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囊全集-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述评译文]

后来周文襄(名忱)推荐张恺为工部主事,对漕运总督帮助甚多。唉!张恺虽是以监生任官,但表现不凡,不免让人感叹。人才的选拔怎能以资格来界定呢!

651、张彀
【原文】

张彀为同州观察判官,是时出兵备边州,征箭十万,限以雕雁羽为之,其价翔踊,不可得。彀曰:“矢,去物也,何羽不可?”节度使曰:“当须省报。”彀曰:“州距京师二千里,如民急何?一有责,下官任之。”一日之间,价减数倍,尚书省竟如所请。

【译文】

金朝时张彀(伯英)同州观察判官(察使僚属)。时边境军情紧急,向同州征收十万支箭,并且规定箭羽一定要用雕雁的羽毛,一时雁羽价格暴涨。彀认为:“射出去后就不能再回收,什么鸟的羽毛不可以?”节度使却认为若不按规定,恐怕有抗命之嫌,必须先向中书省报备。张彀说“同州距京师有二千里远,军情紧急已不及禀报,万一怪罪,下官一人承担。”

不用雁羽的消息传出后,一日之间价格下跌好几倍。后来尚书省竟也同意张彀的做法。

652、陶鲁
【原文】

陶鲁,字自立,郁林人,年二十,以父成无事,录补广东新会县丞。都御史韩公雍下令索犒军牛百头,限三日具。公令出如山,群僚皆不敢应,鲁逾列任之,三司及同官交责其妄,鲁曰:“不以相累。”乃榜城门云:“一牛酬五十金。”有人以一牛至,即与五十金。明日牛争集,鲁选取百头肥健者,平价与之,曰:“此韩公命也。”如期而献,公大称赏,檄鲁隶麾下,任以兵政。其破藤峡,多赖其力,累迁至方伯。

[评]

本商鞅徙木立信之术,兼赵清献增价平籴之智。

【译文】

明朝人陶鲁,字自立,郁林人。二十岁时因父死,递补广东新会县丞职位。

有一回,都御史韩雍下令手下官员三天内要备齐一百头牛犒赏军士。韩雍一向令出如山,官员们因没把握,没人敢答腔。只有陶鲁自告奋勇的愿意越级负责这个任务。三司(明朝时以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为三司)及行省各文武长官和他官员都交相责备陶鲁的鲁莽。陶鲁说:“绝不牵连各位。”

陶鲁在城门张贴告示说:“买牛,一头五十金。”有人牵一头牛来到县府,陶鲁立即给人五十金。第二天县民争相牵牛前来,陶鲁仔细挑选一百头健硕的牛只,按市价买下,并声明这是韩公所订的价钱。

由于韩雍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也就欣然接受,于是陶鲁如期交牛。韩雍对陶鲁的机智大加赞赏,于是正式辟召陶鲁为幕僚,掌理兵政。韩雍攻藤峡,陶鲁出力甚多,后官至布政使。

[评译]

陶鲁的做法,是借用商鞅搬木建立公信力的计谋,也兼采用赵清(明朝人,善用兵,官至北平都指挥使)用平粜法救荒济急的智慧。

653、守边老卒
【原文】

丁大用征岭南,京军乏食,掠得寇稻,以刀盔为杵舂。边鄙老卒笑其拙,教于高阜择净地,坎之如臼然,燃茅锻之,令坚实,乃置稻其中,伐木为杵以舂,甚便。

【译文】

丁大用征讨岭南时,因军粮短缺,只得抢夺蛮人的稻谷,士兵用刀为杵,以盔为臼来捣米。有位长年守边的老兵看到士兵们这样的捣米方式,笑他们愚笨,老兵教士兵选一块干净的土地,凿成臼的形状,然后烧茅草使土块更坚硬结实,谷子就可放在土臼中,只要砍根树干作杵就可以捣米。士兵照老兵的话去做,果然轻松无比。

654、韦丹
【原文】

韦丹任洪州,值毛鹤叛。仓卒无御敌之器,丹乃造蒺藜一千具,并于棒头以铁钉钉之如猬毛,车夫及防援官健各持一具,其棒疾成易办,用亦与刀剑不殊。

【译文】

韦丹在洪州时,碰到毛鹤人作乱。由于事出突然,州内没有足够御敌武器,韦丹命人砍蒺藜,削成棒状,并在棒头钉上许多铁钉,好像刺猬毛一样,车夫及守卫军人各一棒,由于制造简便,一千支的蒺藜棒很快就造好,而使用起来效果和刀剑不相上下。

