可以制伏他,再不行,派500个一定可以将他摆平。这个“派”字就是借,借的力量何其大!    
    发现“浮力原理”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自豪地说:“给我棍子和支点,我可以移动地球。”借力使力,可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猪,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从之,羽遂见擒。    
    【诠释】    
    竞争者(敌人)已经明确,与我方相同立场(或不相冲突对立)的友军尚在徘徊观望,就要引导友军去与敌制衡,避免亲自出手,消耗自己的实力。这是从《易经·损卦》推演出来的原理。    
    敌我竞争态势已经显露,此时若有另一股势力正在壮大,并且将有所作为,便应借这股力量去摧毁敌人。春秋时代,郑桓公将攻击郐国,先开列一份名单,名单上全是郐国的豪杰、良臣、智谋与忠勇之士,说是打下郐国后,要将这些人封官赐田。为示承诺,特派人在城外设坛告祭,将这份名单埋入地下,又杀鸡杀猪为牲礼,像订盟般隆重。郐国国君便以为名单上的这些人与外勾结,将有内乱,便尽杀这批良臣。郑桓公因而攻灭郐国。    
    诸葛亮联合东吴抗拒曹魏,关羽兵围襄阳、樊城,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司马懿与蒋济向曹操献计说:“刘备、孙权表面亲密,实则疏远,孙权绝不愿见关羽得逞,可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樊城之围必解。”曹操从其计,关羽因此被孙权所擒。    
    


第一部分以逸待劳(1)

    轻松地收割◎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通俗涵义】吃软不吃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策略核心】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挫其锐气,待其势弱而攻之。    
    鸭子划水,表面上无为,暗中积极谋划。    
    孙子曰:“藏于九天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意思是,未行动之前,深藏不露;采取行动时,雷霆万钧。“以逸待劳”就是沉着不露,蓄势待机,以便采取雷霆万钧的一击!    
    大多数的掠食动物都擅长于等待,一俟猎物接近,突发攻击,完全吻合“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特性;另有一些动物像翡翠鸟、蜻蜓,采取精准的“定点捕食”,守株待兔。在特定的地点、据点、时间点行动,可以集中力量,避免分神分力、疲于奔命。凡是具有“定点”概念的行动,都是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的策略核心是:积极等待突破点。面对一个大巨人,你可能永远无法扳倒他,等他躺下或睡觉时,你却可以轻易将他制伏。当敌人劳师远袭、当对手财务吃紧、当市场紊乱低迷时,你的机会相对大增,而且本小利大。    
    我方吃软,对手吃硬    
    中国历史上的“曹刿论战”,最能诠释“以逸待劳”的策略涵义:    
    齐王派鲍叔牙率军攻打鲁国,鲁庄公领军迎战。齐军第一通战鼓响起,鲁庄公下令擂鼓迎击,参军曹刿急忙制止,传令鲁军偃旗息鼓严阵以待。齐军第一波冲锋失利后,接着又发动第二波攻势、第三波攻势,曹刿听到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对鲁庄公说:可以出击了。于是鲁军突发攻击,轻敌而又疲惫的齐军猝不及防,全线溃败。    
    战后,曹刿分析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第一次攻击时,锐不可挡,不可撄其锋;第二次擂鼓时,我方仍坚壁清野,因此齐军斗志深受打击;第三次鼓响,士卒已经疲乏,斗志也已涣散,我一鼓作气予以痛击,必操胜算。    
    这完全符合《孙子》的“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以及“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的原理。换句话说,即是吃软不吃硬,让我方吃软,敌方吃硬。    
    等待,是最高战略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最伟大的“时间战略家”,他与孔明对峙五丈原时,采取“麻痹策略”,不动如山。孔明急于求战,派兵挑衅,甚至送他几件女人的衣物,嘲讽他是女人,他仍不以为忤;魏军被惹恼了,纷纷求战,司马懿刻意向朝廷写报告,请求朝廷允许他出战,这分明是在敷衍、拖时间,目的在以静制动。终于“待”到了孔明身体累垮,“待”到了蜀军撤退,不战而胜。    
    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大军远征莫斯科,俄国祭出“焦土策略”,将任何撤守的城市据点付之一炬。拿破仑虽是攻城略地,却无法就地取得补给,所有军需都要远从法国几千里外运补,加上大雪,远征疲惫、缺粮的法军不耐酷寒,终致全面溃败。这一场改写历史之战,俄国打的是拖垮对手的“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意在寻找最有利的决战点(介入点、买点),这个决战点是可调控的,也就是用我的最强(逸),去对对手的最弱(劳)。在军队中,一个高级将领被摆在一个闲差上,是最好的以逸待劳。当别人在第一线当炮灰、加速磨损时,他却躲在散兵坑中“养望”,何等惬意啊!    
    最有利的获利点,也可以是等出来的。在企业界,“等待策略”也常被运用在慎选投资波段、地点,以规避投资风险。    
    