655、李允则
【原文】

宋真宗时,李允则知沧州。虏围城,城中无炮石,乃凿冰为炮,虏解去。

近时陈规守安州,以泥为炮,城亦终不可下。

【译文】

宋真宗时,李允则(字垂范)治理沧州。有一次胡人围城,城内空有大炮,没有炮弹,李允则命人凿冰块为炮弹,结果击退胡人。

近时陈规(字元则)守安州时,用泥为炮,也守城成功。

656、太宗卒
【原文】

太宗以北兵渡淮,时无一苇之楫。有人于囊中取干猪脬十余,内气其中,环著腰间,泅水而南,径夺舟以济。

【译文】

宋太宗率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的船只。有位士兵由背囊中取出十多节干猪脬,然后将灌满气的猪脬绑在腰间,向南边游去,夺取船只,全军得以安然渡河。

657、颜常道
【原文】

颜常道曰:“年河水围濮州,城窦失戒,夜发声如雷,须臾巷水没骭。士有献衣絮之法,其要,取绵絮胎,缚作团,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扪漏穴便塞之,水势即弭,众工随兴,城堞无虞。

【译文】

颜常道说:“有一年河水暴涨,濮州被水围困,由于没有留意城墙上大大小小的孔洞,夜晚河水由孔洞中涌入,声如巨雷,一会儿功夫,城中巷道内的积水已达膝头。有人建议,不如用破衣堵洞的做法,取来大大小小不等的棉团,命善游泳的小兵,沿着城墙用手探索墙上的孔洞,塞入棉团,果然不久城内积水退去,工人们立即动工修补城墙。”

658、侯叔献
【原文】

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译文】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能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堤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臣侯叔献巡视灾情后,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窜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的流,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659、雷简夫
【原文】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令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译文】

宋朝时陕西有一次山洪爆发,有一块巨石落下山涧当中,涧水四处流溢,造成灾害。但巨石太大,有如一幢房舍,人力根本无法搬动,州县深感困扰。当时的县令雷简夫命人在巨石的下方挖洞,洞的大小和巨石一般,再顺着水势将巨石堆入洞中,水患也就平息了。

660、陆光祖
【原文】

陆光祖初授浚县令。庚戌贺阑入塞。大司马赵锦议役三辅民筑垣以御,陆持不可,司马怒,以挠军兴劾之。陆屹不动,已复言于直指,谓必役本地民,莫若出钱与边民如雇役法。直指上其议,竟得请,三辅乃安。

【译文】

明朝庚戌年贺兰人入侵。大司马赵锦(字元朴)建议征调三辅百姓修筑城墙御敌,县令陆光祖,字与绳,当时刚上任,认为太过扰民,极力阻止。赵锦大为不满,以违抗军令的罪名弹劾陆光祖。陆光祖仍坚持本意,对直指使(官名)管大狱,说:“如果一定要征调三辅百姓,不如行雇役法出钱召募边境的人,既不扰民,又能筑城御敌。”直指使将光祖的建议呈奏皇帝,皇帝同意,三辅居民才得以免除劳役。

661、曹操
【原文】

魏武尝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

有一次曹操率兵行军,错过水源,兵士们口渴不愿再继续前进。曹操对兵士们说:“前面有一座大梅林,现在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一定结实累累,梅子酸中带甜,可以解渴。”兵士们听了这番话不由流口水,一时不觉口渴,终于能够坚持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662、孙权
【原文】

濡须之战,孙权与曹操相持月余。权尝乘大船来观公军,公军弓弩乱发,箭著船旁,船偏重,权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译文】

濡须(坞名,濡须水所经,故名)之战时,孙权与曹操相持一个多月。有一天,孙权乘大船窥伺曹营,曹营弓箭手一时万箭齐发,面向曹营的船身全插满了箭,造成倾斜,有翻船的危险,孙权立即下令调转船头,曹营弓箭手又是一阵箭雨,于是船身平衡,不再倾斜。

663、刘錡
【原文】

金主亮性多忌。刘錡在扬州,命尽焚城外居屋,用石灰尽白城壁,书曰:“完颜亮死于此。”亮见而恶之,遂居龟山,人众不可容,以是生变。

【译文】

金主完颜亮(即金废帝)个性多疑,好猜忌。刘錡(宋朝人,字公玉)命人将扬州城外的屋舍全部焚毁,城壁上涂上白色石灰,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完颜亮来到扬州,见了城墙上的字非常不舒服,于是屯兵龟山。由于龟山地窄,金兵人众,容纳不下,终于发生兵变。

664、韩琦
【原文】

英宗即位数日,挂服柩前,哀未发而疾暴作,大呼,左右皆走,大臣骇愕痴立,莫知所措。琦投杖,直趋至前,抱入帘,以授内人,曰:“须用心照管。”仍戒当时见者曰:“今日事唯众人见,外人未有知者。”复就位哭,处之若无事然。

【译文】

宋宣宗驾崩,尚未大殓,英宗便即帝位,一连数天穿着孝服立在灵前,突然发病,大叫一声,守灵大臣都惊吓得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韩琦,字稚圭,立即上前把英宗抱入内室交给宫人,并嘱咐宫人要小心照应,走出内室对大臣们说:“今天所发生的事只有各位看到,千万不可张扬,以免惊扰人心。”说完回到灵前守灵,好像不曾有事故发生。

665、杨荣 金幼孜 杨寓
【原文】

榆木川之变,杨荣、金幼孜入御幄密议,以六师在外,离京尚远,乃秘不发丧,亟命工部官括行在及军中锡器,召匠人销制为椑,敛而锢之,杀匠以灭口。命光禄官进膳如常仪,号令加肃,比入境,寂无觉者。

梓宫至开平,皇太子即遣皇太孙往迎,濒行,启曰:“有封章白事,非印识无以防伪。”时行急,不及制。侍从杨士奇请以大行皇帝初授东宫图书权付皇太孙,归即纳上。皇太子从之,复谓士奇曰:“汝言虽出权宜,亦事几之会。昔大行临御,储位久虚,浮议喧腾。吾今就以付之,浮议何由兴也。”

【译文】

明成祖在榆木川突然驾崩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齐聚密商,认为全国军队多随成祖出京,榆木川离京师甚远,若成祖驾崩消息走漏,恐京师发生动乱,决定保密。

为处理遗体,两人命工部官搜取军中所有锡器,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将遗体装置桶内,再密封桶口,而将承造的工匠杀之灭口。同时也命光禄官(官名,掌膳食)每天三餐照常进膳。军纪号令更加严明,直到入境,竟无人察觉成祖已驾崩。

成祖灵柩运到开平后,皇太子命皇太孙迎灵,临行前太孙启奏道:“奉旨迎灵,若无印识证明身份,恐难服众。”但启程在即,来不及制印识,侍从杨士奇(杨寓)请以先帝所授东宫印识交予皇太孙以明身份,等太孙回京再归还。

皇太子觉得可行,于是对杨士奇说:“借迎灵以东宫印确立太孙名位,你所说的固然是一时权宜之计,但想来也算是机缘凑巧。想从前,先皇对太子位悬虚不决,引起大臣们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以东宫印交付太孙,日后该不会为立太子而流言四起吧?”

666、邵溥
【原文】

靖康之变,金人尽欲得京城宗室。有献计者,谓宗正寺玉牒有籍可据。虏酋立命取牒,须臾持至南薰门亭子。会虏使以事暂还,此夜唯监交官物数人在焉,户部邵泽民[溥]其一也。遽索视之,每揭二三板,则掣取一板投火炉中,叹曰:“力不能遍及也。”通籍中被爇者十二三。俄顷虏使至,吏举籍授之。遂按籍以取。凡京城宗室获免者,皆泽民之力。

[述评]

昔裴谞为史思明所得,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十百人。乃知随地肯作方便者,皆有益于国家,视死抄忠孝旧本子者,不知孰愈?