第一部分以逸待劳(2)

    仿冒抄袭,好逸恶劳    
    商场上最惯用的以逸待劳,是“复制成功模式”、“跟风”,跟着第一品牌走、跟着成功的经营模式走。“加盟”是为典型的例子,只要你付一笔加盟金,就可以开张一模一样的店,从店面形象到产品供应、作业规范都很现成,不必从零开始,从头做起。    
    仿冒、抄袭名牌产品之类的投机性“跟风”,本少利多,坐享其成,则是以逸待劳、好逸恶劳。演艺界的明星模仿秀,也有以逸待劳的味道,人家迈克·杰克逊、麦当娜,都是奋斗了一辈子才有今天的品牌知名度,你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勤练几招,模仿得几分神似,便行走江湖,俨然是人家的分身,大受欢迎,大发利市。这不是以逸待劳吗?    
    “待”,是为了造成竞争态势的逆转与对调:是让我方先入为主,对手疲于奔命;是将我方的优势,瞄准对手的劣势。这也是胜负的逆转,机会的对调。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诠释】    
    如欲设局困敌,迫使敌人陷于动弹不得之境,并非只有正面对决一途:应该善待时机,刚强之敌会在时机中削弱;相对的,弱势的一方能够逢机转强。这正是《易经·损卦》“损刚益柔有时”所揭示的原理。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先就战斗位置者,拥有主动和充裕的优势;后就战斗位置者,被动、仓促、疲于奔命。因此善于用兵者,必设法先发制人,争取到主动攻击的位置,而不让自己陷于被动,受制于人。    
    兵法上所指的,是对战形势的掌控,其要旨并不是仅限于“择地而战”这种战术层次,而在于以简驭繁、静观其变,来应对局势之变,用小规模的行动应对敌人的大动作;也就是让自己站在最能主宰全局的战略制高点上,就像车轴控制轮子一般。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管仲,寓军事于内政,寓兵于民,这是“实而备之”的施政大战略,做到有备无患,以逸待劳;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劳;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戍守北方的雁门,备战已久而不轻起战端,他是在养精蓄锐,一旦奋起,便一战而大破匈奴。可见以逸待劳的妙用。    
    


第一部分趁火打劫(1)