【译文】

靖康之难(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南下,陷宋都,掳钦、徽二帝)后金人想虏尽京城中所有皇族。有人向金主献计,说宗正寺(掌宗室属籍)藏有皇室族谱,据谱搜捕一定万无一失。

金主立即派人前往宗正寺,不久族谱送至南薰门(宫殿门名),正巧守殿门北方官回乡探亲,因此这夜就只有几位监交官在。当时户部侍郎邵溥(宋朝人,字泽民)也在场,就索过宗谱检视,每看二,三页就撕去一页丢入火中,说:“可惜不可能全数救下。”最后整本族谱中被邵溥丢入火中的约有十分之二、三。不久金主使者来到宫门,小吏呈上宗谱,日后金主就照着宗谱所载拘捕皇亲。京城皇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全都要感谢邵傅。

[述评译文]

从前裴谞(唐朝人,字士明)被史思明(突厥人,曾自立为大燕皇帝)所俘。史思明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当时史思明残杀唐宗室,裴谞暗中救援,因此而保住一命的皇亲不下数十百人。虽身在异朝但却能心怀故国,甚至借己之便不忘救援者,和那些为尽忠而死的人比起来,不晓得哪种人的贡献大些?

667、盛度
【原文】

盛文肃在翰苑日,昭陵尝召入,面谕:“近日亢旱,祷而不应,朕当痛自咎责,诏求民间疾苦。卿只就此草诏,庶几可以商量,不欲进本往复也。”文肃奏曰:“臣体肥,不能伏地作字,乞赐一平面子。”上从之,逮传旨下有司而平面子至,则诏已成矣。上嘉其敏速,更不易一字。或曰:“文肃属文思迟,乞平面子,盖亦善用其短也。”[边批:反迟为疾,妙妙!]

【译文】

盛文肃(盛度)在翰林学院,有一次皇帝召他来,告诉他因久旱不雨,祈神降雨又未应验,必因自身有过失,想下诏书了解民间疾苦,借以反省检讨。皇帝要盛文肃立即起草诏书,若有词句不能定夺,也可当场商议,就不要上奏批复往返费时了。盛文肃奏道:“臣体肥不能伏地写字,乞请皇上赐臣一平面子(承物的桌几)。”皇帝于是传旨有司索取,等平面子送入宫,文肃的草诏已拟好。皇帝嘉许文肃才思敏捷,一字未改便作为正式诏书发下去。有人说文肃写文章一向需要时间思考,向皇帝乞赐平面子,或许在掩其短处。

敏悟卷十八
【原文】

剪彩成花,青阳笑之。人工则劳,大巧自如。不卜不筮,匪虑匪思。集“敏悟”。

【译文】

人工的剪纸再美丽,也比不上大自然的美景天成。人的思虑再周全,也难预料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智者有时不算、不卜、不思、不虑,靠当时的领悟来作出反应。

668、司马遹
【原文】

晋惠帝太子遹。自幼聪慧,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乃牵帝衣入暗中。帝问其故,对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时遹才五岁耳,帝大奇之。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养士,而令坐费五谷?”帝抚其背曰:“是儿当兴吾家。”后竟以贾后谗废死,谥愍怀,吁,真可愍可怀也!

'评'

此大智识人,何以不禄?噫!斯人而禄也,司马氏必昌,而天道僭矣。遹谥愍怀,而继惠世者,一怀一愍,马遂革而为牛,天之巧于示应乎?

【译文】

晋惠帝的太子名遹(字熙祖,谥愍怀)从小就聪明绝顶,某夜宫中大火,惠帝登楼观看火势,太子拉着惠帝衣角,要惠帝隐身暗处。惠帝问太子原因,太子说:“夜色昏暗,火场一片混乱,须小心防犯意外,皇上不应该站在火光映照清楚、每个人都看得见的地方。”这时太子才五岁,惠帝大感惊异。

还有一次,司马遹随同晋惠帝去检查猪圈,他指着满栏的肥猪问晋武帝:“这些猪已养得很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来犒劳将士,反而让它们白白浪费粮食呢?”惠帝听后,轻抚太子的背说,。这孩子如此聪明,必能兴旺我家。”

没想到日后惠帝却因贾后(晋惠帝后,性善妒,多权诈)的谗言使太子惨死,谥号“愍怀”,实在是一位值得怜悯、值得怀念的太子啊!

[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