    搅乱一池春水◎惟恐天下不乱    
    【通俗涵义】乱中下手    
    【策略核心】乱而取之    
    洞若观火,善用对手之不稳、大局之纷乱。    
    煽风点火,制造机会图利。    
    “小美食品公司”董事长曾士龙,是台湾冰品市场的风云人物。他曾说,太平时代出不了英雄,乱世才有崛起的机会。1996年,他施展“乱世哲学”,先设法以各种方式将冰品市场打乱,然后在乱军中一口气推出十几种产品,以蚂蚁雄兵之势,迅速攻占了市场。    
    二十世纪初,美国大多数地区实施禁酒令,可口可乐公司趁虚而入,大打广告,强力诉求“可口可乐是伟大的禁酒饮料”,一举而攻占了全国市场,成为可乐的霸主。    
    乱,是梦想家的天堂。市场秩序大乱时,商机随之而起;第一大党分裂时,第二大党趁机崛起;夫妻感情发生磨擦时,第三者趁机介入;人潮拥挤混乱时,扒手混水摸鱼。    
    乱,是一种契机    
    在军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兵变”。所谓兵变,就是士兵在服役期间,女朋友另结新欢。女友变心,多半是因为士兵被禁锢在军中,后防空虚,第三者趁虚而入,将他的女友打劫去了。    
    在足球、篮球的攻防战中,最常乱中下手。进攻球队利用不断妙传,造成对方守备的混乱与漏洞,趁机攻篮(攻门)取分;棒球的触击短打,是为了制造内野守备的混乱,目的在掩护垒上跑者向前推进。乱,是一种契机。    
    中外历史上,几乎所有开国之帝王,都是靠隔岸观火、趁火打劫而起家。清朝的建国也不例外,多尔衮在写给史可法的信上说:“国家之抚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意思是说,我没有抢你的天下,我是从土匪手中捡到的。    
    满脑子“天命”思想的袁世凯,崛起于清末的政坛,他的绝招是趁火打劫。袁世凯在乱局中发现了投机的重要,以其掌握数十万新军的优势,在保守派、维新派之间上下其手,在清政府与革命势力之间两面通吃,攫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民国成立后,他又趁火打劫,欲恢复帝制。此时,日本在他背后趁火打劫,占领青岛,趁政局不稳、西欧战事纷扰无暇东顾,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最后限袁世凯政府在48小时内签订,否则动武!袁世凯急于称帝,正欲借助日本之力,因而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款。    
    打家劫舍的勾当    
    社会秩序失控,就有人趁火打劫。在《水浒传》里,太公对鲁智深说:“此间有座山,唤作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打家劫舍的勾当,多半是处在无政府状态下,“乱而取之”。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能量秩序遭到破坏便产生热。过度的热,便产生失控,股市的交易秩序失控、政治的运作秩序失控、男女情绪失控、社会各阶层的发财梦失控,都会产生混乱。    
    趁火打劫的策略核心,在于点火——炒热或搅乱。    
    炒热,是最常见的商业手法。2001年最热的文化产品,当属《哈利·波特》,除了电影的强大造势外,纸本书则稳居畅销书榜首,其它衍生的周边产品如眼镜、T恤等不胜枚举,有些搭便车的商品(如:《看哈利·波特学英语》)也助长声势。能将一项产品炒热一整年,点火的功夫堪称一流。    
    


第一部分趁火打劫(2)

    “金融大盗”玩火    
    炒乱,则是“大盗之行也”。被称为“国际金融大盗”的“量子基金”经理人索罗斯,在1997年掀起一场血腥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位掠食者眼看人民币、日币相继贬值,美元走强,惟独泰铢采固定汇率,紧盯美元。这是硬撑蛮干,与市场对作的蠢事。索罗斯认为“泰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正在玩火自焚”。便趁机点火,在泰国大举抛售泰铢,造成泰铢狂跌、股市狂泻,泰国央行抛出美元进场干预,仍难挽颓势。索罗斯从泰国捞走了20亿美元,并乘胜追击,对东南亚各国蹂躏一番,扬长而去。    
    企业界有一种公然的趁火打劫——购并。眼睁睁盯着那些经营陷于困境,甚至奄奄一息的“猎物”,在它倒仆之前给予致命的一击(低价购并)。这种趁火打劫,还带着几分“大善人”的色彩呢!    
    乱,考验一个人的机智、胆识、涵养与耐性;乱,是创业者的契机。不要怕错,不要怕乱,只怕在乱局中束手无策。    
    原典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诠释】    
    当敌人(竞争对手)遭遇极大的困境或危机时,是我乘隙取利的最佳时机。    
    《易经·夬卦》的爻辞说:夬,干下兑上,兑为泽,干为天,大吉大利,刚健不屈。夬,决也,决断之意。“以刚决柔”,是说乘敌之危,就势取之。    
    当对手内部产生不稳、混乱等内忧时,可以对他发动攻击,占领土地(分其市场);当对手碰上外患(竞争品牌介入市场)时,就可以趁乱打劫,进一步占有其资源(劫其民);当对手面临了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时,可以把握时机,一举兼并之(入主或购并)。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对吴国趁火打劫,在对手吴国颗粒无收,连种子都没有时,看出这是吴国国力受创的一大关键点,因而谋划了灭吴战略,暗中积极备战,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